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祥?徐振華?陳忠祥?王鋒
摘 要:近年來,貴州省市場主體蓬勃發展,銅仁市市場主體增速及總量也有所增加,但銅仁市產業鏈發展面臨對下游產業輻射不夠,向上游產業拉動作用較弱的現狀,在新設立市場主體戶數及注冊資本數等方面,目前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因此,如何培育壯大銅仁市市場主體,找準培育壯大銅仁市市場主體的最優路徑,成為當前銅仁市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發現,當前銅仁市主要的市場主體面臨三方面問題,即個體工商戶生存周期較短、民營企業增長級仍未出現、規上工業企業內驅動力不足。圍繞這三方面問題,提出了緊扣貴州發展主題,聚焦銅仁市“產業鏈”的“擴容提質”視角,就如何激發市場活力、如何完善市場主體構建對策機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產業鏈;市場活力
一、前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銅仁市市場主體也得到了較快增長[1]。銅仁市市場主體數量從2015年的17.48萬戶,增加到2020年的31.79萬戶,但是銅仁市市場主體總體面臨規模不大、質量不高、結構不均衡和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的問題[2-5]。根據《銅仁市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行動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43萬戶,年均增長10%以上,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達到全省中上水平,企業突破9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達700戶以上、資質建筑企業累計達66戶以上、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累計達600戶以上、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累計達85戶以上;引進國內外優強企業450戶以上。要穩步壯大銅仁市市場主體,需要對特定市場主體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此解決系統問題。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存在問題及原因主要從市場主體內部和市場主體外部進行分析,市場主體內部主要研究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和規上工業企業及市場主體結構存在的問題,市場主體外部分析主要從政策和營商環境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發現銅仁市市場主體主要面臨六方面問題(1)。
1.個體工商戶生存周期較短
自2011年以來銅仁市個體工商戶數量從7.16萬戶增加到2021年的24.51萬戶,年平均增長速率11.8%,總體增長態勢較好。從注冊數量和注銷數量對比看,發現其生存周期較短,2011年個體工商戶注冊數量2.09萬戶,注銷數量0.67萬戶,相當于只有三分之二的新用戶生存下來;2018年個體工商戶注冊數量6.68萬戶,注銷數量5.46萬戶,相當于只有五分之一的新用戶生存下來;2021年個體工商戶注冊數量3.13萬戶,注銷數量2.84萬戶,相當于只有十分之一的新用戶生存下來。從2011年至2021年趨勢看,個體工商戶生存周期在進一步壓縮,其生存空間呈惡化態勢。主要原因在于受虛擬經濟沖擊影響,其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同時,同質性個體工商戶無序競爭進一步擴大了這種趨勢。再疊加國內經濟下滑和2020年以來疫情的雙重影響下,個體工商戶的發展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2.民營企業增長極仍未出現
自2011年民營企業0.69萬戶,增加到2021年5.49萬戶,幾乎以勻速增長速率進行擴張,年增長率平穩保持20.7%左右,未超過50%。從側面反映了銅仁市民營企業發展路徑過于單一,民營企業產業鏈條輻射效應較弱,缺乏相當數量的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盡管出現了中偉新材料這一家龍頭企業,但是這只是個例而已。民營企業未打破50%的增長速率,側面反映了銅仁市在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級仍未出現。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銅仁市產業鏈條不健全,導致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等新的增長級領域方面,未能突破原有的產業布局;二是銅仁市高精尖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在民營企業數量不夠,無法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導致民營企業按部就班進行生產和經營,無法突破固有生產和經營管理模式,是典型風險厭惡型企業,三是當前的銅仁市營商環境缺乏有效的刺激和激勵機制,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3.工業企業(規模以上)內驅動力不足
從規模看,自2017年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峰值后,規模一直處于下滑態勢,未見明顯減緩。2011年,規上工業企業數量266戶,以13.1%的年平均增長速率增加到2017年的630戶。自2017年達到峰值后,下降到2021年的445戶,年平均下降速率6.7%。從產值看,產值從2011年的217.2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905.2億元,年平均增長速率22.6%。但自2017年以來,產值明顯下滑,下降到2021年的700.3億元。從就業人數看,就業人數從2011年的2.56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4.8萬人,就業人數達到峰值。自2017年后,就業人數呈下降趨勢,下降到2021年的3.86萬人,與2014年就業人數3.75萬人相近。從規模、產值、就業人數說明在2017年銅仁市規上工業企業發展達到了峰值,但自2017年后,規上工業企業發展處于下滑趨勢,反映出銅仁市規上工業企業發展內驅動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影響再疊加疫情影響。一方面,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工業企業產品出口困難,導致產量減少,因上下游產業鏈以及區域經濟聯動效應,致使銅仁市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和數量下降。另一方面,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國內大批量工業企業停工停產,致使國內經濟下滑。因此,在疊加疫情影響下,導致銅仁市工業企業產值和數量進一步下滑,失業人數進一步增加。
