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ESG背景下的企業社會責任驅動模式研究

2023-05-30 10:48:04石福安李曉冬馬元駒
財會月刊·上半月 2023年1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石福安 李曉冬 馬元駒

【摘要】從企業社會責任到ESG的延續與轉變, 標志著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指導理念實現了重大進階。本文以深市A股135家醫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 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 在ESG背景下從組態視角探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市場競爭程度、 社會監督水平、 企業組織冗余、 企業產權性質、 高管學歷水平以及行業協會任職經歷這七個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聯動效應及其驅動模式。研究發現: 單個前因條件并不構成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必要條件, 且各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影響存在非對稱性, 不同前因條件的有效結合以“殊途同歸”的方式驅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具體而言, 存在四種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適配性選擇方案, 分別為經濟推動型、 壓力驅動型、 認知推動型和能力推動型模式。

【關鍵詞】ESG;企業社會責任;組態分析;高質量發展;驅動模式

【中圖分類號】F27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3)01-0026-10

一、 引言

在我國經濟由工業經濟時代片面追求高速增長的速度型發展模式轉變為數字經濟時代以ESG理念為核心的可持續、 高質量發展模式的新形勢下, 企業能否積極承擔環境、 社會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責任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而且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質量(王雙進等,2022)。在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背景下, 國家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與指引也日趨完善。譬如, 2014年實施的《公司法》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做出了明確規定;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企業需要增強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 并將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競爭納入國家競爭的組成部分中。可見,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不再是一種選擇, 而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诖?, 在ESG背景下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對企業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認知理念和管理實踐(肖紅軍等,2021), 這要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注重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打破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陳舊觀念, 在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同時自覺維護顧客、 政府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Dahlsrud,2008)。近年來, 學術界基于各前因條件對如何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進行了較為豐富的探討(Orlitzky等,2003;周中勝等,2012;賈興平和劉益,2014), 也促進了社會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認識與理解。但是, 在我國現實情境下, 不同前因條件并非獨立影響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 而是通過不同條件組合之間的聯動匹配來協同影響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因而基于組態視角分析企業社會責任驅動模式, 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對企業不同社會責任履行水平背后復雜機理的認識和理解(陶克濤等,2021)。

鑒于此, 本文基于多因素協同作用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實踐背景, 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 通過分析企業內外部七個前因條件的交互作用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影響, 從而識別出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驅動路徑。具體地, 本文嘗試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①存在哪些條件組態對于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具有“殊途同歸”的效果?②哪些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提升更為重要?③不同產權性質下, 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路徑是否存在差異?為此, 本文以2020年具有和訊網社會責任綜合評分的深市A股135家醫藥制造企業為例, 探討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多種條件組態與影響機理。本文拓展了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視角, 加深了對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路徑與機理的理解, 旨在為ESG背景下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提供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 從而助力企業有效踐行ESG理念, 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文可能的理論貢獻在于: 第一, 在研究視角方面, 本文打破了以往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分析的局限, 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問題的研究從關注內外部各因素的單一視角轉向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市場競爭程度、 社會監督水平、 企業組織冗余、 企業產權性質、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等前因條件聯動效應的整體性視角, 克服了現有文獻單一視角的研究局限。第二, 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文基于企業發展的現實情境, 探索了多層次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聯動效應, 并將fsQCA方法引入企業社會責任研究, 豐富了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方法。第三, 在研究內容方面, 本文探討了引致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各前因條件之間的聯動匹配效應及其因果復雜性, 并發現了四種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驅動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市場競爭程度、 社會監督水平、 企業產權性質、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等多個內外部因素對驅動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 同時為ESG背景下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路徑。

二、 文獻回顧與理論框架構建

(一)驅動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因素研究

實踐與學術研究發現, 不少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因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忽視承擔社會責任, 從而導致環境污染、 不公平勞動條件、 拖欠工資及貨款、 生產偽劣產品、 偷稅漏稅等問題頻發(楊帆,2013), 這不僅限制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也導致了大量的治理成本及社會成本, 嚴重影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 隨著全球范圍內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不斷發展, 為了滿足指導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逐漸出現并不斷深化(張兆國等,2009)。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 學者們主要基于對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不斷豐富和拓展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研究。

1. 圍繞企業社會責任是什么的問題展開。“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最早由國外學者Sheldon(1923)提出, 此后學界及其他社會組織對此提出了許多不同觀點。例如, Carroll和Buchholtz(2000)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較廣, 主要包括企業的經濟責任、 法律責任、 道德責任以及慈善責任。但這一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企業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異質性。 我國公司治理報告將企業責任分為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兩部分, 二者是對應的, 社會責任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社會所應承擔的責任, 包括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 而經濟責任主要是指企業所承擔的創造經濟價值的責任(上海證券交易研究中心,2007)。

