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湘 李婷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要在高質量的發展過程中,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實現現代化建設、推動共同富裕,難點在農村、短板在農村、發展潛力也在農村,必須堅持不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村級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兼具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功能,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舉措。
堠北莊街道地處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西南,南鄰上黨區,西鄰長子縣、屯留區,轄區面積44.6平方公里,現轄22個行政村、1個社區。耕地面積31988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27156畝、高粱種植面積166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674畝、蔬菜種植面積2498畝。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以來,堠北莊街道針對所轄23個村(社區)的集體經濟基礎不平衡、區位特點不相同、資源條件不一樣的現狀,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制定了“一園一帶一品”的發展思路,以點帶面、多點發力,積極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初步形成了9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模式。
資源開發式
憑借土地、河流、田園、區位等優勢資源,開發增收創收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穩定增長。湛上村突出黨建引領,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融合激發鄉村振興“內核動力”,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打造集種養、采摘、觀光、農耕體驗等為一體的綠色生態休閑示范園區,村集體經濟預計增收300余萬元;余莊村引進“圓夢農場”項目,打造“農業+”綜合園區、社會綜合實踐基地及耕讀結合的勞動實踐教育基地。項目總投資2000余萬元,預計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安置村民就業500余人;七里坡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造“蓬欣農業”項目,引導廣大農戶發展觀光農業、采摘農業和有機蔬菜種植產業,為農民增收致富“加碼”,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
資產盤活式
對村集體閑置機動地、“四荒地”、未經批準私自開墾的新增耕地、林地、魚池水面等,依法收歸集體,通過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盤活,增加集體收入。下秦村摸清家底、整合地源,將復耕地、機動地、“四荒地”等共計306.9畝的土地承包權公開競價招標,對28份租賃合同上調租金,為村集體年增收40余萬元;店上村通過公開競標方式,對收回的190.64畝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拍賣,每年為村集體增收23萬余元。
產業發展式
把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相結合,與塊狀經濟發展相融合,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余莊村整合500畝土地,新建“渝辣三號”朝天椒試驗種植基地,通過“公司+種植基地”的方式,訂單種植、專業化管護、股份分成,著力培育集種、產、銷為一體的產業鏈條,穩步推進特色農業發展。預計年產辣椒250萬斤,解決剩余勞動力100余人,村集體經濟預計增收50余萬元。同時,積極推進恒溫庫房、辣椒醬制作車間建設等項目,依托植物工廠育苗基地,逐步形成育、種、產、儲、銷全覆蓋的產業鏈條;南津良村在現有種植基礎上,擬投資50余萬元,建設占地30余畝,集花卉、水果及特色蔬菜種植為一體的設施連棟大棚,帶動經濟發展。
村莊經營式
充分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深挖“美麗資源”,催生“美麗經濟”,拓展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打造村域景區、農家樂、民宿經濟等,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張祖村立足“暢交通、融業態、美環境、增配套、興文化”五大提升策略,積極爭取配套資金,擬投資1300余萬元,完成街巷硬化、太陽能路燈亮化、地面美化、康養文化展示廳裝修、餐飲、民宿樣板間改建、觀光農業建設、數字鄉村建設、垃圾糞污治理和環境綠化等9項工程項目,打造集觀光、休閑、康養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助力鄉村振興;暴馬村發揮緊鄰二賢莊旅游景點、交通便利等優勢,積極配合文旅部門打造集二賢莊俠義文化游樂場、特色飲食、休閑一體化的“隋唐演義園”項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時壯大了集體經濟。
股份合作式
通過村集體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土地經營收益最大化。針漳村協調配合市、區農業部門,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結構調整和土地流轉相結合,采取“合作社+公司”的運營模式,探索打造占地300余畝的休閑農場項目,以土地入股參與分紅,變農民為股民,實現農業發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功能拓展、效益增強的新突破;小莊村堅持以土地為資源開發要素,經濟合作社入股,合作投資建設的原則,擬建設汽貿園項目,當前正在協調土地等有關手續,項目建成后能夠解決勞動力30余人,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80余萬元,實現集體受益、村民增收目標。
商貿物流式
引導、扶持村集體利用非農建設用地,興建標準廠房、專業市場、倉儲設施、職工生活服務設施等,通過“租賃+自主經營”等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南寨村積極對接上級部門和三元煤業,對沉陷區900余畝土地進行治理再利用,依托福興物流園,充分發揮緊鄰西二環、G55高速的優勢,打造大型物流商貿園區;堠北莊村以集體土地入股,打造冷鏈倉儲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6萬余元;崔漳村發揮緊鄰326省道、208國道及長太、長晉高速公路的優勢,自主開辦小型物流企業,實現年經營收入100余萬元的同時,解決剩余勞動力30余人。
勞務輸出式
深化勞務協作機制,探索“經濟合作社+人力資源公司”勞務輸出模式,搭建農村勞動力輸出平臺,提高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程度。楊暴村于2020年4月投資注冊成立長治市豐圣勞務服務有限公司,先后承接楊裕小區物業管理,安排群眾7人就業;承攬晉能長治熱電進廠道路保潔清掃項目,該項目年收入80余萬元,解決村內剩余勞動力30余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電子商務式
用好數據“新農資”,玩轉手機“新農具”,干好直播“新農活”,謀劃創辦“電商節”,帶動輻射周邊村抱團發展。堠西莊村圍繞黨建引領工作思路,以網絡電商為切入點,成立“電商小鎮”,吸引30多名主播直播帶貨,銷售小米、花椒、網紅團子、“賈老漢”茶面等10余類80多種本地土特產品,帶貨量近100萬元。依托潞州區殘疾人就業孵化基地——璞園,在為殘疾人朋友提供就業幫扶的同時,把電商直播引入園內,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多元化就業。通過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和主打產品,完善產業鏈條,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
城中村改造式
通過城中村改造,讓居民在享受城改帶來實惠的同時,充分挖掘改造后集體經濟發展新動力,促使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保障村民們離開土地、變成市民后能有更好的生活水平,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湛上村科學制定城改方案,明確金湛小區、電科潞郡小區28間、占地2500平方米門面房及16層寫字樓打包出租,收益部分折股量化分紅,僅此一項可為村集體增收300余萬元,村民年平均分紅900余元;龍港新城社區一期門面房900平方米,年收入18萬元,二期門面房1400平方米,預計投入使用后年收入30萬元。
堠北莊街道通過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9種模式,充分將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合作社的經濟優勢及市場主體的自主性有效融合、疊加互補,進一步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提升服務群眾的能力和實力,最終實現強村富民雙贏目的,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文學院;中共長治市委黨校長子分校?;痦椖浚荷轿魇∩鐣茖W界聯合會“研究闡述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項課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背景下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實現機制研究”(SSKLZXKT2022100);山西省社會經濟統計科研課題“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發展研究”(KY2022198);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22年規劃課題一般項目(YWYB20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