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史政海
摘? 要:應用型本科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工程之一,而應用型本科建設的核心是一流專業的培育,因此應用型院校應當積極探索建設一流專業的路徑。該文從開展“雙修訂”,建立需求導向的教學標準體系;完善“兩機制”,激發師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意識;實施“三改革”,構建能力導向應用型課程體系;推進“三強化”,著力建設打造雙能型師資團隊;強化“三融合”,構建目標導向的應用育人模式五個方面論述應用型院校建設一流專業課程的具體實踐途徑,以期給相關研究領域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專業;育人模式;建設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4-0013-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s one of the major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is the cultivation of first-class majors. Therefor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building first-class major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ouble revision" to establish a demand-oriented teaching standard system, perfects the "two mechanisms" to stimulate the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lements the "three reforms", builds the ability oriented applied curriculum system, promotes the "three strengthening", and strives to build a dual faculty tea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from fiv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three integration" and building a goal oriented application education model,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field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rst-class majors; educ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pproach
面向教育體制的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應用型院校積極建立一流專業,能夠引導各類高校在不同的方向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應用型院校探索一流專業建設的有效途徑,能夠實現人才培育重點支持社會發展的目標,在轉型改革中積極探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應用型院校強化三融合,推進三發展,優化實驗實訓環境、平臺和基地建設,能夠吸引行業企業參與,更快更好地建設一流專業。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教學模式,推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應用技術創新。
一? 開展“雙修訂”,建立需求導向的教學標準體系
促進應用型本科一流專業建設,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培養,培養畢業生專業思想穩定,操作技能突出,服務意識強,能夠受到各用人單位歡迎、青睞。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其實無論在研究性大學還是應用型大學,絕大多數畢業生是與學術界無緣的,而在國內的情況下,應用型高校學術人才占比更少,所以更專注培養學生未來的專業競爭力。應用型本科教育是改革普通本科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教育模式。類似的有德國大學Uni (University,綜合研究型大學)與FH(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應用技術大學)的分立,德國傳統的研究性的專業一般會放置在Uni,課程設置偏向于學術研究。FH主要是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課程設置偏向于專業應用,大多數應用型專業往往只在FH有開設。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由部分省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與國家大型骨干企業聯合試點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技術型本科專業人才,需要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等。
應用型院校建設一流專業,應當建立需求導向的課程標準體系,更新教學內容。關注專業課程教學的全環節,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全面提高一流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建設一流專業過程中,應當明確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完善以專業認證、課程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為主體的全鏈條多維度的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體系。在一流專業建設中,建立與人才市場、大型公司的合作模式,建立同省委各部門和省政府信訪局、司法廳、知識產權局的信訪工作理論,能夠緊密地與實踐研究院形成聯動機制。能夠結合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基地、知識產權法律與實務研究院,成立相關一流專業研究院。圍繞智能制造領域,建設一批特色智庫,促進師生實踐的自覺性。建設教學質量監控網絡平臺,實現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教學質量常態監測;出臺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專業教學質量評價與監控辦法,開展課程質量評價及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
對相關智能制造領域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學培訓,開展教學改革研究,進行課程和專業建設,擔當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各類競賽活動的指導老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開展“雙修訂”,建立需求導向的教學標準體系。按照產業發展、專業培養目標制定一流專業建設計劃,按照畢業要求、分解知識能力素質、可考核指標點構建課程體系。根據應用型人才培育邏輯關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強化目標導向,在一流專業建設中,應用型院校應當確保與行業企業形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能夠與政府部門簽訂實施合作共建協議,突出能力本位,推進五育融合。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合理確定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科學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因課制宜選擇教學方式方法和考核辦法,有效支撐課程目標的達成。
二? 完善“兩機制”,激發師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意識
