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趙興慧
摘 要:江隆基作為我國卓越的無產階級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內容豐富,主要表現在堅持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以教學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和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等方面,他尊重教育規律,尊重知識分子,為新中國初期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的時期,我們梳理并學習江隆基有益的高等教育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對于推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具有深刻的歷史借鑒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江隆基 教育家 高等教育思想
一、江隆基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路徑
江隆基,字盤安,幼年時在家鄉私塾接受了國學的基礎教育,后又進入新式學堂讀書,這使他既具有傳統國學的深厚基礎,又接觸了現代西方教育體系的新式課程。1938年江隆基在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教務長后,努力實施新民主主義的教育方針和教學原則,使教育理論密切結合抗日戰爭形式和邊區的實際需要,為黨的各條戰線輸入了大批的人才。[1]新中國成立之后,江隆基主持領導西北五省區的教育工作,他從西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把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貫徹到實際的教育工作中,推動了西北地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1952年10月,江隆基前往北京大學擔任副校長一職,在此期間,他將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進行。江隆基結合北京大學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并在實施工作中注意避免教條主義。除此之外,江隆基還認真地貫徹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團結了黨內外的廣大群眾,加強了黨對學校的領導,使得教學和科研工作有了顯著進步。[2]1959年,江隆基被調往蘭州大學工作。江隆基到任后,從教學秩序、教學管理等方面入手對學校進行了全面整頓,他明確要求教師和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思想覺悟。[3]經過一系列的整頓改革,蘭州大學在短時間內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并在短短的幾年內躋身于全國重點高校的行列,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4]在蘭州大學工作的幾年中,江隆基的高等教育思想得到進一步完善,并逐步趨于成熟。
二、江隆基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江隆基在長期的高等教育管理與領導工作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對于推動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具有深刻的理論和現實意義。[5]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原則貫徹在教學活動中,江隆基在1942年寫了一篇系統論述教育的文章,從教育制度和教學方式上對理論聯系實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改進的方法。江隆基認為學校教育必須做到“教學一致”與“教導合一”,才能在教育制度上實現理論與實際的一致。老師在課前要對自己負責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要把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生的具體實際聯系起來,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6]江隆基進一步指出理論聯系實際,首先要以客觀事物作為我們思考問題的基本點,其次必須要通過實踐活動來驗證理論知識,要堅決避免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但在反對理論脫離實際的傾向時,不能盲目地認為實踐活動比理論知識重要,從而輕視理論知識。他認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給學生傳授現成的知識,而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一定的實際活動印證。因此,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統一,而以理論學習為主;科學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而以科學知識為主。[7]這就是說,我們既要加強對基本理論的研究,也要重視在實際工作中對科學問題的研究,才能在教學中正確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8]除此之外,江隆基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靈活地運用到高校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不僅促進了當時教學工作的穩步發展,而且對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和高校發展依然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強調以教學為中心的辦學理念
江隆基在實踐調查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學校要以教學為中心,把教學、科學研究和生產勞動適當地結合起來。江隆基認為教學、生產勞動、科學研究三者的合理安排,不是三分天下,也不能平均對待,而是必須以教學為主。[9]他說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因此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生產勞動必須圍繞教學這個中心去開展。在高等教育中,學校要做到以專業學習為主體,在保證培養學生達到專業要求的前提下,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堅持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世界觀的青年。[10]如何實現教學、科研和生產勞動的有效結合呢?江隆基指出把科學研究局限在學校教學這個狹小的圈子中,以及忽略教學的需求而偏重科研。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應當明確不同的專業和課程存在較大差異,有些課程適合與之相關的生產實踐相結合,而有些生產實踐中的科學問題通常比較零碎,往往不適合與系統的教學工作相結合。而且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需要通過較長時間的一系列實驗過程,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使科研和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以促進二者的相互發展。[11]在生產和勞動的關系上,江隆基指出學校教育絕不能以生產勞動為主,應當根據各個年級所學的課程內容和教學進度去合理規劃,使生產勞動符合教學計劃的實際需要。[12]我們應當明確高等學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場所,要始終以教學為中心,把教學、科研和生產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做出妥善安排,要有針對性地對生產勞動的時間和方式做出恰當具體的規定,從而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明確教學工作在學校教育中的重
要性。
(三)注重提高教學質量
江隆基認為,一方面,教師要通過教學實踐去提高業務水平,因此每個教師一定要把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知識適當結合起來,既要做到能闡明專業知識的基本概念,又能反映科學成果的最新研究,教師每次講課之后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映和聽課教師的評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13]教師應當提高思想水平,江隆基指出教師應當加強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學習[14],要根據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學生要明確學習目的,即要在學習中善于獨立思考,發揚獨創精神。在江隆基看來,讀書一定要采取分析批判的態度,不可盡信書,要勤思考,這樣才能消化書本上的內容,有所收獲。[15]學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充分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在提升自己學習成績的同時,擴大自己的學習領域,從而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16]此外,江隆基指出高等學校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備處理事務的綜合能力。高等學校中貫徹的“博”要求學生能在思維認識上有新的高度,從而逐步達到“精”的境界。
