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周亞爽
關鍵詞:自然教育;林業技術;人才培養;多樣化;課程體系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利用有效的方法,使受教育者認識自然事物、現象及過程,從而形成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1-4]。林業技術專業是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最具特色的老牌專業,已經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生態文明思想不斷推進,林業呈蓬勃發展的趨勢。然而,林業人才培養供給側和需求側在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5]。據高職院校就業藍皮書報道,近三年,高職院校林業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92%,但對口率僅為60%。如何改革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職業院校林業技術專業學生就業質量和就業滿意度,實現林業技術專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高職院校亟需考慮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林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 人才培養目標相對單一
自1951年建校以來,林業技術專業是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最早設立的專業之一,為河南省林業行業培養了大量的林業技術人才。高職院校林業技術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管理、環境監測、林業勘察設計、林木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人員。該專業面向的主要工作崗位包括苗木生產、造林、森林撫育、資源調查、資源監測等。但隨著高校擴招、本科院校設立林學專業,本科院校與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上較接近,職業院校在生源質量及畢業生就業方面面臨巨大壓力。
(二) 生源類型參差不齊
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的重視,近幾年林業技術專業招生形勢較好。2022年,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專業招生班級由原來的3個班增至6個教學班。該專業學生生源類型多樣化,有普高畢業生、職高畢業生,也有來自基層林業單位的職工。林業技術專業生源類型的多樣化為林業技術人才培養帶來了挑戰。
(三) 教育理念有待轉變
當前,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專業教師教育理念有待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且大部分教師缺乏生產實踐經驗,對職業標準和崗位任務了解不足。這導致產教融合效果不理想。因為林業的生產周期較長,如何讓學生系統了解林業整個生產過程,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也是林業技術高質量發展應考慮的問題。
二、自然教育發展需求分析
(一) 自然教育相關引領政策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2019年,中國林學會組織成立“全國自然教育總?!薄?020年6月,全國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印發的《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體系,使全國50%以上青少年參與森林研學教育活動。
隨著相關政策和文件出臺,截至2021年,全國各地先后建立20多個自然教育分校、400多個自然教育機構等[6]。各地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植物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遺跡地也積極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由相關政策可以看出,自然教育是政策所趨、民心所向,自然教育方面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二) 開展自然教育的現實意義
城鎮生活使現代都市人少了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對自然知識知之甚少。傳統的應試教育束縛了孩子自主探索、自主發現的能力。另外,大量的學校作業和形形色色的培訓班也壓縮了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時間。人們與大自然割裂,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身體不適和疾病。而森林具有特殊的身心保健功能,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效緩解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等嚴重的健康問題和一些精神疾病,提升國民健康指數。
目前,自然教育受眾主要為青少年兒童。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自然元素更容易激發兒童的環境感知能力和創造性。自然環境不僅可以緩解兒童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還能降低其成年后患上精神疾病的風險[7]。
(三) 自然教育人才及發展現狀
2018年,全國自然教育行業調查報告顯示,除西藏、甘肅外,其他省份均有自然教育機構[8]。目前,中國的自然教育主要依靠自然教育機構推進。各地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植物園、濕地公園等在不影響自身科研、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由工作人員面向公眾開展自然教育。據調查,在中國自然教育從業者中,有40%的人員工作年限在1~3年,相關從業經驗不足。在全國自然教育從業者中,自然教育為其第二職業的占大多數,也有一部分從業者是志愿者。這些工作人員職業背景主要為農林類教師、心理咨詢師、急救科醫護人員,也有部分是資深戶外觀察者、旅友等。自然教育的受眾主要為青少年兒童,面向成人的項目較少。該項目內容廣泛,主要涉及植物學、動物學、天文學、教育學等。
由自然教育調查現狀可知,自然教育是一個新興行業,其涉及內容廣泛,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9]。因此,開展自然教育項目時,探索多學科交融,拓展自然教育深度和廣度很重要。另外,老年人很重視健康,如何開發適合老年人的自然教育項目,也是應考慮的問題。
三、高職院校林業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社會對林業技術專業人才的多層次需求,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對林業類專業采用多樣化人才培養。其林業技術專業分為三個不同的人才培養方向,分別是林業技術(自然教育師方向)、林業技術(林業職工方向)、林業技術(產學研方向) 等。其中,林業技術(自然教育師方向) 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森林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景區服務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下著重分析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自然教育師) 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高職院校重點培養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為此,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接受河南省林學會、洛陽市自然教育師協會、洛陽森林療養師協會、洛陽市園林協會等行業協會的指導,充分發揮林業行業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向中國自然教育總校積極申報成立自然教育分校。目前,自然教育分校已經在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掛牌成立。同時,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多名中青年教師經過培訓,獲得自然教育師證書;邀請自然教育專家到校定期開展自然教育實踐培訓;成立自然教育小分隊,進入社區和中小學,進行家門口的自然教育。
