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奕雯
摘要:在高等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是值得不斷認真思考的問題。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高校密切聯系大學生,注重人文關懷,更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做好思想引領,創新課堂教學設計,發揮網絡課堂優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重評價引領,從而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思政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高校
中圖分類號:C961;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10-0001-04
高校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陣地,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先行者和踐行者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按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轉型,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英才。本文基于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路徑進行論述。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新時期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高校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擺在重要位置,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調統一。但當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高校著重解決。
1.教育工作者工作量大,教學形式單一枯燥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工作量很大,部分教師甚至要對應幾百名大學生,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有些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課程內容、教學形式枯燥乏味,使大學生忙于應付,并不關心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的目的和意義。一些高校在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時只關注活動氛圍是否熱烈,活動形式缺乏創新,并不能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缺乏實踐性與大學生參與度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一對多的教學模式,使高校教師無論是在線上還是在線下授課形式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組織相關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更是難上加難,導致創新創業課成了“講座”,沒有進行教學互動的空間,甚至對大學生的具體情況都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能就課堂教學內容組織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例如,有的教師會組織大學生分享創業計劃,然后給出相應的意見,有的教師會采取收集大學生意見的方式提高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由于缺少大數據分析,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教學效果也很難達到預期。
3.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思想變化的關注
隨著網絡化進程的加快,當代大學生可能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有的大學生輕易相信網上的不實信息,喪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這干擾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動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不小的挑戰。同時,一些錯誤的觀點也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態產生影響,會讓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偏離正常軌道。對此,高校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4.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重視不足
部分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不夠,只是臨時開設一些如大學生就業指導計劃之類的課程。一些高校沒有真正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認為只要舉辦一些創業設計大賽或開辦幾場創業講座就可以了。這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并不能真正意義上使大學生具備自主創新創業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得一些大學生一旦走向創業戰場就會立即發現自己知識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挫傷自信心和創業熱情。
5.缺乏創新研究意識
目前,互聯網快速發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應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深入研究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但高校對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沒有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使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趨勢,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沒辦法給大學生提供符合實際的幫助,制約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6.教育人員創新創業教育本領和綜合素質欠缺
新時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人員呈現年輕化、學歷高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年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人員越來越多,且學歷多在碩士以上。盡管年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者學歷高、專業知識水平較高,但實踐工作經驗較為欠缺,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大學生處理好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很難為大學生指引創新創業的方向。
7.創新創業教育缺乏頂層規劃和協同育人機制
目前,一些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缺乏較專業的組織管理人員,不能統籌協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職責分工不明確,沒有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和協調保障機制。部分高校沒有積極尋求與其他高校和相關社會機構的協同合作,推進學科和專業間的互補,建立結構完善、多樣合作、交叉培養的協同育人機制。
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核心是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根本是要去做人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教師要提高專業能力,在思想上對大學生起到引領作用,還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庫,創新教學實踐方式,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1.密切聯系大學生,注重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對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師來說,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職業技能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對大學生的關懷更重要。孔子教人,首先教“仁”,“仁者,愛人也”。人文關懷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泛泛說教,而是發自內心的對人的愛和關懷。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密切關注大學生的身心狀態,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重視人文關懷,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華中師范大學董澤芳教授提出了“以生為本、以愛為基、以學為尊、以法為序、以變應變、以和為貴”的理念,充分體現了教育工作注重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對大學生要做到“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才能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力。教師要把人文關懷作為職業責任,在教學知識之外關注大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品行及社交表現,激發大學生的探究欲,與學生之間形成反思性的互動、開放式的交流。具體而言,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給予大學生更多的肯定與激勵,認可大學生的進步。這樣,可以讓大學生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建立自信的人格。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需要人文關懷,因為創新創業明確體現了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計劃,需要學校提供身體發展、社交發展、情感發展和智力發展等多維度支持。每個大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人文關懷也應該尊重每個大學生的特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及時發現大學生的變化,并使用儀式化的表揚方式強化大學生的成就感,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第二,教師應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在課堂之外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確保大學生理解并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核心素養。例如,可以組織創新創業分享會、大學生聯誼會以及與社會企業合作的活動,通過充滿人文關懷的活動豐富大學生生活,使大學生增強對自我的身份認同。高校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活動與大學生交流,最好每周安排一個小時左右的談心時間,以了解大學生在學校的生活,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受到關懷。第三,教師要轉變自己角色,當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為了全面了解大學生,無論是教室上課、課外活動,還是食堂就餐、宿舍生活,教師都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大學生的行為習慣與心理狀態。一旦大學生有需要,教師應立刻予以幫助,主動并有意識地對遇到困難的大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2.更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做好思想引領
