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晴
在我國教育與社會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更加重視,對體育課堂教學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基于此,小學體育教師就必須要對現階段的體操技巧教學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地掌握其教學難點和要點,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情況,以全面創新體育教學課堂、強健學生的體魄為前提,對實際的體操技巧教學進行科學規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興趣出發對體操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拓展,有效利用多元化和趣味化的內容,全面激發學生的體操學習興趣。并對體操技巧內容教學的方法進行優化與革新,借助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手段,層層遞進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練習。在使學生掌握更多的體操技巧和要領的同時,確保當下的小學體育教學能夠取得卓越性和跨越性的成效。
在新課標下,小學體育教師必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思想和創新化的體操教學理念,充分了解體操教學的特性和特質,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教育培養要求和身心健康發展情況,對當下的小學體育課堂當中的體操技巧教學進行全面的規劃與統籌。合理利用學生喜歡且更樂于接受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學習和體操練習。在這過程當中,教師需全面加強對原有體操教學內容的歸納和總結,考慮學生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在課堂教學當中引入更多具有新意和創意的內容,以全面拓展學生的體育視野和知識面。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體操技巧學習情況來對教學模式進行科學調整,構建具有交互性、體育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優秀課堂,以提升整體的體操技巧內容教學效果。此外,教師也可結合課堂反饋情況,借鑒成功的體操技巧內容構建案例和經驗,從學生實際和課堂實例出發來構建全新的體操技巧教學體系,以更好地引領和指導基于新課標的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
1 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堂中體操技巧教學內容構建存在的問題
(1)受到新課標的影響,小學體育教學隨之對體育教學做出了一定的創新和改革。但受到固有的體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影響,還有部分教師在體操技巧教學過程當中仍然是以體育教材為主,會根據固有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機械性和重復性的練習,沒有對體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優化和創新。有的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的體操技巧,只引導學生進行基礎性和簡單性的體操技巧練習,沒有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來調整內容的難度。即便是引入了一些課外的拓展性體操內容,但也沒有從學生層面來進行融合。這不僅會降低小學體操技巧教學的吸引性和趣味性,還會使部分的學生對體育教學產生厭倦的情緒和抵觸的心理。
(2)部分的體操技巧教學需要一定的健身器材的支持,但有的學校的教學設施和設備較為有限,無法滿足多元化的體操教學需求。且部分學校進行了體操教學內容的構建,也引入了信息化的教學設施。但在課堂中只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呈現相關的內容,沒有充分結合學生情況和體操相關知識點來靈活地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此前提下,即便教師在內容構建和課堂教學上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但取得的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
(3)部分的教師認為體操教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不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受傷,很少為學生設置相關的體操實踐活動。即便出現了一些互動活動和實踐環節,但其整體的內容相對簡單,且其流程和方法相對固定,在體操技巧實踐教學內容缺失的情況之下,難以全面激發學生的體操技巧學習潛能和興趣。有的教師在活動設計過程當中沒有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也沒有關注學生的實踐過程。在教師無法掌握學生存在的問題的情況下,難以及時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會導致部分能力和水平一般的學生,無法有效地有效地完成體操內容學習和實踐任務,而部分體能素質和體育水平較高的學生,則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和發展,從而會增加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兩極分化趨勢和傾向。
2 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堂中體操技巧教學內容構建的有效措施
2.1 全面整合優勢教學資源
在新課標的大環境之下,小學教師必須要對體操技巧教學內容構建進行重新定位,結合學生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要求,全面加強對體育教學的研究與剖析,根據體操技巧教學的特性和特質,深入挖掘教材當中更加有趣、豐富、直觀的元素。以此內容來巧妙切入課堂教學,全面激發學生的體操技巧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對網絡上海量的體操技巧教學資源進行搜集,或訪問基于體操技巧教學內容的資源數據庫,根據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取和篩選,并將之潛移默化地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以完善實際的小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教師也需要關注體操教學和實際之間的聯系,考慮社會、環境等因素產生的影響,有目的性地提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較為真實和典型的生活化教學案例,圍繞教學主題來進行編輯和處理,有效利用生活化內容來延伸和拓展體育課堂。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鍛煉積極性。
例如,在跪跳起技巧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層次來調整動作難度。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技巧和要點,有效提升學生練習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可以將跪跳起和后翻滾這兩個相連的動作進行分解,讓學生分步驟地進行練習,在熟練掌握之后再加二者連起來。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容易學習的掌握,還能獲得更為理想的鍛煉效果。當學生熟練掌握基礎性動作之后,教師可以實際示范整套更復雜的連貫動作,并輔助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教師也可以將體操技巧教學和其他教學內容進行組合。如,可在完成立定跳遠練習之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練習跪跳起技巧,使學生的擺臂動作和用力順序能夠更好地進行銜接和過渡。在提高內容設計的層次性的同時,更便于學生接受和掌握。而在進行器械類的體操技巧教學時,教師必須要了解學校的場地和器材的配備情況,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體能特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進行內容選擇。如,在進行小體操墊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步幅、步頻、變速跑等的練習內容,提高學生的速度素質;或以小體操墊為媒介開展學生更為喜歡的花式翻滾練習,或是按照規律來排列墊子,引導學生根據要求來完成鉆、爬,以及蛇形跑等練習,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靈敏素質:也可通過立定跳、單腳跳、雙腳跳、跳繩等來提升學生的跳躍能力。