(二) 分層遞進的課程體系構建
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自然教育師方向) 專業以培養學生通用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拓展能力為目標,構建分層遞進的課程體系。第一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基礎通用能力,設置的主要課程有信息技術、思想政治與形勢政策、公共藝術、心理健康、服務心理、森林文化等。第二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涉及的課程有自然教育政策法規、森林植物保護與鑒賞、土壤學、動物學、戶外急救技術、自然教育基礎等。第三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設置的主要課程有自然教育實踐、森林康養實務、森林地質地貌、插花藝術、景區服務于管理等。第四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專業拓展能力,涉及的課程包括創新創業、海洋科學、科學素養、茶藝、食療與養生等。
(三) 實習實訓體系構建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以職業技能培養為目的的教育[10]。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專業現有的實習實訓資源有1個校內樹木標本園、1個氣象觀測站、2個植物標本實訓室、1個土壤實訓室、1個組培室、1個醫護工作室、1個心理咨詢中心,1個動物標本館,其中,動物標本館位于洛陽市科技活動中心。林業技術(自然教育師方向) 可以依托現有的平臺資源開展實習實訓。
林業技術專業已建有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和1個森林康養基地。另外,洛陽市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保護區、歷史遺跡地。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自然教育師方向)后期會以多種形式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更多實習實訓基地。
1、課內實習、綜合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第一學期,學生在校內學習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以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人際溝通技巧、團隊協作技能、心理學基本規律和藝術設計基本操作。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學生能了解到自然教育內容的廣泛性,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第二學期,學生通過學習森林植物保護與鑒賞、土壤學、動物學、戶外急救技術等,獲得專業基礎知識。這一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自主設計一些自然教育項目,并應用到實踐中。如,面向幼兒園開展葉片、花朵鑒賞,尋寶、播種等活動。第三、四學期,學生主要學習自然教育實踐、森林康養實務、森林地質地貌、插花藝術等專業核心課,掌握專業核心技能。在這個階段,教師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面向中小學生開展葉子畫制作、植物書簽制作、土壤探秘、昆蟲標本制作等活動;也鼓勵學生走入社區,以自然教育為媒介,開展社區服務。第五學期,學生主要學習創新創業、海洋科學、科學素養、茶藝、食療與養生等課程,以培養自身拓展能力。在此階段,校內學習壓力較小,學生周六和節假日可到校企合作企業跟崗實習。第六學期,在文化課學習任務結束后,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參加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由學校配指導老師,企業配指導師傅,共同培養學生技能。
2、第二課堂助力人才培養。為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技能,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多年來堅持辦好第二課堂。第二課堂由河南林業職業學院資助、院團委牽頭組織實施。目前,已有的協會包括多肉聯盟、植物識別協會、根雕協會、自然教育協會、心理健康協會、景觀手繪協會等。第二課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導下進行,是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使之豐富自我和開展實訓的平臺。
四、社會服務體系構建
自然教育是一個面向公眾、實踐性極強的工作。河南林業職業學院林業技術專業(自然教育師方向) 自創辦以來堅持“職業技能培訓+行業素養培訓+社會技術服務”的培訓服務體系。
成立自然教育分校以來,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積極承辦自然教育師培訓,已為社會輸入40余名自然教育師,增加了行業發展動力,提升了自然教育師的從業能力。
考慮到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河南林業職業學院自然教育師小分隊面向中小學開展“校園植物課堂”科普活動?;顒忧捌?,中小學教師要了解校園植物的種類、習性、并為其提供一定數量的樹牌。后期再讓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設計樹牌、生成二維碼、寫自然觀察筆記等。此活動使學生與植物建立起情感連接,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此組建的微信群非?;钴S,成為各中小學教師交流植物觀察活動及心得的平臺。開展這樣的活動,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信心,也提高了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的知名度。
結語
在生態文明政策指引下,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堅持走產教融合的辦學之路,進行了林業技術專業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近年來,通過中小學科普活動、自然教育進社區活動、自然教育師培訓等活動,提升了河南林業職業學院的知名度、打造了“一校一品”校園特色,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為一門新興行業,中國的自然教育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專門法律法規不完善、公眾意識淡薄、發展模式不穩定等[11]。因此,推進自然教育在中國發展仍舊任重道遠。
作者簡介:陳晨(1980-),女,河南西平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