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保財政支出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2023-06-12 16:08:50羅理恒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3年1期

羅理恒

摘要 環保財政支出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邏輯及其作用機制如何?為回答這一問題,該研究提出一個環保財政支出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全要素生產率(TFP)的理論分析框架,以中國現實經驗數據為參數賦值依據,利用數值模擬方法,從要素配置視角剖析了環保財政支出對TFP的影響及其核心機理。研究表明:環保財政支出對TFP和總產出具有較弱的負影響,作用機制源于環保財政支出可通過影響企業家自融資機制進而影響企業間的要素配置。環保財政支出結構中,用于提升總體環境質量的支出占比越大,會加劇TFP的損失,而提高用于增加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投入支出的占比則有利于提升TFP,但二者的TFP效應較弱。利用排污稅費為環保財政支出融資對TFP具有較弱的正影響。信貸約束對環保財政支出的TFP效應具有非常突出的影響,信貸約束越緊,企業間資本錯配程度越高,環保財政支出對TFP的負影響越大。環保財政支出明顯有利于減少污染排放和提高總體環境質量。因此,政府應當進一步擴大環保財政支出規模,同時優化調整環保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公共綠色技術研發投入,健全環保財政管理體制、加強環保財政職能對環境治理與經濟增長的協同調節機制,完善金融市場機制、提升金融市場資本配置效率。

關鍵詞 環保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要素配置

中圖分類號 F812. 45;X32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23)01-0038-12 DOI:10. 12062/cpre. 20221010

盡管近年隨著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中國各類環境污染物的排放量呈現出下降趨勢(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SO2排放數據為例,排放總量從2010年的2 185萬t銳減至2019 年的457. 29 萬t),但總體環境質量狀況仍不容樂觀[1]。同時,自上而下的環境治理困境及財政工具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治理的難度[2]。增強政府環境治理能力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手段[3]。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環保財政支出便是國家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所需財力投入最直接的體現。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環保財政支出為2 441. 98 億元,2019 年則增加至7 390. 2 億元,增長了約2倍,呈現出明顯的遞增態勢,政府財政支出在環境治理中持續發揮積極作用。盡管如此,環保財政支出在經濟總量和全國財政支出中的占比依然很小:2010—2019年,全國環保財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均值僅為0. 6%,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均值僅為2. 6%。這意味著當前中國環保財政支出規模還具有較大的擴張潛力。但現有研究對以下幾個極其重要的理論問題尚缺乏深入探討:環保財政支出規模擴張的經濟影響及其內在理論機制如何?是否有利于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環保財政支出結構變化的經濟影響如何?運用環保財政手段能否有效實現環境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推進?從理論上深刻解答上述問題無疑對“環保財政支出規模是否應當持續擴大”“環保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調整方向”“環保財政管理體制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要議題的探索和實踐具有極強的理論參考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為此,該研究提出一個環保財政支出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全要素生產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以下簡稱TFP)的理論分析框架,在Moll[4]和賈俊雪[5]研究的模型基礎上進行拓展,構建一個連續時間的隨機異質性企業家模型,以中國現實經驗數據為基礎,利用隱性-迎風算法(Implicit?upwind Scheme)進行數值求解[6],深入剖析環保財政支出對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對TFP的影響及其核心機理,并細致考察環保財政支出結構、支出融資方式、信貸約束變化的TFP效應及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效應。

1 文獻綜述

環保財政支出直接目的在于減少環境污染,其本質上屬于更廣義的環境規制范疇[7]。長期以來,環保財政支出的經濟環境影響及其影響機制一直是學者們研究關注的焦點,且目前該領域的相關成果多以實證研究為主,理論研究相對較少。

