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建設規模的擴大,我國土地資源嚴重緊缺,加之過度開墾和開發使得土地資源呈現出沙漠化狀態。因此,闡述了土地沙化的危害性,并在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林業防沙治沙的具體措施,以期為相關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 土地沙漠化;原因;林業;防沙治沙;措施
中圖分類號:S7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4–0144-03
由于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保護也引起了廣大群眾的注意,人們的環保理念也在逐步增強。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企業開始注重節能減排和持續發展的問題。與此同時,土地沙漠化問題是政府部門積極治理的關鍵。政府部門也在積極組織實施科學的環境治理措施,但在以往治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導致林業資源出現實質性破壞,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相關人員不斷研究土地沙漠化引起的原因,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緩解環境惡化,進而營造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
1 土地沙化的危害性
1.1 人們生存空間日漸減小
中國是目前人口密集排名靠前的國家之一,人口數量的增長始終處于世界排名比較靠前的位置,這也是人口平均面積占據較少的原因。加之部分建設項目過度開發土地資源,導致土地沙漠化日漸嚴重,使人們生存面臨著極大的挑戰[1]。不僅如此,過度的開發也會影響人們的居住條件,使得部分地區人員稀少。截至目前,已經有大面積綠地成為沙地,不斷威脅著我國部分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尤其是對以放牧為生的牧民,土地資源沙漠化導致他們居住成為難題,生存空間日漸減小,影響正常生活。
1.2 土地肥力的減弱
植被的減少迫使戈壁風沙日漸加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每年有大片地區遭受風沙侵襲。而土地沙漠化會導致綠化規模日漸縮小,牧草數量減少,甚至影響部分以牧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的正常生長。與此同時,土地沙漠化也會對耕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導致土壤表層有機物質和營養成分供應不足使得土地肥力減弱,土地生產力下降,無法滿足種植條件,不利于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
1.3 影響畜牧業發展
土地沙漠化導致部分地區土地資源不斷減少,林地、草地及耕地利用率持續下降,從而造成生物多樣化驟減,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隨著土地沙漠化范圍的擴大,部分地區風沙、沙塵暴等自然災害日漸頻繁,給人民生活生產帶來極大的挑戰。部分農民只能在風沙侵蝕的影響下多次播種,使得農耕持續延遲,造成經濟損失。近年來,一些地區因土地資源沙漠化嚴重,導致草地退化日漸明顯,而草地植被面積的縮小會使得優質的牧草數量大規模減少,甚至影響部分以牧草為主要食物的動物的正常生長,嚴重影響畜牧繁殖能力,給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2 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來源于氣候因素,干旱氣候是土地資源形成沙漠化的主要條件,會使土地資源在短時間內出現大面積干旱,最終呈現出沙漠化現象。由于土地的干旱,地表生態環境系統嚴重缺少水資源的供應,不僅會減少地表植被數量,還會對生態環境系統可持續發展造成很大影響,為土地出現沙漠化提供了條件。例如,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形成沙漠化的過程,根據相關人士實際調查,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的控制,不易形成降水,而干燥期主要集中在撒哈拉南部地區,加之地勢平坦,以至于土地沙漠化面積快速擴大,甚至威脅到尼羅河周邊村落,迫使當地村民搬遷。另外,風力對土地沙漠化面積的擴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區,降水較少,土地干燥松散,抗風蝕能力較弱,加之地表植被數量日漸減少,群落結構過于單一,導致地表暴露面積日漸擴大,土地沙漠化快速形成。例如,我國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比較嚴重,年均風速過大使得沙風速高達21.1 m/s以上,沙塵天氣的頻繁成為加重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
2.2 人為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為因素也是引起土地沙漠化不可忽略的根本原因,具體包括4個方面。
(1)濫砍濫伐。樹木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條件,早期人們利用樹木蓋房子、取暖,現在人們通過樹木獲取個人利益,這也成為出現大規模砍伐樹木的根本原因[3]。而地球森林資源是有限的,若砍伐樹木超出規定標準,就會引起大規模的土地沙漠化。部分荒漠地區生活供應燃料失衡嚴重,再加上交通不便、生活貧困,因此該地區的居民主要以植物和畜牧糞便為日常生活燃料,以有效提高生活質量,這也導致植被系統和土壤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同時在風力的侵蝕下,本就貧瘠的土壤成為荒漠地區。
(2)過度放牧。我國西北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經濟水平較為落后,部分地區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通過增加羊群、牛群數量,借助畜牧業提高整個經濟水平,這也使得草原承受能力不斷降低,主要因為大規模的牧群啃食會破壞草地,影響草地植被正常生長,從而導致草原整體生產力嚴重下降、草地退化越來越嚴重,土地沙漠化加快成為必然趨勢。
