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在短短數年取得了明顯成效,其成功之處在于將鄉風建設寓于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之中,使各項工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黨和政府組織領導與鄉賢、社會組織、民眾等相互配合、積極參與,將鄉風建設變成抗日根據地多元主體的共同行動。以各種組織為基礎,以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為規范,做到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有機結合。以黨和政府部署推動為主導,多種社會傳播方式和宣傳方式綜合運用。其主要經驗包括通過宣傳動員,為鄉風建設創造良好輿論氛圍;通過思想工作,讓鄉風建設變成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將鄉風建設與百姓生產生活密切結合;根據群眾認識水平和各地實際,逐步開展,穩步推進。
關鍵詞: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社會治理
中圖分類號:K26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1217(2023)01-0035-06收稿日期:2022-11-05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BDJ090):中國共產黨鄉村振興探索歷程與經驗研究;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地方黨史研究專項(18CDSJ17):社會治理視角下山東抗日根據地移風易俗研究。
作者簡介:孔繁金(1967-),男,山東臨沂人,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社科學部主任。
山東抗日根據地作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重要根據地之一,黨和政府在進行根據地建設過程中,以提高民眾文化水平為切入點,全方位推進鄉風建設,具體內容包括廢除“男尊女卑”,樹立男女平等之風。廢除包辦婚姻,樹立婚姻自由之風。革除纏足等封建陋習和毒賭惡習,樹立崇尚文明之風。破除封建迷信,樹立崇尚科學之風。杜絕鋪張浪費,樹立勤儉節約之風。通過建設,在根據地內成功滌蕩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愚昧落后思想及風俗習慣,樹立了符合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抗戰需要的、大眾的、科學的新思想和新習俗。社會風尚大為改觀,民眾精神煥然一新,有力地配合了全民族抗戰和根據地各項建設。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成就,其中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和學習借鑒。
一、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主要內容概述
(一)廢除“男尊女卑”,樹立男女平等之風。
主要是廢除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傳統,實現女子與男子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地位與權利平等。為此,山東抗日根據地在政治上通過制定各種政策和法律法規,確保女性和男性一樣都能夠參政議政。在經濟上組織婦女參加社會生產,實現經濟獨立,擺脫對男子的依附狀態。在文化教育上大力發展識字班等各類婦女教育,鼓勵婦女學習文化知識,提升婦女自身素質。在社會上通過立法和制定條例,禁止打罵、虐待、侮辱婦女和童養媳,禁止買賣婦女,禁止纏足,保護孕婦、產婦,提高婦女社會地位。
(二)廢除包辦婚姻,樹立婚姻自由之風。
主要是廢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習俗和各種婚姻陋習,使廣大女性掙脫痛苦婚姻枷鎖,樹立婚姻自由新風尚。為此,1940年8月的《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明確提出婚姻自由,禁止買賣婚姻及童養媳。同時,《山東婦聯總會工作綱領》也提出“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原則下,爭取婦女抗日自由,婚姻自由,反對童養媳、納妾、蓄婢、虐待婦女之行為。”①1943年8月修訂后的《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規定“實行一夫一妻的自由婚姻制度,禁止蓄婢、納妾、童養媳、搶寡婦、買賣婚姻、強迫嫁娶。”②1945 年3月的《山東省婚姻暫行條例》重申了《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提出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及一夫一妻制等原則規定。強調一律禁止重婚、早婚、蓄婢、納妾、童養媳、買賣婚姻、租妻、搶婚等。并對訂婚、結婚、離婚、子女等問題做出了詳細規定。③
(三)革除封建陋習惡習,樹立崇尚文明之風。
主要是革除纏足、毒賭等封建陋習和社會惡習。在革除纏足陋習方面,1940年8月的《山東省戰時施政綱領》明確提出禁止纏足,獎勵放足。1943年7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發布的《關于開展婦女放足運動的指示》,指出了女子纏足的危害性和當前開展放足運動的迫切性,并對不同年齡段婦女放足提出了不同規定和要求。④在懲治毒賭惡習方面,山東抗日根據地民主政府先后制定頒布了《山東省禁煙治罪暫行條例》、《山東省禁毒治罪暫行條例》、《山東省戰工會關于賭博罪的訓令》等法律法規,明確界定了什么是 “煙”和“毒”,對種植罌粟者,運輸、販賣或意圖販賣而持有煙毒者,提供吸食或賭博場所者,吸食者和賭博者,幫助或庇護他人從事毒品犯罪活動者,栽贓誣陷或捏造證據誣告他人者等規定了嚴厲的處罰措施。為山東抗日根據地做好禁毒、禁賭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四)破除封建迷信,樹立崇尚科學之風。
