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文旅耦合大背景下,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相結合為城市帶來了多元化發展的可能。作為一座紅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紹興有著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但卻存在著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模式單一等問題,為此,提出融合式多層次全方面的“紅色文化旅游開發+”對策,以創新開發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助推紹興經濟發展,賡續古越紅色血脈。
關鍵詞:紹興;紅色文化;紅色旅游資源
一、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概況
紹興,古越州之地,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中心區,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游城市。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主要包括物質和精神兩種形態。物質文化旅游資源主要包括紅色遺跡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等,其中有革命文物、遺物、手稿、紀念碑、烈士陵園、紅色標志性建筑、名人故居故里等。
二、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及問題
(一)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環境機遇
1.政策扶持
近年來有關城市及鄉村紅色文化傳承和紅色旅游開發環境發展態勢良好。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即明確提出,為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提供了政策幫扶。黨中央和國務院相關政策的制定出臺部署,極大地為紹興開發紅色旅游資源提供了可遇不可求的機遇,紹興市主城區、各地方市區、縣、鄉鎮、農村等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號召,助推紅色資源創新開發建設。
2.時代主題
紅色文化、紅色資源等熱詞與時俱進地體現了時代主題。“紅色”作為革命的底色,貫穿著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人民群眾在革命、建設發展中的奮斗史,蘊含著以史為鑒、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開發、利用、保護好紅色革命史在古城紹興這方人杰地靈的水土上留下的印記,具有重要意義。
3.市場前景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以及意識形態工作的貫徹落實,人們對紅色文化和紅色旅游的興趣日益激增,需求也呈增長態勢,紅色旅游的市場定位更加精準、受眾群體不斷擴大,處在市場風口,應該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揚紹興紅色文化旅游的特質,抓住機遇,轉型升級紅色旅游資源以刺激消費,拉動GDP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等難題。
4.科技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質量發展,要抓住科技領域機遇,發掘黑科技,將其更多地應用于紹興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中,注入現代化元素,增強旅游體驗感和趣味性。目前,線上和線下無一不體現科技的魅力,相關人員要合理利用科學技術,使人們可以在互聯網、小程序上通過3D“云”預覽預約打卡紹興紅色景點。此外,可以在線下紅色景區場館內配備全息投影、AI智能等多媒體技術設備,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情境體驗,增強其旅游意愿,推動紹興紅色旅游業發展。
(二)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內生優勢
1.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紹興東毗寧波,南接金華,西近杭州,北靠嘉興,交通便捷,四通八達,且多丘陵平原,自然景觀秀麗,生態綠色環保,便于更好地因地制宜與紅色文化相結合開辟旅游景點。
2.人杰地靈,英才輩出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生動形象的紹興紅色文化、意義深遠的紹興革命烈士紅色事跡成就了紹興紅色旅游景點,紅色旅游的開發也反過來對宣揚傳承紹興紅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二者相輔相成。
(三)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存在問題
1.展覽模式缺乏新意