目前學界對環保財政支出的經濟環境影響展開了大量研究,但始終未能達成一致觀點。在環保財政支出的經濟影響方面,部分學者指出,環保財政支出是公共支出的一部分,在短期內通常會刺激經濟,并在較長時期對經濟增長具有穩定的促進作用[7-8]。Krajewski[9]利用中歐11個國家經驗數據發現,環保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影響。但也有部分學者研究發現,環保財政支出不利于經濟增長[10-11]。黃菁等[12]以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來度量污染治理投資份額,研究發現,污染治理投資份額增加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負影響。陳思霞等[13]利用中國城市經驗數據發現,現階段環保財政支出并沒有促進工業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反而對地區經濟增長產生阻礙作用。另一部分學者著重探討了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影響,并認為環保財政支出有利于提升環境質量。Ruffing[14]指出,環保財政支出是環境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有效減少空氣污染。López等[15]利用歐洲12個國家經驗數據發現,環保財政支出在減少二氧化硫排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Czy?ewski等[16]證實了歐盟國家環保財政支出規模與PM2. 5排放量之間的相關性:支出越高,PM2. 5的排放量就越低。此外,還有部分學者對環保財政支出的正向環境效應提出了質疑。Bernauer等[17]利用跨國經驗數據發現,政府財政支出規模越大的國家,環境質量反而越低。環保財政支出并不必然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18-20]。

已有文獻對環保財政支出的影響機制也進行了豐富探討。大部分學者認為,環保財政支出通過引致環保投資、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增強健康資本積累等機制促進經濟增長,但同時對私人投資存在“擠出效應”及導致行業成本增加從而阻礙經濟增長[9,11,13]。而財政政策工具對環境保護的有效性源于環保財政支出的直接減排作用及對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綠色技術創新等機制的間接影響,總的環境效應不僅取決于環保財政支出規模,還與支出結構、環境保護稅收手段的組合形式密切相關[2,21]。但已有文獻忽略了環保財政支出影響經濟的一個重要機制:環保財政支出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經濟增長。目前鮮有文獻從要素配置視角深入考察環保財政支出對TFP的影響。事實上,近年來大量文獻強調企業間要素配置對TFP的決定作用[4-5,22-23]。Moll[4]、賈俊雪[5]構建一個異質性模型,深刻揭示了企業家自融資機制(企業自身財富積累)是緩解信貸約束下企業間要素配置扭曲導致的TFP損失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企業間要素錯配導致的要素價格扭曲和要素利用效率低下被認為是加劇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24-26]。牛歡等[26]構建一個兩部門一般均衡模型,進一步指出信貸約束下要素配置扭曲和污染的負外部性雙重加劇了TFP損失。上述幾位學者的觀點為后續學者深入探究要素配置、環境污染、TFP三者之間的內在理論關聯提供了契機,也為該研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借鑒,即是否存在這樣一個隱含的倒逼驅動機制:環保財政支出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也會影響企業間的要素配置進而對TFP產生重要影響。