(四)加強學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江隆基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就是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覺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便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成國家交給的培養人才的任務而共同奮斗。[17]從學校角度看,首先應當加強政治課的學習,要用馬列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問題,去解釋黨在不同時期執行的方針。其次應當將思想政治課這門課的內容與黨團的日常思想工作密切結合起來,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深入課堂和各項課外活動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作用。[18]最后必須發揮馬列主義對專業教育的思想指導作用,將之靈活地運用到專業課中,以闡釋專業課上的某些問題,同時也能很好地用專業課的知識充實政治理論的內容。關于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江隆基提出,首先要通過講述先輩們為建設國家所做的偉大愛國事跡,用偉大英雄模范的形象去激勵學生,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其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理論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從思想的高度上認識國家所面臨的局勢,發自內心地去熱愛自己的國家。他指出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各種活動和各種課程中去,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19],進而能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的前途聯系在一起,只有這樣愛國主義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從而促進國家的繁榮與富強。
三、江隆基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完善高校的體制改革
縱觀江隆基的高等教育思想,雖然其內容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但他教育思想的本質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探索和總結教育的規律,不唯上、不唯書,始終如一地堅持真理,尊重教育規律。[20]這一點從江隆基在1962年撰寫的《試論高等學校工作的經驗》一文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來,他在文中對高等學校的基本任務、教學工作、教學關系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在當今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今天,高等學校仍然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設理念先進、管理科學、質量優良的高等教育新體系[21];以基礎專業為依托,發揮學科綜合優勢,充分發揮重點綜合性大學的作用,促進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高質量要求。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
江隆基說,學校教育的基本活動是教學,而教學質量的高低首先取決于教師水平的高低。江隆基在主持北京大學的教務工作期間,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正確貫徹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團結了黨內外的廣大群眾,教師和干部的業務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學和科研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北京大學也由此進入一個新的輝煌階段,可見師資力量對學校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師生比例嚴重失調,教師資源明顯不足。首先,各高校應當根據學校的實際需要,招選合格的青年人才作為師資后備力量[22];其次,正如江隆基所說,教師要以教學為首要任務,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證教學質量。[23]
(三)有利于培養高校學生的政治素養
教育活動要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放在首位,因為他們的社會理想、政治立場與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江隆基認為要幫助學生解決政治立場問題,首先要讓他們進行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教育;其次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后要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24]他所提倡的這些思想,在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適用,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雖然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尤其是在深化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而如何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現代化發展,是當前教育工作者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25]正因為如此,我們要學習他關于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正確方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的務實精神,進而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理論性指導。
參考文獻:
[1] [12] 《紀念江隆基文集》編輯委員會.紀念江隆基文集 紀念江隆基誕辰一百周年[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42,17.
[2] [3] 《中國現代教育家傳》編委會.中國現代教育家傳:第6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68,189.
[4] [5] 陸潤林,等.江隆基教育思想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25-27,33-45.
[6] [9] [11] [13] [14] [15] [16] [17] [18] 《紀念江隆基教育文選》編輯委員會編.紀念江隆基誕辰一百周年 江隆基教育文選[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53-54,217-218,291,231,233,236,237-238,282,217.
[7] [8] [10] [19]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組編.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傳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92,483-485,481,485.
[20] 曾鹿平.高校領導成為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核心要素——以江隆基為例[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124-128.
[21] 陳德文,李發伸.弘揚江隆基精神建設高水平大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5(12):14-16.
[22] 周遠清.學習江隆基教育思想 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5-16.
[23] 于毓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支持系統構建[J].人民論壇,2021(36):69-71.
[24] 劉東朝.淺論江隆基大學德育思想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7(35):118-120.
[25] 查永軍.對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07(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