2. 圍繞企業為什么承擔社會責任的問題展開。在討論企業為什么承擔社會責任之前, 應解釋企業是否應該承擔社會責任。部分學者基于股東財富最大化理論提出, 為股東創造更多財富是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 而解決市場中出現的社會問題是政治家的工作(李國平和韋曉茜,2014)。但也有很多學者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 雖然公司的所有權屬于股東, 但公司在經營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員工、 上下游供銷商及債權人等利益相關方的利益, 積極承擔社會責任?,F有研究表明, 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有利于提高財務績效、 獲得經濟效益(Griffin和Mahon,1997), 有助于提升企業價值(王曉巍和陳慧,2011), 促進企業持續、 健康發展(李培林,2006), 因此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也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3. 圍繞如何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問題展開?,F有文獻大多基于影響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外部重要因素探索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實現路徑。在企業外部環境方面, 楊樹旺和孟楠(2016)研究發現,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可以通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 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整體水平。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 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可知, 企業愿意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 以吸引利益相關者的關注, 進而通過政治尋租來獲取政府補貼、 稅收優惠和貸款扶持(李四海等,2015)。賈興平和劉益(2014)的研究表明, 來自社會外界的輿論壓力會驅使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突出了社會公眾及媒體的監督作用。在企業內部環境方面, 陳承等(2019)認為組織冗余作為企業實際或潛在的緩沖性資源, 可以有效增加企業內部決策的靈活性并有效緩解外部環境變化所帶來的壓力, 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有利于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王士紅(2016)認為, 國有企業受制度約束以及政府管制的影響, 在社會責任履行及行為表現方面顯著優于非國有企業。郭文忠和周虹(2020)研究發現, 高管團隊性別差異、 學歷水平、 行業背景均會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產生影響, 因此提出可以通過優化高管團隊結構來促進企業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二)文獻述評與理論框架構建

通過梳理已有文獻, 本文認為現有研究還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 雖然已有文獻為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證據與實證支持, 但難以針對不同企業的現實情境提供差異化的路徑選擇。第二, 賈生華和鄭海東(2007)率先提出應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看作關乎社會發展的集體問題, 而不只是企業單方面的義務, 通過政府引導、 社會監督和企業履行多方協同以達到互動與合作的效果, 最終促進社會和諧、 穩定與健康發展, 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與理論支撐。對于驅動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因素和如何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已有研究都是從單一視角展開討論的, 主要關注不同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獨立凈效應, 卻忽略了各前因條件之間的匹配聯動, 未能從整體上研究各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共同作用, 由此導致對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驅動路徑的認識較為模糊。第三, 從現實環境來看,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提升需要政府、 市場和企業等各個主體共同發揮作用, 單個主體很難達到較為理想的預期效果。

為了彌補現有文獻的不足, 本文使用fsQCA方法, 結合已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影響因素, 從內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外部因素方面選取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市場競爭程度和社會監督水平, 內部因素方面選取企業組織冗余、 企業產權性質、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共七個前因條件綜合研究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聯動效應, 并分析不同前因條件之間的聯動匹配關系, 旨在探索ESG背景下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驅動模式, 以進一步提高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本文構建的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下文將對圖1中的三個外部因素與四個內部因素進行具體分析。