4.市場主體結構不均衡布局不合理
從市場主體的結構與產業布局來看,銅仁市2020年第一、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全市)分別為21.76%、25.08%和53.16%;遵義市2020年第一、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全市)分別為13.17%、43.41%和43.41%;南通市2020年第一、二、三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全市)分別為4.57%、47.49%和47.94%。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銅仁市的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占地區總產量的近五分之一。與發展較好的沿海城市南通市相比,可以看出其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很小,側重于發展第二、三產業。就貴州省內城市而言,遵義市的產業結構比銅仁市要合理,已經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綜上可以看出,銅仁市的產業布局較為依賴第一產業,而在第二、三產業上的發展動力不足,存在著市場主體的結構與產業布局不合理的問題。
5.市場主體階段政策不夠
銅仁市2022年累計發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政策性文件1份,與同類型的遵義市比較少2份,與南通市比較少1份。從數量看,銅仁市支撐市場主體政策文件較少,一定程度說明對市場主體支撐力度較弱。從發布的政策文件類型來看,南通市發布了《市政府印發關于幫助市場主體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幫助因疫情影響暫停營業的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與銅仁市《關于印發銅仁市培育壯大市場主體行動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比較,南通市側重于解決短期問題,銅仁市是一個規劃指導性文件。同時,從文件具體內容看,發現南通市側重于短期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的指導性文件,而且文件內容對市場主體激勵政策較為具體,內容數據化和指標化較銅仁市高。
6.營商環境有待強化優化
2017年、2018年銅仁市營商環境在貴州省排名第一(2),2019年銅仁市營商環境在貴州省排名第八,較2018年下滑了7位。2020年銅仁市營商環境得到改善,上升2位,在貴州省排名第六。從指標的波動看,銅仁市營商環境近5年下滑幅度較大。通過影響指標的因素看,“企業信心、登記財產、獲得信貸、納稅”這四個指標是影響排名大幅度波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碧江區2019年在區縣營商環境中排名墊底,這四個方面指標均未達標。2020年碧江區營商環境排名上升到39位,但是萬山區營商環境從2019年的第3位下滑到了第9位。因此,2020年銅仁市整體營商環境改善不明顯。從整體看,近五年“獲得信貸”是影響銅仁市營商環境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小微企業這些市場主體在無一定數量信貸的支撐下,其成長較為緩慢,甚至面臨破產風險。
三、對策建議
針對這六個方面問題,從全鏈條培育壯大銅仁市市場主體視角下提出了以下建議。
1.積極引導“強個升企”,進一步釋放生存空間
“強個升企”即引導發展動力足、規模大和前景好的個體工商戶升級成為企業,在原有領域起到引領和輻射作用。目前,個體工商戶生存周期短,意味著個體工商戶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出現了生存周期長的個體工商戶與新個體戶之間互相擠壓,致使各自的發展空間受限,這是無序競爭帶來的結果。生存周期長、盈利能力強的個體工商戶,已經符合企業發展的各項標準。從本質上而言,鼓勵強有力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是做“減法”,這個“減法”釋放了生存空間,可以為個體工商戶注入新的市場動力。固化的個體工商戶市場主體結構不利于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需要政府對達到企業標準的個體工商戶進行積極引導,例如對具有連鎖類型的個體工商戶從政策上變更市場主體類型,以此來突破發展格局并且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不是通過不斷的連鎖經營擠占普通個體工商戶的生存空間。只有將具有一定市場份額的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才能緩解虛擬經濟導致的個體工商戶生存周期短的問題,才能重構個體工商戶市場主體,從而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發展空間,激發個體工商戶的發展潛力。同時,需要設置同類型個體工商戶注冊上限,避免無序競爭擠壓市場空間。
2.鼓勵民企“闖新路”,政府承擔一定試錯成本
銅仁市民營企業穩步、逐步的發展,一定程度而言是穩健的。但是,從側面看,銅仁市民營企業的市場主體發展一直或者說仍沒有增長級。這個增長級不專指龍頭企業,也不專指經濟“風口”,更多指是經濟刺激效應。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是“風口”,但是通過調查發現,“風口”的落地與銅仁市政策的執行之間不能良好銜接。目前的政策較為具體化和完善化,但是對于銅仁市現階段而言,政策的過于細致化反而會弱化“風口”的拉動效應。每家民營企業在“風口”需要的是政策優惠,而不是對其強有力的市場約束,這就導致了民營企業一直沒有出現增長級。為企業松綁,不僅是辦事流程的松綁,更多是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匹配相當的政策作為刺激,讓其有做“拓荒牛”的勇氣,敢于創新路、抓新機。鼓勵具有一定潛力的民營企業大膽試、大膽闖,政府不斷為其政策兜底,甚至為其試錯支付一定的試錯成本,這才能徹底激發民營企業活力,才有可能出現拉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增長級出現。
