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沙沙
開封市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開封 475000
腦梗死(CS)在我國及全世界范圍內均有較高發病率,該病主要與患者腦組織缺血及壞死有關,常造成語言、意識和感覺障礙、神經功能異常、肢體麻木、頭痛、昏迷等癥狀[1-2]。且多數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等后遺癥,加重患者家庭負擔,降低生活質量。所以,在CS后遺癥期間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幫助患者恢復各功能狀態[3]。常規護理具有一定普遍性和普適性,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臨床癥狀,但不具有針對性和精準性,患者康復進程緩慢。中醫護理可根據患者不同證候及情緒狀態進行對癥護理,有利于快速疏導患者負面情緒,提升護理質量,且無不良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4]。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護理對CS 后遺癥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2021 年1 月開封市中醫院收治的90例CS 后遺癥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5 例。對照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齡41~82 歲,平均年齡(61.25±3.07)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58±0.42)年;后遺癥類型為睡眠障礙12 例,吞咽困難8 例,語言障礙16 例,偏癱9 例。試驗組中男25例,女20 例;年齡39~82 歲,平均年齡(60.94±3.01)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61±0.45)年;后遺癥類型為睡眠障礙11例,吞咽困難9例,語言障礙14例,偏癱11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經頭顱CT 及磁共振檢查確診為CS。(2)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3)生命體征平穩。排除標準:(1)存在急性感染者。(2)伴有急性腦血管疾病者。(3)預計生存期在12個月以下者。(4)四肢癱瘓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調整溫度、濕度在適宜范圍內,進行日常查房及心理指導,監督患者按時服藥,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1)情志護理。CS后遺癥患者大多伴有抑郁、沮喪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個體化差異進行主動溝通,及時傾聽患者內心感受,并建立積極友好的護患關系。采取精神轉移分散、言語開導、移情易性、靜心養神等方法對患者進行開導,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緩解。同時保持病房環境的安靜和整潔,控制房間溫度和濕度在患者的舒適范圍內,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幫助患者放松心情,使其積極面對疾病。(2)耳穴埋豆護理。利用按壓法于交感、腦、皮質下等穴位進行按壓,刺激耳穴,每個穴位2 min,3 次/d,按患者恢復情況調整按壓時間。(3)按摩護理和康復鍛煉。取患者坐位或仰臥位,選擇內關穴、足三里穴、尺澤穴、陽陵泉穴、風池穴等穴位進行按摩,促進其體內血液循環改善,進行按摩時,護理人員需站在患者患側,將自己手部虎口和患者手的虎口交叉,以拇指指腹對合谷穴和曲池穴進行按摩,按摩內關穴和少海穴時采用中指或食指,在對患者各個穴位進行按摩的同時進行康復鍛煉。對失眠患者每日進行中藥泡腳,改善睡眠質量。(4)飲食護理。針對血虛便秘者予以黃芪、當歸、大棗等補血食物,多補充新鮮蔬菜和水果;肝陽上亢者以甘寒、清淡等食物為主,可多飲用菊花茶,忌煙酒和辛辣、刺激食物;風痰阻絡者予以潤燥、通絡的薏米粥、蓮子粥等等食物,忌生冷、辛辣等食物。(5)語言功能康復護理。針對伴有語言障礙患者,護理人員需制定個性化語言訓練計劃,先訓練基礎音節,再循序漸進到短語和句子,并增加溝通交流,使患者語言功能逐漸恢復。每日盡可能多的與患者進行對話和交流,并在訓練過程中對患者進行鼓舞,提高患者康復信心。(6)生活護理。對患者日常生活進行護理,鍛煉患者的刷牙、洗臉、吃飯、穿衣、扣扣子等日常生活能力,同時指導并幫助患者開展關節屈伸和外展鍛煉。
(1)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進行評估,NIHSS量表評分為45分,得分越低,則神經功能越好。(2)運動功能。采用肢體運動功能(FMA)量表進行評估,FMA 量表為100 分,得分越低,則運動功能越差。(3)自理能力。采用生活自理能力(BartheI 指數)進行評估,BartheI 指數共100 分,得分越低,則自理能力越差。(4)心理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每項均100 分,得分越低,則心理狀態越好。(5)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進行評估,包含軀體功能、心理狀況、物質生活、社會功能4 個維度,每項100 分,得分越低,則生活質量越差。(6)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計入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評分情況(±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評分情況(±s)分
組別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干預前25.04±2.53 24.38±2.61 1.218 0.227干預后9.56±1.02 15.84±1.73 20.977<0.001 t值38.067 18.295 P值<0.001<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FMA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FMA 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MA量表評分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MA量表評分情況(±s)分
組別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干預前35.54±3.28 36.03±3.31 0.705 0.482干預后60.23±6.02 41.36±4.15 17.312<0.001 t值24.159 6.736 P值<0.001<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BartheI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BartheI 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artheI指數評分情況(±s)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artheI指數評分情況(±s)分