1.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 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 其制度及法律體系相對更為完善, 營商環境水平更高, 在這種情況下, 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更強, 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也更高(鄒萍,2018)。同時, 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促使高質量的勞動力、 大量資本以及現代科學技術等先進生產要素流向該區域, 從而能夠較好地滿足該地區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 提高區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這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張旭等,2010)。相反, 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 受要素稟賦、 資金和生產技術等限制, 企業的生產效率較低, 加之制度體系不健全及政府監管相對較為薄弱, 很容易導致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產生“短視行為”(朱永明和陳心怡,2021), 從而缺乏履行社會責任的戰略規劃, 造成該地區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偏低。基于此, 本文選取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2. 市場競爭程度。市場理論認為, 市場是實現企業價值的重要場所, 更好地適應并融入市場環境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吳建祖和范會玲,2021)。關于市場作用效果的理論研究, 學術界大多關注市場競爭環境的影響。基于信號傳遞理論, 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 企業管理層會感受到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 為了保持市場份額、 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管理層會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譚雪,2017),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倒逼企業積極、 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此外, 在市場競爭程度較高的地區, 制度與法律體系更為完善, 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關系較為協調, 從而有利于市場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此時, 社會公眾、 債權人和客戶等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影響較大, 這會促使企業管理層從多方利益出發制定長遠的企業發展戰略, 并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郭文忠和周虹,2020)?;诖?, 本文選取市場競爭程度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3. 社會監督水平。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除了受到政府法律法規、 政策制度等正式制度因素的制約, 還面臨著來自社會媒體及公眾等利益相關主體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的監督。然而, 外部利益相關者與企業內部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導致外部利益相關者無法適時感知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在此情況下, 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可知, 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選擇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來向外界傳遞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信息, 以提升信息透明度(張正勇和戴澤偉,2017)。但現階段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尚不完善, 上市公司“報喜不報憂”的現象仍大量存在, 此時注冊會計師憑借其獨立性、 專業性與客觀性, 通過對企業提供的社會責任信息進行合理保證或有限保證而出具的社會責任鑒證意見, 成為外部信息使用者識別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重要依據(黃超等,2017)?;诖耍?本文選取社會監督水平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4. 企業組織冗余。根據“資源基礎觀”, 組織內部所具備的資源和組織自身的能力是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重要因素。在組織層面, 現有文獻大多圍繞企業組織冗余狀況對生產經營決策的影響而展開研究(孫曉妍和宋巖,2021)。不同于企業短期經營決策, 社會責任的履行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 企業必須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來保障社會責任的長期履行, 企業內部資源不足可能導致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不足甚至缺失。一般而言, 組織冗余程度越大, 企業受資源條件的限制越小, 決策靈活性越高, 越有利于企業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吳建祖和范會玲,2021), 從而促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诖?, 本文選取組織層面的企業組織冗余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5. 企業產權性質。根據委托代理理論, 國有企業的委托人和受托人分別是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和企業管理層, 目標是監督和激勵管理層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而國有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屬于全體人民。 相較于其他產權性質的企業而言, 國有企業獨特的屬性決定了其更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張兆國等,2018)。正如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云南省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ESG)的意見》等政府文件中所指出的, 在不斷深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 提升企業整體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過程中, 國有企業需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但是, 在“二元所有制結構”下, 我國不同產權性質的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的形成機制遠比表率作用更復雜。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的社會責任溢出效應是一把“雙刃劍”, 并在制衡中推動著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演進(劉春濟和朱夢蘭,2018)?;诖?, 本文選取企業產權性質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6.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高階理論認為, 高管作為企業的核心決策者, 其工作經驗以及知識水平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 進而影響企業行為(Hambrick,2007)。關于高管層面企業社會責任影響因素的研究, 學界大多從高管認知及其背景特征兩方面展開。

通常不同的教育背景會產生不同的認知, 企業高管受教育水平越高, 其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越強, 社會責任被納入管理層戰略決策中的可能性就越大, 從而越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孫德升,2009)?;诖?, 本文選取高管學歷水平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與此同時, 企業高管具有不同的行業任職背景, 其積累的工作經驗以及人脈資源明顯不同, 導致其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理念和履行社會責任的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我國的行業協會在規范企業行為、 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般而言, 當企業高管存在行業協會任職背景與任職經歷時, 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行為規范, 表現出較強的自律性與責任意識, 從而引導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張國富和王冉,2021)?;诖?, 本文選取高管層面的行業協會任職經歷作為驅動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前因條件之一。

三、 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收集

本文以深市A股醫藥制造企業為研究樣本, 原因如下: 一方面, 制造業在滿足居民生活需要、 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同時由于其數量多、 污染物排放量大, 會帶來較高的環境治理成本(吳建祖和范會玲,2021), 因此制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 在當前的環境下, 醫藥制造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對于維護社會安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選取2020年和訊網公布的企業社會責任評分作為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度量指標,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市場競爭程度數據來自樊鋼和王小魯(2021)編制的《中國區域市場化指數報告》中的中國區域市場化指數, 其他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

(二)研究方法

fsQCA方法基于集合理論以及布爾代數, 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方法, 從組態視角出發深入探索各前因條件與結果變量的聯動匹配效應(Fiss,2007)。該方法從各前因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出發, 認為一個結果的出現并非是由一個前因條件單獨引發, 而是多個前因條件之間通過聯動匹配從而產生的同一效果(陶克濤等,2021)。 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 對結果變量與各前因條件進行分位數校準以進行fsQCA分析; 其次, 通過fsQCA軟件進行前因條件的必要性分析; 再次, 進行條件的充分性分析; 最后, 進行真值表完善和標準分析, 進而得出引致結果發生的各條組態, 并通過解的一致性與覆蓋度檢驗各組態的合理性(吳建祖和范會玲,2021)。fsQCA方法主要用于解決管理研究中各前因條件之間復雜的互動關系、 探究引致同一結果的多種路徑等問題(張馳等,2017)。

本文選擇使用fsQCA方法探索企業內外部七個前因條件對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影響機制, 主要出于以下三點原因: 其一, 本文研究樣本量高于案例研究的要求, 不滿足大樣本實證研究的樣本數量, 但是符合fsQCA方法研究的樣本區間。其二, 從現實情境出發,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非單一條件所引致, fsQCA方法被用來分析不同條件組合引致的結果等效性, 與本文的多角度分析框架不謀而合。其三, 不同前因條件之間可能形成不同的組合來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而且在不同的組態中各前因條件可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fsQCA方法適用于研究多個復雜前因條件以及結果的等效性問題。因此, 與其他研究方法相比, fsQCA方法更適合本文的研究情況, 得出的研究結論也將更符合現實情境。

