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飛


【摘? 要】“雙減”政策背景下,作業對于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以及知識的拓展運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通過設計協作型作業、探究型作業、開放型作業、拓展型作業、反思型作業等五種創新型作業來調動學生完成政治作業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雙減”;政治作業;創新
一、政治作業創新設計的背景
在“雙減”政策大背景下,教師需要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還要提高學習效率,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作業在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以及知識的拓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校是一所地處農村的完全中學,學生人數多,個性差異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有待提高。因此,創新作業設計,通過新穎的作業設計及精準的作業評價,既遵循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又滿足了學生個性化需求,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學生作業情況分析
今年筆者接手了高二年級四個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接手初期,上課發現學生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也能就老師提出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探究,這讓筆者感到很滿意,有很強的自信心,但作業收上來后卻存在數量不齊、字跡潦草、答非所問等問題,這讓筆者感到有些迷茫,問題究竟出在哪?反思后筆者決定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談,通過溝通來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結果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有相當部分學生反映對政治作業沒有興趣或認為作業沒有用,政治課學習主要靠背誦知識點就可以了。這讓筆者感覺到政治作業的設計一定要創新,通過新穎的作業設計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去做。
三、政治作業的創新設計與評價
(一)相互促進的協作型作業
1.依據與做法
學生與他人協作完成的作業,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學會與他人溝通,學會與他人合作,互相促進,相互成就,這對增強學生團隊意識有重要意義。
(1)家庭成員協作型作業。與家長協作,可以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督促作用,在協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促進家庭關系的和諧。如在講“哲學矛盾觀”時,筆者設計如下作業:當學生與家長發生矛盾時,家長和孩子都嘗試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兩個屬性關系的相關知識,想想為什么最親近的人往往最容易和自己發生矛盾,通過這樣的換位思考,體會“換位思考傳遞愛”,并將這種體會寫成日記形式上交;在講授“勞動的意義”這節課時,作業為在小長假,父母做好前期準備后,學生與父母一塊到農民田地里參加農業勞動,在勞動過程中雙方是如何協作的以及在勞動中有什么感悟都要做好記錄,通過勞動記錄作業既融洽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又鍛煉了勞動技能,感悟勞動的意義。
(2)同學協作型作業。同學合作型作業,先設定要完成的目標,根據目標大家既分工又合作,發揮集體智慧,一起制定實施計劃,再按計劃執行。如在講“企業的經營”時與同學一起模擬創建公司,運用經濟中的公司運營知識,大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起討論公司如何發展的問題,包括公司發展理念、市場定位、管理規章以及人員的分工等問題,最后由扮演經理的同學將大家的意見匯總,撰寫公司經營策略報告,通過這樣的作業能活學活用所學的知識,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在互促共進中使學生領悟了團隊意識的重要性。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筆者通過頒發“表揚條”的方式,對體會和記錄以及報告寫得好的家庭或同學在家長會上給予表揚。
2.效果
這樣的作業寓教于勞、寓教于樂,使學生和家長都興趣盎然、樂于其中。通過頒發“表揚條”,對合作表現優秀的家庭和同學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甚至家長都從中感受到自信,感受到了被認可而產生的愉悅,這對激發他們認真完成作業的興趣發揮了重要作用,我想這就是評價的力量吧!
