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鋒

摘要紫砂壺從實用性到藝術性的過渡是一個比較順利的過程,主要有廣大的紫砂匠人不斷地去嘗試新的手法來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精神的需求。從整體上來看這件作品“龍轉乾坤壺”,無論是器型的設計,還是肌理的捏塑都具有傳統的味道和歲月的滄桑,從龍的形態到枝干的設計,特別是能夠把我們在把玩過程中澆淋的茶水更好地掛于壺身之上,很快地形成一定的包漿,能夠看到我們養壺的成效,以及在其中傾注的心血,更加激勵壺友們去尋找養壺之中的快樂,也能夠感受到作者通過這樣的龍形貼塑,希望展示出我們中華兒女、龍的傳人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內涵。
關鍵詞? 紫砂藝術;龍轉乾坤;技藝技巧;美好蘊意
江南水鄉宜興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物華天寶、山明水秀、人文薈萃之地,在太湖之水和天目山余脈的交匯之地丁蜀,蘊藏著豐富的紫砂礦料,“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這是明代文震亨在《長物志》之中對于紫砂這種材質的描繪,紫砂壺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茶葉最為本真的滋味,同時又沒有悶久以后熟湯的味道,所以有著“世間茶具稱為首”的美譽,正是在這樣的特質之下,我們能夠從其中體會到紫砂的實用功能以及蘊藏其中的文化內涵,所以才能夠不斷地去探尋紫砂的內在品質和無窮魅力,最終完成對于自身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升。
1紫砂“龍轉乾坤壺”的技藝技巧
紫砂藝術作品“龍轉乾坤壺”(見圖1)的設計靈感來源于最為初始的紫砂器“供春壺”,因此形態特征以及泥料的選擇都有幾分相似之處,除了壺身貼塑龍的活靈活現之外,此壺最為令人震撼的還在于其自身所蘊藏的這種技藝的精湛程度和風格的優雅內涵。此壺壺身圓融飽滿,適合于各種茶葉的沖泡,也能夠讓我們非常容易上手而不需要過多的講究,壺身則是龍形貼塑裝飾,從龍頭的威武霸氣到龍爪的細節處理都能夠看到作者獨到的匠心和對于紫砂藝術的不懈追求,特別值得玩味的是壺嘴、壺把和壺蓋依然保持了“供春壺”原來的肌理和設計,壺鈕是靈芝的造型,符合整體的藝術氣質。在設計和制作這件作品的時候,主要是把精力集中在龍的貼塑上面,環繞壺身的龍在隱匿和彰顯之間來回游蕩,只有貼塑的功力深厚和時機把握準確才能夠形成立體的逼真效果,起到了那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感覺和效果,尤其是在制作的過程之中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才能夠把整條巨龍那種翻江倒海、騰云駕霧的感覺描繪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廣大的壺友通過這樣的藝術作品,去感受作者妙手生花的紫砂技藝傳承。作品“龍轉乾坤壺”,無論是器型的設計,還是肌理的捏塑都具有傳統的味道和歲月的滄桑之感,從龍的形態到枝干的設計,能夠把我們在把玩過程之中澆淋的茶水更好地掛于壺身之上,很快地形成一定的包漿,能夠看到我們養壺的成效,以及在其中傾注的心血,更加激勵壺友們去尋找養壺之中的快樂,也能夠感受到作者通過這樣的龍形貼塑,希望展示出來我們中華兒女、龍的傳人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內涵。
2紫砂“龍轉乾坤壺”的美好蘊意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象之中,龍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古老的過去,我們的祖先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大自然做抗爭,在遇到風雨雷電等等自然災害的時候,只能夠祈求上天的眷顧。于是人們在腦海之中幻想出來龍的形態,能夠掌握風雨雷電,在后期的演變過程之中形成了能夠吐云吐霧、變化莫測的特征,于是“龍行天下”、“龍飛鳳舞”等等美好祝福的詞語都來自于對于龍這一形象的渴望,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駕馭自然的能力。在設計和制作關于龍的題材作品的時候,紫砂這種材質的良好可塑性就可以展示得非常充分,當龍的形態出現在紫砂壺上面,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層次紋理,再加上栩栩如生的龍的細節,形態塑造生動,逼真,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們紫砂藝人在長期的實踐中慢慢揣摩出來的經驗。對于廣大紫砂壺友的各種要求,總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這把紫砂壺“龍轉乾坤”就是巧妙地把紫砂鼻祖“供春壺”的元素融合進來,在保留了枝干設計和紋理的基礎上,把龍的那種精氣神韻以及深遠的影響蘊藏其中,最為叫絕的就是還有一個星球一樣的裝飾在龍的中間,呼應著“龍轉乾坤”的主題。我們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以龍為圖騰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今天,從這樣的一把非常容易泡養的紫砂壺之中,能夠讀懂紫砂匠人的良苦用心,以及帶給我們不同精神層面的享受和啟迪。
3結語
龍的題材在紫砂藝術之中可以經常看到,從“龍頭一捆竹”到“隱龍供春”,從泥繪的蛟龍到陶刻的關于龍的詩詞,都凸顯出作為一名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驕傲與自豪,同時也通過不同形態的龍的呈現,能夠展示出匠人們對于龍的不同理解和演繹,精湛的技藝活靈活現,讓廣大的壺友們通過天天泡茶時候的養壺和摩挲,體會到自己的成就,滿滿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參考文獻
[1]梅寶玉.紫砂壺設計中民俗文化的運用——淺談《龍鳳頸瓶壺》的造型藝術[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3(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