紹興紅色文化旅游存在形態創新不足的問題。原因主要是對紹興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挖掘不足,對部分老舊的、知名度不高且人流量較少的紅色旅游點不夠受重視,年久失修甚至未完全開發,部分已開發的也是粗制濫造,僅僅是幾個展墻、展柜簡單布列一些文物、資料、圖片等,起不到保護作用且陳列方式單一,同質化嚴重,難以吸引游客和形成旅游產業鏈,因此也難以帶動經濟發展。此外,紹興主城區部分紅色旅游景區采用傳統的導游講解模式,過于單調,拘泥于傳統模式,難以引起游客的情感價值共鳴,難以起到教育和熏陶作用,更難以真正傳播紹興紅色文化,傳播效果大打折扣。開發利用不充分久而久之會嚴重影響紅色旅游業轉型升級,難以形成紅色旅游綜合開發區域。
2.文旅融合有待深化
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挖掘不足。盡管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但是收效甚微,資金未被充分有效利用且分配不均衡。魯迅故里之類的景點就普遍存在過度消費紅色資源的情況,而有些紅色旅游景點與紅色文化相關度不大,融合不夠深入,較為片面,難以與紹興本地特色進行巧妙的融合。同時,有些紅色旅游景點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價格過高,不符合人均消費水平。此外,有些紅色旅游景點與紹興人文環境的結合較為單一,比如與紹興橋文化、黃酒文化結合的較多,且烏篷船路線開發較多,河道開發過度,而山林湖開發不足。
三、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路徑
(一)講好本地紅色故事,傳承紹興革命精神
為了打破傳統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展覽單一簡單和傳統導游參觀的模式,可以通過招募專業講解員的方式并通過專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近代史課程、黨史課程培訓競爭上崗,這樣不僅能提高講解員的專業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拓展受眾群體,還能夠讓游客更全面地了解紹興紅色故事。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市民學習紹興紅色革命歷史的熱情,鍛煉其講解能力,而不是像傳統導游那樣僅僅介紹展品而不知其歷史淵源、背后蘊含的紅色事跡和傳遞的革命精神等。景區要強化競爭,擇優上崗,調動講解員的積極性,以賽促練,選拔出能夠較好講解紹興紅色故事的人后再統一進行系統培訓。這些講解員不再是毫無感情地照本宣科,也不再一味以固化的模板講解,而是能結合自身理解進行隨機應變,能夠真正深入游客內心,能夠用親切的鄉音生動地將紅色故事講給家鄉的老人,讓聽慣了紹興蓮花落的老人們重拾兒時記憶;能傳播弘揚紹興革命精神能夠接待外國來紹游客,讓他們感受紹興的魅力。相關部門可組建公益宣講團,組織講解員前往各學校、企業、鄉村弘揚革命精神,打造紅色旅游新模式。
(二)打造紹興紅色品牌,再譜古越文化新篇
為做好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全域部署工作,要創造性地打造各類紹興紅色品牌,使古城再煥新意。設計紅色文創產品也是推廣傳播紹興紅色文化的方式之一。可以打造趣味性和實用性兼備的紹興紅色文化旅游專屬周邊文創產品,賦予其紅色文化附加值,使其更具有紀念意義和價值。如魯迅故里周邊的乙己文創就是以魯迅小說中的人物為原型開發的系列文創產品。相關人員可以此為鑒,將紹興本土文化元素和革命故事主人公等進行創造性結合,設計“紹興符號”“紹興形象”“紹興服裝”等,打造聯名品牌、紹興潮牌吸引更多消費群體,制定多元化的紅色品牌營銷策略方案,推廣文創產品“走出去”,傳播紹興文化,促進游客消費,帶動旅游經濟發展。
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拓寬延展紅色旅游資源,讓紹興旅游資源與浙東運河文化帶、浙東唐詩之路文化帶、古越文明文化帶建設相融合,推廣宣傳“紹興紅色打卡點”,吸引游客光顧景點,增加訪客量,打響知名度。此外,還可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云游紹興”線上游覽模式。
(三)規劃紹興紅色旅游路線,實現文旅游學多元融合
要將分散于紹興各地的紅色旅游資源有機整合在一起就需要規劃系列合理的旅游路線。按照區域劃分,可以開辟紹興城區內專線大巴,“環稽山紅色經典線”:魯迅故里—秋瑾故居—周恩來紀念館—大通學堂—蔡元培故居—柯巖·魯鎮—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浙東新四軍后勤基地紀念館—俞秀松烈士故居及陵園,以主城區的標志性景點為核心設置站點,將各分散景點連結成網,每站可下車游覽,并在每條線配備若干名專業講解員,帶給游客極大的交通便利;還需開辟途經轄區下的縣鄉紅色旅游專線“紅色鄉村風情游線”,讓游客領略紹興優美生態的自然景觀,帶動沿線各鄉鎮發展,拉動民宿、農家樂協同發展。結合各個鄉村地方特色凸顯紅色文化;創新研學結合的旅行模式,開辟“青少年研學體驗尋跡線”,方便師生游客在游玩途中進行研究教學。針對不同群體、不同目的,設計制定不同旅游路線,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可以在一個地區先進行試點再推廣。還可另辟幾條生態自駕游線路,使游客能夠在青山綠水、白墻黑瓦間游歷古越文明,別有一番景象。還可由紹興輻射至周邊地區形成區域經濟鏈,“北部跨區域線”途徑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南湖風景名勝區(嘉興)—周恩來紀念館、魯迅故里(紹興);“西部跨區域線”路過侵華日軍細菌戰衢州展覽館(衢州)—臺灣義勇隊舊址(金華)—諸暨革命烈士紀念館及紀念碑、“楓橋經驗”陳列館、周恩來宣傳抗日演講舊址(紹興);“東部跨區域線”連通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新四軍浙東游擊隊縱隊政治部舊址(寧波)—中共嵊新奉中心縣委舊址、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浙東新四軍后勤基地紀念館(紹興)。開發跨區域紅色旅游路線,使紅色旅游資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均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完善紹興旅游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本地旅游行業服務水平