(二)激發探究欲望的探究型作業
1.依據與做法
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探究型作業是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同學設計的,這樣的作業既要有探究價值又要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根據對社會問題的調查數據,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在行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整個過程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了思維水平與核心素養。如在學習“綠色發展理念”時,要求學生對我國“垃圾分類”有關的各方面主題進行調查,了解垃圾分類在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展開討論探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各組活動如下:
(1)政策組:搜尋有關垃圾分類的國家政策,大家一起學習討論。
(2)調研組:通過調查問卷、實地走訪等多方調研,了解各方的心聲,結果如下:
居民:時間緊,嫌麻煩不愿分;缺少對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了解導致不會分。
物業:沒有執法權導致對居民監督力度不夠;垃圾袋成本增加,現實中推廣使用難度大。
垃圾焚燒廠:垃圾分類執行效果不好導致焚燒成本大,希望國家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還要向公眾做好垃圾分類的宣傳。
政府官員:垃圾分類雖然在執行中還存在問題,但在綠色的新發展理念下,垃圾分類是大勢所趨,政府要做好各方面的調研,今后對于垃圾分類宣傳、相關政策和監督執行,政府會加大支持力度。
(3)總結報告組:完成總結報告,提出解決策略。
根據各組完成情況,設計作業評價如下:
通過自評、互評及老師的評價,知道了參與活動和調研的重要性,明確了活動和調研既要有態度,還要有方法以及要與他人學會合作。
2.效果
探究型作業,可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了學生對社會的主人翁精神。
(三)獨特的開放型作業
1.依據與做法
此類作業具有獨特的創新精神,答案的不唯一也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但開放型作業還是應該基于學科知識的鞏固、核心素養的內化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設計,這對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拓寬思維都有重要價值。
(1)撰寫新聞報道。如結合我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以“航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為題,寫一篇新聞報道,學生可以從國家的支持、科研人的努力、民族精神等方面擺事實、講道理來創意。最后根據報道的觀點新穎性、主題內容和產生的影響力進行評價。
(2)制作宣傳板報和實物模型。如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時,讓學生圍繞主題自主設計“科技與交通的融合”板報,板報要大膽想象在未來社會,科技會讓我們的交通出行發生怎樣的變化,要請學生參觀點評,還可以讓學生設計包含各種高科技的交通模型供大家參觀。最后根據板報和模型的圖文形式、主題內容和產生的影響力進行評價。
2.效果
通過完成這樣的獨特開放型作業,培養了學生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注重過程的拓展型作業
1.依據與做法
與書面作業相比,拓展型作業可以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深度學習,這樣的作業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進行體驗式的活動,因此對學生知識水平和與人交往能力都有所要求,活動前教師要精心準備,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活動,如以“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為議題,辦主題為“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演講會或模擬人大代表撰寫議案,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大代表在日常中是如何開展工作的,下表為模擬人大代表撰寫議案的示例:
此類作業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式的實踐活動,把課題主題和結題報告作為作業成果,如組織學生開展“繼承和發展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課題式研究,研究北京有哪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老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如何繼承和發展老北京優秀傳統文化等,通過這樣的課題研究式作業,增強對老北京優秀文化的認同,樹立文化自信。
2.效果
學生組織拓展型作業的活動,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增強對社會的了解,把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促進了學生深度學習,提升學生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
(五)提升認識的反思型作業
1.依據與做法
反思型作業可以對本節課的整個內容做一個小結,也可以回顧本節課的重難點,反思型作業還可以為將來總復習提供參考。
反思型作業,可以設置調查表,列出需要反思的問題:如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的重點是什么?閱讀了哪些材料和分析了哪些問題?難點是否突破?還存在什么問題?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在表格中完成,通過完成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把握好一節課的重難點。
反思型作業不僅針對知識的反思,還可以有知識之外的學習感悟,學習方法上的反思、期望的目標等,這樣的作業將來可以作為自己高中生活的回憶,還可以通過反思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促進教師了解學生內心想法,便于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2.效果
通過一段時間的反思型作業,既鞏固復習了學習內容,又有助于教師根據學情精準指導,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養成了總結的好習慣,提升了學生自省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成果與結論
經過一學期創新作業實施與評價,所帶班級同學完成作業的習慣和作業的質量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期末統考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領導、家長、同事的一致好評,但筆者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創新的作業能得到學生的信任與參與配合,學生通過努力在各方面取得進步這是筆者最高興的事情。
總之,通過政治作業的創新設計,可以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完成作業中收獲到成功與喜悅,突破自我,樹立信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邦珍.論如何提升高中政治作業的科學性[J].高考,2018(36):178-178.
[2]楊慶華.優化高中政治作業設計提高教與學的實效性[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2):43-44.
[3]戴曉玲.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政治作業的優化設計與探究[J].求知導刊,2019(4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