與已有研究成果相比,該研究在如下兩個方面進行探索:①提出一個環保財政支出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TFP的理論分析框架,并在Moll[4]和賈俊雪[5]研究的模型基礎上進行拓展,將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和環境質量的外部性納入企業生產函數[26-33],并引入污染排放約束和兩類金融摩擦(存貸利差和信貸約束),構建一個連續時間的隨機異質性企業家模型,其優勢在于能夠從更微觀的層面捕捉環保財政支出對不同企業家生產行為(包括企業產出、要素需求、自融資機制)的影響,從而刻畫環保財政支出對不同生產率企業家財富積累行為的激勵差異,及對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對TFP 的影響。同時,借鑒Achdou 等[6]提出的隱性-迎風算法(Implicit?upwind Scheme),將該理論方法運用于數值求解分析中國的環境治理與經濟增長問題。由于理論模型最終推導出的TFP表達式較為復雜,僅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無法全面深入考察環保財政支出的微觀影響機制,而隱性-迎風算法則能夠以中國現實經驗數據為基礎對模型進行數值求解,進而從數值上清晰揭示環保財政支出對TFP的影響及其核心機理。②引入環保財政支出結構參數,從理論上清晰刻畫環保財政支出結構變化對TFP的影響。依據財政部公布的環保支出項目明細將環保財政支出分為兩類,即用于提高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的支出和用于提高總體環境質量的支出。前者可以更直觀地理解為治污技術及清潔生產技術研發、低碳循環經濟發展等既有利于增加企業實際產出又能減少企業實際污染排放量的財政投入,主要包括污染減排(清潔生產)、可再生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等支出;后者主要包括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江河湖庫流域治理與保護、環境監測與監察等支出。雖然已有國外文獻普遍采取的環保財政支出設定亦主要分為兩類:一類針對個體企業而言,引入污染排放擴大技術資(Pollution?augmentingKnowledge Capital)投入[29],用于增加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另一類針對整體自然生態而言,引入政府減排支出[27-28,31],用于提升總體環境質量。但上述文獻都只側重考察了環保財政支出的某一方面,該研究則將兩種類型的環保財政支出同時納入企業生產函數。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環保財政支出雖然在改善總體環境質量和提高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方面具有積極影響(詳見下文分析),但這是直接以犧牲企業產出(即繳納產出稅,往往遠大于排污稅費)為代價的,因此相較于環保財政支出對企業產出的正向激勵,產出稅具有更為直接的負影響,故對企業家財富積累進而對TFP產生不利影響。事實上,黃菁等[12]利用中國省際面板數據,以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包括企業環境支出和政府環境支出,后者占主導地位)占GDP比重來度量污染治理投資份額(可近似理解為前文理論模型中的產出稅率),研究表明,污染治理投資份額增加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負影響,也可更直觀地理解為以“增長換環境”,短期內資源總量不變的條件下,用于污染治理資源的增加會擠出直接用于生產的資源,從而減少了產出。鑒于環保財政支出數據的可得性,該研究以2007—2019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為基礎,通過索洛殘差法[42-43]測算出TFP,在控制了產業結構、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密度、R&D支出規模等一系列變量后,利用雙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環保財政支出占GDP比重(環保財政支出規模)每增加1個百分點會導致TFP和實際GDP分別顯著下降0. 0 756%、0. 0 763%,意味著當前中國的環保財政支出對TFP和經濟總產出的影響顯著為負,但影響力度較弱。這很好地契合了前文理論分析的結論——就前文理論模型而言,環保財政支出增加與環保財政支出占GDP比重增加及產出稅率增加本質上是等價的(源于政府預算平衡條件的假設)。理論機制分析表明:產出稅率增加對企業產出具有抑制作用,而環保財政支出通過影響環境質量和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對企業產出還具有正向激勵(但較弱)。數值模擬結果表明:產出稅率增加對企業產出的負影響,要大于環保財政支出增加帶來的正影響。基于省際數據的實證結果證實了該研究數值模擬結果的準確性,為理論分析的結論提供了良好的經驗證據,增強了結論的可靠性。

3. 2. 2 要素配置機制驗證

前文理論模型較好捕捉了環保財政支出對企業間要素配置的影響機制(式(4)—式(8)),定性分析了環保財政支出通過差異化影響異質性企業生產、財富積累行為進而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為進一步直觀揭示環保財政支出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TFP的作用機制,本部分利用數值模擬對這一機制進行驗證。具體而言,引入如下兩個變量刻畫企業間的資本錯配程度(二者的值越大,則企業間的資本錯配越嚴重,TFP損失越大)[5]:一是兩類企業資本產出比的比值Δ(- z )(即非信貸受限企業與信貸受限企業資本產出比的比值);二是信貸受限企業家累積資產損失份額Ω(- z )。

圖2給出的數值模擬結果顯示:隨著環保財政支出G增加,Δ(- z ) 和Ω(- z ) 的值都增大,且這一遞增趨勢相對平緩,這意味著環保財政支出加劇了具有不同生產率的企業在生產要素選擇上的扭曲和偏差,從而不利于提升TFP(但這種負效應較弱)。上述機制分析很好地契合了環保財政支出對TFP的影響(圖1(a)),進一步證實了環保財政支出通過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TFP的作用機制。

