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躍明
【摘? 要】文化自信不僅是高中政治教學的培養要點,也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之一。本文對文化自信進行概述,并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文化自信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必然選擇,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需要,是提升個人素養的現實要求。本文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進行了探索,從“以教材主題為基礎,滲透文化自信內容”“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培養文化自信意識”“以傳統文化為活動,挖掘文化自信精神”“以時事新聞為拓展,鑄就文化自信力量”四個角度進行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詳細論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文化自信;價值;探索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面臨著不同維度的改革與變化,高中政治教學也面臨著改革與發展。現階段的高中政治教學不再以政治知識作為主要內容,而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核心素養為具體內容,注重學生意識和精神的培養。文化自信與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也是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之一。因此,本文針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進行探索。
一、關于文化自信的概述
文化自信是民族乃至國家對自身文化的肯定和認可,是對其自身文化積極踐行的內在體現,還是讓其自身文化保有生命力的信心和底氣。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被廣泛提出。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是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泉,是凝聚人民力量的核心。可以說,文化自信是國家、民族發展過程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政治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政治認同素養是政治教學的根本任務,旨在培養對國家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可以說,文化自信與政治認同素養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也是提升核心素養的體現。
二、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一)傳承傳統文化的必然選擇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知識的教授不是唯一目標,而應注重學生文化的傳承。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國家的力量源泉。而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結晶,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力量源泉,是血脈相傳的文化瑰寶。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可以讓學生深刻了解傳統文化,并理解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與內涵,進而將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下去,并將傳統文化展示在世界之林。因此,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必然選擇。
(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客觀需要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與精神追求,更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體現,亦是立德樹人的本質體現。文化自信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踐行,可以讓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需求。
(三)提升個人素養的現實要求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品格、修養,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能力,更應該具備較高的個人素養,關注世界趨勢和發展,并產生強烈的文化責任感。文化自信可以讓學生在提高個人素養的基礎上提升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并成長為符合社會所需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是提升個人素養的現實要求。
三、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探索
(一)以教材主題為基礎,滲透文化自信內容
文化自信的教育與高中政治教材緊密相連,通過深入挖掘教材可以找到關于文化自信的內容。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的意識,不能僅僅把知識點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設定主題,使之與文化自信進行結合,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滲透文化自信的相關內容。
例如在《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課的教學中,共分為三框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系列內容的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框的內容為例,就是通過學習中國夢的本質和內涵,并結合追夢路上的曲折,感同身受地理解什么是人民的夢,并把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的夢想融為一體,為實現中國夢承擔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同時也要認識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初心和使命的必然選擇。在這樣的教學內容中,教師需要把文化自信與政治認同進行結合,在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的同時滲透文化自信的內容,增強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而這些都需要在教學前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完成,教師在課前需要將課標內容與教學內容結合,進而讓教學更有價值。除此之外,教材中《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的外交》《中國與國際組織》等都與文化自信密切相關,也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充分挖掘并得以彰顯。
(二)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培養文化自信意識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同時也對德育教育的范疇和內容進行了確立,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可以說,只有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目標,文化自信才能得到彰顯。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立德樹人的理念開展課堂教學,并在德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
例如在《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中,這一課分為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三框。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這一框,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理解文化的內涵,了解文化與實踐和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的關系,理解文化與文明和文化作為載體的功能。因此在教學中,應以立德樹人為指引,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了解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個人及社會的影響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在“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這一框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正確的認知。在這一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中華民族文化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你知道哪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等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形成文化自信。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這一框的教學中,這節課要求學生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并認同中華民族精神,樹立文化自信。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立德樹人為引導,激發學生對學習和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進而助推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培養文化自信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作為導入,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并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在新時代應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等問題進行探討,進而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
(三)以傳統文化為活動,挖掘文化自信精神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嘗試開展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通過傳統文化活動挖掘文化自信,進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精神。
1.傳統文化活動之紅色之旅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嘗試以紅色之旅作為傳統文化活動的形式,通過以體驗“紅色之旅”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挖掘文化自信精神。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紅色紀念館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讓學生學習紅色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等。如果學校附近沒有紅色實踐基地,教師可以以紅色影片、紅色故事等形式開展紅色教育,讓學生通過紅色精神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并在紅色教育中獲得文化自信。
2.傳統文化活動之才藝表演
教師可以每學期定期舉辦一次以傳統文化活動為主題的才藝表演,要求學生以傳統文化作為才藝表演形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身體力行學習和踐行傳統文化,并在學習和踐行的過程中收獲文化自信。在活動開展中,有的學生進行了民族舞的表演,如新疆舞、蒙古族舞、傣族舞;有的學生進行了傳統樂器的表演,如葫蘆絲、二胡、古琴等;有的學生進行了武術表演,如太極拳、詠春拳、螳螂拳等;有的學生進行了戲曲的演唱,如昆曲、京劇、黃梅戲等;還有的學生現場潑墨,繪出一幅國畫……在傳統文化活動中,不管是參演的學生還是觀摩的學生,都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力量與魅力,深受傳統文化精神的影響,進而由內到外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
3.傳統文化活動之實踐探究
教師可以運用教材中的綜合探究板塊,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例如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個探究主題中,要求對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采取何種態度進行討論。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進行活動探究,通過活動探究正確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而弘揚中華傳統,堅定文化自信。在課下探究完成后,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學生通過匯報展示探究結果,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探究結論進行點撥和補充,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四)以時事新聞為拓展,鑄就文化自信力量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政治是一門以政治行為、政治體制以及政治相關領域的內容為主的學科,包含著國家活動、形式和關系的發展規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時事新聞為拓展,通過向學生提供關于國家活動和發展的新聞素材,為學生鑄就文化自信的力量。
例如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后,教師可以把二十大的相關內容精煉成新聞素材,與學生進行分享與講解,二十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設計了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等內容,教師可以透過二十大的內容為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教師還可以把與文化自信相關的新聞與學生進行分享,和學生一起探尋新聞背后的社會意義,進而引導學生鑄就文化自信的力量。
四、結束語
本文以高中政治教學為例,通過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對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進行了探索。在時代的主旋律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尤為重要,是培養國家和社會所需人才的重要一環。因此,希望本文的探索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夠與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共同助力學生文化自信的生成,進而為培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兼備的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錢敏華.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4):128.
[2]任海賓,閆紹杰.培育科學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統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學與文化》教材整體說明[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12):13-17.
[3]馮凱輝.高中政治課程中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策略探討[J].高考,2021(10):147-148.
[4]薛鑫.論高中思想政治課對高中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華夏教師,2019(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