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國?李朝陽?張閆微?張雪蕊?楊健超



摘 要:消費是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促進消費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收入按來源可劃分為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種,研究對城鎮居民消費起主要作用的收入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顯示:一是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主要受其工資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影響;二是我國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分別為:0.565526、0.6318038和0.243969,即3種不同來源收入與消費支出均為正相關且均顯著,說明目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受這3種收入影響較為明顯。
關鍵詞:城鎮居民;消費水平;不同來源收入
一、引言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不僅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發展水平,也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不斷提高國際地位。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差距依然顯著。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提醒著我們在研究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時,不能忽視收入來源的差異性。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農村人口約占36.11%。但基數如此龐大的農村人口,對于我國的消費做出的貢獻卻很低,其與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相比,甚至達不到城鎮人口消費能力的一半,這說明我國城鎮居民是消費的主力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逐年遞增,消費水平也在不斷增加。和農村居民相比,城鎮居民由于所處環境、資源、地理等方面的原因,其收入構成與比重方面存在顯著的特點。城鎮居民家庭收入常年保持穩定,這為居民消費行為起到了“穩定器”的作用,城鎮居民群體的消費能對我國的經濟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推動著經濟轉型,驅動國家內部需求。
消費是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的增長。城鎮居民的消費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動力之一,所以研究影響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因素是必要的。收入作為反映居民消費水平的一個指標,對研究城鎮居民消費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意義。收入按來源可劃分為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這四種,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水平主要由哪種收入影響將在下文進行分析。本文基于中國各省份截面數據,實證研究不同收入來源對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并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二、實證分析
1.建立城鎮居民消費函數模型
重點研究的是不同收入來源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經檢驗,與非線性模型相比簡單線性模型的擬合情況更好。綜上,建立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函數模型如下:
Y=β0+β1 X1+β2 X2+β3 X3+β4 X4+ε
式中:Y為城鎮居民消費支出;X1為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X2為城鎮居民及家庭經營性收入;X3為城鎮居民財產性收入;X4為城鎮居民轉移性收入;β0為常數項;β1、β2、β3、β4為各變量系數;ε為隨機誤差項。
2.選取數據
在建立模型的基礎上選取2020年我國城鎮居民數據實證研究城鎮居民不同來源收入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數據整理見表1。
3.模型檢驗
(1)多重共線性檢驗
如表2所示,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原理,運用stata2016軟件進行回歸,檢驗所選變量是否顯著。從結果可以看出通過F檢驗,說明方程總體上顯著,但是變量X2(經營性收入)的t值不顯著,所以可能存在多重共線。
(2)4個解釋變量相關系數檢驗
從表3分析結果看出X1與X3相關系數很高,還有X4與X1、X3相關系數較大,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進一步使用方差膨脹因子檢驗。
(3)方差膨脹因子檢驗
表4檢驗結果顯示:X2、X4方差膨脹因子小于5,X1、X3的結果都大于5,說明變量之間的確存在多重共線。
(4)利用逐步回歸方法消除多重共線
通過表5結果看出,利用逐步回歸克服了多重共線問題后,最后保留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作為解釋變量。
最后模型變為如下形式:
Y=β0+β1 X1+β3 X3+β4 X4
(5)異方差檢驗
直接進行懷特檢驗。如表6所示。
三、結論及建議
Y=6964.074+0.5655267X1+0.6318038X3+0.243969X4
從上述回歸估計結果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除去經營性收入,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分別為:0.565526、0.6318038和0.243969,即3種不同來源收入與消費支出均為正相關且均顯著,說明3種不同來源收入的增加對城鎮居民消費支出都具有推動作用。且比較明顯看出,轉移性收入對家庭消費的影響不及工資性收入及財產性收入大,只有增加了工資收入及財產性收入等才有可能增加額外的支出,所以產生以上回歸結果。
從模型的回歸結果可知,該模型總體解釋力為93.20%,且大部分參數檢驗顯著。具體來看,我國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565526,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工資性收入每增加1元,將有0.565526元用于消費支出;財產性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6318038,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財產性收入每增加1元,將有0.6318038元用于消費支出。轉移性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243969,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轉移性收入每增加1元,將有0.243969元用于消費支出。城鎮居民是消費的主力軍,提高城鎮居民的不同來源收入,在拉動內需、保障經濟穩定增長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 增加工資性收入。從城鎮居民就業結構的特征中可知,工資性收入在城鎮居民收入中占據主導地位。從總體上講,工資性收入不僅反映出居民收入的整體收入情況,還會造成行業人員結構的改變,對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深挖就業崗位,增加就業總量。國務院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意在調控失業率以及增加就業總量,積極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鼓勵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支持引導小微型企業,促進經濟增長。強化靈活就業人員職業保障權益制度。城鎮中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以其為代表的沒有建立正式勞動關系的新形態勞動者,一旦發生事故就難以獲得補償,平臺單方與勞動者締約的靈活性強。
(2) 增加財產性收入。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是“十四五”時期促進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舉措。就我國目前情況看,財產性收入占比仍偏低,有著較大的上升空間。增強居民理財意識,提高財產性收入。提高教育體系的質量,深化教學課程內容,宣傳普及基礎金融知識,降低居民對于投資風險的恐懼,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倡導社會機構、公益組織、高校等各方力量一起投入到財經素質教育中,真正將理財觀念送入尋常百姓家。優化社會分配制度,促進收入公平。針對初次分配,需要接受合乎情理的收入差距、貫徹平等的分配政策、調整不合理的分配差別。強化監督管理機制,對于非法收入,依法進行制裁。針對再分配制度,則需強化對于稅收的管理。
(3) 增加轉移性收入。在增加財產性收入舉措中,包含一類特殊群體,即低收入人群。因其缺少原始財富或只能將財產用于日常生活,難以憑借自身取得財產性收入。因此,對于這一群體,需要政府的轉移支付用以增加收入,轉移性收入的需求刻不容緩。提高困難群體保障水平,健全完善低保政策,將處于最低生活保障邊緣的個人或家庭納進社會救助范圍,真正實現困難群眾覆蓋率100%,充分考慮到我國困難人群的特殊狀況,可以給他們發放生活補助、專用消費券等,還可以提供一些免費或低價的職業教育用以謀生。
參考文獻:
[1]王芬,喬光華.不同收入來源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分析——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7(8);37-39.
[2]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謝晶晶.“十四五”: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N].金融時報,2021-04-19.
[4]王娜,張磊.山東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0,26(5):157-160.
[5]謝童偉,吳方衛.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構成及影響因素差異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0,12(4):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