(三)變量衡量與校準

1. 變量衡量。

(1)企業社會責任。本文選用2020年和訊網公開發布的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報告專業評測體系的評級得分來衡量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該評測體系從股東責任、 員工責任、供應商、 客戶和消費者權益、 環境責任和公共責任五個方面較為全面地評測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陳麗蓉等,2021), 分值區間為0 ~ 100, 得分越高, 說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水平越高。

(2)區域經濟發展水平。GDP是我國地方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標, 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 科技發展水平較高, 政策環境、 法律制度體系更為完善, 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也更為重視。參考朱永明和陳心怡(2021)的測量方法, 本文選用地區人均GDP來衡量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3)市場競爭程度。參考陶克濤等(2021)的研究, 本文選用樊綱、 王小魯(2021)編制的《中國區域市場化指數報告》中的市場化指數來衡量各省(自治區、 直轄市)的市場競爭程度。

(4)社會監督水平。一般而言, 會計師事務所排名越靠前, 其對被審計單位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質量的要求就越高, 在此情況下, 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的審計更為嚴格, 出具的反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鑒證報告信息也更為全面和可靠(Manetti和Becatti,2008)。因此, 參照王磊(2020)對社會監督水平的衡量方法, 本文選用會計師事務所排名作為社會監督水平的代理指標。具體而言, 本文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2020年度綜合評價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為標準, 如果樣本企業聘用的是排名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 則社會監督水平賦值為1, 否則為0。

(5)企業組織冗余。目前學界衡量企業組織冗余的標準較多, 如企業資金存量、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等。流動比率只能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的償債能力, 容易受到人為操縱的影響。現金存量指標只涵蓋了貨幣資金, 不足以反映企業的冗余資源。相對而言, 速動比率剔除了存貨等非流動資產, 能更為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組織冗余狀況(吳建祖和范會玲,2021)。因此, 本文參考李健等(2018)的衡量方法, 采用速動比率來測度企業組織冗余程度。

(6)企業產權性質。如果樣本企業是國有產權控股, 則賦值為1, 否則為0。

(7)高管學歷水平。參照郭文忠和周虹(2020)等學者的研究, 本文使用上市公司高管學歷水平之和與高管人數的比值來度量高管學歷水平, 其中高中或中專以下賦值為1、 大專賦值為2、 本科賦值為3、 碩士(含MBA、 EMBA)賦值為4、 博士及以上賦值為5。高管學歷水平數據通過CSMAR數據庫——高管信息庫查找下載, 并與企業年報公布的高管信息進行核對。

(8)行業協會任職經歷。本文借鑒羅勁博(2020)等學者的研究, 采用賦值法測度高管的行業協會任職經歷。具體地, 若公司董、 監、 高三類高管曾在我國縣級及以上的行業協會和一些無行業屬性的社會組織中擔任正副會長、 正副秘書長、 正副理事長、 理事或執行理事等職務, 則變量賦值為1, 否則為0。

2. 變量校準。在fsQCA方法中, 將結果變量與各前因條件都視為獨立的集合并對案例賦予集合隸屬度的過程即為校準(Fiss,2011)。借鑒現有研究(Ragin和Fiss,2008), 本文運用直接校準法完成對前因條件與結果變量數據的隸屬度轉換。具體而言, 參考杜運周和賈良定(2017)的變量校準方法并依據本文研究案例的實際情況, 對企業社會責任、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市場競爭程度、 企業組織冗余和高管學歷水平采用統一的校準標準, 交叉點的校準標準為0.5分位點, 完全不隸屬的校準標準為0.25分位點, 完全隸屬的校準標準為0.75分位點; 社會監督水平、 企業產權性質、 行業協會任職經歷屬于虛擬變量, 完全隸屬為1, 完全不隸屬為0。各條件和結果變量的校準信息如表1所示。

四、 實證結果與討論

(一)必要性分析

由fsQCA方法的經典文獻可知, 在進行條件組態充分性分析之前, 需要考慮單一前因條件是否構成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必要條件, 判別標準為每個前因條件的一致性水平。一般而言, 當解的一致性閾值高于0.9時, 可以認為該前因條件為結果變量的一個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 當結果發生時, 該條件一定存在(Ragin和Fiss,2008)。

