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藝,吳永麗,王 軍,陳寬塘,薛興榮
灌云縣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 連云港 222200
肺癌系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具有極高患病率和死亡率,是目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隨著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肺癌的臨床診療逐漸精細化,治療前通過有效方式做出準確病理分型,據此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從而實現患者治療效果的有效提升[2]。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是臨床診斷肺癌常用方法,精準度較高,但受細胞重疊、細胞丟失、細胞退變等因素影響,單獨采用該檢查行肺癌病理分型易引發誤診,從而對患者早期治療方案的制定造成影響[3]。免疫細胞化學技術是采用被標記的抗原或抗體對細胞相應抗體或抗原進行定向、定位或定量檢測的檢測技術,通過染色處理可將癌變細胞背景清晰顯現出來,不僅便于識別細胞類型,還有利于保存樣本[4],且該技術在子宮頸癌篩查、乳腺癌基因狀態檢測、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作用價值已得到臨床證實[5-7]。為尋求一種肺癌病理分型精準度更高的診斷方式,本研究對纖支鏡組織病理聯合免疫細胞化學在肺癌病理分型診斷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8 月—2021 年7 月灌云縣人民醫院接受病理檢查肺部病變的63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和免疫細胞化學檢驗進行肺部病理分型診斷。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齡38~75歲,中位年齡58歲。
1.2.1 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 囑咐患者受檢前禁食4 h 以上,向其講解檢查流程。受檢時取患者仰臥位,采用2%利多卡因行霧化吸入麻醉,另向患者鼻孔噴入適量2%利多卡因,隨后將Olympus BF-170 型(日本奧林巴斯)纖支鏡經患者鼻腔插入,如果鼻孔太小,則可通過口腔插入,插入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行氣道內利多卡因局麻,利多卡因使用總量應<400 mg。纖支鏡插入后,依照先健側后患側、自上而下的順序,對患者聲門、氣管、隆突、支氣管等位置進行觀察,發現病變后經活檢孔,使用活檢鉗取出標本并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完成組織病理學檢查后,制作液基薄片,晾干待檢。
1.2.2 免疫細胞化學檢驗 (1)試劑與儀器。第一抗體:p40、p63、CD56、Syn、TTF-1及NapsinA,北京奧維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第二抗體:羅氏OptiView DAB Detect kit 顯色系統,配套緩沖液、清洗液、免疫組化抗原修復液、蘇木素染色液及返藍染色液;儀器:Benchmark XT全自動免疫組化儀,瑞士羅氏集團生產。(2)染色方法。取檢測試劑和輔助試劑置于全自動免疫組化儀試劑架,根據不同第一抗體修復時間、孵育時間、溫度等參數,于計算機中設置相應染色方案。通過計算機輸入第一抗體名稱,借助Ebar條碼打印機打印相應信息標簽,并將其粘貼于相應玻片。取玻片置于全自動免疫組化儀,根據計算機程序提示滴加第一抗體,其余步驟由儀器自行完成。染色后取出玻片,洗凈緩沖液,選用95%乙醇和二甲苯行脫水透明處理后封片待檢。(3)結果判讀。未著色為陰性細胞,著棕黃色為陽性細胞。依照陽性細胞占全部腫瘤細胞比 例 判 定 結 果,+ :占 比<5%;++ :占 比5%~25%;+++:占比26%~50%;++++:占比>50%。
觀察單獨纖支鏡組織病理診斷和纖支鏡組織病理聯合免疫細胞化學診斷結果與常規病理活檢的差異性。
采用Foxtable 2019 軟件和SPSS 26.0 軟件行數據錄入與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獨行纖支鏡組織病理診斷,可分型49 例(77.78%),其中鱗癌22 例,腺癌14 例,小細胞癌13 例,對比常規病理活檢結果,鱗癌、腺癌及小細胞癌診斷符合率分別為72.00% (18/25)、73.33% (11/15)及84.62%(11/13),見表1。

表1 纖支鏡組織病理與常規病理活檢診斷結果 例
聯合行纖支鏡組織病理和免疫細胞化學診斷,可分型60 例(95.24%),其中鱗癌27 例,腺癌19 例,小細胞癌14例,對比常規病理活檢結果,鱗癌、腺癌及小細胞癌診斷符合率分別為92.00%(23/25)、100.00%(15/15)及100.00%(13/13),見表2。

表2 纖支鏡組織病理聯合免疫細胞化學與常規病理活檢診斷結果 例
基于常規病理活檢,單獨行纖支鏡組織病理診斷鱗癌、腺癌及小細胞癌符合例數分別為18例、11例及11例,合計可分型診斷符合40 例(75.47%);聯合診斷鱗癌、腺癌及小細胞癌符合例數分別為23 例、15 例及13 例,合計可分型診斷符合51 例(96.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66,P<0.05)。
