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兵
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提倡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有氧耐力素質是身體素質中最重要的組成要素之一。有氧耐力素質在核心素養的養成中具有較為深刻的意義,是學生意志品質養成的關鍵所在。有研究表明在中長跑過程中,其對學生的毅力及耐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參考相關文獻,對能夠影響學生有氧耐力發展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并為在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有氧耐力素質、增強學生身體健康、以及能夠推動學校體育事業高質量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1 前言
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對生活的質量以及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加,我國政府也越來越關注國民體質素質。隨著中考體育加試分值不斷的提高,中長跑作為中考體育的必考項目,越來越多的人也逐漸開始關注關于如何提高中學生有氧耐力的策略方法。從2020年我國政府針對學校體育改革下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可知,提升中學生體質刻不容緩。在新課標改革中我國主要強調學校體育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為解決學校體育領域中的現實問題,以及逐步實現我國體育強國的根本目標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參考價值。
2 影響有氧耐力素質的因素
2.1 客觀因素
在有氧耐力的發展過程中,環境對有氧耐力的影響不容忽視,其中外在環境對有氧耐力的影響包括:家庭、學校、社區、氣候、疫情、新媒體等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觀念、思想層次、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有氧耐力素質。如常年在山區野外奔跑的農村地區學生較城市地區的學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就相對較高。學校的校園環境、體育氛圍與器材設施等是學校倡導體育鍛煉積極開展相關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學校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其次社區的體育文化氛圍、鍛煉場所等也是影響有氧耐力的因素。在氣候條件的影響下有氧耐力水平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高海拔地區的學生比平原地區的學生有氧耐力水平高,高原環境下人體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量較多,氧利用率較高,最大攝氧能力強,心血管功能強,因此氣候環境對有氧耐力的影響較大。疫情與新媒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2019年至2023年這一期間,鍛煉場所關閉、停課與居家隔離下鍛煉時間銳減,根本達不到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滿足不了日常體育運動需求從而影響有氧耐力的發展。新媒體是新時代發展下的產物,千奇百怪的日常被搬上熒幕,網絡直播與短視頻興起,容易仍讓學生沉醉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在新奇的虛擬世界中,從而導致學生變得懶惰導致體育鍛煉的時間銳減影響有氧耐力的提高。
2.2 主觀因素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主觀能動性決定了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差異,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不盡相同,根據學生主體的差異性不同學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與手段進行因材施教。學生在先天的優勢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鞏固和提高自身有氧耐力的水平,而有氧耐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得到提高的,因此有氧耐力水平與學生自身后天的努力分不開。性格特征也是影響有氧耐力的主觀因素之一,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意志力決定著有氧耐力的水平高低,在有氧運動中學生的意志品質顯得尤為重要,它關乎學生能否克服心理障礙與身體極點的不適而堅持完成運動。在興趣方向,有氧運動的往往伴隨著長時間的跑動所帶來的枯燥,而不堅持參與體育鍛煉時,有氧耐力素質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學生還要對有氧運動產生興趣,通過鼓勵與引導,讓學生在有氧運動中克服軟弱的心理,錘煉意志品質。
3 提升中學生有氧耐力素質必要性
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改革必須聚焦二十大的指示精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要大力支持我國體教融合的深度發展,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體育在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價值,在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中核心素養成為改革的關鍵一環,也是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改革的最強引領。提升中學生的有氧耐力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高運動能力的必備素質。
