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李勇 陳光 陳婧 馮偉 何武 鐘浩 鄭和松 楊國祥


摘 要: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與人類衛生健康關系密切,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是提升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質量和效率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調查、整理、統計、分析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人員、設施設備、經費保障等能力建設及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存在監測站點重設輕建、人員少且不專、監測防控質量不高等問題,并提出加強體系建設、提升專業能力、提高精準化監測等提升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S851.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3020(2023)01-0074-05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在保障物種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和國家安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5年,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導致棲息于青海湖的斑頭雁等鳥類死亡6? 000多只,也對當地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安全造成影響[1]。野生動物疫病監測防控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規定重點防控的疫病。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威脅,20世紀全球3次流感,導致至少175萬人死亡。違反人道主義的生物戰爭中,病原微生物作為生物武器,具有隱藏性強、致病性強、傳染途徑多、污染面積大、戰爭成本低等特點,野生動物特別是遷徙的候鳥極有可能作為生物武器的載體,通過遠距離遷徙進而傳播疫病。多年來監測防控證明,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在安全防護上具有前沿哨卡和屏障作用,引起各國政府高度重視。
1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建設現狀
2021年3~10月,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建設調研組采用實地調查、座談交流、電話訪談等方法,先后組織19批次180多人·次,對全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主管部門及監測站的監測能力建設、監測巡護信息報告、應急值守開展專項調研。調研結果表明:自2005年以來,經過17年發展,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體系逐步得到完善,監測防站縣域覆蓋率80.9%,基本覆蓋湖北省重點監測區域。近五年,湖北省通過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省級標準站創建、監測能力提升年活動等,初步構建了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體系,監測站點基本覆蓋全省、人員隊伍得到充實、工作經費逐年提高、設施設備不斷升級、巡護次數明顯增多、監測信息報告更加及時、節假日應急值守率顯著提高。但是,監測站點基礎設施設備、人員力量、經費保障等綜合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1.1 站點分布情況
湖北省現有監測站92個,包括28個國家級、64個省級監測站。其中獨立機構的監測站2個,掛靠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湖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測站、林業事業發展服務中心等直屬單位的監測站50個,加掛在保護區濕地公園等單位的監測站40個。站點分布于69個行政市縣區、36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基本達到監測重點區域全覆蓋(圖1)。
1.2 監測“三站”建設
2014年,湖北省先后開展了主動預警站、標準站和環志站“三站”建設。按原國家林業局要求,湖北省啟動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主動預警監測站試點,湖北龍感湖監測站是原國家林業局主動預警監測站之一;2017年,原湖北省林業廳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省級標準站創建,制訂省級監測站建設標準、省級標準站考核標準,通過自主申報和綜合考核,評定省級標準站16個;2020年,經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同意,在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設立湖北省鳥類環志總站,在網湖、龍感湖、沉湖、梁子湖、洪湖設立5個鳥類環志站,以及以前設立的大老嶺鳥類環志站,初步形成了“1+6”鳥類環志站網絡;2022年湖北省林業局新設網湖、梁子湖、龍感湖3個省級預警站。
1.3 監測人員情況
現有監測專職人員450人,兼職人員1 417人,平均年齡464歲。專職人員中,男性占比80.2%,與監測野外工作性質相適應;學歷以本科和大專為主,兩者共占比64.9%,專職人員教育程度普遍較高;職稱以中級及以下為主。
1.4 工作經費情況
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簡稱湖北省監測中心)、宜昌市、仙桃市等20個監測站每年財政經費共計1 418.29萬元,其中,湖北省監測中心1 036萬元,其它19個監測站平均每站6.7萬元。省內其他監測站沒有財政經費支持。2021年,省財政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補助項目1 890萬元,對63個省級監測站(標準站)按每站每年30萬最低標準進行補助。國家級監測站暫無經費來源。
1.5 設施設備情況
經逐年建設,各站基本具有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及單雙筒望遠鏡、照相機、信息報送等監測設備,部分監測站添置了采樣箱、液氮罐、活體保存箱等采樣保存運輸設備,儲備了防護服、口罩、急救箱、應急藥品等應急防控物資,基本滿足日常工作。
