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王文君,楊夢霞,翟 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門診,河南 鄭州 450000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宮頸上皮的癌前病變,其反映宮頸癌持續發展過程,通常由癌前病變至癌演變需經歷從宮頸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一系列病理變化,約10 年。國外調查數據顯示,CIN 患者每年增長2%~3%,70%的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SIL)患者10~20 年后會發展為宮頸癌,而我國宮頸癌發病率為3.83%~14.43%[1-4]。伴隨CIN 發病年齡年輕化,手術治療通常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操作簡單、少并發癥且少不良妊娠結局、利于恢復的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但是,有專家學者指出,其術后陰道流液時間長,陰道出血率高,極易導致患者精神緊張,加上存在殘留病變組織造成復發,因而臨床改善并設置符合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新模式干預十分關鍵。自我效能感作為調動個體積極性、認知資源及控制生活事件能力指標,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增強自我效能感干預可促使腫瘤等患者適應疾病,及時調整心態并改變健康行為,但目前臨床尚無將其用于CIN 研究[5]。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在LEEP 治療CIN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門診行LEEP治療的128例CIN患者病歷資料,設為觀察組;收集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相同經歷128 例CIN 患者臨床信息,設為對照組。所有病例納入標準:已婚已育女性;均符合《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相關標準,在本院經陰道鏡檢查、細胞學、病理學活檢確診為CIN Ⅰ~Ⅱ級;均不存在手術或麻醉禁忌證,順利完成LEEP;患者與家屬自愿參與本次調查。排除標準:有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患心肝腎臟嚴重功能疾病、出血性疾病;手術不耐受;療護配合度低;CIN Ⅲ級及以上。本次納入研究對象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3~44 歲,平均年齡(35.94±2.05)歲;CINⅠ級68 例,CINⅡ級60 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5.87±2.13)歲;CINⅠ級72例,CINⅡ級56 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分級等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手術前3~7 d,患者需月經干凈、無性生活,白帶常規、血常規、心電圖及肝腎功能檢查確定無異常,并排除生殖道炎癥。LEEP 行全麻或鎮靜麻醉,根據病變范圍和深度選取適當電切環型號,切除范圍為移行帶外周圍3~5 mm,錐切的深度約為1.5~2.5 cm,切除創面用電凝球電凝止血,術后予以抗生素3 d預防感染。
兩組患者均采用LEEP 治療。對照組接受CIN 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包括知識缺乏與預感性悲哀護理、經驗式集體治療、個體化健康教育、社會支持與一對一陪伴護理、并發癥干預、放松訓練等途徑增強自我效能,具體方案如下。(1)正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護士認真詳細向患者及家屬講述宮頸上皮內瘤變概念、癥狀及轉歸期間,利用電子信息系統輸入患者姓名、年齡、病史評估、實驗室檢查結果、職業、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等信息,系統自動匹配觀察法、會談法、調查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測驗法或對應量表評定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找出存在的護理問題,實施心理護理。(2)知識缺乏與預感性悲哀護理:針對患者及配偶存在LEEP 治療、性生活認知不足情況,予以疏導、勸慰、解釋及個性化健康教育,及時消除疾病復發擔憂與困惑,加強丈夫對于手術前后性知識、夫妻性生活質量教育,降低病毒由男性反復傳予女性概率。(3)經驗式集體治療:由優秀專業人員開設“主題沙龍”健康宣教增進患者與家屬了解疾病信息;對患者進行4 次“提出病恥、重拾信心、促進康復”主題講座,包括疾病發展、治療與復發;康復護理要點與注意事項;康復認知與信念重要性;成功案例介紹。(4)個體化健康教育:將患者出院后疾病康復和保健計劃分解為若干個易于實現與逐步提高小目標,居家自行記錄于手機App“康復日志”中內容與頻次模塊,通過App 醫護人員觀看患者每日進程記錄,強化患者“進步”“成功體驗”。