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卓翼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肯定,而把核心素養融入各專業學科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實踐已經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有很大不同,它的知識較為抽象,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實踐的能力。而將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既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又能使新課改中的各項目標得以實現,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使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提升數學素養,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初中數學學科的主要特點和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探究了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
一、初中數學學科的主要特點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所以,初中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成長、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是要不斷地積累基礎知識,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初中數學學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的特點。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了許多概念性的內容,因此許多學生在剛接觸初中數學知識時,常常會感到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脫離,一時難以理解。隨著年級的升高,數學課本中與推理、計算相關的問題也會變得越來越多。學生需要具備嚴密的邏輯,經過一定的推理、計算和證明才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除此之外,學生還必須識記許多數學符號,并依托“符號意識”形成建構數學模型的能力,學會通過符號表達數學概念的內涵。
從教師的視角來看,數學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和發展性。數學問題、數學概念在初中數學課本中的設定與小學數學是不一樣的,適當地擴大了教學范圍,如從有理數到無理數,從點到線再到面。從本質上講,初中數學的許多知識點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師可以利用衍生的方法把不同知識點的概念串聯在一起,這就需要教師設計生成性、系列化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拓展相關概念。
二、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教師會更加注重對數學知識的深層探索,使學生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分析和思考數學問題,并通過思考和推理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把核心素養融入數學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更注重學科育人的作用,并把課程教學中所涉及的思想、方法、經驗和能力都內化為學生的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良性循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但隨著核心素養的融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課堂上會變得更積極、主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進行深度思考,有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數學能力。
三、核心素養融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首先要在教學前創設一個合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這既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又能有效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在教學前,教師要認真備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設計出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課堂情境。
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鳥巢、水立方、悉尼歌劇院等經典建筑的圖片,讓學生知道這些建筑物中蘊含的幾何圖形知識,了解生活中的事物與數學息息相關。這些美麗而又宏偉的建筑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幾何圖形的美感,激發他們學習幾何圖形知識的興趣,從而達到導學互動的目的。
(二)優化課堂導入環節
一個好的開端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要想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必須優化和創新課堂導入環節,使學生能夠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進行課程導入時,教師需要注意方式,課程導入應生動新穎、富有趣味性,能讓學生產生探索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快樂、自由、高效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以“探索軸對稱的性質”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復習和提問導入課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軸對稱的有關概念,同學們還記得哪幾種圖形是軸對稱的嗎?如何判斷兩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在學生思考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將兩個圖形沿著直線對折,將“軸對稱”這個抽象的概念以一種動態影像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可以通過仔細觀察動畫,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配合教師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趣味、生動的課程導入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和探究機會,使學生在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同時,有效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數學核心知識點進行探究式學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探究式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突破認知上的誤區,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在思維層面,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學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鼓勵學生勇于挑戰、敢于嘗試,自主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開展實踐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推理、類比、演繹、歸納等數學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發表見解和看法,從而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比如,在“二次函數”的課堂教學中,由于這部分知識是初中數學的重點和難點,對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些生活化的問題,鼓勵學生運用二次函數自主解決,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數學模型,使學生在創新與突破中掌握運用二次函數的方法,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
(四)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由于初中數學知識具有零散性、復雜性等特點,大多數學生在初中階段難以順利地轉換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道從何著手。因此,教師要掌握好初中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架構,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科學規劃和系統梳理數學知識,使學生構建與自身認知相符的知識體系,增強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數”“二元一次方程”相關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難點,總體規劃整節課的教學節奏,使學生能夠構建系統的知識框架。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與一次函數和二元一次方程相關的例子,使學生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歸納、梳理相關知識點,使學生體會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遞進性、邏輯性,培養和訓練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學生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
(五)豐富教學過程
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過程的價值,培養學生的過程性思維,使其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進而為其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豐富學生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從而逐步形成數學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數軸”這一課的知識點時,教師要一改以往灌輸式的教學,在課堂導入環節給學生展示溫度計,通過溫度計上的示數,如0℃、-5℃、3℃,讓學生認識到溫度高低的概念,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體會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然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與溫度計類似,我們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引出數軸的概念,讓學生了解數軸的本質就是數形結合的模型,有助于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的意識。這種層層引導的方式可以豐富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發生很大的改變,從而為他們學習其他的數學知識奠定一定的基礎。
結語
根據當前初中數學教育的發展趨勢,教師要適時調整教學方法,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在課內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現出數學的實際價值,從而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