表2呈現了本文使用fsQCA軟件對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必要性條件分析結果。各前因條件及其非集的一致性水平都小于0.9, 說明所有前因條件均不能作為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必要條件。這也表明七個前因條件中單個條件對結果變量影響的獨立性解釋力不足, 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實現路徑遠比傳統實證驗證結果所顯示的更為復雜。基于此, 需要對各前因條件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之間的關系實施進一步的條件組態充分性分析。

(二)充分性分析

與必要性分析相比, 充分性分析的最低標準與計算方法有所不同, 但仍依據組態的一致性水平來判別其合理性。具體的設置標準與過程如下: 根據QCA研究主流的設置標準, 充分性的一致性水平一般要高于0.75; 頻數閾值需要依據案例樣本量來確定(陶克濤等,2021), 當樣本量為中小樣本時, 頻數閾值默認為1, 當樣本量為大樣本時, 頻數閾值應該大于1。如: 程聰和賈良定(2016)將結果一致性門檻值都設定為不小于0.8; 張明等(2019)根據自身樣本數量及特征, 將一致性水平設置為0.76, 頻數閾值設置為默認值1。在具體研究中, 需要依據案例在真值表中的分布情況以及對樣本案例的認知程度來考慮(陶克濤等, 2021)。綜合以上設置標準與本文研究案例的樣本數量, 最終確定一致性閾值為0.80, 頻數閾值為默認值1, 在中間解的計算過程中直接選擇了“存在或缺席”選項, 由此得到七條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組態。

表3為運用fsQCA軟件分析案例樣本并根據中間解和簡單解得出的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組態結果, 即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這一結果變量的充分性分析結果。由表3可知, 這七條組態單個解與總體解的一致性水平均在0.8以上, 大于可接受的最低標準0.75, 也符合本文設置的充分性條件組態標準。其中, 總體解的一致性為0.898、 覆蓋度為0.363, 說明七條組態可以較好地解釋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驅動模式, 在各前因條件中,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發揮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地, 通過分析各組態的前因條件構成情況, 本文根據七種組態呈現的特征將其歸納為四種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驅動模式, 分別為經濟推動型、 壓力驅動型、 認知推動型和能力推動型, 以更好地識別出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路徑。其中: 經濟推動型路徑是指地處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即使在社會監督缺失的情況下, 受經濟環境的影響依然能夠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 壓力驅動型路徑是指企業不僅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而且在被公眾高度關注的同時又面臨著嚴格的社會監督, 企業在各方壓力驅動下而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 認知推動型路徑是指作為全體人民所有的國有企業, 其所有權性質從本質上決定了其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義務, 企業管理層在個人認知與企業屬性的雙重作用下, 即使在社會監督不足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 能力推動型路徑是指有較強經濟能力的非國有企業, 在有專業背景和知識能力的管理層的帶領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模式, 這里的“能力”不僅包括高管的個人能力, 還包括企業的經濟能力。下文結合表3對上述四種路徑進行具體分析。

1. 經濟推動型路徑。經濟推動型路徑對應的組態有C1和C3。C1和C3均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這一核心條件, 可見地區經濟環境對企業高水平社會責任的履行至關重要。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地區經濟, 其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履行存在明顯的異質性,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企業社會責任治理能力的影響較為顯著??v觀歷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500優評價報告》不難發現, 社會責任履行較好的企業大部分處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 中西部地區入圍企業的比重很小。可見,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該地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越強,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越高。

其可能的原因在于, 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 區域經濟發展可以為地區內企業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源, 促進先進技術等生產要素流向企業, 并為其發展及社會責任的履行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 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營商環境和法律基礎設施等制度較為完善, 企業的法律、 倫理和慈善等責任意識較強, 因而會表現出較高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而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 經濟發展方式較為粗放, 政府與企業更多地關注經濟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 從而導致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履責意識較弱。同時, 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落后, 法律制度體系等不夠健全, 缺乏技術、 人才等生產要素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因而表現出較低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進一步分析發現, 在C1中, 雖然市場競爭程度、 社會監督水平、 企業組織冗余、 企業產權性質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等核心前因條件都缺失, 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這一核心條件存在并發揮重要作用, 企業依然呈現出較高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梢?, 相對于其他前因條件,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十分重要, 該要素可以單獨構成解釋結果產生的充分條件。在C3中, 除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外, 較高的企業組織冗余、 較高的高管學歷水平以及較低的社會監督水平在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中也發揮了核心作用, 市場競爭程度條件存在與企業產權性質條件缺失發揮了輔助作用??梢?, 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推動下, 當企業擁有冗余資源能力, 同時管理層知識水平較高, 經濟、 法律、 倫理、 慈善責任意識較強時, 即使在社會監督缺失的情況下, 企業依然能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此外, 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 非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更強。

由以上分析可知, 除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這一單獨的充分性條件, 企業組織冗余和高管學歷水平協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也可以共同驅動企業提高社會責任的履行水平。