針對根據地許多地方為山區和經濟文化落后地區,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迷信活動較為猖獗的實際,山東抗日根據地黨和政府強調,要通過大力發展社會教育,打擊反動會道門,廣泛開展文化活動,消除封建迷信來源和傳播渠道,幫助人民群眾認清封建迷信活動的實質和危害。如1945年3月,山東省婦聯會發布的《省婦聯關于一九四五年婦女工作指示》中,強調識字班是開展反迷信教育的好形式,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加強識字班工作。⑤要教育人民群眾有病找醫生、信科學,杜絕巫婆、法事等迷信做法。如1945年4月,山東省婦聯會強調要教育婦女“有病要找醫生,打破求神問卜的迷信想法;教育兒童不要隨便喝涼水、吃泥巴。貧苦婦女有病,應幫助她找當地醫救會、醫藥合作社或駐軍醫務所治療。”⑥要開展公共衛生運動,加強衛生防疫,提高人民衛生常識,倡導文明健康生活等。如膠東行署制定了傳染病預防要點11條,其中有要燙洗內衣、各街道院落等處不要亂丟死老鼠等東西。傳染病救治辦法6條,其中包括群眾發現熱病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觀察并臥床靜養、多喝開水,聽從醫生吩咐注意事項,不可固執自己性情去求神巫等。⑦這些要求和措施,使根據地人民群眾逐漸形成了自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抵制封建迷信,崇尚科學文明,講究日常衛生的新風尚。
(五)杜絕鋪張浪費,樹立勤儉節約之風。
受封建思想影響,抗日根據地不少地方的百姓婚喪嫁娶相互攀比、大操大辦,浪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根據地黨政軍機關及群眾團體內部也有部分工作人員講待遇、講排場,造成財物極大浪費。為此,山東抗日根據地在鄉風建設過程中,將力戒鋪張浪費、崇尚勤儉節約作為民主政府施政的一項重要內容。該項工作首先從機關抓起,通過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機關工作人員各種待遇領取發放,嚴格控制招待費、各種會議用餐及聚餐,嚴格各級政府用費開支標準等。如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規定:“各機關、團體、部隊之來賓,除帶有統戰性質之外賓,一律給以普通飯菜,不得額外招待,亦不得報銷招待費。”一般會議“不得增加菜金,亦不得舉行會餐。……各種集會、過節及學校訓練班之開學、結業等,一律不準會餐。”①通過這些嚴格規定,使黨政群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率先垂范,帶頭勤儉節約,力戒鋪張浪費。同時教育廣大人民群眾結婚不騎驢,不坐轎,不要彩禮,不請客。死人不潑湯,不指路,一切從簡辦事。勤儉節約之風在根據地逐漸形成。
二、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的成功做法
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較大成績,其成功做法主要包括:
(一)在建設主體上,黨和政府組織領導與鄉賢、社會組織、民眾等相互配合、積極參與,將鄉風建設變成抗日根據地多元主體的共同行動。
山東抗日根據地在鄉風建設中,黨和政府不是自己唱獨角戲,而是在確保組織和領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鄉賢、士紳等鄉村進步力量的作用,充分依靠各種群眾性組織,教育和組織廣大民眾,實現了政黨、基層政權、民眾、鄉賢、社會組織等各相關主體的聯系互動。通過這種聯系互動,真正做到了建立互信,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從而將鄉風建設變成人民群眾、社會各界的共同行動。
首先,充分發揮鄉賢、士紳等鄉村進步勢力的作用。農村鄉賢、士紳是傳統鄉村社會的精英,他們知識淵博,擁有較多社會資源和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在基層群眾中有著較大影響,是鄉村社會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鄉風建設的具體實踐中,山東抗日根據地積極吸納鄉賢、士紳參與鄉風建設相關政策的討論和制定,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教育文化發展和整治社會陋習等工作。其次,充分依靠各種群眾性抗日團體。抗日根據地各種群眾性抗日團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抗日組織,這些群眾性抗日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在教育和組織發動群眾,宣傳貫徹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讓他們與黨和政府密切配合,積極參與鄉風建設的各項工作,可以更好地宣傳和發動群眾,推動鄉風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二)在內容設計上,將鄉風建設寓于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逐項工作中,做到各項工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鄉風建設涉及抗日根據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其中,集中體現在政治、文化和社會領域。