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氣體環境。番茄根系的生長發育與土壤中的氣體環境密切相關。土壤氣體中氧的減少和二氧化碳的增多,能影響番茄種子的發芽、根的生長和根對養分的吸收。土壤氣體存在于土壤顆粒間隙內,正常的土壤顆粒和間隔的比例大約是1∶1。番茄根系發達,功能強大,與根呼吸作用有密切關系,所以在根部環境中,土壤通氣性很重要。保持根的正常呼吸作用,才能實現根部支持植株、吸收水分,將無機養分輸送到地上部分、貯藏有機物質等多種功能。
空氣中的CO2濃度。空氣中的CO2是番茄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CO2濃度對產量和品質有一定的影響。露地條件下,由于空氣的流動,環境中CO2濃度約保持在300微升/升,基本滿足了番茄的生長發育要求,而在設施番茄栽培時,由于薄膜覆蓋,棚內空氣流動和交換受到限制,在番茄植株高大、枝葉茂盛的情況下,棚內空氣中的CO2濃度變化很劇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釋放,棚內CO2濃度比棚外濃度高2~3倍;8~9時后,隨葉片光合作用增強,可降100微升/升以下。室內CO2濃度常處于虧缺狀態,在光照較強時甚至會低于番茄CO2補償點,從而引起植株生理饑餓,造成落花落果。
有毒氣體。露地條件下,氣體流動性大,危害性一般較低,但也應注意遠離公路、大型的化工廠等污染性強的企業,同時注意施肥方法,降低有毒氣體危害的幾率,一旦發生危害,及時地采取對策。在保護地番茄栽培中,尤其在低溫季節,大棚、溫室等設施經常處于密閉保溫狀態,加上操作不當,很容易積累有害氣體,達到一定濃度即可造成危害,輕則減產,重則絕收。
肥料使用不當是產生有毒氣體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氨氣是大棚、溫室內經常發生的有毒氣體,主要是施了未腐熟的有機肥或大量施尿素或氨態氮化肥,如硫酸銨等。氨氣在棚、室內含量達到5毫克/千克時,可使蔬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氨氣從葉子的氣孔吸進去后,受害葉片像開水燙了似的,顏色變淡,葉子鑲黃邊,接著變黃白色或變褐色,直至全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