2. 壓力驅動型路徑。壓力驅動型路徑對應的組態有C2和C5。在這兩個組態中, 較高的市場競爭程度、 較高的社會監督水平、 國有企業性質以及較低的高管學歷水平在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這說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嚴格的社會監督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驅動作用十分顯著, 即使是較低學歷背景的企業管理層也會通過選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等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方式來緩解外部市場競爭和社會監督帶來的雙重壓力。

其可能的原因在于: 第一, 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可知, 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 企業管理層會明顯感受到市場競爭帶來的威脅, 出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考慮, 管理層會在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履行, 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 維持市場份額; 反之, 企業可能會淡化社會責任的履行(Flammer和Luo,2017)。第二, 國有企業因需要自覺、 主動地承擔起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率作用而備受社會關注, 由此帶來的外部社會監督壓力也可能會向企業發出威脅信號, 在此情境下, 為了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 管理層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以向外界傳遞“利好”消息, 從而緩解社會監督壓力。此外, 國有企業中高管的晉升與其社會影響力息息相關, 為了提高聲譽, 獲得公眾支持, 管理層也會重視企業的社會效益, 促使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進一步分析發現, 在C2中, 企業組織冗余與行業協會任職經歷條件缺失發揮了輔助作用, 這進一步說明, 當面對市場競爭和社會監督的雙重外部壓力時, 即使企業資源能力有限、 管理層沒有行業協會任職經歷, 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也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C5中,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條件存在與行業協會任職經歷條件缺失發揮了輔助作用, 這進一步說明, 在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 來自市場競爭與社會監督的壓力更明顯, 即使管理層沒有行業協會任職經歷, 企業也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來自市場競爭和社會監督的雙重外部壓力是驅動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兩個充分性條件。

3. 認知推動型路徑。認知推動型路徑對應的組態是C4。在該組態中, 較高的高管學歷水平、 國有企業性質以及較低的社會監督水平在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程度條件存在以及行業協會任職經歷條件缺失發揮了輔助作用, 這說明管理層自身的知識水平在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般而言, 當企業管理層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時, 其價值觀在形成過程中會更多地受到文化和知識的熏陶與影響, 對事物的理解更加全面、 社會責任感也更強。此時, 即使不存在嚴格的外部社會監督, 管理層也會領導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趙彥鋒等,2021), 尤其是對于國有企業而言, 學歷與能力較高的管理層更可能獲得政治晉升。因此, 出于企業長遠發展和自身職業生涯的考慮, 管理層會在謀求企業長遠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以向社會傳遞盡職盡責的良好信號。此外, 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 擁有高水平知識和能力的管理層會面臨更多的機會與挑戰, 此時其知識和能力條件更能得以顯現, 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也會更高。

綜上所述, 高管學歷水平是驅動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一個充分性條件。

4. 能力推動型路徑。能力推動型路徑對應的組態是C6和C7。在這兩個組態中, 較高的企業組織冗余、 較高的高管學歷水平、具有行業協會任職經歷以及非國有企業性質在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中發揮了核心作用。由此可見, 即使是非國有企業, 當其存在較高的組織冗余, 管理層學歷水平較高而且有行業協會任職經歷時, 企業也會自覺、 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一般來說, 組織冗余資源能夠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資金支持與資源供給。孫曉妍和宋巖(2021)研究發現, 當組織冗余處于一個最佳水平區間時, 有利于促進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但是, 冗余資源能否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一定程度上還取決于企業管理層的決策與執行, 若管理層學歷水平和行業自律性較低、 社會責任意識較差, 那么即使企業存在較高的組織冗余資源, 管理層也不會積極、 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

進一步分析發現, 在C6中, 除上述三個核心條件外,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條件存在和市場競爭程度條件缺失發揮了輔助作用。這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越有利于企業組織冗余、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協同發揮作用, 從而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但是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時, 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組織冗余狀況, 從而不利于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在C7中, 除企業組織冗余、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這三個核心條件以外, 社會監督水平條件存在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條件缺失發揮了輔助作用。這說明即使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低, 嚴格的外部社會監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企業組織冗余資源、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三者對于驅動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協同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 企業組織冗余、 高管學歷水平和高管任職經歷三者可以協同驅動非國有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五、 總結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我國深市A股醫藥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 運用fsQCA方法探究了ESG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市場競爭程度、 社會監督水平三個外部前因條件, 以及企業組織冗余、 企業產權性質、 高管學歷水平、 行業協會任職經歷四個內部前因條件對企業提升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聯動效應及其驅動路徑, 揭示了各前因條件在不同驅動路徑中的作用及其復雜的互動本質。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 內外部七個前因條件都不能單獨作為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必要條件, 同時, 各前因條件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影響存在非對稱性, 同一前因條件在不同組態中發揮的作用也不同。