而一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方面從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一個領域的發展建設、除舊布新,會給其他領域提供積極因素,進而帶動該領域相關建設的進行。從山東抗日根據地當時情況看,推進文化建設,提高民眾受教育水平,不僅有利于擺脫封建思想和禮教束縛,也有助于增強參加政治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及時為群眾防病治病,不僅可以提高民眾健康水平,幫助民眾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封建迷信影響。還可以使民眾有更加健康的體魄從事生產勞動和革命戰爭,進而促進生產發展和革命事業進步。實現男女平等,促進婦女解放,不僅可以打破幾千年來男尊女卑傳統,使廣大婦女擺脫各種精神枷鎖和身心折磨。還可以使廣大婦女走出家門,參加政治活動、生產建設、擁軍支前等,促進根據地各項建設。
山東抗日根據地進行鄉風建設,充分注意了鄉風建設與社會治理其他內容的聯系互動,既以鄉風建設推動政治、經濟、文化等其他領域的治理。又以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治理保證鄉風建設順利進行,使整個社會治理各方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三)在實施保障上,以各種組織為基礎,以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為規范,做到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有機結合。
從組織保障看,黨和政府注意建立健全各種組織機構,保證鄉風建設各項政策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如廣泛成立各級婦女救國會,并規定婦女救國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組織號召婦女積極行動起來,反對父母包辦婚姻,反對童養媳,爭取婚姻自由,實現男女平等。①婦女放足當時面臨比較大的阻力,各地為此專門成立放足委員會,以更好地組織開展該項工作。從制度和法律保障看,山東抗日民主政權注意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先后頒布實施了《農村俱樂部修正辦法》、《山東省婚姻暫行條例》、《山東省戰工會關于制止搶劫寡婦的訓令》、《婚姻暫行管理條例》、《山東省膠州區修正婚姻暫行條例》、《冀魯豫行署關于女子繼承等問題的決定》、《冀魯豫區產婦嬰兒保健辦法》、《山東省禁煙治罪暫行條例》、《山東省禁毒治罪暫行條例》、《山東省戰工會關于賭博罪的訓令》等等,這些制度和法律法規為廢除男尊女卑、實現男女平等,破除封建陋習、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打擊涉煙涉毒涉賭犯罪等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通過建立健全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鄉風建設工作的組織者、推動者;通過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保障鄉風建設工作有章可循、穩步推進;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懲治違反社會治理、移風易俗規定要求的違法犯罪行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為鄉風建設構建了完整的保障體系。在這個保障體系中,組織保障是基礎,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是規范。多種保障有機結合,保證了鄉風建設各項政策措施能夠得到真正貫徹落實,收到良好效果。
(四)在方法上,以黨和政府部署推動為主導,多種社會傳播方式和宣傳方式綜合運用。
黨和政府部署推動主要是以發文部署、會議部署、檢查督促等形式進行的。發文部署是黨和民主政府開展鄉風建設工作最經常的形式。鄉風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大都以發文部署方式進行。如實現男女平等、推動婦女解放,破除封建迷信、整治社會陋習、嚴懲煙毒賭等,大都是通過發布大量文件或法律法規來進行的。會議部署也是黨和民主政府開展鄉風建設工作所經常采用的形式之一。黨和民主政府通過各種形式的專題會、茶話會、總結會、節日紀念會等,宣講鄉風建設的各項政策,使參會人員明確鄉風建設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并通過他們向廣大人民群眾廣為宣傳,以保證各項建設工作全面展開。檢查督促是黨和民主政府部署推動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1941年1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發布《關于政權工作匯報的決定》,對匯報時間與方式、匯報項目、匯報格式等提出了非常明確細致的要求。在匯報項目中,就包括鄉風建設所涉及的各項工作,如各地風俗習慣、改善婦女生活情況、改良風俗(禁賭、禁毒、禁煙、廢除迷信等)情況、公共衛生設施情況、辦理社會教育情況等等。②
在以黨和政府為主導部署推動鄉風建設工作的同時,為了讓鄉風建設各項政策能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黨和政府還廣泛運用多種社會傳播方式和宣傳方式,與黨和政府部署推動互相配合。這些方式主要包括識字班、冬學班、半日校、夜校、民校等各種教育形式,群眾大會、訓練班等各種活動形式,報刊、雜志、戲劇、歌曲、小調等各種宣傳形式。如膠東區掖縣民眾夜校、冬學和婦女識字班,根據不同教授對象,安排不同教育內容,“對中老年講翻身求解放,破除迷信,相信科學,熱愛共產黨,擁護八路軍;對青年民兵講游擊戰術,抗戰必勝,對婦女教學識字,講解男女平等,爭取婚姻自由等。”③這些方式與黨和政府部署推動相呼應,貼近百姓生產生活,直觀形象,易于理解和接受,對保證政策執行效果起到了很好作用。
