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涵

《辯護人》于2013年12月在韓國上映,該片由楊宇碩執導、宋康昊等出演,連續29天占據票房榜首,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該片獲得第50屆韓國百項藝術大賞最佳電影獎、第3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主演宋康昊也榮獲第8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影片主要講述了律師宋佑碩為受到政治迫害的學生進行辯護的故事。需要指出的是,《辯護人》所講述的故事并非虛構。影片以1981年全斗煥軍事獨裁時期為背景,以當時震驚韓國的“釜林事件”為原型,以已故韓國總統盧武鉉為宋佑碩的人物原型。
片中,只有高中學歷的宋佑碩通過努力終于通過司法考試,并在成為法官后很快轉行成為一名律師。起初,宋佑碩的目標僅僅是努力掙錢,讓妻兒過上富足的生活。
然而,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曾經對自己有恩的飯店大嬸的兒子樸鎮宇因從屬的釜山讀書聯合會被控為左翼社團而遭到逮捕,受到殘酷的虐待和不公的指控。宋佑碩深受觸動,決定為樸鎮宇辯護。盡管宋佑碩傾盡全力,用盡各種方法研究法律,甚至涉險尋找警方刑訊逼供的證據,堅持為樸鎮宇做無罪辯護,奈何最終樸鎮宇還是被判有罪。
此后,宋佑碩便三番五次組織示威游行,并因違反集會和示威的法律被送上法庭,但與此前的孤軍奮戰不同的是,這次全釜山142名律師中有99名作為辯護人出席法庭欲為他辯護。最后,身穿33號白色囚服的宋佑碩沐浴在陽光下,在法官的點名聲中影片結束。
電影中的宋佑碩律師經歷了從一心掙錢、“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小我律師”到投身斗爭的“大我法律人”的轉變。誠然,我們不能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曾經為掙錢而奔波忙碌的“小我律師”宋佑碩,因為這是包括律師在內每一位公民的權利。但成為“大我法律人”,則離不開宋佑碩內心對法治信仰的毅然堅守、對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
片中,“大我法律人”內心對法治信仰的堅守貫穿始終。當法庭當庭排除出庭作證的尹尚柱中尉的證言后,宋佑碩嘶吼道:“那我們來這里做什么,如果不按照法律來?”難道宋佑碩心中對當時韓國的司法環境不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在了解到樸鎮宇遭受了多輪刑訊逼供、在警方的逼迫下寫下了本不存在且應當沒有證據效力的自述書后,宋佑碩對這些早已心知肚明。但其依然認為應當“按照法律來”。同時,在當時的司法環境下,尹尚柱中尉敢為樸鎮宇出庭作證,依然堅守法治精神,令人動容。
除了堅守信仰,更要迎難而上。當宋佑碩以嫌疑人的身份被質問為何作為法律人知法犯法時,他答道:“當國民無法行使法律權利的時候,法律人應該走在前面,這才是真正的法律人。”法律人在追求法治的道路上會面臨許多困難,此時,不畏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氣無比重要,決心也更顯可貴。
片中所言,“即使巖石再堅硬,也是死的;雞蛋再脆弱,也是活著的生命。巖石最終會碎成細沙,而雞蛋終會孵化,越過巖石”。法律人應當保持初心,成為公平正義的守護者。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