第二, 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存在七條組態, 具體可歸納為四種驅動模式(路徑), 即經濟推動型模式、 壓力驅動型模式、 認知推動型模式和能力推動型模式。在經濟推動型模式下, 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時, 企業不會受到市場、 社會和內部資源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較高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在壓力驅動型模式下, 來自市場競爭和社會監督的雙重外部壓力是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驅動力; 在認知推動型模式下, 高管學歷水平在驅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對國有企業而言, 即使在外部監督不足時, 管理層由于受知識水平與晉升激勵的影響, 也會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在能力推動型模式下, 企業組織冗余、 高管學歷水平和行業協會任職經歷協同驅動企業提高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即使是在非國有企業中, 當具備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監督水平條件時, 企業也會積極、 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

(二)管理啟示

在當前全球大力推廣ESG的大背景下, 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 本文提出以下三條建議:

1. 加快區域經濟發展, 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微觀市場主體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以區域資源稟賦和生產要素質量為基礎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由經濟推動型模式可知, 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在推動高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對于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 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宏觀調控作用, 合理配置區域內的資源和生產要素, 促進區域經濟、 社會和生態協調發展, 不斷增強區域內企業的發展能力,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從而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2. 激發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活力, 發揮國有企業帶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率作用。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對于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過程中, 市場競爭程度和社會監督水平發揮了核心作用。因此, 激發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活力, 使其更加積極地融入市場競爭中, 全面深化和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加快推動國有企業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的轉變。同時, 加強對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社會監督, 提高國有企業年報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對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監督比重, 建立、 完善國有企業統一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機制, 健全社會責任報告的披露內容, 引導與鼓勵國有企業單獨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 從而真正發揮國有企業帶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率作用。

3. 鼓勵與支持非國有企業做強做大, 促使其主動承擔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非國有企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非國有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于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非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中, 企業組織冗余和高管特征發揮核心作用。因此, 一方面, 進一步鼓勵與支持非國有企業做強做大, 在財政、 稅收、 政府補助和市場準入等方面加大對非國有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及時對生存與發展存在困難的企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從而不斷增強非國有企業的發展能力和韌性, 為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 鼓勵非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持續接受學歷教育, 促使其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同時, 鼓勵非國有企業管理層積極地在各全國性和地方性行業協會中擔任領導職務, 并擴大其任職比例, 從而不斷增強非國有企業管理層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 促使其主動承擔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

(三)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文僅歸納選取了七個前因條件以及135家醫藥制造業的樣本企業,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結論的普適性, 未來可以進一步提取和歸納影響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的因素, 擴大案例樣本量, 以提高研究結論的普適性和可推廣性。此外, 本文側重于探討多個前因條件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之間的靜態關系, 而未考慮案例數據隨時間推移發生的動態變化, 未來可以引入時序QCA方法, 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它們之間的因果復雜性。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陳承,萬珊,朱樂.國企高管薪酬與企業社會責任——組織冗余與市場化進程的調節作用[ J].中國軟科學,2019(6):129 ~ 137.

陳麗蓉,黃明鳳,孫昭愚.資本市場開放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嗎?——基于產品市場競爭與股權異質性的調節效應[ 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21(2):54 ~ 68.

程聰,賈良定.我國企業跨國并購驅動機制研究——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較分析[ J].南開管理評論, 2016(6):113 ~ 121.

杜運周,賈良定.組態視角與定性比較分析(QCA):管理學研究的一條新道路[ J].管理世界,2017(6):155 ~ 167.

郭文忠,周虹.高管團隊特征、市場化程度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基于Heckman兩階段模型的分析[ 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2):66 ~ 70.

黃超,王敏,常維.國際“四大”審計提高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了嗎?[ 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7(5):89 ~ 105.

賈生華,鄭海東.企業社會責任:從單一視角到協同視角[ 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79 ~ 87.

賈興平,劉益.外部環境、內部資源與企業社會責任[ J].南開管理評論,2014(6):13 ~ 18+52.

李國平,韋曉茜.企業社會責任內涵、度量與經濟后果——基于國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研究綜述[ J].會計研究,2014(8):33 ~ 40+96.

李健,潘鎮,陳景仁.制造業企業期望績效反饋效果對組織冗余結構的影響及后果[ J].管理評論,2018(11):198 ~ 208.

李培林.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6(10):11 ~ 15.

李四海,李曉龍,宋獻中.產權性質、市場競爭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基于政治尋租視角的分析[ 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162 ~ 169.

劉春濟,朱夢蘭.誰影響了誰:產權性質、企業社會責任溢出與表現[ J].經濟管理,2018(12):105 ~ 122.

羅勁博.企業高管的跨組織任職與并購決策——基于行業協會的視角[ 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0(1):85 ~ 99.

上海證券交易研究中心.中國公司治理報告(2007):利益相關者與公司社會責任[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

孫德升.高管團隊與企業社會責任:高階理論的視角[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4):188 ~ 193.