3.穩定規上企業規模,以內生技術進步增長為目標
受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并受疊加疫情影響,銅仁市規上工業企業發展動力不足,下滑趨勢未明顯放緩。穩定并保持現有規模是現階段規上工業企業發展的基礎。在此環境下,規上企業想進行大幅度的技術革新來獲得發展動力,這是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也不符合企業的生產規律的。市場產品具有一定的穩健性,銅仁市規上工業企業的產品在產品質量、產品級別上缺乏核心競爭力。只有通過政策照顧和適當降低價格,以換取穩定發展的空間,才能在此基礎上適當地進行新產品研發來適應市場的需求。即使鼓勵規上工業企業通過購買先進的設備來進行技術革新也是不可行的,這會導致資源的錯配。因此,以穩定規上企業市場份額為目標,通過降低市場產品價格換取空間,嘗試通過政策傾斜在此困難時期為其穩定度過保駕護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積極抵消國內國際環境影響及疫情的雙重影響,從而使得規上工業企業穩步發展。同時,現有規上工業企業要以內生技術進步增長為目標,嘗試進行技術研發,提高產品競爭力。
4.發展壯大產業鏈條
銅仁市產業鏈條不完善、不完整,產業布局不均衡,要構建現代的產業鏈條,可以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全面摸排、梳理產業鏈條,明晰各企業所處產業鏈條,按照新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重新進行分類,了解上下游產業鏈條的薄弱環節;二是重構產業鏈條,根據摸排情況,整合現有產業鏈條優勢,根據比較優勢進行整合,全面疏通產業鏈條的堵點和難點問題;三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強化龍頭企業產業引領作用和輻射作用,同時整合一批優勢產業納入銅仁市上市計劃中。
5.促進市場主體擴容
全面梳理、摸底產業鏈條,目的是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培育壯大有兩層含義,一是對現有市場主體的規模進行擴容,二是對已有的市場主體的質量進行提升。從擴容角度來看,要促進市場主體的擴容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構建:一是放寬市場主體準入條件,如民營企業的市場進入條件;二是圍繞企業由小到大的成長路徑,著力加強對大中小微企業分層級、分梯次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三是圍繞企業做優做強,鼓勵龍頭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及投資合作,推動企業規模擴張。
6.強化市場主體提質
擴容在于市場主體的規模壯大,提質在于市場主體本身內力的提升,要強化市場主體提質,可以從四方面著手。一是圍繞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轉型發展,重點放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圍繞中小企業做精、做專、做強,著重引導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三是圍繞企業科技創新,建立健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遞增獎勵機制;四是圍繞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分類分檔給予獎勵補助,進一步幫助企業深度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
7.優化改善營商環境
銅仁市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要著重放在“獲得信貸、企業信心、登記財產、納稅”這幾個方面。而“獲得信貸”是影響銅仁市營商環境的首要因素,可以從三方面改善企業獲得信貸的途徑。一是利用中央貼息貸款,以銅仁市人民政府名義向中央申請貼息貸款,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二是建立政銀企對接機制,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接分管領域,金融部門分片對接縣區,各銀行派駐“銀企聯絡員”逐個對接企業,由主開戶行“接單”、意向銀行“分單”、合作銀行“落單”,構建起多層次緊密對接、常態化閉環運行的服務體系;三是通過第三方培育增信,積極組織各類金融、財務、審計等機構開展“金融服務陪跑計劃”,為信用相對較弱的企業提供財務咨詢、稅務規劃、資產評估等增信服務,幫助達到融資門檻。通過以上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銅仁市市場主體貸款難的問題,從而改善和優化銅仁市營商環境。
注釋:
數據來源:銅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銅仁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數據來源:貴州省產業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的《貴州省營商環境結果排名列表》
參考文獻:
[1]安啟軍,陳剛.賦能市場主體 助力企業復蘇——銅仁市稅務局“三到位”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J].當代貴州, 2020(42):2.
[2]樊海容,劉麗丹,李凌翔.貴州銅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舉措[J].知識經濟,2019(10):2.
[3]龍文虎,劉麗丹.貧困地區培育農業經營主體的思路與舉措——以貴州銅仁為例[J].農村經營管理,2019(5):2.
[4]戚敏,劉麗丹.貴州銅仁“三社”融合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創新[J].中國民商,2017(12).
[5]劉方林,梁成艾.地方茶葉產業發展調研報告——以貴州省銅仁市為例[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5):6.
作者簡介:楊順祥,男,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學碩士;徐振華,男,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碩士;陳忠祥,男,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學碩士;王鋒,男,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