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 潘穎


【摘 要】 支架式教學是通過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架以幫助其建構新知識的教學模式。在生活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支架式教學能幫助識字困難的智障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提高識字成效。具體實施中,可從課前評估以確定教學起點、搭建支架以突破教學難點、評估效果并逐步撤除支架3個環節入手。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生活語文;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64
識字教學是生活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智障學生語文學習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支架式教學是通過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架以幫助其建構新知識的教學模式。在生活語文識字教學中,運用支架式教學能幫助識字困難的智障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提高識字成效。本文將以《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生活語文》三年級下冊《愛護牙齒》一課為例,探討支架式教學在生活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前評估,確定識字起點
智力障礙學生一般具有感知覺統合障礙,視覺分辨存在問題,很難分清兩個相近的字;視覺記憶時間短,再認困難;空間知覺存在問題,每個筆畫認讀或書寫是正確的,可是組合筆畫困難。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首先要做好評估,再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其提供個別化支持,幫助他們認識漢字。
面對復雜的學情,教師在《愛護牙齒》一課教學開始的前兩天,利用微信小程序制作關于課文的問卷調查,通過班級微信群讓家長輔助學生填寫問卷。根據調查結果,教師明確大部分學生完成了課前預習,對于《愛護牙齒》課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識字方面,學生對“牙”“心”“齒”“開”等字的認識情況不佳。因此,確定了幫助學生掌握發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等教學目標。
二、搭建支架,突破識字難點
根據學生對課文中生字的掌握情況,教師提供適合的支架,幫助學生突破字音、字形和字義等難點。
其一,提供口型、舌位模仿支架,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發清字音需要大腦和口唇舌部多條神經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對于存在身心障礙的智障學生來說較為困難。提供夸張的口部示范,能幫助智障學生突破這一難關?!稅圩o牙齒》一課要求學生掌握4個生字“牙”“心”“齒”“開”,其中“心”是前鼻音、“齒”是翹舌音,學生學習時存在發音不準確現象。對此,教師提供口部模仿支架,輔助學生學習。如,在教學“齒”時,教師張大嘴巴,示范舌頭翹起的狀態,鼓勵學生模仿,必要時使用口部矯正器,幫助學生準確發音。
其二,提供媒介支架,幫助學生記住字形。智障學生學習漢字就像觀看圖畫一樣,很難分清字體結構。因此,生活語文教師實施識字教學時應根據學情提供媒介支架,包括實物、圖片、視頻材料等。如,對于障礙程度最重的C組學生,讓其通過實物學習字詞,能聽到詞語找出實物即可;對于障礙程度中等的B組學生,提供圖片支架進行輔助,幫助學生將字詞與圖片建立鏈接;對于障礙程度最輕的A組學生,讓其借助圖片理解和識記,最后撤除圖片支架,學會詞語。此外,一些象形字的視頻,或者表現字體演變過程的視頻,都可以成為智障學生學習漢字的支架。如,在《愛護牙齒》這一課教學“牙”時,可出示圖1,讓智障學生借助形象直觀的圖片記住“牙”這個生字。
其三,提供詞語支架,幫助學生理解字義。生活語文課堂上,往往只教授兩三個詞語,看似很簡單,但智障學生掌握起來依舊較為困難。對此,教授漢字時,可以組一個常見的詞語,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具化漢字意思,輔助學生識記。如在《愛護牙齒》這一課教學“杯”字時,告訴他們“左邊‘木,右邊‘不,合在一起讀作‘杯”。在這里將學生學過的“木”和“不”進行了鏈接,并組詞“水杯”“杯子”等,為“杯”字的學習搭建了支架,使學生能較容易地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識字也就相對簡單了。
三、評估效果,逐步撤除支架
每一個智障學生都有其特殊性,評價標準也應該是個別化的。依據智障學生的障礙程度,教師出示一些識字練習,評估學生識字效果。一是圖文配對。讓C組學生聽著生字詞發音,找出對應的實物;讓B組學生看圖找出對應的生字詞卡;讓A組學生根據教師的發音找到生字詞卡。二是分辨相近字字形的練習。由于智力障礙學生觀察不夠細致,教師可準備多組相近字,讓學生分辨,引導學生從細節觀察并掌握生字的字形結構。三是評估字詞的運用。如,要求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能認讀,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能夠指認字詞或書寫,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運用生字組詞、造句等。
通過以上教學步驟,在學生掌握相關生字后,就可以逐步撤除支架。但撤除的程度和進度都要依據學生的能力而定。如,有些智障學生始終要借助外部支持才能記住生字,那么支架可以保持,但支架的內容可以簡化,支架的頻次可以逐漸減少。總之,無論是提供支架,還是撤除支架,都要基于學生的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切實有效。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特殊教育中心,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