孫曉妍,宋巖.財務績效、組織冗余與企業社會責任[ J].統計與決策,2021(16):184 ~ 188.

譚雪.行業競爭、產權性質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基于信號傳遞理論的分析[ J].產業經濟研究,2017(3):15 ~ 28.

陶克濤,張術丹,趙云輝.什么決定了政府公共衛生治理績效?——基于QCA方法的聯動效應研究[ J].管理世界,2021(5):128 ~ 138+156+10.

王士紅.所有權性質、高管背景特征與企業社會責任披露——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數據[ J].會計研究,2016(11):53 ~ 60+96.

王雙進,田原,黨莉莉.工業企業ESG責任履行、競爭戰略與財務績效[ J].會計研究,2022(3):77 ~ 92.

王曉巍,陳慧.基于利益相關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關系研究[ J].管理科學,2011(6):29 ~ 37.

吳建祖,范會玲.基于組態視角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模式研究[ 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1(4):41 ~ 53.

肖紅軍,陽鎮,凌鴻程.“鞭長莫及”還是“遙相呼應”:監管距離與企業社會責任[ J].財貿經濟,2021(10):116 ~ 131.

楊帆.基于利益相關理論的企業財務管理變革分析[ J].學術交流,2013(S1):115 ~ 117.

楊樹旺,孟楠.經濟發展水平、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湖北社會科學,2016(1):80 ~ 84.

張馳,鄭曉杰,王鳳彬.定性比較分析法在管理學構型研究中的應用:述評與展望[ 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7(4):68 ~ 83.

張國富,王冉.高管行業協會任職、薪酬激勵與企業社會責任[ J].財會月刊,2021(22):38 ~ 46.

張明,陳偉宏,藍海林.中國企業“憑什么”完全并購境外高新技術企業——基于94個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 J].中國工業經濟,2019(4):117 ~ 135.

張旭,宋超,孫亞玲.企業社會責任與競爭力關系的實證分析[ J].科研管理,2010(3):149 ~ 157.

張兆國,劉曉霞,張慶.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管理變革——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研究[ J].會計研究, 2009(3):54 ~ 59+95.

張兆國,向首任,曹丹婷.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社會責任——基于預算管理的行為整合作用研究[ J].管理評論,2018(4):120 ~ 131.

張正勇,戴澤偉.財務透明度、市場化進程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效應[ J].管理科學,2017(2):132 ~ 147.

周中勝,何德旭,李正.制度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J].中國軟科學,2012(10):59 ~ 68.

朱永明,陳心怡.企業社會責任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J].財會月刊,2021(22):101 ~ 107.

鄒萍.地區經濟發展、社會責任行為與科技創新投入[ J].科學學研究,2018(5):922 ~ 932.

Carroll A. B., Buchholtz A. K.. Business and society: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New York: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2000.

Dahlsrud A.. Ho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defined:An analysis of 37 definitions[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1):1 ~ 13.

Fiss P. C.. A set-theoretic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configurations[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4):1180 ~ 1198.

Fiss P. C.. Building better causal theories:A fuzzy set approach to typologies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2):393 ~ 420.

Flammer C., Luo 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an employee governance tool:Evidence from a quasi-experi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2):163 ~ 183.

Griffin J. J., Mahon J. F..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 Business and Society,1997(1):5 ~ 31.

Hambrick D. C.. Upper echelons theory:An update[ 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2):334 ~ 343.

Manetti G., Becatti L.. Assurance services for sustainability reports:Standard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30):75 ~ 87.

Orlitzky M., Schmidt F. L., Rynes S. L.. Corporate social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 J]. Organization Studies,2003(3):403 ~ 441.

Ragin C. C., Fiss P. C.. Net effects analysis versus configurational analysis:An empirical demonstration[ J]. 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Fuzzy Sets and Beyond,2008(24):190 ~ 212.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BGL13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編號:71572118);蘭州財經大學教學研究重

點項目(項目編號:LJZ202106);甘肅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2JR11RA101)

【作者單位】1.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蘭州 730020;2.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 北京 100872;3.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北京100070。

李曉冬為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微拍| 播五月综合| 欧美狠狠干|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经典三级久久| 99er这里只有精品| 欧美激情网址|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无码一区18禁|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成人一区在线| 青青网在线国产|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黄色爱视频|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99热|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社|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伊人色婷婷| 婷婷成人综合|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视频在线网|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欧美极品|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91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五月天在线网站| 亚洲第一视频网|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不卡国产视频第一页|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婷婷色婷婷| 永久天堂网Av|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中文字幕色站|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九一九色国产| 一级全黄毛片|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在线观看的黄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亚洲色图狠狠干|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亚日韩Av| 久久网欧美|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中国毛片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