3. 2. 3 支出結構及支出彈性變化的TFP效應

圖3(a)給出支出結構參數? 不同取值下環保財政支出G 變化對TFP的影響,數值模擬的結果顯示:在一定范圍內改變? 的取值,環保財政支出對TFP仍具有負影響,這與基準結論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同時注意到,? 取值為0. 4時的TFP曲線略處于? 取值為0. 8時的TFP曲線的上方,這說明? 越小,越有利于提升TFP(雖然這種正效應很弱)。原因在于:理論模型中,環保財政支出包括用于提高總體環境質量的支出Ge 和用于增加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的支出Gm,故在環保財政總支出不變條件下,用于提高總體環境質量的支出在總支出的占比?越小,則1 - ? 越大,進而意味著Gm 越大。由前文分析可知,Ge 對企業生產活動的影響不存在明顯差異,而Gm 對企業生產激勵的影響具有異質性,其越大越有利于刺激企業家(尤其對高生產率企業家而言)擴大生產規模(式(1)和式(3)),故對企業家財富積累(進而企業間的要素配置)具有正影響,有利于提升TFP。這里之所以要強調環保財政總支出不變條件,是為了比較靜態分析僅由環保財政支出結構? 變化對TFP的影響。事實上,Gm 增加還可能是由G增加(而非? 減小)導致的,但這并不有利于提升TFP(詳見基準結果及下文支出彈性變化的TFP效應)。在經驗分析上,陳思霞等[13]指出,現階段中國環保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負影響,環境科研、環境生態信息建設、環境技術研發等用于增加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的財政支出較少,中國的環保財政支出結構有待調整優化。

圖3(b)給出支出彈性參數κ 不同取值下環保財政支出G 變化對TFP的影響,數值模擬的結果顯示:在一定范圍內改變κ 的取值,環保財政支出對TFP仍具有負影響,與基準結論一致。同時注意到,κ 取值為0. 15時的TFP曲線略處于κ 取值為0. 005時的TFP曲線的下方,這說明κ 增加對TFP具有較弱的負影響。原因在于:κ 越大,既增加了G 對產出的正影響(式(1)和式(3)),進而有利于企業家的財富積累;但同時又推升了要素價格(工資率和資本租金率,式(17)和式(18)),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對企業家財富積累產生負影響。正是在這兩種效應的共同作用下,κ 增加對TFP具有負影響。

但現實經濟中存在一個典型客觀事實是:盡管全國排污費征收總額逐年增長,但相對于全國經濟總量發展水平,排污費的征收規模依然占據較小的比例,且遠小于環保財政支出規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995年全國排污費征收總額為37. 1億元,2015年排污費征收總額則為178. 5億元,相較于1995年增長了約3. 8倍。可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排污費征收總額快速增長;但相對規模依然較小,2015年全國排污費總額占GDP比重為0. 026%,1995—2015 年該比重的均值為0. 05%,而2010—2019年環保財政支出與GDP比值的均值約為0. 6%。因此,實踐中,僅靠排污稅費本身遠遠不足以彌補中國環保財政支出的需求,從而造成了“犧牲企業產出”“以增長換環境”的局面。上述分析進一步增強了基準結論的可信性和現實性。

3. 2. 5 信貸約束變化的TFP效應圖4(b)給出信貸約束參數λ 不同取值下G 變化對TFP的影響。數值模擬的結果顯示:在一定范圍內變化λ的取值,環保財政支出對TFP仍具有較弱的負影響,與基準結果保持一致。而且λ 越大,TFP的總體平均水平越高——λ 取值為1. 5時的TFP曲線遠處于λ 取值為1. 05時的TFP曲線的上方,這很好地證實了“λ 越大越有利于減少信貸受限企業進而改善資本配置效率進而提升TFP”這一作用機制。但值得注意的是:λ 越大,環保財政支出的TFP效應就越弱。原因在于,λ 越大意味著企業家受到的信貸約束越寬松,企業家的財富積累(自身融資機制)對于緩解信貸約束的作用相對減弱,企業間的資本錯配程度較低,從而“環保財政支出影響企業家財富積累進而影響企業間的資本配置效率進而影響TFP”的這一作用機制減弱。因此,λ 較大時,環保財政支出的TFP效應減小,對應TFP的曲線變得更平緩(λ 取值為1. 5時的TFP曲線更加平緩)。可見,信貸約束對環保財政支出的TFP效應具有非常突出的影響,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有利于緩解環保財政支出擴大導致的要素配置扭曲和減少TFP損失。