(3)濫開礦。部分人們沒有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以至于仍有許多工礦業開發和道路基礎建設未注意保護地表,給土地沙漠化埋下了隱患。例如,露天開采,極易破壞地表土層和植被,廢礦廠或土堆隨意堆積會導致煤礦現場出現滑坡、塌陷等重大災害。同時,礦山采挖廢料中的核酸性物質和重金屬成分會借助水資源與大氣循環給土壤帶來持續污染,也會使得空氣指標不合格。
(4)濫用水資源。部分地區出現的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地居民未按照嚴格規范有效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具體體現在3個方面:首先,水資源管理缺少規范性和合理性,分配不恰當引起地區之間水資源開發沖突;其次,過度浪費水資源、灌溉方式不合理也會導致土壤鹽漬化;最后,存在私自開發和利用地下水的行為,迫使綠洲地區的地下水水位逐漸降低,以至于沙漠侵蝕稀有的綠洲地區。
3 林業防沙治沙措施
3.1 堅持“先保護后治理”的理念
首先,在開展林業防沙治沙時,有關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選擇科學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實土地資源保護工作,堅持“先保護后治理”的理念,有效減少土地沙漠化。其次,當地政府部門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堅持封禁保護,加大管理力度,嚴厲懲罰不遵循土地、森林、草地等合理利用資源的行為,進一步降低沙漠化地區林業資源破壞。可以選擇抗旱能力強的植被開展人工造林,或利用封山育林、風沙種草的方式提高植被覆蓋率,從而擴大沙漠植被種植面積。再次,在治理土壤沙化期間,植樹造林的效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生態均衡的效果,促進保護有效阻止風沙侵蝕,控制風沙流速,減少水土流失。因此,有關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積極開展退耕還林工作,規范私自占有林地資源的農業產業,從根本上控制土壤形成沙漠化。最后,針對我國水資源分散不均勻,加之空間分散不平衡、季節分布不合理等特點,當地政府應全面落實水資源科學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雨季來臨時,應做好積蓄保水的工作,充分保障當地水資源供應及時,合理分配。
3.2 加強退耕還林建設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各個城市為了與時俱進積極建設基礎設施,從而導致土地資源面臨緊缺狀態。要想保證退耕還林建設項目順利的開展,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有效支持,積極發揮其社會作用。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首先,按照國家規范標準積極開展林業生產經營工作,遵循各項相關政策,激勵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退耕還林建設項目,逐漸完善防沙治沙體系。根據地區土壤特征和地勢環境,科學選擇合適的樹種,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有序進行樹木種植,全面落實樹木養護工作,更好地保障樹木能夠健康成長。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實現防沙治沙目的,還能促使當地獲取最大化的利益。其次,開展退耕還林建設項目,改善當地的氣候,有效減少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最后,對于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當地部門可以通過退耕還林的方式進一步提高當地經濟水平,徹底打破傳統經濟發展格局,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快促進本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4]。
3.3 完善防風固沙體系
在實施防沙治沙措施時,相關人員應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完善防風固沙體系,加快促進植樹造林。例如,注重黃河區域的植樹造林工程,既能保障黃河兩岸土地實現穩固,又能減少水土流失,為周邊居民創造生存條件。因此,在完善防風固沙體系的過程中,有關部門應主動收集和借鑒成功案例,根據實際情況利用豐富實踐經驗,制定健全的相關體系,有效控制地區土地沙漠化,保障當地生態系統均衡。
3.4 設置圍欄休養生息,增加沙障減少風沙天氣
土地沙漠化的日漸加重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應積極采用科學有效的治理措施控制土地沙漠化。對于部分地區草原放牧過度,影響植被生長,很難發揮防風固沙的功能,當地政府可以設置圍欄加強落實防護工作,有效縮小放牧啃食面積。一方面,根據草原地區地理特征對其作出科學劃分,利用圍欄的方式保護當地土壤資源,從根本上避免因人們過度放牧而導致草原被破壞,促進植被能夠在良好環境下健康成長。借助大自然的力量逐漸恢復能力,不僅可以節省人力物力,還能達到預期的保護效果,更好地發揮防風固沙作用,大大減少土地沙漠化。另一方面,華北和西北地區與其他地區不同,由于大風天氣頻發,部分地區風沙比較嚴重,再加上該地區人員稀少,植被種植數量不多,致使該地區防風固沙效果不佳,尤其是秋冬季節影響較大。對此,有關部門可以采用沙障的方式加強穩固沙丘,不斷改善地區土地沙漠化,避免因大風導致沙漠傳播速度加快,也能對雨水截流發揮作用,科學管理冬季降雪的水分,進一步緩解土地沙漠化[5]。
3.5 合理利用水資源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有著密切聯系,土地沙漠化地區平均每年降水量較少,水土流失也比較嚴重,導致植被覆蓋率日漸下降,沙土過厚。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問題,可以以源頭為出發點,具體圍繞節水灌溉、汲水和輸水3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首先是節水灌溉。一般可以采用噴灌、微灌、小畦灌等灌溉形式,盡可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從而更好地推動農業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其次是汲水。汲水主要分為地下汲水和坎兒井2種方式。在原有地下水資源開發地區,可以及時建設地下水井。與地下水井相比,坎兒井是持續供應汲水工程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水資源損耗較小,尤其是山前傾斜位置,無需借助動力設備將水導入地面表層。