三、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的主要經驗
(一)通過廣泛社會動員和政策宣傳,為鄉風建設創造良好輿論氛圍。
鄉風建設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許多工作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需要協同推進,更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參與。而要確保全體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就必須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政策宣傳,讓社會成員充分了解黨和民主政府每一項路線方針政策的目的、內容和意義,了解鄉風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給社會和個人所帶來的變化或利益。山東抗日根據地在鄉風建設過程中,從政策法令制定到具體活動開展,都十分重視社會動員和政策宣傳,通過群眾大會和座談會、報紙刊物、街頭演講、黑板報、戲曲、歌曲等多種形式,讓社會成員對政策制定初衷、政策具體內容、工作開展方式方法、以及政策實施的具體結果,都能有一個大致了解,并從內心擁護支持黨和民主政府鄉風建設的政策和行動。如開展冬學運動,李竹如強調,要真正讓冬學運動成為一個運動,并保證運動的成就,就必須進行廣泛的、深入的政治動員。動員的方式包括各報紙、刊物、群眾團體及一切宣傳機關用各種方式來宣傳,政府要通過布告勸導人民大批參加冬學,號召地方士紳協助冬學運動的開展。①這種充分宣傳動員和良好輿論氛圍,對確保鄉風建設順利推進和取得實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通過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讓鄉風建設變成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
山東抗日根據地在鄉風建設過程中,除了發揮法律、制度和政策的規范和制約作用外,還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接近群眾,說服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讓鄉風建設變成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如東平縣婦救會針對婦女受封建思想影響較重,不愿參加學習,不敢參加婦救會的實際,采取走家串戶、深入調查、扎根串連、個別發動的方式,通過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革命勁頭和深入細致、不知疲倦的工作態度來打動群眾。最終使絕大部分年輕姑娘、媳婦走出家門,加入婦救會,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②魚臺縣婦救會針對本地日偽、封建會道門勢力猖獗,婦女入會道門較多,各種迷信盛行,群眾不愿接近婦救會的實際,婦救會干部為了更好地接近群眾,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就模仿當地婦女的模樣,頭上挽髻,腳穿尖頭鞋,住在老鄉家里,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借此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有些干部為進一步取得群眾信任,還用攀親認干娘、拜姊妹的方式,廣交朋友,開展工作。運用這些方法開展工作,很快取得了實效,當地群眾態度有了改變,各種活動也迅速開展起來。③
(三)將鄉風建設寓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之中,做到鄉風建設與百姓生產生活相結合。
山東抗日根據地鄉風建設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將鄉風建設寓于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之中,做到鄉風建設與百姓生產生活相結合。通過鄉風建設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來提高人民群眾對鄉風建設工作的認同度和參與度。農村俱樂部是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群眾性文化教育活動的組織,《農村俱樂部修正辦法》作為俱樂部開展活動的法律規范,強調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必須充分考慮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如規定活動時間“一般應以每天下午及晚間為主,以農閑為最好時期,每日活動以不超二小時為原則。……活動,要盡量適應群眾之年齡、性別、職業及興趣之不同,求其多樣化,以便吸收全村群眾都能參加俱樂部活動。”④肥城縣婦救會在說服教育廣大婦女要勇于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為自己掙得獨立社會地位的時候,密切結合廣大婦女受丈夫打罵、受公婆虐待,終身大事自己不能作主等生活實際問題,通過講述身邊婦女悲慘生活遭遇,最終使一些婦女感動得低頭不語,淚流滿面。①
(四)根據人民群眾認識水平和各地實際情況逐步開展工作,確保鄉風建設有計劃、有步驟進行。
鄉風建設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黨和民主政府各項鄉風建設政策,最終要靠人民群眾貫徹落實,才能起到應有作用。這就決定了開展鄉風建設,必須照顧到人民群眾認識水平和各地實際情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穩步推進。切不可超越實際,盲目求快,一蹴而就。
