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杰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國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期刊收錄現狀,研究了目前圖書館對于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選擇困境及成因,提出了公共利益視閾下的圖書館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選擇困境的破解對策,以期為我國學術期刊數據庫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開放獲取;公共利益;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3)02-0109-03
1 背景
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了大量電子版期刊,可顯著提高人們的文獻檢索與獲取效率,既是人們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的必備工具,也是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重中之重[1]。我國學術期刊出版高度分散,辦刊經費基本依靠財政資金支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2]。但是,學術期刊的傳播與利用高度依賴于通過購買學術期刊數字版權實現資源集成的商業信息出版服務平臺,如中國知網、維普網等。這些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檢索與全文獲取服務,促進了知識的交流與應用,為國家科技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超星“域出版”期刊庫等四家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商業競爭日趨激烈,逐漸從創新升級服務功能變為資源壟斷營銷,高價買斷學術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獨家經營權,并不斷提高售價,嚴重損害了公共利益,不利于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
2 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期刊收錄現狀分析
文獻源的數量和質量既是考察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數據庫運營商采購和使用相關文獻資源的核心要素,決定了期刊數據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主流的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下簡稱“CNK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以下簡稱“維普”)、萬方數字化期刊(以下簡稱“萬方”)和超星“域出版”期刊庫(以下簡稱“超星”),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筆者以這些數據庫運營商提供的最新收錄期刊目錄為研究和統計依據,利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軟件的查詢功能收集各項研究數據。
2.1 期刊收錄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4家數據庫共收錄期刊14,471種,其中,CNKI收刊量最多,達10,613種,包括1,494種已停刊期刊,超星收刊量最少,僅6,000種,維普收刊量為9,263種,萬方收刊量為8,082種。筆者統計發現,被多家數據庫重復收錄的期刊有8,742種,其中4家數據庫均有收錄的期刊有3,992種,CNKI的重復期刊占比為37.61%,維普為43.10%,萬方為49.39%,超星為66.3%。另外,有5,729種獨家收錄期刊,在CNKI、維普、萬方和超星中的占比分別為23.36%、14.93%、10.84%和16.52%。
2.2 核心期刊收錄情況
核心期刊的概念源于對文獻離散規律的研究,指刊載某學科論文數量較多,引文率、利用率較高,學術水平較高、影響力較大的期刊[3]。筆者統計和研究的核心期刊均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20年版)》(以下簡稱“中文核心”)、《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列表(2021—2022)》(以下簡稱“CSCD”)、《中文社會科學引文(CSSCI)來源集刊目錄(2021—2022)》(以下簡稱“CSSCI”)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以下簡稱“AMI”)來源期刊。經過對以上數據源的去重處理,筆者統計出被廣泛認可的核心期刊有3,163種,4家數據庫共收錄了3,083種,其中,維普、萬方收錄CSCD來源期刊分別為1,169種和1,127種,多于CNKI收錄的1,094種,說明在自然科學類期刊資源方面,維普和萬方略勝于CNKI;CNKI收錄的CSSCI與AMI來源期刊數量最多,說明在社會科學類期刊資源方面,CNKI比其他3家數據庫略勝一籌。4家數據庫都有收錄的核心期刊共1,475種,占收錄核心期刊總數的47.84%,而在獨家收錄的核心期刊數量方面,CNKI收錄了64種(包括11種已停刊期刊),維普收錄了32種,萬方收錄了16種,超星收錄了23種,總計135種。
2.3 核心期刊漏收情況
統計結果顯示,4家數據庫收錄的期刊沒有完全覆蓋我國現行出版的全部核心期刊,共漏收核心期刊80種,分為以下5類:一是北大核心刊4種,分別為《地質評論》《人體晶體學報》《醫學導報》和《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二是CSSCI來源期刊32種,分別為《光明日報》(理論版)、《人民日報理論版》,以及30種臺灣地區出版的核心期刊。三是CSCD來源期刊26種,均為通過Springer-Verlag、Elsevier等出版機構出版的英文版期刊。四是CSSCI來源集刊14種,分別為《法蘭西思想評論》《漢學研究》《基督教思想評論》《經典與解釋》《勵耘學刊語言卷》《美術史與觀念史》《判解研究》《社會批判理論紀事》《新政治經濟學評論》《藝術史研究》《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中國民族學》《中國詩學》《中國學術》。五是AMI來源期刊4種,分別為《軍事歷史研究》《蘭州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綜合版)》《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學前教育版)》。