3. 3 環境效應

圖6給出環保財政支出G 變化對污染排放總量和總體環境質量的影響。不難發現,隨著環保財政支出增加,污染排放總量減少,總體環境質量顯著提高,污染排放總量(或環境質量)的減少量(或提升幅度)的絕對值會隨著環保財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具體表現為:污染排放總量的遞減趨勢隨著環保財政支出的增加而變得更加陡峭(圖6(a)),總體環境質量的遞增趨勢隨著環保財政支出的增加而變得更加顯著(圖6(b))。這較容易理解:在環保財政支出用于環境污染治理的初期,由于執行成本、污染治理與清潔能源技術研發等因素的制約,導致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效應存在時滯,故隨著環保財政支出的不斷增加,其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質量的積極影響才會凸顯出來,而且環境質量的持續提升進一步增加了環境自身的凈化能力(即對污染物的吸納能力),進而加強了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效應。這與臧傳琴等[46]利用中國省際環保財政支出數據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類似。同樣,該研究以2007—2019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為基礎,利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模型[47]估算了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效應,結果表明,環保財政支出占GDP比重(環保財政支出規模)每增加1個百分點會導致SO2排放顯著下降0. 326 2%,這為上述數值模擬分析的結論進一步提供了經驗證據。

當然,上述環保財政支出邊際遞增的環境效應是短期且不持續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在實踐中,環保財政支出不會無限增加。就中國現實經驗數據而言,2010—2019年環保財政支出與GDP比值的均值為0. 006(據此將理論模型中產出稅率τy 設為0. 6%),此時G 的模型預測值為0. 008 9,而G 的模型預測值為0. 45時,其對應產出稅率τy 為40%,此時環保財政支出對環境質量具有非常顯著的正影響,但這一情況在現實中往往不存在。其次環境質量越好,越難以維持,繼續再提升的空間就越小[29]。

4 結論與政策建議“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推動綠色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十四五”時期的工作重點領域之一。如何運用財政手段賦能環境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推進,對于落實“十四五”時期工作重點領域的目標顯得至關重要。環保財政支出作為環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對中國環境治理成效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故厘清環保財政支出影響經濟增長的理論邏輯及其作用機制是實現環保財政職能優化的重要突破口。

研究表明,環保財政支出對TFP和總產出具有負影響,且環保財政支出的TFP效應和總產出效應較弱——這源于環保財政支出可通過影響企業家自融資機制進而影響企業間的要素配置,雖然環保財政支出增加,有利于改善總體環境質量和提高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但這是直接以犧牲企業產出(即繳納產出稅,往往遠大于排污稅)為代價的,因而相較于環保財政支出對企業產出的正向激勵,產出稅具有更為直接的負影響,可理解為以“增長換環境”,故對企業家財富積累進而TFP呈現較弱的負影響。機制分析表明,環保財政支出可通過影響企業間要素配置進而影響TFP,環保財政支出加劇了企業間要素錯配程度,從而導致TFP的損失。進一步分析發現,環保財政支出結構中,如果用于提升總體環境質量的支出占比越大,就會加劇TFP的損失,而提高用于增加企業有效環境要素(污染排放)投入支出的占比則有利于提升TFP,但二者的TFP效應較弱,這源于兩類環保財政支出對異質企業家的生產激勵差異;環保財政支出彈性增加對TFP 具有較弱的負影響;利用排污稅費為環保財政支出融資對TFP 具有較弱的正影響;信貸約束對環保財政支出的TFP效應具有非常突出的影響,信貸約束越緊,企業間資本錯配程度越高,環保財政支出對TFP 的負影響越大,反之亦然;環保財政支出明顯有利于減少污染排放和提高總體環境質量。

上述結論對于如何通過優化環保財政職能以踐行“兩山”理念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良好的啟示意義。

首先,從環境治理角度環保財政支出規模應當進一步擴大,以持續發揮環保財政支出在提升總體環境質量、減少污染排放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環保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點應該落在優化環保財政支出結構上,政府應當注重環境公共物品(或服務)的供給方向:污染減排技術投入比公共污染治理投入更有效率,即環保財政總支出中應當增加用于企業污染治理與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技術研發投入,而適度減少用于公共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更具體來說,環保財政支出應當更多向綠色技術研發、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環境管理創新、資源綜合利用等用于提升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企業污染排放的支出領域傾斜,從源頭上減排降污,實現綠色增長、高質量發展。同時,也不容忽視環境監管、公共區域的污染防治、自然生態保護等用于公共環境保護或末端治理方面的適度財政支出,以提升總體環境容量,避免出現“公地悲劇”。