開展放足運動,動員婦女放足,是實現婦女解放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受封建社會綱常禮教影響,人們認為女孩子留大腳難看丑陋,只有“三寸金蓮”才漂亮。因此,放足運動開始時在一些地方遇到很大阻力。根據這一情況,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在《關于開展婦女放足運動的指示》中強調:“放足運動應依據婦女年齡及具體情況逐漸推行,不可操之過急,機械的普遍推行。一般在十二歲以下之未纏足幼女,一律禁止纏足;十八歲以下之纏足婦女,一律限期解放;十九歲以上至三十歲之纏足婦女,可逐漸勸導解放;過三十歲以上之纏足婦女,自愿解放者予以獎勵,不愿放者不加勉強。”②魯南區黨委在鄉風建設時特別強調:群眾因受政治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一開始就完全體會接受黨的指示號召。因此,做工作必須先將道理講清楚,辦法說明白,要群眾自覺自愿去辦。要辦的事群眾了解、贊成,經動員可快辦;群眾一時不了解,不很贊成,就慢慢的動員,想通了再辦。……如放足、新式婚禮、拆廟,本是好事,如不動員,群眾不接受,甚至就會不滿。③魯西婦救總會針對過去各級婦救會在查放足、“爭取繼承權”斗爭中超越現實條件的一些過激做法。強調婦女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在解決時要遵循合理原則,即要照顧到社會輿論,不要超越實,不要在現實條件還沒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強迫群眾參加一些活動。如維護婦女財產繼承權雖然是主任公署的法令,但在目前條件還不具備的時候,爭取財產繼承權的中心點,應放在宣傳教育上,經過一定的階段(大部群眾能接受時)再去執行。④
Rural Construction of Anti - Japanese Base Areas in Shandong
KONG Fan-ji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Linyi University,Linyi 276005,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tyle in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 has achieved obvious results in just a few years. Its success lies in integ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tyle i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so that various works affe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will coordinat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with local sag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people to turn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ustoms into a joint ac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On the basis of various organiza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the norm, so as to organically combine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and legal guarantee. Guided by the deploy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 variety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ity methods are used comprehensively. Its main experience includes creating a good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stoms through propaganda and mobilization; Through ideological work, let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atmosphere into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the peoples conscious a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stoms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closely combined; According to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level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ach place, gradually carry out, steadily advance.
Key words: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Area;local custom. social Governance
[責任編輯? 山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