2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建設及工作開展情況
2.1 監測體系建設
自2005年以來,先后開展了試點站、示范站、標準站、預警站和環志站等創建活動。2021年,全省開展了“監測能力提升年”活動,全面開展監測能力提升年、監測補助項目、監測標準站、監測救護繁育項目等4項績效考核,推行考核末位約談、淘汰機制,進一步激發潛力和活力,切實落實野外巡護監測、監測信息報告、監測應急值守三項制度,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有序開展,穩步推進。
2.2 監測制度落實
通過績效考核、量化排名、定期通報等措施,加強野外監測巡護、監測信息報告和應急值守三項制度落實。2021年,全省報送監測巡護信息5 599條,快報信息10條。國家林草局節假日應急值守電話抽查27次,全部在崗,在崗率連續多年100%;湖北省林業局電話抽查186次,在崗171次,在崗率91.9%,比往年明顯提高。
2.3 主動預警監測
2018~2021年,全省持續在網湖、龍感湖、洪湖、梁子湖、沉湖5個長江沿線重點湖區鳥類遷徙同步監測和疫病本底調查,每年9月~次年4月觀測冬候鳥遷徙遷移動態情況,輔以佩戴衛星追蹤器監測小天鵝、綠翅鴨等野鳥長途遷徙情況,累計環志野鳥134只,初步了解掌握鳥類遷飛動態及遷徙規律,繪制鳥類遷徙遷移示意圖。采集、檢測野鳥糞便和哨兵動物樣本1.35萬份,組織專家人員分析研判,發布疫病發生趨勢報告,為疫病主動預警監測防控工作提供依據。
2.4 異常應急處置
根據2021年湖北省林業局發布《湖北省林業局陸生野生動物疫病應急預案》《湖北省陸生野生動物疫病應急流行病調查溯源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嚴格規范落實“快、狠、嚴、擴、足”異常應急處置要求。及時科學處置武漢市馬鞍山森林公園獼猴感染流感死亡、網湖小天鵝感染H5流感死亡等野生動物異常10起47頭只,避免了疫情擴散。同時,湖北省林業局積極推動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建立常態化應急隊伍和流調溯源隊伍、野生動物保護和獸醫等專業化隊伍、科研院校和林業畜牧衛生等部門專家團隊等3支隊伍,建立快速反應和培訓演練工作機制,完善經費物資、薪酬、獎勵表彰和科普宣傳保障措施,建立實施責任清單管理,對應急溯源隊伍建設及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對造成疫情擴散蔓延的予以嚴肅追責。
2.5 技術指導服務
加強對湖北省財政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補助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服務,制定工作方案,成立技術指導服務組,為各監測防控補助項目單位做好項目實施技術服務,技術培訓18場次576人。通過查閱資料、座談交流、現場查看等方式,督促指導各地推進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能力提升,
3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建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調研發現部分監測站點運轉不暢、人員力量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等制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能力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部分站點監測補助項目實施進度較慢。
3.1 站點運轉不暢
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絕大多數掛靠湖北省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研究開發中心、保護區等單位,一套人馬、幾塊牌子、多重業務,工作上存在顧此失彼現象。部分地區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站位不高,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責任壓得不實。少數林業主管部門對轄區內站點組織管理缺位,分管領導對本地區監測基本情況不夠熟悉。部分監測站沒有站務管理及工作制度,應急預案修訂、應急流調隊建設停滯不前,專兼職人員分工不明確,工作流于表面,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人員整合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運轉效率。
3.2 人員力量不足
全省監測站專職監測人員450名,平均每站5名,負責動植物保護、森林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資源管護等具體工作,專職不專。兼職監測人員一般是護林員、管護員、防火員,兼職不強。近年來各級林業部門新進人員偏少,留住較難,力量不足。
3.3 專業水平不高
監測在職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167人,占總數37.1%,初級工程師及以上296人,占總數658%,其中動物保護及獸醫相關專業人員極少,機構改革稀釋專業技術人員力量,導致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專業技術水平普遍不高。
3.4 項目進度偏慢
個別省財政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補助項目實施單位重視不夠、謀劃不足、目標不明、任務不清、指標不細,存在實施方案和具體實施“兩張皮”等問題。多地財政資金執行“零余額賬戶”制度,因項目實施計劃性不夠,導致資金使用進度較慢,極個別監測站項目資金被財政統籌。
4 對策和建議