應用型院校建設一流專業,在具體實踐中應當完善“兩機制”,從而有效激發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教學成果獎勵機制,修訂教學成果(項目)獎勵辦法,加大對高層次、高水平成果(項目)的獎勵力度。提高年均教學成果獎勵金;出臺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對課堂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的課程給予零點一倍至零點五倍的績效獎勵,鼓勵教師能夠實現高質量的工作成效。完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修訂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綱要,全準度提升區域服務能力。學校整合資源采用“多元三高”模式:高點起步,擴寬資源來源渠道;高位嫁接,促進合作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高標定位,合作領域由窄向寬發展、合作程度由淺向深推進。應用型本科,就是以應用技術類型為主的本科。應用型本科比較注重專業技術的培養,以比較多實踐實操為主導的,以應用技術類型為辦學定位,而不是以學術型為辦學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的專業都是針對實際操作的,是與實操接軌的,多學習技術,而學術問題研究少。主要是學習以后就業的工作和以后就業所學習的技術。相當于技能型,是相對區別于學術型本科(普通本科)的本科類型。應用型本科教育對于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進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激發師生的自覺性,促使其主動投身一流專業建設,應當建立健全機制。應用型本科教育屬于較高層次的技術教育,是我國高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普通本科和高職??贫缘模炔煌谝话闼哪曛频钠胀ū究?,也不同于??茖哟蔚母呗?。普通本科和應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兩種類型,它們的關系應是平行發展的。應用本科是高職教育的一個層次,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鮮明的技術應用性特征。在培養規格上,應用本科培養的不是學科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模式上,應用本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重視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應用本科與高職??葡啾纫灿休^大的不同。盡管高職都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人才,但應用本科出現以后,高職專科的具體培養目標和規格應當有所調整,與應用本科有所分工。高職??浦饕囵B一般企事業部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尤其是培養大量一線需要的技術人才。應用本科則主要培養技術密集產業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并擔負培養生產第一線需要的管理者、組織者以及職業學校的師資等任務。
調動師生參與一流專業建設的自覺性,應當關注相關配套機制的情況。國際高教界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實施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計劃,整體設計出臺一攬子專項計劃,配套國家財政專項引導資金,統籌推進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和一流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其次,要構建分類評價制度體系,圍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和健全綜合評價等,以立德樹人為評價基準,以培養應用能力為評價導向,研究制訂應用型本科高??己酥笜梭w系和考核辦法,構建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分類評價制度體系。同時,從國家層面加大對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創新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聘用及交流發展機制,充實師資隊伍,推動校企聯合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等。
三? 落實“三改革”,構建能力導向應用型課程體系
建設一流專業,應用型院校應當落實“三改革”,構建能力導向的應用型課程體系。確保一流專業的學科水平、培養質量、師資水平、專業水平和專業影響程度符合評價標準,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方針。引入行業標準和關鍵技術,按照適切性、關鍵性和支撐性原則,改革教學內容。推動項目式、混合式、案例式教學,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全向度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學校新訂、修訂科研項目管理、一流專業建設管理、成果認定等規章制度,貫穿一流專業建設全鏈條,覆蓋經費管理、縱橫向項目、平臺機構、科研團隊及成果轉化等各領域。學校圍繞政府決策咨詢或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一流專業建設,積極參與地方高校改革試點,通過學校整體轉型,或通過二級學院開展試點。建設一流學科過程中,應當關注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聯動機制。確保在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一流專業課程體系,實現學校一流專業建設、治理結構等方面積極改革探索,全面落實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任務,“軸輪協同”構建整體轉型框架,“六維立體”促進校內外資源高效配置、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產教深度融合。
建設一流專業,構建能力導向的應用型課程體系,應當全方位構建整體轉型框架,學校以建設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為“中軸”,結合地方需求、行業需要及辦學實際,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建設、應用型學科建設、產業學院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四位一體”結構體系,推進全領域改革。國內的諸多高校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因為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確保全方位、全方面綜合改革,形成特色鮮明、示范引領的改革路徑和發展模式。以一流學科建設、碩士學位授予培育為“兩輪”,圍繞學科方向、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平臺建設五大要素,對標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基本條件,有機結合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實現三大發展目標的空間性同步、結構性銜接、功能性支撐,轉型發展能級與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成型。
應用型院校,建設一流專業應當做到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科學研究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探索專任教師和企業人員“雙師同堂”教學。改革教學方式,建立高水平專家工作站、協同創新中心,緊密建立與省科研基地、省重點實驗室、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和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臺的合作關系,形成一流專業的省市級學會、研究會。確保一流專業課程群建設,構建豐富的微課資源,推進過程考核和多元評價,改革考核辦法,實現過程考核全覆蓋,探索“以證代考”“以賽代考”。應用型本科是對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積極進行一流專業的建設,能夠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提供基礎性、前瞻性的科技支撐。
四? 推進“三強化”,著力建設打造雙能型師資團隊
