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雷 唐紅



摘要: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創造適應他們健康、舒適和安全需求的智慧社區,已成為當代城市規劃和社區設計的重要課題。文章以上海市普陀區長壽路街道音樂廣場智慧社區為案例,分析音樂廣場小區智慧社區建設在適老化景觀設計方面的經驗,并提出一種綜合性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方法,包括五個維度,分別為“智慧+健康”“智慧+包容”“智慧+安全”“智慧+美學”和“智慧+生態”。采用這一設計方法,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在智慧社區中的生活需求,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提高社區的包容性和安全性,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的美學景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一方法在普陀音樂廣場智慧社區的應用能夠為其他城市和社區提供有益的借鑒,從而推動更大范圍內智慧社區景觀設計的發展和創新,為城市規劃和社區設計領域的研究者、實踐者和決策者提供有益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老年人;健康需求;智慧社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1-0-04
0 引言
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范圍內迅速興起,已有290個城市(區、鎮)積極參與其中。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核心組成部分,以其創新的理念和技術手段,為既有社區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為新形勢下社會治理的新模式。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日益受到關注。因此,在智慧社區建設中,亟須重視室外空間和公共空間景觀設計對老年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應積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滿足其健康需求,使智慧社區成為老年人實現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撐。本研究以上海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為例,聚焦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探討智慧社區景觀設計的重要性及方法。通過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智慧社區景觀設計在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方面的重要性,為未來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智慧社區的成功實踐將有力推動我國社會治理水平的提升,為所有居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
1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外智慧社區景觀設計及老年人健康需求研究領域備受關注。國內研究主要關注智慧城市與社區建設,而國外研究則側重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滿足與生活質量的提升。
國內學者關于智慧社區景觀設計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探討聚焦三個方面:智慧社區建設、生態環境優化及社區文化塑造。這些研究強調在設計過程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社區服務與生活質量[1],并關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及生理特征,以為其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在生態環境優化方面,國內學者認為改善生態環境對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及保持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通過綠化、景觀改善等措施塑造宜居環境,為老年人提供休憩、健身和社交場所[2]。關于社區文化建設,學者強調景觀設計可引導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增強老年人的社交能力,提高老年人的文化修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增強其幸福感,有助于社區和諧發展[3]。
國外學者對智慧社區景觀設計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景觀環境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二是社區景觀設計與老年人社交活動的關系,三是智慧社區景觀設計與老年人身體活動的關系,四是智慧社區景觀設計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系。
2 智慧社區景觀設計的概念及發展
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是一種融合智慧城市建設、生態城市建設和景觀設計技術的新型城市規劃設計理念。該設計理念旨在將智慧技術和景觀設計相結合,為城市居民創造更舒適宜居的人居環境,并充分滿足不同社區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概念不僅僅是落在表層的技術應用,更重要的是考量技術應用對社區環境的改善、對社區運行的推動以及對社會治理效能的提升[4]。
隨著全球信息化技術水平的提升,智慧社區景觀設計逐漸成為當代城市設計的熱點。在國內,部分政府將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的重點,強調老舊社區景觀設計與智慧化技術的結合。在國外,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例如,德國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注重讓城市回歸自然,強調綠化、管理和利用水資源、回收有機廢料等,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日本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注重城市的人性化和可持續發展,并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打造出獨具地域特色的智慧社區;荷蘭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則注重社區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強調社區居民的社交互動和參與,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總體而言,在全球范圍內,智慧社區景觀設計不斷深入發展,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的理念和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以適應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并推動社區及城市可持續發展。
3 智慧社區景觀設計與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關系
3.1 老年人健康需求研究
老年群體的健康需求是智慧社區景觀設計的重要依據,根據上文對國內外文獻及實踐案例的研究,總體來看,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考慮到老年人的行動能力與生活習慣,應提供舒適、安全、生態、綠色的環境,如易用的門把手、開關,平整防滑的地面,適宜的照明系統等。二是便捷實用的社區設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精細化的需求,提供輪椅通道、殘障停車位、無障礙電梯、健康步道等適老設施。三是舒適安全的社交環境。為老年人設立公園、廣場、休閑區等社交場所,促進溝通交流,同時關注安全與舒適感。四是豐富多樣的文化場所。開放文化中心、展覽館、圖書館等文化活動場所,能夠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時考慮老年人的文化興趣與能力水平。