野生動物攜帶的病原體極其復雜,已知的1 415種人類病原體中62%人獸共患,疫病存在野生動物、畜禽、人類之間的跨界傳播和循環傳播,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是屏蔽和阻斷疫病在野生動物、畜禽和人類之間傳播的有效途徑和迫切需求[1]?!渡锇踩ā芬幎▏鴦赵毫謽I草原部門組織監測站點布局、建設,完善監測信息報告系統,開展主動監測和病原檢測,并納入國家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體系[2]?!兑吧鷦游锉Wo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進行監測,組織開展預測、預報等工作,并按照規定制定野生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或者備案。應當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與人畜共患傳染病有關的動物傳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3]。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生境類型多樣,濕地資源豐富,水鳥種類數量眾多,水鳥296種,2021年106處濕地越冬水鳥77萬余只,8處濕地越冬水鳥1萬只以上[4]。湖北省在鳥類等動物中檢測或分離到H4N1、H6N2、H6N6、H9、H10N5等亞型AIV[5],湖北處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分離出的H9N2病毒包含來自亞洲、北美洲等不同地理區域的片段、多種亞型和不同宿主物種,證明候鳥在禽流感病毒向世界不同地區的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6]。當前新冠病毒存在傳入易感野生動物回傳到人類的潛在風險,非洲豬瘟已經定植,隨時暴發;靈長類野生動物仍存結核病暴發風險;鼠疫、小反芻獸疫等疫病有傳入湖北省的風險,面對嚴峻復雜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形勢,建議從組織管理、機制創新、項目實施和技術培訓等方面發力,補齊短板,激發活力,推進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能力建設,從源頭筑牢織密生態文明建設和公共衛生安全屏障。
4.1 強化組織管理
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納入各地各級林業考核內容,加大考核權重。定期通報各地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開展情況。明確地市州級野生動物主管部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組織管理責任,學習“林長制”模式,壓實責任,細化措施,進一步健全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建設區域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負責區域內各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管理和業務指導。
4.2 強化技術提升
提高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從業人員專業技術職稱晉升評定比例。建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專家庫,與科研院校加強合作,聯合實行對點包保服務,提升地區技術水平。舉辦省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技術培訓班,增辦線上培訓班,制作微課件,設立微課堂,加強全省各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持證上崗。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和疫病防控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充實專業隊伍。
4.3 強化項目支撐
爭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財政資金投入。制定項目中長期規劃,統籌謀劃項目支持方向,根據各站基礎條件、技術能力、工作開展情況,分區域、有重點、樹標桿引導推進項目實施。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管理,嚴格事前評審、事中監控、事后考核程序,有效運用項目績效考核結果,完善監測工作考核競爭機制。
4.4 強化模式創新
創新推廣衛星遙感、遠程監控、紅外相機、物聯網形成天-空-地全方位監測方法和模式。發動社會力量、專業團隊,委托第三方提供一站式技術勞務服務,提高技術水平。融合資源管護、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業務內容,探索林業監測一體化模式,制定績效激勵機制措施,調動兼職監測人員積極性。
湖北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已經納入湖北省林業發展“十四五”發展規劃。湖北林業主管部門持續推進監測網絡體系和監測設施設備建設、人才培養培訓等監測防控能力建設。湖北省各地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越來越重視,工作力度越來越大。湖北省通過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能力建設,從而更加有力地保障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湖北省早日建成“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參 考 文 獻
[1]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3-14.
[2]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EB/OL].(2020-10-17)[2022-05-06]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10/bb3bee5122854893a69acf4005a660
59.shtml
[3]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EB/OL].(2018-11-05)[2022-05-06]http://www.npc.gov.cn/npc/c12435/201811/f4d2b7a3024b41ee8ea0ce54ac117da
a.shtml
[4]朱兆泉,蒲云海,吳華,等.湖北省水鳥資源與保護[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20.
[5]陳光,楊國祥,湖北省N7N9流感疫情主動預警與監測防控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14(4):44-47.
[6]Xiang Li,Jing Sun,Xinru Lv,et al. Novel Reassortant Avian Influenza A(H9N2) Virus Isolate in Migratory Waterfowl in Hubei Province,China.[J].Front.Microbiol.,2020(13).
(編校:鄭京津)
收稿日期:2022-05-06
作者簡介:張?。?982~),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工作。
楊國祥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