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在肺癌占位病變診斷中發揮作用突出,相比常規纖支鏡鏡下檢查,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能在前者見不到腫物或黏膜易出血以致無法有效取到病理活檢標本的情況下實現組織病理檢測,因而得到臨床廣泛應用。此外,經纖支鏡取病理組織,相比傳統穿刺活檢對患者造成創傷更小,且利用纖支鏡取出的病理組織,基于液基細胞學理論制作液基薄片,能有效解決傳統涂片黏液多、血液多、涂片薄厚不均、細胞結構不清晰、細胞退變等問題,從而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檢測陽性率[8]。但由于鱗癌和腺癌部分細胞學形態相互疊加,易出現核仁明顯、染色質增粗、細胞核型不規則等不良情況,導致部分患者采用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時,難以從細胞形態學角度對其病理分型進行有效區分,進而影響診斷結果。此時,則需要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幫助下做進一步診斷。
免疫細胞化學是一種用于抗原定性、定位及定量測定的新型技術手段,該技術通過使用帶顯色劑標記的特異性抗體,在組織細胞原位,借助抗原抗體反應和組織化學呈色反應,實現對相應抗原的定性、定位及定量。目前,該技術已在組織病理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且有大量研究證實了該技術的臨床診斷價值,任美英等[9]在非小細胞癌惡性胸腔積液診斷中運用免疫細胞化學技術,ROC 曲線分析結果表明,免疫細胞化學能對良惡性胸腔積液進行有效鑒別。宋方彬等[10]在子宮頸癌篩查中運用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結果顯示,該技術可輔助CT 檢查進行診斷分級,能有效提高子宮頸癌篩查準確率。但是臨床上有部分患者無法取到組織學標準,例如尚未形成腫塊的早期病變患者,對于此類患者僅能通過刷檢的方式進行診斷,且有部分患者存在刷檢時細胞量過少而無法制成細胞塊的現象,導致其僅能通過細胞學對其作出最終診斷和分型。因此,對細胞學涂片或液基薄片標本的免疫組織化學診斷進行探討分析是極具臨床實際意義的。現階段,細胞學涂片或液基薄片通常采取人工操作的方式實現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而這種染色方式極易受到人為、外界溫差、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增加假陽性或假陰性發生率的同時,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為避免人工染色帶來的種種影響,本研究采用羅氏OptiView DAB Detect kit 顯色系統進行自動染色,其不僅可實現標準化染色,還能有效提高檢測結果的客觀性。
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聯合免疫細胞化學用于肺癌病理分型診斷,一方面可保證細胞抗原完整性,另一方面免疫細胞化學檢測幾乎所有操作均由儀器自行完成,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帶來的誤差,從而能有效提高診斷準確性。本研究對單獨纖支鏡組織病理和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聯合免疫細胞化學檢測在肺癌病理分型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鱗癌、腺癌及小細胞癌診斷符合率分別為72.00%、73.33%及84.62%。有報道顯示[11],纖支鏡病理組織分型診斷鱗癌、腺癌及小細胞癌的符合率分別為68.8%~95.6%、84.9%~95.6%及70.7%~100.0%,除腺癌診斷符合率未達到以往研究標準之外,其余病理分型的診斷符合率均與既往報道相符,而腺癌診斷符合率較低則可能與遭受外界人為因素影響有關。相比單獨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聯合檢查可確保更多病理標本實現準確分型,本研究結果提示,聯合診斷在肺癌病理分型診斷中作用更加突出。研究指出[12],人工滴加抗體帶來的實驗誤差,以及手工修復過程中產生的脫片、著色不均勻等現象均可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而在本研究采用的羅氏OptiView DAB Detect kit 顯色系統具有較高的自動化程度,在確保取材良好的基礎上,可在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時,有效避免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過程中人工操作造成的誤差,減少外界因素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從而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在纖支鏡組織病理檢查基礎上行免疫細胞化學檢測,可有效提高肺癌病理分型診斷準確性,對患者早期治療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