發展建設紹興文化旅游服務體系,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形成周邊效應,打造集游覽、美食、住宿、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旅游生態圈,規范不合理的定價現象,不能追求短期收益,要制定長期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形成規模經濟。
重視景區內部基礎設施新建、維修、翻新和保護。保持環境整潔,生態文明,營造良好的紹興城市形象。在翻新維護景區內破損、陳舊、傳統的展廳展柜展墻的同時,也要保留一定的原始風貌,不得隨意開發。
為避免展覽形式單一,可放置智能多媒體聯動設備,供游客觀看紹興紅色題材話劇、進行紹興歷史知識競賽、戴上VR“穿越”回老紹興與歷史人物虛擬對話等,形式多樣,在提升趣味性的同時加深人們對歷史的理解。3D、VR、全息影像技術等科技能給游客帶來身臨其境、情境互動的沉浸體驗,實現景區“靜態展覽+動態聯動”有機統一。
景區需要有形象氣質俱佳、專業知識淵博、講解技能高超的講解員講好紹興紅色故事,其余服務性質的工作人員要有合格的職業素養、服務水平、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作為紹興文化旅游景區的“名片”,讓人感到紹興的景美,人更美。
(五)“紹興紅色文化旅游+”模式創新文旅耦合協同發展
突出“紹興紅色文化旅游+新媒體”模式的宣傳作用。主要通過紹興媒體如電視臺、報刊雜志社等開設紅色旅游專欄吸引本地觀眾;運營社群賬號如小紅書、微博,以及拍攝制作短視頻如抖音、快手等,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制作專業攝影紀錄片,并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在微信公眾號刊載圖文并茂的紹興紅色旅游內容,便于人們閱讀;在城市地鐵、公交車、商場等公共場所熒屏滾動播放宣傳視頻。
“紹興紅色文化旅游+校園”模式促進師生社會實踐活動與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相輔相成。要加強紹興紅色旅游景區與當地學校的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主題展覽。可在五四青年節等重要節點舉辦特色活動,充分發揮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開辟紅色革命主題教育學習平臺基地,解碼紅色基因,砥礪初心使命。
發揮“紹興紅色文化旅游+大眾文娛”模式的滲透作用。以紹興為背景的紅色歌曲、紅色故事、紅色詩詞、紅色話劇、戲劇、歷史劇、影視劇作品等都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紹興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現實價值
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路徑開發是堅定紹興紅色文化自信,加強紹興人價值歸屬感的必由之路。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路徑開發通過走進紅色革命史照亮現實,有助于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文化積淀過程,感悟中國共產黨和革命先輩們那段在紹的崢嶸歲月,發揚廣大魯迅精神等紹興特色革命精神。
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路徑開發凸顯文旅耦合新發展模式,不僅依靠紅色旅游資源帶動了經濟增長,還創新衍生了眾多紅色文化新品牌;不僅發展了城市紅色文化旅游,還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力共同富裕。紹興紅色文化旅游路徑開發最大限度發揮其教育示范作用,為游客提供專業的紅色學習場所,使其更好地學史明理、學史崇德。
參考文獻:
[1]宋昌耀,厲新建,張琪.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J].旅游學刊,2021(6):3-5.
[2]呂勝男.鄉村振興背景下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與輻射效應[J].社會科學家,2019(8):86-92.
[3]金民卿.紅色文化的精神傳承與理想信念的當代建構[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5-19.
[4]弘揚魯迅文化 打造精神家園:浙江省紹興市魯迅故里景區研學游紅色旅游發展典型案例[J].中國經貿導刊,2021(14):10-11.
作者簡介:
鐘茗蘭,中國計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