教師還可進一步地進行體操技巧練習的拓展,讓學生借助小體操墊有針對性地練習肩肘倒立、跪跳起、仰臥起坐、前后滾翻等技巧。此外,教師可充分考慮學生的多元化練習要求,在體操技巧教學中增加鯉魚打挺、猴翻滾、象行、蛙跳等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且具有較強趣味性和形象性的內容,或增加燕氏平衡技巧、下橋技巧、前后翻滾等簡單易練,且具有較強實用性的技巧。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當中學生了解的體操鍛煉項目,或是增加一些體操時、體操運動員,以及中外的體操技巧有關的故事和趣味繪本,充分發揮學生的興趣導向作用,引導其從不同的維度層次進行有效學習。以使當下的小學體操技巧教學更加地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2.2 有效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當下,小學必須要全面加強對體操技巧教學的重視,以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前提,有效提高體育教學的教育資金投入,結合體操技巧教學要求來購入先進的教學設施和設備,以確保能夠為后續的體操技巧教學創造更好的條件和場所。在課堂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體能素質、認知特性、思維特點,利用信息技術來轉化單一、乏味的體操技巧內容。以動態化和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呈現,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課堂體驗。再結合體操技巧教學主題科學構建體育教學情境,在其中增加于多樣化的體操技巧內容元素,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畫、音頻、視頻等方式進行多元呈現。全面調動學生的體育思維和情感,引導其身臨其境地進行體育學習和體操練習。
例如,在進行技巧體操的教學時,教師可構建體操主題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著名的體操比賽和經典賽事,以及與體操相關的記錄短片或動畫,以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目光。教師可將示范教學和體操技巧教學進行組合,引導學生觀看視頻中的平衡、倒立、縱叉、橫叉,以及前后滾翻、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的動作技巧,利用多媒體設備來進行技巧要點和注意事項的講解,再由教師實際進行示范,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進行觀察。加深學生對相關動作的了解和掌握,以使其能正確地進行練習。而在進行對學生的靈敏度和上肢力量有著較高要求的雙杠、單杠、平衡木、爬桿、爬繩、肋木等動作技巧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效整合微課教學資源,圍繞教學主題來制作時長在5-15分鐘左右的教學微視頻,分步、有序、簡明地進行內容分析和技巧講解。讓學生通過暫停、播放的功能進行反復觀看和揣摩,并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和側重性的練習。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體操技巧學習效率和效能。
2.3 深入開展體育實踐活動
教師可對以往偏向于理論的體育課堂教學革新,科學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設計相關的體操技巧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實踐和探索,以使其更好地將自身掌握的體操技巧內容和知識轉化成自身的體育能力。教師需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情況和最近發展區特性,劃分小組之后再為其設置難度適中的實踐任務和練習活動。并科學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時機,在原有的體操技巧實踐環節增加角色扮演、體育游戲、知識競賽等環節,全面突出教學主題的同時,巧妙借助信息手段來營造相應的實踐氛圍和環境。利用激勵式教學法來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踴躍地參與和實踐。
例如,在下橋技巧教學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柔韌素質、層次特點、能力水平等的情況,遵循同組異質和優勢互補的原則來進行小組的劃分,將小組人數控制在6~8人左右。再結合課堂教學目標是設置實踐內容。教師可讓小組長領取墊子,將其鋪設在各自的區域內,再讓小組成員在墊子上仰臥躺下,讓學生慢慢地進行手腳撐地的反弓狀態練習。也可根據練習要求和學生身體素質來進行分工,讓練習的學生兩腳分開站立于墊子前,按照教師傳授的技巧慢慢下橋。而另一個學生則在該學生前面,通過抱腰的方式來進行保護和協助,使練習的學生能勻速、安全地向后仰,并最終呈現出反弓狀。小組學生也可以選擇墻面或者單雙杠作為輔助器材,讓學生在下橋的過程中憑借支撐物來進行適當的緩沖,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下橋過程中受力的順序和技巧要點。而在進行單杠的練習時,教師可以將單杠作為障礙物,為小組學生設置往返跑步練習。也可讓學生在小組長獲得教師的指導之下,借助單杠來進行引體向上或者懸垂臂練習,并引導其他學生觀察訓練中學生的肢體狀態,以及動作要點,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該技巧。而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練習動態,以便于更好地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其進行有效修正。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結合教學進度和學生訴求,為學生設計跳馬、雙杠、吊環、鞍馬,以及廣播體操、小球操、花樣體操、藝術體操等的比賽,合理設計相關的游戲規則,加強比賽的安全指導和心理教育,鼓勵小組學生積極地進行合作和參與。為全面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上述的體操技巧活動進行創新和創造,在其中增加一些學生喜歡的元素和現代化內容,鼓勵小組學生大膽地進行設計和創編,并為小組學生提供設計展示和實踐表演的機會。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完成之后,積極地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實踐心得,以供其他學生更好地進行參考借鑒和取長補短。在保證小學體操技巧實踐教學內容更加的完善的同時,能更好地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使其的體育綜合素質和體操素養都能得到實質性提升。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教師應了解體操技巧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明確其對學生體能素質產生的影響,充分了解當下的教育發展趨勢和體操教學發展方向,以全面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前提,科學制定具有較強合理性、科學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小學體操技巧教學內容構建方案,以更好地指導小學生進行體操技巧練習。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體操教學內容的挖掘和整合,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具有價值性和安全性的優秀題材教學資,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體操技巧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課堂體驗,根據體操技巧教學的內容來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針對性、有側重性地進行體育練習。再進一步的圍繞體操技巧教學內容,合理進行多元化和創新化實踐活動的設置,引導小組學生積極合作、深入探索、有效實踐。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養成熱愛體操、熱愛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以及終身體育觀念,同時也能為基于新課標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和體操技巧教學內容的有效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