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紅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個地區的中學不斷加強課程教學研究的同時,也特別注重作業的設計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希望在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以及學習負擔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作業布置中,怎樣將作業內容精準供給,不斷落實“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進行深入的剖析以及研究,從而達到提質增效的教育目的成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作業設計;雙減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07-0143-03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教育部門從課內以及課外兩個方面對學生作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教師進行作業設計期間,應當注重方式創新,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成為學習的主人,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性。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對當前的作業設計以及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確定教學內容的目標,為其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歷史課堂,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雙減”背景下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分析進行簡要闡述,以下僅供參考。
1.“雙減”的概念
“雙減”在學生作業方面來說,就是教師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者變相布置作業,不能讓家長進行學生家庭作業的檢查以及批改,同時杜絕給學生布置一些無效并且機械、重復的作業。與此同時,每一個教師都應當認真批改學生所上交的作業,做好家庭作業的反饋工作,加強對學生知識點的講解,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做好輔導作用。這項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長的壓力,并且規范了教師作業設計和預留作業行為的合理性,落實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2.初中歷史作業布置現狀
(1)趣味性較低
初中歷史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點,會出現非常多重復并且機械性地作業,缺乏一定的趣味性,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沒有辦法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其效果并不樂觀。
(2)探究性較低
初中歷史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普遍都是運用簡單重復的方式,導致學生失去了對完成作業的積極主動性,很多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只是對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照搬照抄,雖然說學生的準確率比較高,但是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深入知識點從而展開探究,更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潛力,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認知效率比較低。
(3)學生完成作業過程耗時較長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期間,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完成相應的作業,而學生課后的時間較少,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完成歷史作業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此外,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以及問題的分析能力,才能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很多學生由于自身歷史基礎較弱,完成作業時需要耗費比其他學科更多的時間,如果教師的作業量不加以控制,那么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對歷史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恐懼學習,導致學生不愿意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從而對歷史學習產生一定的逃避心理。
3.“雙減”背景下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
(1)優化教學內容,提升課堂趣味性
在“雙減”背景下,歷史教師應當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應用新時代、新理念,響應新的政策。在進行作業內容設計期間,應當結合新課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保證教育活動能夠更加的豐富、有趣。因此,在展開教學活動期間,教師應當以本章課程的內容為核心,以“第二次鴉片戰爭”為教學例子,教師應當將教學環節進行精簡。如,課程導入、小組交流、問題思考,將課堂內容以趣味性的形式呈現,將重要問題進行剖析,為學生預留充裕的思考空間,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一味記筆記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展開學習,對本堂課的知識內容進行思考,感受歷史學習的快樂以及樂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2)結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
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層次設計以及彈性設計,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以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為依據,有效落實“雙減”精神,進而促進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在設計“彈性”作業以及層次性作業的過程中需要找準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例如,有的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時空觀念掌握得不夠全面,有些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存在缺失,沒有辦法深入地把握題目的要領所在,還有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充分,從一定的意義上影響了學習質量。基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地注意到學生學習的特殊性,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作業的設計,比如,設計考察時空觀念方面的題型,或者培養家國情懷方面的作業等,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參考標準,進而展開多層次的作業設計。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當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將重點呈現出來,而不是將教材上的知識全部記錄下來,讓學生進行記憶。在“五四運動”學習期間,教師可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多媒體的視頻,播放與“五四運動”背景相關的片段,之后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在視頻當中的重要知識點提取出來,引導學生發現歷史、分析歷史,通過自己的思想來感受當時的歷史現象,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培養學生對史料實證方面的應用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學生學習期間,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內容的梳理,讓學生更加透徹且深入地掌握本章本節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通過對作業的精心設計也落實了“雙減”政策的要求,達到提質增效的教育目的。此外,初中歷史教師還可以引入本章學科的歷史資料,通過資料補充的方式,將“五四運動”當中的人物、事件、影響等一系列內容,通過材料分析,讓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有著一個更加透徹的掌握,發散學生的思維,落實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3)明確教學目標,設計作業