(5)社會支持與一對一陪伴護理:手術準備及術中采取一對一陪伴護理,每周在微信管理群內舉辦線上“專家在身邊、病友面對面”康復活動,由痊愈病友通過視頻講座現身說法并帶領患者形成相互監督、相互鼓勵氛圍。(6)并發癥干預:①監測陰道出血情況,若出血量<20 mL,采取紗布壓迫陰道止血;若出血量在20~200 mL,采取陰道填塞紗布、止血劑止血,若出血量>200 mL,及時電凝。②脫痂期出血是術后2 周痂皮脫落過程最常見并發癥,少許滲血點可用大頭棉簽沾2%碘酊壓迫止血;較多滲血點用膠原蛋白海綿貼創面,再以帶線棉紗球壓迫止血24 h取出;出血多則用碘仿紗條壓迫創面24 h或再次用球電極電凝止血。③宮頸管黏連狹窄需強化術前檢查,陰道沖洗上藥防治陰道炎癥;術后預防性使用抗生素。(7)放松訓練:指導家屬溫和力度撫觸患者全身肌肉,次序為太陽穴、頸部、胸部、手掌、下肢、足部;過程中叮囑冥想,播放舒緩輕音樂放空情緒。(8)自我評價管理:術后與出院后指導患者對自我管理效能與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并不斷提醒自我激勵。
觀察患者術后繼發性出血、腹部墜痛、陰道感染與其他并發癥發生情況,統計術后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疾病復發情況。患者術前、術后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自我效能評分選擇健康促進策略量表(SUP-PH),該量表共包括29 個條目,各條目評分范圍0~4 分,分別代表無信心、有點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以及非常有信心。
采用SPSS 24.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疾病復發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疾病復發情況 例(%)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SUP-PH評分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SUP-PH評分情況(±s)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SUP-PH評分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128)觀察組(n=128)術前44.93±8.60術后3個月54.26±10.31術后6個月51.88±6.25術后12個月50.47±7.09 44.87±7.95 78.41±9.37 79.90±10.73 77.68±8.13
CIN 即宮頸癌前病變,研究證實其是阻斷宮頸癌發展的關鍵節點[6]。隨著國內性生活年齡提前、多產、居民自身健康意識增強,CIN 病發年齡趨于年輕化,保留生育功能亦為病患慎重考慮因素[7-8]。黃曉珍等[9]研究發現,宮頸環形電切術相較于冷刀錐切術(CKC)術后并發癥更少、可行性更高,對受孕及妊娠結局影響較少,目前已成為治療CIN 的理想方法。但由于LEEP 創面通過陰道暴露于外界環境,術后仍無法避免陰道排液和創面出血,繼而發生感染、宮頸管黏連、狹窄等并發癥,影響創面保護與修復,給患者帶來痛苦[9-10]。
自我效能對于疾病控制與意識恢復作用較強,Bandura首次提出并認為其主要從影響機體行為的選擇與堅持、個體努力程度和面對困難時態度、或者思維模式和行為效率共三方面實施調控。已存在大量研究認為,高水平自我效能感可提升癌癥患者心理水平、促進健康行為與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首次將自我效能增強干預聯合LEEP 治療用于CIN 患者中,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術后繼發性出血、腹部墜痛、陰道感染與其他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術后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疾病復發率也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3 個月、6 個月、12 個月SUP-PH 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幫助CIN 患者認識問題、消除顧慮、增進信心,促使大腦皮層神經系統機能恢復,自動調節神經、內分泌變化與自身免疫機制,進而達到對個體動態行動變化的影響[11-13]。
對LEEP 治療的CIN 患者予以知識缺乏與預感性悲哀護理、經驗式集體治療、個體化健康教育、社會支持與一對一陪伴護理、并發癥干預、放松訓練等增強自我效能途徑干預,存在以下優勢:(1)影響術前術后行為選擇,面臨疾病復發擔憂與困惑時,或每次主題培訓結束后設立“康復之路小貼士”有獎競猜,或“康復之路好榜樣”等系列互動環節任務,會激勵患者實現認知行為優良轉變,這與其他研究提示有積極心理暗示相關。(2)影響患者與家庭思維和情感過程。通過每周微信群線上開展“專家在身邊、病友面對面”康復活動,由痊愈病友通過視頻直播現身說法并帶領患者形成相互監督、相互鼓勵氛圍,術后中醫穴位按摩放松訓練及撫觸等,促進患者主動尋找解決方法,提升依從性[14-15]。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增強干預應用于LEEP 治療CIN患者,有利于提升自我效能水平,進而降低并發癥與疾病復發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