其次,應當進一步優化環保財政管理體制,強化環保財政職能,加強環保財政“收與支”對環境治理與經濟增長的協同調節機制。當前中國環境保護領域的稅收規模總體較小,以排污收費和資源稅為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995—2015年中國排污費征收總額和資源稅征收總額占GDP比值的均值分別為0. 05%和0. 1%,占環保財政支出比值的均值分別為6%和25%(其中,與環保財政支出比值所用樣本期為2010—2015年),二者與經濟總量及環保財政支出規模相去甚遠,即使依據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2020年9月1日施行)規定針對原油、天然氣和煤等具有高排放特征的化石能源礦產的稅率區間也僅為2%~10%,依然具有較大上調空間。現行環境保護領域的稅收手段對經濟和環境應有的調節作用難以得到發揮,因此,應當適度提高環境保護領域相關稅種(如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的稅率,以此擴大環境污染治理專項資金池,充分發揮“庇古稅”對污染負外部性的有效矯正作用,確保政府環境支出與環境稅收的基本平衡,從而盡可能避免出現“以增長換環境”的現象,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質量改善的雙贏。此外,還應當進一步健全中國的金融市場體系,例如,深化金融市場體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場機制、提升金融市場資本配置效率,解決某些(尤其是高生產率)民營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以緩解環保財政支出擴大導致的要素配置扭曲和減少TFP損失。

參考文獻

[1] WENDLING Z A, EMERSON J W, DE SHERBININ A, et al.__ 2020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R]. 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 Policy, 2020.

[2] 張莉. 財政規則與國家治理能力建設:以環境治理為例[J]. 中國社會科學,2020(8):47-63,205.

[3] 陳詩一, 陳登科. 霧霾污染、政府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 2018, 53(2): 20-34.

[4] MOLL B. Productivity losses from financial frictions: can self?fi?nancing undo capital misalloc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 3186-3221.

[5] 賈俊雪. 公共基礎設施投資與全要素生產率:基于異質企業家模型的理論分析[J]. 經濟研究, 2017, 52: 4-19.

[6] ACHDOU Y,HAN J Q,LASRY J M,et al. Income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in macroeconomics:a continuous?time approach[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22,89:45-86.

[7] 原毅軍, 孔繁彬. 中國地方財政環保支出、企業環保投資與工業技術升級[J]. 中國軟科學, 2015(5): 139-148.

[8] BLANCHARD O J, LEIGH D. Growth forecast errors and fiscalmultipli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103: 117-120.

[9] KRAJEWSKI P. The impact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nditure on economic growth[J]. Problemy ekorozwoju?problems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 11: 99-104.

[10] JOSHI S, KRISHNAN R, LAVE L. Estimating the hidden costs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1, 76(2): 171-198.

[11] BARMAN T R, GUPTA M R. Public expenditure, environment,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10, 12: 1109-1134.

[12] 黃菁, 陳霜華. 環境污染治理與經濟增長: 模型與中國的經驗研究[J]. 南開經濟研究, 2011(1): 142-152.[13] 陳思霞, 薛鋼. 地方環境公共支出如何影響了經濟增長: 技術效率與健康資本的視角[J]. 中國軟科學, 2014(5): 173-181.

[14] RUFFING K G. The role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ing[J]. Review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0, 4(2): 199-220.

[15] L?PEZ R,PALACIOS A. Why has Europe become environmental?ly cleaner:decomposing the roles of fiscal,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14,58:91-108.

[16] CZY?EWSKI B,MATUSZCZAK A,KRYSZAK ?,et al. Efficiencyof the EU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struggling with fine particulatematter (PM2. 5):how agriculture makes a difference[J]. Sustain?ability,2019,11:4984.

[17] BERNAUER T,KOUBI V. Effect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n airquality[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1355-1365.