3.1 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改革的需要
新時代大力發展體育教育工作,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當前正處于體育強國建設的關鍵時間節點,必須加強學生素質水平的高質量,這是體育強國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針對在高質量發展中提升中學生有氧耐力水平的策略。在進行多種不同的運動項目訓練或者運動競賽過程中運動時間較長,這就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基礎性耐力和心肺功能,使其可為耐力訓練或競賽全過程保持特定的運動強度或為動作質量提供保障。
3.2 新體育中考改革的需要
隨著學校體育的改革,中考體育加試分值不斷提高,中長跑設為必考項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青少年的有氧耐力方面的訓練。為進一步加快推動各地區學校體育的改革,力度空前的“雙減”政策的落地,將進一步帶動學校體育的發展,加強體育鍛煉已逐漸成為各界共識。我國體育新中考的改革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開始實行新體育中考制度,體育中考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為一年一考的集中統一性考試。各地的體育中考制度下體育課程實施的方式改變為更關注學生日常鍛煉習慣的養成;學校及家庭針對體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將會對固有的體育觀念產生重大變革;對體育教師學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體育中考改革的探索和試驗將會進一步推動我國學校體育改革。作為中考必考項目的中長跑,讓學生不可能通過短時間的突擊取得好成績,只有在日常的鍛煉中有針對的提升有氧耐力素質才能在體育中考中取得較好的成績,以考促練形式來提升學生有氧耐力水平,有氧耐力成為中學生的必備能力。
3.3 學業壓力與身心健康的需要
研究發現學生在面對來自學習和家庭的各方面的壓力時,體育運動是調節心理,讓學生校園中盡情的奔跑釋放,是舒緩心理壓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中學生的平均年齡在15周歲以上,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耐力素質在15歲時便可達到成年的92%,從時間上來看此時著重發展和提高學生耐力素質是關鍵時期,這是學校體育在高質量改革推進過程中重視提高運動能力、塑造體育品德、培養健康行為和等方面的必不可少的環節。但這個階段由于升學壓力的重擔,導致學生無法擁有過多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而大部分高中學生早操內容為跑步,這是提高中學生耐力的重要手段,同時耐力對促進提升意志品質具有重要影響,許多中學生通過中長跑來減輕學習帶來的壓力。再者近視率與肥胖率的居高不下,學生自身對健康的體育鍛煉需求促進有氧耐力素質的提高。有氧耐力訓練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機體的代謝能力,還可激發學生不畏困難、勇于拼搏的精神,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和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都有很大好處,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改變教學思路,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培養和激發學生練習興趣,以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
4 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改革對中學生有氧耐力素質的提升策略
4.1 根據負荷強度和負荷量提升中學生有氧耐力素質
負荷由負荷量和負荷強度組成,負荷的合理安排是有效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關鍵,在任何訓練過程中都必須遵循強度大負荷量小,負荷量大強度必須小這一原則。在提升學生有氧耐力的訓練和教學中必須重視負荷的合理安排,有氧耐力訓練的負荷安排主要有長時間低強度的訓練、重復持續的練習、在長時間低強度的練習中法特萊克跑、勻速跑等,是最常見的訓練手段,勻速跑要求在勻速跑的過程中要持續時間長,同時將每分鐘的心率控制在150次左右,堅持的時間要在60分鐘以上,最少不低于20分鐘,這種大負荷量練習能夠很好的促進心肺功能的發展,長時間的勻速跑對發展有氧耐力有著重要作用。法特萊克跑是一種在野外進行的變速跑,平均心率保持在130-180次/min。在中學生發展耐力素質過程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在時間安排上,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體育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成立體育俱樂部,在俱樂部的框架下學生利用空閑時間自覺主動的學習和鍛煉,鼓勵學生盡情的奔跑,同時要傳授學生提高身體素質的方法,要求學生勤加練習以掌握技能、學會體育鍛煉的方法。在采用高強度的有氧練習時要達到最大有氧能力的75%,進行高強度有氧練習,從而提高心肺機能。發展有氧耐力素質正確的呼吸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發展有氧耐力水平時攝取氧氣是通過加深呼吸深度和減小呼吸頻次來實現的,機體攝取氧的能力決定了有氧耐力素質的發展水平。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控制呼吸的頻率和深度。
4.2 設置趣味性的有氧耐力訓練方法調動積極性
