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琪
【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單元多元化設計能夠有效減少作業的總量,創新作業的內容、形式和評價,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程學習中來,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圍繞小學語文作業單元多元化設計實踐進行研究,并給出參考建議,即把握單元主題,明確多元化作業目標;立足學生發展,構建多元化作業內容;引導綜合學習,設計多元化作業形式;做好批改反饋,展開多元化作業評價。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多元化 設計
2021年7月,國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文件針對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做出指導,并為各學科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在作業設計方面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這導致作業育人功能難以有效發揮。針對此,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課程標準要求,探究單元作業設計思路,將整體、連貫、融合的單元作業訓練有機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以提高學生合作和參與的意識,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一、把握單元主題,明確多元化作業目標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采取“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雙線組元的方式編排。其中人文主題引導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三觀”的塑造,語文要素則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的設計需要單元主題的引導,同時也需要體現語文要素的內容。因此,教育工作者應深入單元分析,明確作業設計目標,突出主題要求,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指導。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學校生活”,語文要素包括“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習作的樂趣”,為落實單元學習任務,教材設置了《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兩篇精讀課文,《不懂就要問》一篇略讀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模塊。基于此,教師從整體著眼,確定多元化單元作業目標:第一,“識記”層面學生需要完成的目標包括:會寫生字生詞,掌握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第二,“理解”層面學生需要完成的目標包括: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默讀《不懂就要問》,能初步了解略讀課文基本學習要求和主要內容,能簡單說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能夠整合單元不同模塊中的內容,并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提出差異化要求,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作業中獲得發展。
二、立足學生發展,構建多元化作業內容
根據“雙減”政策指導,小學語文單元作業在設計中應從“量”上做“減法”,控制學生做作業的時間,同時要在“質”上求變化,豐富作業內容,讓學生得到全面培養。基于此,教育工作者應根據單元教學目標,挖掘課程資源,形成多元化的作業內容,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以開學旅行的方式展現了單元的主要內容,并引導學生以導游的形式到各個“目的地”,其中包括“去錢塘江觀潮”“去云南洱海的夜晚看月亮”“去秋江的晚上看鳥”“去草地上看花牛”“在晚間看星星”,通過在各個“目的地”的體驗和感受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第一,在“識字與寫字”這一部分,教師設計了豐富的作業內容。教師首先根據《觀潮》課文內容,為學生提供了一份錢塘江的介紹資料,資料中有部分信息缺失,并用拼音標出了“滾動”“猶如”“山崩地裂”等詞語,進而提出作業要求:拿到資料你才發現,這份資料中有好些已經缺失了。請你先來完善這份材料,把詞語填寫好,把句子不完整的地方補充完整。然后,試著把這份材料改成解說詞,提前熟悉,為小伙伴們做好解說準備,至少要流利地讀三遍。接下來,教師針對《觀潮》課文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生字、生詞進行總結,并要求學生以熟悉演講稿的方式對重點字、詞,做好解說準備,做到會寫字、會認字,具體要求:要求認識的字多讀幾遍,并且口頭組詞;要求會寫的字和詞語,按照漢字書寫要求,規范、端正、整潔地寫一遍,嘗試口頭組詞。最后,根據《走月亮》這篇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提前閱讀文章,并摘抄優美的句子,作為以后寫解說詞的積累。第二,在“梳理與探索”這一部分,教師主要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設計閱讀任務。作業中展現了不同“目的地”的風光,并做出提示“令你印象深刻的解說詞”“你腦海中的畫面”,然后要求學生在每一處風光中各選擇一句解說詞,具體說一說這句解說詞讓你回憶起了什么樣的畫面。作業內容主要針對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能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畫面,能夠將腦海中的畫面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第三,在“表達與交流”這一部分,教師利用關鍵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景物的感受。作業任務中的關鍵詞來自教材課文,要求學生根據關鍵詞提示,選一種事物,用之前所學的詞語,和旅途中的“游客”一起分享這些詞語所展現的旅行畫面。為了讓交流內容更加豐富,教師以兩個“游客”的視角將表達引入不同的方向,其一是一位“游客”聯想到了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描繪空山深林幽靜景色的詩詞,并為大家介紹了一番;其二是一位“游客”在旅行中發現有好多地方環境遭到了破壞,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這樣的內容設計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能夠以更加豐富的語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第四,在“閱讀與鑒賞”這一部分,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作家賈平凹的《月跡(節選)》,并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展開實踐探索。閱讀理解內容契合了“理解應用”以及“綜合發展”的學習目標,為有能力的學生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在這一案例設計中,教師根據學生發展需要設計多元化的作業內容,同時體現作業的層次性,讓認知能力不同的學生能夠在差異化的內容指導下主動探究,完成作業任務,達到單元學習的目標要求。