教師應改變原有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不能一味地進行“灌注”式教育,要想辦法使大學生自己融入到創新創業氛圍中。為此,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上時間,還應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專業教育,調動大學生的課堂互動積極性,從而使大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教師在強化課堂互動的同時,應帶領大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創業教育講座、職業競賽、創業活動等,建立“課賽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從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了更有效地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高校可以建立以項目團隊為組織形式的合作小組,在群體鞭策下激發個體成員的參與熱情。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以合作小組為載體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善大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讓大學生主動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教師要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培養有正確價值觀、責任感、愛國意識的創新創業人才,因此在與大學生的互動中要做好思想引領工作。教師應充分利用大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特點,在對大學生進行授課與學業輔導的過程中,把正確的價值觀念、正確的政治方向、健康的情感導向、良好的心理素養、和諧的人際模式傳遞給大學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創新創業教育的每一個環節。為此,教師要堅持“正人先正己”,做到以德立身、以德育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定期與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思想交流,及時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3.創新課堂教學設計,發揮網絡課堂優勢
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大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了解大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不足之處,發掘不同大學生的個性。這樣,在創新創業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優化課程設置,健全完善教學體系,使教學內容能夠突出專業特性,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教師還要遵循時代發展潮流,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大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在大數據時代,網絡課堂使學習變得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讓數據共享變得輕而易舉。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課堂的優勢,給大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激發大學生的學習樂趣。高校應搭建創新創業網絡教學平臺,給大學生提供學習創新創業知識、尋求幫助和分享信息的渠道,并結合學科專業特色優勢,開展專業化孵化服務,使大學生在安全、健康的環境下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4.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
要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要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以及成為創新型人才所需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創新型人才則需要擁有靈活的創新意識、敏銳的觀察力,具備豐富的創新知識以及不斷進行社會實踐的精神。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潤物無聲,始終在影響著國人,但僅受其影響是遠遠不夠的,更應該學會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應著重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活力,引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大學生在領略古代人民的杰出創造時,把民族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創新創業中。教師應善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創新創業課堂教學中,使大學生在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重評價引領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應將理論學習作為重要任務,鼓勵教師勤學多想,提高道德素養,培養責任感,在教學工作中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在思想上、業務上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為履行教師崗位職責、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盡職盡責,求真務實,不斷學習積累。為了守好師德師風底線,必須完善師德師風評價機制。對此,高校應構建一套科學的師德師風評價標準,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考查,把師德師風評價成績作為評先推優、表彰獎勵的依據,出臺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置程序,對違反師德師風相關制度規范的行為予以嚴懲。教師評價還要突出教師的主體性,充分調動教師的育人潛能和主觀能動性,著眼大學生全面發展,探索核心素養的量化評價方式,發揮評價的教育和導向功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教育治理能力”。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些先進技術,系統地搜集、匯總和分析評價結果,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價值識別、評價診斷,并做到長期追蹤,構建全過程、立體化的教師評價體系。加強教師評價引領,可以有效激發教師對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探索積極性,從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工作應把握新時代要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創新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承擔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推動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結合,為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針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研究實踐教育工作出現的問題,高校應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密切聯系大學生,注重人文關懷,更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做好思想引領,創新課堂教學設計,發揮網絡課堂優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注重評價引領,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馬緒榮,申群喜,羅兆麟.略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劉存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6).
[3]岳敏,劉航.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探討[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5(07).
[4]王鑫明,張艷沁.創新創業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對接的綜合研究———基于創業文化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7).
[5]張巖,王東明,趙林楠.淺議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J].現代企業教育,2012(19).
[6]谷力群,佟雪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創業精神培養研究評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7]王雪飛.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S1).
[8]許德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3.
[9]孫愛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高教學刊,2022(02).
[10]肖芳,魏文穎.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育人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2(1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ai Yiwe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u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oblem worthy of continuous serious consideration. In the new era,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is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losely contact with colleg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humanistic care, updat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do a good job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classroom,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and pay attention to evaluation and guidance,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ir growth.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