湯繼強
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四川發展新篇章”為主題主線,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作出總體謀劃,系統回答“譜寫什么樣的發展新篇章、怎樣譜寫發展新篇章”這一重大課題。學習宣傳貫徹省委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省上下的重要政治任務。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省委全會精神結合起來,準確把握省委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四川具體化的總體謀劃和戰略安排,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團結奮斗,奮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四川篇章。
以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四川現代化建設是核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四川作為國家的“戰略大后方”,在各個歷史時期多方面多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過去五年,四川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萬億元臺階,超過5.6萬億元,穩居全國第6位。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成都躋身全國超大城市之列,7個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全部超過2000億元。產業層次不斷提升。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以上,高技術制造業營業收入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左右,占比超過52%。糧食產量連續3年超過700億斤。
全會指出,“當前階段,四川現代化建設主要呈現以下特征:一是工業化處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轉型推進期,二是城鎮化處于加快推進期,三是農業現代化處于提質增效期,四是信息化處于動能釋放期,五是城鄉發展處于深度融合期,六是區域發展處于協同優化期。”以上發展階段的變化說明四川現代化建設處于一個復雜的環境中,未來的現代化建設之路存在巨大挑戰,也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研判發展環境,從宏觀框架和微觀層面共同分析四川面臨的發展環境,把握時機,在風險中尋機遇、挑戰中謀未來。其次要明確發展目標,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牢牢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從實際情況和全省現代化建設發展階段出發,制定合理有效的發展目標。再次要制定科學發展計劃,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指導,通過提升經濟水平、完善工業體系、增強科創實力等大幅提升全省的綜合實力,實現四川現代化建設目標。
剖析四川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四川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識別出在新發展階段下四川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第一步。
首先,四川工業體系較為完善,具有較為扎實的產業基礎,但相較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已經形成區域產業和市場優勢的地區,四川的優勢產業還沒有發揮出帶動作用,全省的市場機制仍需完善。隨著疫情進入新階段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機制也出現了變化,如果我們能把握住機會,先人一步,快人一拍,就可能勝人一籌,使四川獲得更多資源要素,創造更多的產出,拉動經濟進一步增長。特別是四川的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等產業在全國具有較為領先的產業優勢,更應該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鏈重塑契機,加快補齊關鍵短板,加大產業聚集和產業鏈延伸,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優勢地位。
其次,高技術壁壘亟待突破。四川創新基礎扎實,有制造業龍頭企業,有實力和希望突破“卡脖子”技術困境,形成芯片等產品的上游供應端。
最后,人才培養引進力度需進一步加強。四川創新人才密度較低,創新競爭力出現后勁不足的現象,作為中國西部的經濟大省、科教大省,必須突出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優化相關機制,完善配套措施,加強對人才的吸引力。
明確四川推動現代化建設的目標路徑是重點
在諸多機遇和挑戰的背景下,全會提出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堅持“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總思路,明確了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和工作目標。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省委全會提出將其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總牽引,體現了落實黨中央為成渝地區量身定制的重大戰略的自覺擔當。
總抓手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斗指向,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四川現代化建設的總綱。總抓手的三個方面實際上是相輔相成、互為輔助的。“四化”包含的工業化是經濟持續增長的保障,是實現四川現代化的基礎;信息化能夠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為產業結構優化持續賦能;城鎮化是通向四川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結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城鎮化是推動川渝地區大中小城市和產業聯動發展的有效措施;農業現代化聚焦往往被忽略的第一產業發展轉型,對產業平衡發展有重要意義。“四化同步”能夠為“城鄉融合”提供強有力的持續原動力,是實現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必經之路。“五區共興”既是路徑也是目標,可以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資源要素如何合理分配、產業結構如何合理調整、市場機制如何合理建設等問題。
工作總思路是實現四川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路徑。講政治就是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抓發展就是在全省現代化建設新階段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突破發展局限,解決全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惠民生就是在全省現代化建設新階段聚焦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將現代化建設如何實現的問題落地落實,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實現共同富裕。保安全是全省發展底線,要堅持民主聚合力、法治強保障、基層增活力、安全守底線,部署加快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健全省域現代治理體系,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主任、首席經濟學家)(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