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利

基于雙碳目標的政策背景及全國碳交易安排的市場化,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2022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納入碳交易管理》。
尹同躍建議:工信部等部委重點研究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階段減少碳排放的效果,將它作為鼓勵傳統車廠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抓手,從而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擴大碳交易行業范圍,將汽車行業包括在內,讓汽車企業參與CCER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鼓勵跨行業企業通過碳市場交易推進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汽車行業將受惠跨行業碳交易得到轉型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經濟效益。
2022年8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主要目標是通過5~8年時間,電力裝備供給結構顯著改善,保障電網輸配效率明顯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及示范應用不斷加快,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基本滿足適應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規模接入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能力累計超過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備滿足12億千瓦以上裝機需求,核電裝備滿足7000萬千瓦裝機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發布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明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梯次及再生利用企業的回收利用責任,推動建立從動力電池生產到退役各環節的回收利用管理機制。
地方層面也積極聯動。新能源汽車利好不斷,多地出臺消費優惠政策,帶動了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中的占比,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全面進入發展快車道。其中,2022年5月6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廣州市支持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穩鏈補鏈強鏈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明確支持構建更加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近地化構建“3+5+2”汽車產業園區新格局,對2023年1月1日前在市內購買車型范圍內新能源汽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每輛1萬元的補貼。廣州市內整車企業新能源乘用車產品年銷量達到50000輛,且年銷量同比增長10%以上的,將獲得銷售額0.5%的一次性獎勵,單個企業獎勵最高不得超過2000萬元。
2022年5月5日,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重慶市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大力發展和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全面落實購置稅減免、免限行、路權等支持政策。推動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有序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2022年5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將在臨港新片區、嘉定、上海化工區等區域布局一批加氫站。按照“互聯互通、有序可控、安全智能、共建共享”的原則,目前新建20萬個充電設施,建設45個以上出租車充電示范站,支持電動汽車發展。
2022年5月1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發布《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天津市“十四五”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到2025年,基本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占比達到25%左右,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率先淘汰老舊車,率先采購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0%,新建和既有停車場要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
公安部近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4.10%,扣除報廢注銷量比2021年增加526萬輛,同比增長67.13%。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045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9.78%。2022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535萬輛,占新注冊登記汽車總量的23.05%,與上年相比增加240萬輛,增長81.48%。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數量從2018年的107萬輛到2022年的535萬輛,呈高速增長態勢。
當前,全球智能網聯汽車正處于技術快速發展、生態加速構建的關鍵時期,應進一步明確發展戰略,抓住機遇、加快布局,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統籌研究制定支持智能網聯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深化與相關行業深度融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動產業創新突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