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為滿足殘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一家購物平臺推出單只鞋銷售服務,鞋子可以只買一只。穿兩只鞋的人能想著只穿一只鞋的人,這是文明的一種體現。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文題所供材料中的“穿兩只鞋的人”是多數,是常態,而“只穿一只鞋的人”是少數,是特例。
觀照現實,此類現象并不鮮見。電視播報,有口語,也有手語;運動賽事,有奧運會,也有殘奧會;市政設施,有通行臺階,也有無障礙通道;學校教育,有普通學校,也有特殊教育學校;脫貧攻堅,有自摘“帽子”,也有托底救助。“少數”是映照一個社會“權利和福利狀況”的試紙?!吧贁怠倍寄苁艿阶鹬氐纳鐣恳粋€人都會得到尊重。文明就是這么進步的。為此,考生需要對常態與特例、共同性與差異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等展開思辨。
參考立意:尊重個體差異性;維護社會公平,給每個人以權利和空間;對弱者的關注,是社會文明的標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掉隊……
原作雛形
一只鞋連起一片心
◎王玄嬌
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其經濟發展的水平,還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看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叭嗣瘛边@一概念,包括殘疾人。
雖說司馬遷有言“失缺莫言殘,貴在意志堅”,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便是擁有堅強的意志、奪得殘運會跳高冠軍的歸玉娜,面對失去的右腿,也曾被買鞋這樣的小事所困擾。既然殘疾人精神上的強大并不能改變生活上的窘態,那么社會就有必要給予其相應的關愛與扶助。
目前,我國殘疾人總數超8500萬,令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不僅看到了這一事實,關注到了其迫切需求,而且付諸了行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的同一天,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旗下的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多家品牌推出“一只鞋計劃”,以一雙鞋一半的價格,為殘障人士提供單只鞋銷售服務。
一只鞋,連起一片心。“一只鞋計劃”的推出,離不開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這正是對“人間有殘、用愛圓滿”的最好印證。穿兩只鞋的人能想著只穿一只鞋的人,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我們所處的世界,處處都有缺憾,都有不完美,為此,我們要有體人之心、諒人之懷,要學著去向弱勢群體伸出援手。當我們用一雙雙援手、一點點愛連成一個個同心圓的時候,文明便展現出來了。①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睆闹锌梢钥闯隹鬃訉埣踩说淖鹬?。而對于殘疾人的扶助政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跡可尋。從夏、商、周時期相關的典籍中,我們可以查閱到減免殘疾人稅收的政策,如《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中記載:“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贝撕笾袊鴼v朝歷代都制定了優恤殘疾人的相關政策。②
對弱者的關懷,是社會文明的標尺。“一只鞋計劃”只是一個開始,保障殘障人士權益,我們仍在路上。③
◆升格建議
原作展現出一定的論證功力,但在論據使用和布局謀篇上還應作進一步提升。
一、提升論據
怎么提高作文中論據的價值呢?考生需要在擺出論據后有反思、總結,這樣才能聚沙成塔,化“知”為“行”,在“做法”中落實“想法”。在對扶助殘疾人政策的溯源中,列舉的是《周禮》等古代的相關法令制度,而對社會關愛殘疾人行動列舉的則是當今社會組織層面的“一只鞋計劃”,其層次、分量、力度均與溯源中的列舉不對等,給人以“今不如昔”之感。為此,需要在①處增補當代中國對弱勢群體實施兜底保障、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的相關論據,以增強論據的厚重感和支撐力,平衡古今相關政策的權重關系。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鄭重承諾,表達的正是中國政府托底幫扶弱勢群體的堅定決心。
二、調整結構
②處探究的是尊重、扶助殘疾人相關做法、政策的歷史淵源,史料翔實,給人以有史為證之感,而第三、四段講的則是當代社會關愛、扶助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新舉措、新政策。升格作文時,②處應調整到第三段之前。這樣調整作文結構的好處是,理順了“歷史→現實”的發展邏輯,厘清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脈絡,還有力地增強了作文的論證氣勢。
三、強化結尾
③處位于作文的結尾部分,它只揭示出了“關愛弱者,保障弱勢群體權益”之路的曲折,而沒有昭示其前途的光明,因而給人以信心不足、決心不大、意志不堅之感。其實,人性的終結指向是“真、善、美”。作文結尾可以也應該從“曲折”轉向“光明”,讓人看到希望和未來。據此,③處可以升格為“我們要接棒前行,將關愛的暖陽照到越來越多的弱者身上。相信,弱勢群體的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的一天,便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完成最后一塊拼圖的一天”。
升格佳作
一只鞋連起一片心
◎王玄嬌
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其經濟發展的水平,還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看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叭嗣瘛边@一概念,包括殘疾人。
雖說司馬遷有言“失缺莫言殘,貴在意志堅”,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便是擁有堅強的意志、奪得殘運會跳高冠軍的歸玉娜,面對失去的右腿,也曾被買鞋這樣的小事所困擾。既然殘疾人精神上的強大并不能改變生活上的窘態,那么社會就有必要給予其相應的關愛與扶助。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殘疾人的尊重。而對于殘疾人的扶助政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跡可尋。從夏、商、周時期相關的典籍中,我們可以查閱到減免殘疾人稅收的政策,如《周禮·地官司徒·大司徒》中記載:“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贝撕?,中國歷朝歷代都制定了優恤殘疾人的相關政策。
目前,我國殘疾人總數超8500萬。令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不僅看到了這一事實,關注到了其迫切需求,而且付諸了行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的同一天,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旗下的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多家品牌推出“一只鞋計劃”,以一雙鞋一半的價格,為殘障人士提供單只鞋銷售服務。
一只鞋,連起一片心?!耙恢恍媱潯钡耐瞥?,體現著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這正是對“人間有殘、用愛圓滿”的最好印證。穿兩只鞋的人能想著只穿一只鞋的人,是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我們所處的世界,處處都有缺憾,都有不完美,為此,我們要有體人之心、諒人之懷,要學著去向弱勢群體伸出援手。當我們這一雙雙手、一點點愛連成一個個同心圓的時候,文明便展現出來了?!叭娼ǔ尚】瞪鐣?,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的鄭重承諾,表達的正是中國政府托底幫扶弱勢群體的堅定決心。
對弱者的關懷,是社會文明的標尺。“一只鞋計劃”只是一個開始,我們要接棒前行,將關愛的暖陽照到越來越多的弱者身上。相信,弱勢群體的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的一天,便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完成最后一塊拼圖的一天。
【江蘇阜寧中學高三(18)班】
◆升格點評
這篇升格文說古論今,頗見功力。其亮點體現在“三度”:一是深度。能由愛心、仁政論及社會文明,識見不凡。二是厚度。能由必要性、歷史性論及現實性,尤其是《論語》《禮記》等經典素材的援用,厚重大氣,有力地論述了對殘疾人的尊重、扶助源遠流長。三是高度。能由優恤殘疾人、中國政府托底幫扶弱勢群體論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既有家國情懷,又有全球視野,乃“大我”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