[18] HALKOS G E, PAIZANOS E A.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the environ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3, 91: 48-56.

[19] ABID M. Does economic, financial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matter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EU and MEA countr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7, 188: 183-194.

[20] GHOLIPOUR H F,FARZANEGAN M R. Institu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xpenditur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videncefrom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J].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18,29:20-39.

[21] POSTULA M, RADECKA?MOROZ K. Fiscal policy instruments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review, 2020, 84: 1-9.

[22] HSIEH C T, KLENOW P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in China and Indi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9,124: 1403-1448.

[23] CHOI B. Productivity and misalloc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evi?dence from Korea s manufacturing sector[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20, 61: 1-22.

[24] ANDERSEN D C. Do credit constraints favor dirty production:the?ory and plant?level evidenc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7, 84: 189-208.

[25] 宋馬林, 金培振. 地方保護、資源錯配與環境福利績效[J]. 經濟研究, 2016, 51(12): 47-61.

[26] 牛歡, 嚴成樑. 環境稅收、資源配置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 世界經濟, 2021, 44(9): 28-50.

[27] NIELSEN S B,PEDERSEN L H, S?RENSEN P B. Environmentalpolicy,pollution,unemployment,and endogenous growth[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1995,2:185-205.

[28] BOVENBERG L A, DE MOOIJ R A.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and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7,63:207-237.

[29] LANS BOVENBERG A,SMULDERS S. Environmental qualityand pollution?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 two?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5,57:369-391.

[30] COPELAND B R,TAYLOR M S. Trade,growth,and the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4,42:7-71.

[31] FULLERTON D, KIM S R.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and policywith distortionary taxes, and endogenous growth[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 56: 141-154.

[32] TOMBE T, WINTER 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misallocation:the productivity effect of intensity standard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5,72: 137-163.

[33] 陳素梅, 何凌云. 環境、健康與經濟增長: 最優能源稅收入分配研究[J]. 經濟研究, 2017, 52(4): 120-134.

[34] HELFAND G E. Standards versus standard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lution restrict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369.

[35] HOLLAND S P. Taxes and trading versus intensity standards:second?bes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ith incomplete regulation (leak?age) or market power[R]. 2009.

[36] SONG Z, STORESLETTEN K, ZILIBOTTI F. Growing like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1: 196-233.

[37] SCHOU P. Polluting non?renewable resources and growth[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0,16: 211-227.

[38] GROTH C, SCHOU P. Growth and non?renewable resources: thedifferent roles of capital and resource tax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7, 53: 80-98.

[39] BELLA G, MATTANA P. Policy implications in an environmentalgrowth model with a generalized hotelling depletion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2019, 8: 179-192.

[40] WANG J.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evi?dence from Chinese municipalities[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101:133-147.

[41] BAI C E,HSIEH C T,QIAN Y Y. 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2006(2):61-101.

[42] 郭慶旺, 賈俊雪.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 1979—2004[J].經濟研究, 2005(6): 51-60.

[43] 張軍, 吳桂英, 張吉鵬. 中國省際物質資本存量估算: 1952—2000[J]. 經濟研究, 2004(10): 35-44.

[44] LI Z,SUN J F. Emission taxes and standards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entry and exit[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15,61:34-60.

[45] LI Z,SHI S Y. Emission taxes and standards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with productivity dispersion and abatement[J]. Macroeconom?ic dynamics,2017,21(8):1857-1886.

[46] 臧傳琴, 陳蒙. 財政環境保護支出效應分析: 基于2007—2015年中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J]. 財經科學, 2018(6): 68-79.

[47] STERN D I, COMMON M S. Is there an Environmental KuznetsCurve for sulfur?[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management, 2001, 41(2): 162-1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在线第三页|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靠逼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区| 97国产在线观看| 先锋资源久久|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 99精品在线看|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h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91麻豆| 99久视频|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欧美日本在线|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成人小视频网| 国产99精品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亚洲精|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婷婷六月天激情|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日本|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青草热|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电影|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天天更新| www亚洲天堂|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成人中文在线| 精品91在线|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黄色在线不卡|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天堂网2014| 播五月综合|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