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期間,應當注重教學體系的完善,在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換期間,通過表面文字、符號彰顯其設計價值。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教師應當秉承著讓學生獲得綜合發展的原則進行作業的設計,保證作業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基于此,在進行初中歷史單元作業設計之前,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育中,很多教師僅僅是以本章的知識點或者課程目標為導向。基于此,初中歷史應當采用新穎的教學策略,在完成學科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作業進行調整。
第一,教師在設計初中歷史作業期間,應當以學生的學習情況、歷史基礎、認知水平為切入點,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規律、心理特征等,保證所設計的歷史作業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在設計歷史作業期間,教師可以通過訪談、調查等一系列的方式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做到科學分析、精準分析。
第二,在進行研讀領會期間,教師應當深入地研究“雙減”政策,了解其目的,對初中歷史作業目標進行完善,之后再進行題目的編排,將單元目標分解以及優化,將其融到具體的歷史課程當中。同時,教師應當考慮實際的情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面的分析、科學整理、合理安排。在進行題目設計期間,考慮作業的難度類型,適合班級當中哪一類學生以及學生完成作業所耗費的時間等等。
第三,在作業題目歸類之后,學生的大腦中能夠形成初始的歷史文化,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指標去展開作業質量的設計以及評價。例如,思考所設計的目標是否與歷史單元保持一致,歷史題目和數量是否科學、合理等。或者參考答案是否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或者爭議性,作業的結構是否科學、合理,題目是否按照循序漸進的順序進行編排等,這些需要教師所考慮的。在客觀的評價下,教師應當對歷史作業的設計進行修改以及完善,使作業設計更加的具有科學性以及合理性,彰顯作業設計的時效性以及針對性。
(4)布置實踐性較強的作業
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期間,應當對作業的藝術性、趣味性、創新性進行多方面的剖析,從而彰顯作業布置的時效性,挖掘出與歷史知識相關的作業內容。在歷史作業布置期間,加入文學作品的閱讀環節,從而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從而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基于此,在進行閱讀文學期間,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以及當時社會的發展趨勢,教師可以將歷史知識與史料結合,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當前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在某一個時期的社會所衍生下的產物。因此,很多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而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時代進行深入的剖析,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事件當中,掌握更加透徹的歷史知識,描述歷史實踐的意義。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在作業當中讓學生閱讀《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在周圍的環境當中尋找經歷過這一時期的長輩,通過《許三觀賣血記》當中都社會環境,許三觀一家以及許三觀鄰居的描寫,了解我國現代化初期的實際情況。此外,通過長輩講解自身的親身經驗,讓學生能夠加強對這一時期的重要理解,記憶更多的社會發展趨勢。在這種學習期間,學生能夠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建設的探索當中,將所發生的實際事物進行深入的了解,完成作品的閱讀以及長輩經歷的實踐作業,讓學生為后續所展開的歷史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5)布置探究類的作業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其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擺脫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因此,教師在作業布置期間,可以設計一些研究類的作業,結合課程教學標準,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彰顯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堂當中能夠進行探究合作,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落實減負增效的教育目的。據不完全統計,很多學生在進行探究類作業完成期間,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還能夠讓學生感受歷史學習的快樂,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基礎知識,掌握多種學習方法。如,在結束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這一單元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這樣的作業,布置材料分析題,其內容是:“你同意材料當中所提出的觀點嗎?請結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加劇’這個單元所掌握的知識闡述理由,注重輿論之間的結合。”這個探究題其本質內容就是讓學生去探究近代化當中我國的實際發展情況,評價學生是否透徹地了解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線索。這個單元目標在進行作業完成期間,學生不僅能夠對本單元的基礎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同時,還能更好地認識史料,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4.結語
總的來說,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注重減輕學生課外和課內的學習壓力控制作業數量,提高教育效果,豐富作業設計內容。因此,在日后的歷史教育期間,教師應當秉持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作業的提效目的,通過作業優化、設計優化等一系列的方式,提高作業布置的時效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展開學習,完成鞏固學習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更加積極、自主地融入課堂,與教師進行學習,并在此基礎上,落實“雙減”政策,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尾娘.“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歷史校本作業設計策略[J].名師在線,2022(33).
[2]吳秋銘.論“雙減”背景下歷史作業布置與批改藝術[J].文理導航(上旬),2022(12).
[3]江詩華.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歷史作業優化設計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5).
[4]崔文靜,安立紅.化零為整:初中歷史作業整體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22(10).
[5]馬紅梅.“雙減”背景下初中歷史作業設計與管理[J].新教育,2022(29).
[6]閆志紅.“雙減”背景下如何優化初中歷史作業設計[J].遼寧教育,2022(19).
[7]朱永剛.秉持“雙減”理念背景下初中歷史作業設計思考[J].新課程,2022(34).
[8]姚步弼.基于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初中歷史作業設計分析[J].新課程,2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