3.2 基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方案
在智慧社區景觀設計中,應從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出發,為老年人提供一個舒適、安全、健康、美觀的居住環境,從而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方案。
第一,“智慧+健康”維度。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應以老年人的健康為出發點,注重景觀與健康的結合,如在公園、花園、綠化帶等區域設置智慧化的健康路徑、智能化健身器材等,滿足老年人鍛煉身體的需求。同時,設置智能化的氣象監測裝置和溫度調節裝置等,為老年人提供適宜的氣候環境。
第二,“智慧+包容”維度。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應當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出行、活動需求,規劃智能化的無障礙設施(如交通導航標識、無障礙設施、自動門、語音提示等),以及方便老年人出行和使用的社區設施。此外,還可在公共區域設置智能化的休閑座椅、休息亭等,為老年人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場所。
第三,“智慧+安全”維度。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應當注重老年人的安全,在景觀設計中既要通過智能化的監控和報警系統、燈光照明系統等,提高社區的安全系數,也應避免設置危險區域和障礙物,并通過設置安全警示標識、護欄等設施,增強老年人的安全感。
第四,“智慧+美學”維度。應用智慧技術,能夠提升智慧社區景觀的品質和功能。例如,通過智能化的燈光、音樂等打造具有情境感的景觀,為老年人及其他社區居民提供良好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在花園、庭院等區域設置智能化的噴泉、水景等元素,增強景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公共廣場等區域設置智能化的互動裝置和設備,為老年人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娛樂和交流方式。
第五,“智慧+生態”維度。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應關注生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既要重視植被的種植和維護,提高社區的綠化率,也要通過智能化的水循環系統、太陽能發電等手段,降低社區的能耗和環境污染,從而為老年人及其他社區居民提供生態、綠色、可持續、促健康的良好人居環境。
4 基于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區音樂廣場小區為例
4.1 整體概況
上海音樂廣場小區位于普陀區江寧路1220弄。該小區建于2004年,由秋水云廬居委管理,包括7棟住宅建筑(高層,公寓1~10號)、1棟商業建筑(低層,原為音樂活動中心及開發商辦公場所,現為智慧社區管理中心),總建筑面積為135 800㎡,容積率為3.87,綠化率為45%。小區共有903戶居民,老年人占比較大。2018年底,音樂廣場小區智慧社區建設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見圖1),首創用維修基金建智慧社區,改善小區居民生活品質。
音樂廣場小區智慧社區的景觀設計,從構建智慧化社區景觀體系、設施智慧化及適老化改造、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三個層面,實現了智慧化技術和適老化改造的有機結合。
4.2 構建智慧化社區景觀體系
在音樂廣場小區的智慧社區建設中,構建智慧化社區景觀體系是極為關鍵的一步。其不僅能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促進老齡化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提高社區環境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促進社區的智慧化轉型升級。
該智慧社區景觀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智慧照明系統(見圖2),該系統能夠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和氣象條件,智能調節照明亮度,增強照明效果,在增強老年居民的安全感和優化居住體驗的同時,達到節能的目的。二是智慧綠化系統,通過安裝智能化澆灌系統和綠化養護系統,實現自動化澆灌、施肥和修剪等,提高綠化效率。其將城市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給老年居民提供了一個美麗舒適的居住環境。三是智慧監控系統(見圖3),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在合適的位置安裝監控設備和傳感設備,實時監測小區內的情況,確保老年居民的安全。智慧社區景觀體系,為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等弱勢群體提供了更加舒適、安全、智能化的居住環境,同時實現了節能環保的目標。
4.3 設施智慧化及適老化改造
音樂廣場智慧社區景觀設計充分考慮適老化改造,運用多種智慧技術與設施,從不同層面展現其智慧化特點。在公共空間設施方面,增設無障礙通道與智能電梯,為老年居民出行提供便利。電梯內配有語音提示,易于使用,智能門禁系統能實現刷卡進出。
在小品設施與綠化設計方面,公共區域增設座椅、休息亭等,給老年人提供了休息、交流的場所。花園設有花壇、草坪,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另外,采用智能技術改善小品設施使用體驗,如傳感設備自動調節能耗,提高效率;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優化綠化設計,收集、分析氣候數據、土壤條件等,規劃適合的植物景觀組合,增強綠化效果與提升綠化質量;可持續小品設施與綠化設計采用可再生材料、節能技術,減少了能源資源消耗,選用低維護植物景觀,減少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與維護成本。
4.4 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
音樂廣場小區智慧社區建設須充分關注老年居民的健康需求,包括物質空間與精神文化層面。景觀設計應愉悅生活,增加交流互動機會,以增強社區凝聚力。從社會網絡關系角度來看,智能景觀家具考慮了老年居民的交往互動需求,提供了自動充電、無線網絡、座椅、桌子與休息亭等服務和設施,有利于促進互動交流。從社會參與角度來看,音樂廣場小區景觀設計注重老年居民的參與和反饋,如通過社交媒體或APP等渠道讓其向社區管理團隊提出建議與意見,以便調整改進。同時,設置信息發布智能設施,讓老年居民了解社區發展改造情況,增強其歸屬感與認同感。
5 結語
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滿足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了舒適、安全、健康、美觀的居住環境及智能化服務與管理模式。要關注“智慧+健康”“智慧+包容”“智慧+安全”“智慧+美學”與“智慧+生態”等方面,平衡物質空間與精神文化需求。隨著老齡人口的不斷增長,適老化改造的智慧社區景觀設計成為重要發展方向,須不斷創新,結合科技與人本設計,為老年人創造完善、舒適、安全、健康、美觀的居住環境,增強其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林曉薇.智慧養老社區景觀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6.
[2] 張興建.智慧康養視域下的社區康養中心室內設計研究[J].居舍,2022(35):106-108.
[3] 鄭瑾,呂延欣.基于介助老人需求的智慧養老社區景觀設計研究:以宜興九如康養中心景觀設計為例[J].科技資訊,2022,20(17):94-96.
[4] 唐劼,鮑家旺,黃怡.空間治理視角下的智慧社區更新改造探索:以上海市普陀區長壽路街道為例[J].住宅科技,2022,42(12):24-29.
作者簡介:宋雷(1995—),男,甘肅蘭州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與設計。
唐紅(1969—),女,山東陽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