組別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干預前31.06±2.98 30.84±2.83 0.359 0.720干預后84.31±8.39 63.09±6.18 13.661<0.001 t值40.120 31.828 P值<0.001<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SDS、S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情況(±s)分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情況(±s)分
組別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SDS評分干預前55.83±5.06 56.12±5.13 0.270 0.788干預后36.09±3.41 45.26±4.58 10.773<0.001 SAS評分干預前56.31±5.24 56.92±5.33 0.548 0.586干預后34.29±3.38 47.63±4.61 15.655<0.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軀體健康、心理狀況、物質生活、社會功能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分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分
組別干預前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干預后試驗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軀體健康心理狀況物質生活社會功能52.63±3.69 53.02±3.75 0.497 0.620 51.06±4.02 50.89±3.98 0.202 0.841 52.76±5.13 53.11±5.16 0.323 0.748 54.13±4.12 53.96±4.08 0.197 0.845 73.68±6.82 64.51±4.73 7.412<0.001 71.54±6.73 58.64±5.26 10.131<0.001 75.31±5.26 66.49±3.69 9.208<0.001 72.85±5.19 62.03±4.47 10.597<0.001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1.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例(%)
CS 是神經科常見疾病,發病率占腦血管疾病的70%,主要是由于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多種原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進而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此外,血液成分改變及血流動力學異常也是造成腦組織供血出現障礙的重要原因,患者常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神經功能缺損等癥狀[5-7]。CS 后遺癥是在CS 發病1 年后還存在語言障礙、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癥狀,隨CS 發生率的增加,CS 后遺癥不斷涌現,常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降低生活質量[8-10]。后遺癥時期的治療關鍵在于預防CS復發,并積極進行有效護理干預改善臨床癥狀。
CS 在中醫中屬“中風”領域,其主要病因為氣血不足,飲食不潔、情志不暢、煩勞過度等引發氣虛、運血無力及瘀血阻滯,并造成腦脈受阻,此外,毒邪致中也是形成CS 的病因之一[11-12]。在中醫學中,CS 后遺癥的產生與患者情志不調、飲食失衡、經絡閉阻存在明顯聯系,需針對上述因素進行針對性中醫護理[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試驗組NIHSS 評分低,FMA 評分、BartheI 指數高。充分說明該護理方案能促進神經系統功能恢復,提高其各項功能水平。中醫護理注重對癥治療及功能恢復,通過對患者各個穴位進行按摩,可有效促進患者四肢及腦組織血液流通,改善肢體麻木、語言障礙等癥狀,對患者肱骨、前臂等各部位進行功能訓練,能強化功能鍛煉,使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提高,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針對伴有語言障礙患者,護理人員制定了個性化語言訓練計劃,先訓練基礎音節,再循序漸進到短語和句子,并增加溝通交流,使患者語言功能逐漸恢復。通過耳穴埋豆進行刺激,能夠對體內相對應區域進行刺激,并有效疏通經絡、平衡腑臟功能,促進神經功能改善及運動康復[15-16]。經進一步研究發現,干預后,試驗組SDS、SAS 評分較對照組低,充分佐證中醫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等不良情緒。中醫護理注重情志護理,通過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并根據患者個體化差異進行主動溝通,及時傾聽患者內心感受,建立積極友好的護患關系,可獲取患者信任[17-19]。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精神轉移分散、言語開導、移情易性、靜心養神等方法對患者進行開導,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有利于患者積極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此外,對失眠患者每日進行中藥泡腳,可幫助患者改善睡眠,選擇內關穴、足三里穴、尺澤穴、陽陵泉穴、風池穴等穴位進行按摩,促進其體內血液循環改善,也能起到舒緩心情的作用。本研究數據顯示,試驗組軀體健康、心理狀況、物質生活、社會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提示該護理方案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中醫護理中的耳穴埋豆對糖尿病、CS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具有特殊效果,能起到疏通經絡、調理機體臟腑、平衡氣血的作用,有助于寧心安神、舒緩患者不良情緒,保證患者睡眠質量,從而提升康復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此外,積極開展生活護理有利于鍛煉患者的肢體功能,促進康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試驗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說明患者此護理方案滿意度良好,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以上研究結果與涂海春[20]、余凌[21]、陳巧珍[23]的研究結果一致。中醫護理可根據患者不同證候及情緒狀態進行對對癥護理,對患者飲食、鍛煉、語言、心理等多方面進行針對性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各功能水平,樹立治療康復信心,使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提升其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CS 后遺癥患者護理中應用中醫護理干預,能夠促進其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