3 圖書館對于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選擇困境
3.1 期刊源交叉重復現象嚴重,捆綁銷售
筆者分析發現4家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期刊源交叉重復現象嚴重,且各數據庫之間不能相互替代,互補性較差。雖然4家數據庫都提供了按專輯采購的采購服務,但由于期刊源的交叉重復,圖書館難以通過專輯采購的方式減少數據冗余,其如果想獲得4家數據庫收錄的全部期刊,就必須多次為交叉重復的期刊源付費,浪費財政經費。
3.2 以獨家版權吸引使用者,逼迫圖書館購買
中文學術期刊具有唯一性,不能相互替代,而數據庫對期刊源的獨占現象會使使用者高度依賴特定的數據庫,造成數據庫運營商相繼高價簽署期刊的獨家版權。例如,近年來,CNKI陸續買斷了千余種核心期刊的獨家版權,在版權保護機制的作用下迫使其他數據庫下架相應的期刊全文,雖然維普為使用者提供了下架期刊自動全文傳遞服務,萬方通過開展期刊增強版服務為使用者提供下架期刊全文,但仍有很多圖書館讀者以使用體驗性差為由,揭示圖書館資源不足的問題,致使圖書館被迫購買CNKI的使用權。
3.3 擠占其他資源建設經費,喪失因需而異的館藏資源建設權利
圖書館作為信息資源中心,為滿足廣大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須購買多個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4],期刊源重復購買現象嚴重,且以CNKI為首的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價格每年都有較高漲幅,嚴重擠占了圖書館的其他資源建設經費,使圖書館喪失了因需而異的館藏資源建設權利。
4 公共利益視閾下的圖書館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選擇困境的破解對策
4.1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解決期刊源壟斷問題
雷兵、鐘鎮通過對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定價機制的經濟學方法研究發現,市場競爭條件下的同質數據庫的資源利用效率和社會總福利比少數數據庫獨家壟斷資源的情況更高,相關損耗更少[5]。因此,有關部門應積極整治數據庫運營商以高價簽署期刊獨家版權的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科學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學術資源的多平臺傳播,規范主流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運營商的資源建設、銷售模式,引導其開展良性競爭。
4.2 加大學術期刊開放獲取力度,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學術期刊從傳統訂購模式向開放出版模式的轉換是大勢所趨[6],與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吻合。我國政府已明確表態支持OA2020倡議和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即加快推進學術期刊大規模從訂購模式向開放出版模式的轉變。學術期刊的開放獲取能夠解除數據庫運營商對學術交流的限制,加快公共資助研究成果的傳播速度,有利于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使圖書館能夠充分滿足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保障財政資金的普惠性。
4.3 加強學術期刊公益平臺建設,促使商業數據庫不斷提高競爭力,實現良性發展
我國的學術期刊數量眾多且高度分散,而商業出版平臺與開放獲取存在利益沖突,故有關部門應建設具有公益性、開放性、協同性和權威性的網絡出版服務平臺,以增強學術期刊的可獲取性和可利用性[7]。目前,我國已建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臺等公益性開放獲取平臺,但其資源集成規模以及知識融合、統一檢索等功能均落后于CNKI等商業出版服務平臺。因此,有關部門和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學術期刊公益平臺的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和優化平臺功能,如:與具有技術優勢的互聯網企業合作,以科技創新優化平臺功能,加快知識信息傳播速度,促使商業數據庫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良性發展,逐步化解圖書館對于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的選擇困境。
參考文獻:
[1] 胡賽.高校圖書館電子期刊交易困境及應對策略:基于數據商的視角[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8(5):45-49.
[2] 張偉偉,李燕,趙文義,等.公共利益視閾下學術期刊開放獲取路徑[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7):599-604.
[3] 童敏.三大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核心期刊比較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2016(8):78-83.
[4] 陳健.中知網、維普和萬方三大中文期刊數據庫應用的實證分析:以廣東地區高校為例[J].晉圖學刊,2017(2):67-73.
[5] 雷兵,鐘鎮.社會福利視角下中文期刊數據庫定價機制分析與策略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10):963-970.
[6] 丁獻峰,張新鶴,吳菁.我國學術期刊開放獲取政策現狀及制定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11):1078-1084.
[7] 初景利,盛怡瑾.科技期刊發展的十大主要態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8(6):531-540.
(編校:馮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