最后是輸水。實際數據調查顯示,對于土地沙漠化地區,通常借助管道運輸的形式完成水資源供應,從根本上減少水資源蒸發和流失,遠高于傳統農田供應水資源運輸效率。與此同時,國家正式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針對土地沙漠化過于嚴重的地區,加強當地農牧業生產,并采取針對性管理。這不僅可以提高農牧業生產量,還能從實際引導牧民科學使用水資源,進一步控制土地沙漠化。
3.6 落實基本原則
3.6.1 經濟性原則 土地沙漠化的整體治理工作需要耗費較多資金,從當前發展情況分析,絕大多數土地沙漠化主要集中在經濟不發達、林業基礎薄弱的地區。要想加快促進土地沙漠化工作深入基層,相關部門應堅持經濟性發展原則,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分配資金,從而改善土地沙漠化現象。
3.6.2 科學性原則 土地沙漠化整治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程。相關部門在具體開展實踐時,應安排專業人員定期學習生物學、生態學、工程學等專業基礎知識,嚴格遵循學科知識理論依據,不斷豐富思想觀念,通過科學有效的指導思路,保障土地沙漠化實現科學防治[6]。
3.6.3 治理和保護共同實施的原則 新時代,人們的環境意識逐漸增強,工作人員對防沙治沙工作的理解加深。為了保證土地沙漠化和防沙治沙工作能夠有序進行,林業部門應安排專業人員嚴格遵循“標本兼治、治本在前”的基礎原則,除了對亂砍濫伐、隨意開墾的行為進行懲治外,也要加強落實“優先包含、積極治理、適當開發”的工作思想,工作對表現優異的人員給予獎勵,有效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防沙治沙活動。
3.7 規范林地流轉
“流轉順暢規范”是當前我國林業產權管理制度強調的核心內容,更是林業規范管理的評價標準。例如,近年來,某市根據當地林業發展情況及時制定有關林地流轉文件,在當地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發布文件,優化信息發布、市場交易、法律服務、政策咨詢、更改信息等功能,建立一體化服務平臺,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便利,提高辦理效率,協助政府部門實時了解林地流轉狀況和進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重視,提高社會影響力。
3.8 建立林業法制
林業法制可以嚴格管束林業不合理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極強的威懾性。
首先,組建林業執法隊伍,增加森林公安局干警編制數量,能夠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達到預期執法效果,全面保護林業安全。
其次,加大林業普法與法制宣傳力度。由當地相關政府發揮帶頭示范作用,對全市林業系統內部的領導干部、重要崗位人員和關鍵人員開展專項業務培訓活動,通過學習增強當地林業部門職工法律意識,提高法制水平。
再次,時刻緊抓社會普及林業法律法規的推廣工作,積極營造治林、護林的優良社會風氣,提高廣大群眾的高度重視,自覺參與林業保護行動。
最后,嚴格規范林業行政執法行為,定期測評行政執法人員的辦案效率和質量,并采取專業鑒定和考核工作,進而在實踐中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立即予以處理。
4 結束語
現下,我國土地資源逐漸緊張,土地沙漠化問題也日漸嚴重,對人們生產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相關部門需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加強土地沙漠化治理,可以通過植樹造林解決土地沙漠化問題,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韓雪瑩,楊光,秦富倉,等.毛烏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時空動態演變格局[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5):144-150,157.
[2] 陳長委,伍永秋,譚利華,等.青藏鐵路錯那湖段沙漠化土地變化及成因分析[J].干旱區地理,2019,42(4):885-892.
[3] 李慶,張春來,周娜,等.青藏高原沙漠化土地空間分布及區劃[J].中國沙漠, 2018,38(4):690-700.
[4] 李姣,張春來,李慶,等.近15年來呼倫貝爾沙地土地沙漠化發展及其驅動力[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7,53(3):323-328.
[5] 朱孟娜,韓廣,郭宇航.近10年來翁牛特旗土地沙漠化動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6, 39(5):16-21.
[6] 李海超,王玉國,楊娟.土地沙漠化原因及林業防沙治沙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9(5):192.
責任編輯:黃艷飛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level and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scale, Chinas land resources are facing serious shortage. In addition, excessive reclamation and development have led to? desertifi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harmfulnes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forest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releva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rol work.
Key words Land desertification; Causes; Forestry; S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作者簡介 王萬明(1972—),男,甘肅民勤人,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