三、引導綜合學習,設計多元化作業形式
作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而要想充分發揮這一功能,教育工作者需要對作業形式進行創新,即設計靈活性、多樣性、有效性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促使學生主動調用所學知識、所掌握的能力、所具備的素養,進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單元內容豐富,學生從整體上學起來比較困難,常常出現顧此失彼,難以把握單元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針對此,教師要在作業形式上做出調整,讓作業更加新穎有趣,同時凸顯單元主題線索,促進學生對各部分內容的整體學習。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作業設計中,教師設計如下作業形式:第一,趣味識字。教師摒棄了機械識字寫字的單一作業形式,結合“說文解字”內容,利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例如教師給出甲骨文中“鳥”的圖片,并進行提示:鳥棲于林,多么生動的自然畫面。與鳥類相關的字,大多帶有“鳥”和“隹”兩個偏旁,請試著畫出它們的甲骨文字形,寫出幾個和“鳥”相關的漢字吧,一起了解古人眼中的鳥。第二,創新表達。教師根據《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等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扮演白鷺、花生、桂花、珍珠鳥這四個角色,表達課文重點知識。其中包括以角色介紹的方式,梳理每一篇課文中的內容,表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人物對話的方式讓白鷺、花生、桂花、珍珠鳥等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凸顯它們身上的品質;以相互出題的方式引導各個角色之間對于“一詞多用”的情況進行闡述,實現發散表達。這樣的作業形式活潑有趣,代入感強,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開放實踐。教師引導學生回歸現實生活,并合理應用所學知識。實踐作業要求:家庭、社區、公園、餐廳、圖書館、體育場館、城市交通……處處都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為了維護文明城市的形象,約上你的好朋友,實地考察,來制定不同場所的文明公約,并通過海報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根據單元整體設計思路,選擇、設計不同形式的作業,將基礎作業、發展作業和實踐作業的內容以新穎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增強作業的針對性、趣味性和開放性,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四、做好批改反饋,展開多元化作業評價
學生按照單元目標以及教學進度完成大單元作業中的各項任務后,教師需要根據目標要求,組織教學評價,反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為下一步的教學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在“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的多元化設計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在形式上更加開放,甚至部分作業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這就為教師批改作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針對此,教師首先要根據單元作業目標設計一定的評價量規,并結合作業設計內容,從識記、理解、應用、綜合等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設計更加細致的等級要求,形成評價標準,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完成的作業任務,以及應達到的目標水平。根據評價量規的指導,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現,體現了學生全面發展過程。其次,教師應引入學生主體,采取多元化的評價形式。學生在完成單元作業時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等待者,而是參與者、評價者、合作者。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作業的自評、互評,并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出評價。最后,教師應根據作業評價情況對不同層次學生作出判斷。對于作業完成效果理想的學生,引導其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對于完成效果不理想的學生,則有針對性地設計個性化作業,幫助學生提升與發展。
五、結束語
總之,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小學語文單元作業的多元化設計,能夠有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將多種實踐形式融合,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運用與語文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當然,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的優化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探究,教育工作者應堅持創新理念,立足學生主體,不斷深入研究,為學科作業優化設計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邴業宇.雙減背景下以任務驅動助力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研究——以部編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考試周刊,2022(39):47-50.
[2]張霄.優化設計? 創新教育——“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單元作業設計要點[J].小學生(中旬刊),2022(9):109-111.
[3]王莉娟,劉金遠.多元化設計小學語文作業的策略——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的研究[J].教師博覽,2022(15):9-10.
[4]林亞鳳.促進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單元作業多元化設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1(31):19-20.
(本文系泰州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力的單元作業設計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tjkzxyb2022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