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職業院校英語網絡教學進行了背景分析、學情及教情分析、優缺點分析及課程思政融入效果分析。基于超星泛雅和騰訊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從“師-生”“生-生”“師-網絡平臺-生”三個維度探究了如何在職業院校英語網絡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
關鍵詞:職業院校;網絡教學;課程思政;融入
作者簡介:祁璐(1979-),女,江蘇徐州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醫藥分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語言是文化的傳播載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會涉及西方國家的文化,學生可能會接觸到西方的意識形態。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歐美優秀文化成果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融入如果僅僅流于表面,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教師要利用以往的教學經驗及巧思設計課程思政的融入路徑和方法,利用浸潤式或實踐式教學,讓學生真正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成長。近幾年,依托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授課越來越普遍,新的授課形式,對教學效果評估和課程思政的融入提出了新挑戰。
教師和學生通過多維互動,能夠激活網絡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在線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專注度,提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課堂的有效性。
一、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教學與英語課程思政分析
(一)時代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已普遍采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如騰訊會議、超星泛雅(學習通)、釘釘、ClassIn等為廣大師生所熟悉。網絡教學讓學生時時刻刻被各種教學信息所包圍,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這就要求教師利用課程思政來疏導學生壓力及情緒,防止學生受不健康網絡信息的影響,讓學生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學生情況
一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弱,英語教師需要拓寬教學思路,在進行網絡教學時從多維度與學生進行各層面互動,尋找新的課程思政融入途徑和方法。
網絡教學的互動包括三個主體:學生、教師和網絡教學平臺,包括三個層面: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學生小組合作的生生互動、網絡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網絡平臺—教師”的多方互動,這樣一來教學成為一個多邊互動過程。
(三)英語課程思政狀況
部分英語教師開展課程思政以讀材料為主,認為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很難進行有機聯系,融入較難,效果不理想,很少與學生進行有關思政教育的互動。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斷更新英語語言文化知識,不斷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知識面廣而深。這樣課堂思政才能順利實施,學生不但習得語言知識,還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引領和熏陶。
二、網絡教學優缺點分析及其對課程思政融入效果的影響
網絡教學的優點是不受時空限制,安排較為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反復回看授課視頻;網絡教學資源較豐富,學習空間和時間的無限延伸是可行的。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
1.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較高,隔著屏幕,教師無法隨時隨地監督管理學生,學生聽課很容易走神。實體課堂的多種督促學生復習的檢測手段在網絡課堂難以實施,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獲知教學效果。線下課堂上,教師一般會通過口頭提問、筆頭測試等方法來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網絡課堂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學生缺乏學習壓力,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
2.缺少實體課堂濃厚的學習氛圍。缺乏教師的監管和身邊同學的榜樣力量,部分學生在上網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熱情不足。
3.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大幅減少。網絡教學以單方面的輸出為主,以致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的溝通交流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缺乏真實授課氛圍,學生集體意識和分工合作能力也大為退步。
如此境況下,學生受到情緒難以排解、獨立學習能力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等問題的困擾。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體察學生在思想和精神層面的情況,使學生不僅習得英語語言知識,更在潛移默化中體悟到課程思政對自己的扶助、鼓勵,學業、身心等各方面和諧發展。
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把課程思政目標融入教學目標,對互動的設計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以蘇教版中職英語第二冊第三單元“At the Market”為例。融入課程思政之后的教學目標可設定為:
知識目標:了解無購物日的名稱由來和主要活動,掌握相關詞語和句子表達。
能力目標:能描述消費主義和無購物日的具體含義,談論介紹主要活動,能向社會發出參加活動的正向宣傳。
思政教育目標:學生通過對西方消費主義和中國勤儉持家傳統的比較,了解中西方消費文化的共性和差異性;在學習了解西方環保人士宣傳理性消費和無購物日的同時,能了解并傳承中華民族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減少碳排放,堅持可持續發展。
三、職業院校英語網絡教學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
通過近幾年英語網絡教學的實踐探索,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手段來實現在職業院校英語網絡教學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
(一)師生互動
網絡教學首先要關注師生互動,沒有了實體課堂的面對面交流,更要注重有效的互動方式。充分互動可以增加網絡課堂的情境感,課堂氛圍活潑靈活,課程思政效果也會上一個臺階。