應用型院校一流專業建設,應當堅決實施“三強化”,著力建設雙能型師資隊伍。出臺相關政策條文,推行繼續教育學分制度和五年輪換的教育教學輪訓制度,開展青年教師對分課堂訓練營等品牌活動,實現青年教師教學培訓全覆蓋,強化教學能力培養。實施雙能教師團隊建設計劃,定期遴選一線教師進企業,積極邀請工程師進課堂,全精度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學校科學判斷趕超時期學科發展地位,制定實施專業課程計劃,聚焦打造一流應用型院校專業,推進新學科建設,應用型本科對應于研究性本科,其實類似學碩與專碩的區別。研究性大學注重培養學術型人才,應用型大學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這就是兩者的最主要的區別。聚焦產業鏈、創新鏈,創新打造一流專業學科發展新型體系。學校積極推進專業與產業規劃銜接,統籌布局專業結構,加強新增設置、撤并調整、結構優化的精準管控力度;推動電子、電氣工程升級,工商管理升級改造,實現智能制造技術彎道超車、市場營銷等商科學提質強效及其他學科加快發展,重點培育校級應用型科學,提升標準化建設通達能力,打造特色優勢學科新高地。全面對接國家一流專業標準體系,鞏固提升省級一流專業的引領地位,增強面向一流專業培育項目乃至各專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強跨領域合作,探索學科專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機制,組建雙能型師資團隊,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創設條件。
在建設一流專業的過程中,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所以應當著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實踐能力。就經濟管理類的教師而言,應當增強其的資產評估與財務服務、數字經濟、聯發物業與議和勞動人事等能力;而對于電子、電氣、智能制造等工程教育類專業,專業核心教師應當非常熟悉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前沿科學問題及實際工程問題,通過持續學習,不斷強化其自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確保一流專業的建設。學校應出臺相應的措施,加強產教合作,有序推動專業鏈產業動能提升和發展要素雙向流動。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針對一流應用型本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應當做到統籌推進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和一流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開展產學研合作研究,強化產學研合作育人能力培養。深入開展基層教學組織、基本教學活動的“雙基”達標建設和示范創建活動,常態化開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學習研討活動,實現教師全員納入基層教學組織,強化教學梯隊建設。
五? 強化“三融合”,構建目標導向的應用育人模式
在建設與發展一流專業中,應當關注取得的成果,強化“三融合”,構建目標導向的育人模式。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穩規模、優結構、強內涵、創品牌的發展思路,實現一流專業建設形成綜合技能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立項,實現省級重點專業立項、一流專業建設點,積極培育學校一流專業學科。健全專業發展長效機制,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校建設一流專業應當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專業課程、建立一流專業示范課程項目。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建設應用型院校的一流專業,應當強化“三融合”,構建目標導向的實踐育人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全面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改革,以產學研合作項目為紐帶,建立校企合作班、產業學院等合作育人平臺。學校重塑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實踐性、崗位性“三維”進階結構,形成校企(行業或政府)人才培養方案二元制定、課程教材二元開發、實習實踐基地二元建設、教師隊伍二元組成、科研創新二元協同、就業創業二元促進的全方位新型“六個二元”結構,創新形成預就業創業、學訓賽創融合和分段式培養等多種混合式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訂單班由校內教師和行業企業精英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內容、編著教材、授課和考核。
在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育一流專業,可以邀請企業專家授課,部分學生直接在企業完成畢業實習。人才產業班培養可以采用“加餐模式”,即在不影響學生正常上課的前提下,聘請專業咨詢顧問和企業高管,通過周末和晚上授課的方式為學生“加餐”,提供實踐技能訓練。應用型本科,相比普通本科,在課程設置、課程教學中會更偏向于實踐。傳統的普通本科,會學很多基礎課程,也會更重視理論的學習。采用課程嵌入、項目實踐、職前強化和實崗鍛煉等多種形式,推進產教融合。以教師研究課題和開放實驗項目、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師研生隨、師導生創、師生共創,推進科教融合,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六? 結束語
應用型高校積極建設一流專業,能夠直接促進區域發展、為區域產業振興服務。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流專業,保證能夠滿足市場經濟要求,有效地提高我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比例,明顯推動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發展。實現高校應用技術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的目標,通過實施創業啟蒙、專業融合、實訓強化的階梯式創新、創業教學培養模式,確保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市場注入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輝,王俊奇.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教融合機制構建——以石家莊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為例[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5(6):103-106.
[2] 王東生,王涇文,王麗萍.應用型本科高?!傲吭揭话渭狻弊吭饺瞬排囵B研究——基于銅陵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實踐[J].職業,2021,20(12):1-6,13.
[3] 晉會杰,王秀敏.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研究——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J].黃河科技學院學報,2021,23(10):18-21.
[4] 張鵬,劉柏森,劉海成,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一流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黑龍江工程學院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21(6):69-71.
[5] 蔡建國,王燕輝.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課程育人及科研育人的路徑探究——從專業課程教師的視角看無錫太湖學院創建一流應用型大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35):223-225,227.
[6] 周愛珍,顧永安,劉暢.深入開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研究 加快推進一流應用型本科建設——應用型本科院?!半p一流”建設高端研討會綜述[J].應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9,4(3):88-95.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2017SJGLX464);南陽理工學院2020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萬計劃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路徑的探索與實踐”(NIT2020JY-014);南陽理工學院2019年度校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信號與系統”(序號11)
第一作者簡介:張燕(1982-),女,漢族,河南南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精密測量及儀器、專業認證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