新時代的學校體育改革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要懂得合理運用交叉學科的知識,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學方法,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通過運動調節情緒,化解內心陰霾,幫助學生健全人格。通過一系列有氧耐力素質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有氧耐力訓練的興趣,能夠完善學生的身心健康、強化其有氧耐力素質、促進小組合作的團結精神、增強學生對于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從而在體育教學中逐漸地提升每個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恰當進行心理暗示,中學生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關鍵時期,體育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首先在耐力訓練過程中,要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其次在訓練方法中要靈活采取訓練方法。如利用循環訓練法,設置任務關卡,增添訓練的趣味性。采用法特萊克跑,這是一種在野外進行的變速跑,在運動中要檢測學生的平均心率保持在130-170次/min。法特萊克跑的主要作用:發展青少年的有氧代謝能力和無氧代謝能力及機體的適應能力,增強運動員的跑的能力和加速能力。以這種游戲性的、舒適性的鍛煉來發展有氧耐力素質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引進定向運動讓學生在訓練和比賽中提升有氧耐力;定向運動源自于軍事活動,它是一種利用地圖和指北針并以最快速度到達地圖上所示的各個地點為勝的體育比賽項目,距今已有百年歷史。如今定向運動已經在許多城市廣泛開展,在中學中引定向運動,簡化定向運動的器材與規則,體育教師制作建議的器材便能開展,給體育與健康課程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提高有氧耐力的必須以長時間的跑動為主,而長跑屬于田徑項目的內容,而在整個運動項目中,田徑類項目的訓練手段則是相對枯燥無聊的,中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仍然較明顯,因此在提高有氧耐力水平時趣味化的訓練手段與內容是學生提升有氧耐力并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有效方法。
3.3 積極性恢復與多元考核評價
運動后進行積極性的恢復訓練是提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在訓練后進行積極性的恢復能夠促進身體的放松和恢復,提高有氧耐力水平。體育教師在訓練前首先先安排準備活動,充分激活肌肉以降低的粘滯度,其次在訓練之后體育教師要安排做動靜結合的肌肉拉伸練習,進行積極的放松,緩解疲勞、促進超量恢復,從而避免身體出現疲勞和各種不適,在疲勞時一般采用的恢復方法有常見的徒手操和慢跑,有時還要結合運動項目、鍛煉部位進行放松。
體育與健康課程考核方式的設計要多元化,以充分鼓勵學生和調動體育鍛煉積極性,要合理設置學生考核標準,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差異情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狀況,體育教師在教學和指導過程中進行因材施教,合理的制定訓練計劃、訓練內容以及訓練方法。最重要的是,體育教師要根據普通學生和體育特長生的區別,設置合理的運動訓練。大部分普通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較為薄弱,在進行運動訓練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切不可破壞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的運動訓練的規律。要把具有一定身體素質基礎的學生與身體素質水平較低的學生按標準區分開來,合理進行分組運動鍛煉。訓練結束后學生可通過綜合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來指出學生有氧耐力素質中的不足。通過多元考核評價方式去強化學生的意志品質,從而提高學生鍥而不舍和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提升學生的有氧耐力素質。
4 結語
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中對學生人格的健全更加注重,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我國在新時代下推動學校體育體育改革重要指導方針。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指出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要大力支持我國體教融合的深度發展,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提升有氧耐力過程中成分考慮影響有氧耐力素質的主客觀因素,在新時代的學校體育改革中要求體育教師打造和諧、愉快的體育與健康課堂。
當前“以考促練”的方式是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在提升中學生有氧耐力時要多種方法靈活選用,堅持根據負荷強度和負荷量提升中學生有氧耐力素質的原則、設置趣味性的耐力訓練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采取積極性恢復與多元考核評價方式。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科學的進行鍛煉發展學生有氧耐力素質水平。中學生的身體發育逐漸成熟,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在通過有氧耐力鍛煉中得到有效的提高。有氧耐力水平是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指標,在訓練中常采取間歇訓練法、循環持續訓練、持續訓練法等方法來有效提升學生有氧耐力水平。這不僅提高了學生有氧耐力能力,還與運動技能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了1000m和800m成績。在體育與健康課堂訓練中加入恰當、有趣的訓練內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中生有氧耐力素質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