1.課前使用軟件準時進行系統點名,并限定考勤時間。結果自動記入系統,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提醒學生準時上課是網絡課堂的必然要求。上課時間嚴格依照學校作息時間,讓學生意識到網絡教學與實體課堂一樣嚴謹。
2.課前,師生進行簡單的英文對話,要求學生準備好一定主題的簡短內容,可以是居家學習情況、時政熱點,也可以與教學主題相關,例如,在教學 “At the Market”時,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前任務,要求學生練習用英文介紹某個商品。課上教師與學生進行簡短對話,引導學生了解過度消費與西方的無購物日,中國勤儉持家的傳統,同時比較中西方消費文化的異同,培養學生勤儉節約、去偽存真的意識。
3.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實時進行把控,不能完全把時間交給學生來管理。學生進行反饋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不能只就思政教育成效泛泛而談,要注重強調重點知識,并隨時提問其他學生,以達到檢查強化的目的。合作學習考核分數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以此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每個人都要為團隊成績貢獻一份力量。
教師抓住一切時機與學生互動,可以采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多種互動形式。教師既是網絡教學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良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益友。
(二)學生互動
在網絡教學中,雖然缺乏面對面互動,但即時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學生通過網絡進行互動提供了極大便利。為了增加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2-4人為宜,人數過多,網上操作浪費時間,之后的反饋也難以把控。在人員搭配上,首先要遵循自愿原則,其次要考慮同一組學生的英語水平盡量相近,這樣有利于小組成員間順利溝通。這種形式不僅提升網絡學習的趣味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互助協作精神。
1.小組合作(pair work 和 group work)。學生A、B兩人一組,通過網絡平臺完成合作任務。如進行對話教學時,可分角色朗讀及改編對話。進行閱讀教學時,兩人一組完成閱讀材料的學習,反饋時學生A朗讀,學生B翻譯講解,學生B需要及時發現學生A的發音錯誤,學生A需要補充學生B講解的不足,教師根據學生表現評分。為了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機會,教師可利用學習軟件的隨機選人功能挑選學生,每組講解一段,教師進行適當點評。這樣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來提高學生網絡學習的能動性,增強學生交流,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2.學生之間隨機趣味互動。進行聽說教學時,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學習軟件上的“搖一搖”等選人功能,隨機選取學生,讓他們圍繞主題進行英文對話;發覺學生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玩一些學習軟件里的小游戲,以提高趣味互動效果,提高學生的聽課專注度。
(三)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多方互動
智慧校園建設為網絡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很多學校利用“超星泛雅”電腦端和“學習通”手機端,搭建起網絡教學平臺,為網絡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網絡教學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電子設備、即時通訊軟件和網絡教學平臺。實體課堂教學中,按照學校的紀律,通常是將學生的手機集中管理,所以教師和學生均不能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和學習。而網絡教學恰恰相反,學生需要充分利用手機等電子設備來參與網絡教學。網絡教學平臺資源豐富,各種音頻視頻資源充足,利于學生反復觀看、語言模仿,特別適合英語語言的教學與學習。
(四)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實現課外思政互動
教師應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外活動及學生的社團活動中,以增強育人成效。教師可以借助課外活動及社團活動,將語言實踐與課程思政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思政滲透,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師教學空間等英語學習資源體系中。在智慧校園“教師網絡教學空間”建立起完整的PETS1-2級課程章節體系,方便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此外空間中還有多個子欄目,比如課程拓展資源欄目,其中包括PETS1-2級考試相關聽力、閱讀、寫作、詞匯內容,還有涉及醫藥類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精神的思政教育內容,實現課堂延伸,擴大學生知識面。學生發消息給教師,就某些問題進行探討。通過教師網絡教學空間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拓展互動。
(五)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實施監督
英語學習中,背誦必不可少,而網絡教學如何進行背誦檢查呢?當然還是通過學習通軟件:讓學生將背誦過程按照要求錄制成視頻并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為防止學生照資料讀,可設定規定,請家長或同學幫助拍攝視頻。教師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逐個批閱打分,成績自動記錄在系統中。學生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及時看到批閱結果和評語,達到及時反饋的目的。這一過程就是“學生—網絡教學平臺—教師”的多方互動,實現了有效的監督,提高了學生的規則意識,避免學生因缺乏監管而投機取巧、敷衍應付,這也是思政育人的重要環節。
教師在網絡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通訊技術和網絡教學平臺,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加強師生互動,提高網絡教學效率。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同時,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網絡教學是新時代背景下出現的全新教學手段,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必將成為日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正視這一嶄新課題,以適應全新的社會需求和教學要求,應深入探究如何在網絡教學中更有效地融入課程思政。
參考文獻:
[1]包育彬,陳素燕.中學英語任務教學的策略與藝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丁瑩.高職思政課線上教學互動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8):44-47.
[3]楊玉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挑戰與策略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