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張宏羽
“精研”申請流程,虛構勞動關系,偽造材料意圖“異地”騙保……近期,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辦理了一件“工傷騙保”案件。該案的辦理及“工傷騙保”大數據監督模型的構建,是奉賢區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簡稱“偵協辦”)主動適應以審判為中心的庭審制度改革要求,堅持以“雙贏多贏共贏”為理念目標和方法路徑,共同成立并深入推進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建設,著力構建新時代新型檢警關系、打造“大控方”格局取得的重要成果。
2021年12月27日,上海市奉賢區社會保障局收到上海Q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Q公司”)的一份工傷認定申請。材料顯示,該公司在2021年11月10日與江蘇省H幼兒園簽訂工程合同,“焊工”石某于2021年11月13日入職,隨后將石某派遣至H幼兒園內工作。2021年12月3日7點30分,石某在H幼兒園內突然倒地,送醫搶救無效后身亡。
上海社會保障工作目前實行“先傷后保”的惠民政策,根據《社會保險法》《上海市工傷保險條例》等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如果職工剛入職就發生工傷事故,企業只要在其入職30日內參保繳費,依然可以申請工傷理賠。如果僅看Q公司的申請材料,“焊工”石某的情況屬于工傷認定范圍。
然而,工作人員在理賠審查中發覺此案另有蹊蹺:材料里工程合同日期、石某入職日期及事故發生日期等時間線太過巧合。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發現,申請單位Q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姚某,極有可能是H幼兒園的股東之一,而出事的“焊工”石某,竟是該幼兒園的實際經營人、股東兼法定代表人。工作人員認為其中可能存在騙保嫌疑,立即將此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奉賢區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實行“專職常駐”機制,檢警常駐、共同辦公,對于常規案件,當值檢察官與民警直接介入,提出偵查取證思路;重大疑難案件則由偵協辦請示主管部門后,第一時間組織協調相關辦案部門會商,共同做好“三同步”工作。
該案中,當值檢察官在公安機關邀請下立即提前介入偵查工作,引導取證。針對該案性質,經過綜合研判,檢察官與民警分析認為,需要調取H幼兒園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石某的簽名,比對其與Q公司的勞動合同上的簽名,確定是否被冒簽;調取勞務合同、工程合同原始電子文檔,技術鑒定文件形成的時間,確認兩份合同是否為事后補簽;調取Q公司的賬戶流水,查明是否支付工程款、支付石某工資等;對H幼兒園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查明是否存在實際的工程等。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結合以上思路縝密開展。2022年8月15日,以為“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姚某被公安機關傳喚,民警扣押了姚某用于申請的相關材料,經鑒定,兩份合同均為姚某偽造。在諸多證據面前,姚某對其偽造合同、意圖騙保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奉賢區人民檢察院召開深化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領導小組會議
據姚某供述,他與石某七年前認識,共同在江蘇投資經營幼兒園。他想為石某申請經濟補償,但因石某未在當地繳納社保,無法就地申請。聽說上海實行“先傷后保”政策,姚某決定一試,于是返滬后他直奔社會保障部門咨詢申請事項。拿到石某家屬簽署的委托書后,姚某著手準備證明勞動關系及事發情況的材料。他先為石某安排“焊工”身份,偽造勞動合同。這份合同上,姚某右手為甲方簽字,左手為乙方石某“代簽”。為解釋石某事發時的“外派”工作,他又偽造了一份工程合同,虛構H幼兒園委托Q公司維修園內設施,派遣“焊工”石某出差施工的情況。2021年12月,姚某為“焊工”石某補辦社保手續,補繳2021年11月13日以來的社保金。相關材料備好后,姚某還手動“更新”了事發經過,在微信上向幼兒園園長、后勤管理員等發送消息,告訴大家工程合同和石某負責施工的“事實”,囑咐大家“如果有上海的人打電話來問,就這樣說”。
經查,2021年12月初,H幼兒園實際經營人、股東兼法定代表人石某在幼兒園內突發疾病去世,同為股東的姚某為騙取工傷保險賠償金,利用其作為Q公司法定代表人和H幼兒園監事的身份便利,于2021年12月13日為石某補繳社會保險,偽造勞動合同和工程合同,謊稱石某系其公司委派至H幼兒園維修設備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去世,并于2021年12月27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經核算,如工傷理賠成功,應支付石某保險金93萬元。另查明,2021年8月,姚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委托他人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并獲利6000元。
奉賢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認為,姚某的行為已觸犯《刑法》,依法對其以涉嫌詐騙罪,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提起公訴。鑒于姚某已著手實施詐騙行為,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屬犯罪未遂,依法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且其主動坦白犯罪情節,退出違法所得,自愿認罪認罰,可依法從寬處理。法院以被告人姚某犯詐騙罪,偽造、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年,宣告緩刑4年,并處罰金73000元。
案件雖已辦結,但檢察監督及綜合治理并未缺位。經調研,姚某一案絕非個案,“先傷后保”政策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聚焦此類工傷理賠案件,奉賢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偵查監督與協作辦公室在信息共享、線索掌握方面的優勢,注重加強對線索的梳理研判,分析發案特點、成因,開展類案打擊整治。構建“工傷騙保”類大數據監督模型,將工資發放、個稅繳納記錄等信息與社保中心理賠申請材料進行數據碰撞比對,排摸發現“篡改入職時間”“虛構勞動關系”等高風險線索,督促公安機關立案偵查5件7人,聯合公安機關開展類案整治,形成訴源治理長效機制。
姚某一案從快速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固證,到案后分析研究、構建大數據監督模型等,是奉賢區深入推進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建設、構建新時代新型檢警關系,打造“大控方”格局的工作的生動實踐。
自2022年1月成立以來,奉賢區偵查監督與協作辦公室確立雙主任的組織領導機制,實行“專職常駐”工作模式,搭建月例會、雙月實訓、季度雙主任會議、年度聯席會議等常態化溝通渠道,發揮其在統一政策把握、共同研判分析、協同部署推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2022年共推進規范偵查取證、強化法律監督、深化信息共享運用、同堂實訓等議題25項,檢警監督制約與協作配合進一步緊密。
建立“繁簡分流+輕重分道”機制,落實常駐檢察官與常駐民警共同辦公,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逮捕、起訴必要性條件的溝通交流,引導刑事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道、輕案快辦,推動相關刑事司法政策在偵查前段落地。
以“個案引導+類案指引”共同完善指控體系,在介入個案的基礎上,加強對類案證據收集、法律適用和刑事政策的研究,以會簽文件規定及編發辦案指引、典型案例等方式進一步統一執法辦案“手勢”,著力構建以證據為核心的刑事指控體系。2022年共會簽《輕傷害案件辦案指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犯罪備忘錄》等辦案規定6份。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共同提升業務能力。奉賢區偵查監督與協作辦公室組織檢察人員參與調查、訊問、勘查等活動,組織公安偵查人員觀摩庭審、協助檢察辦案,建立聯合調研、同堂實訓、庭審觀摩等機制,促進檢警雙方彼此理解、熟悉偵查實務和檢察實務,共同提升指控證明犯罪的能力。
建立刑事案件偵查監督與執法監督相銜接機制,推動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與公安機關執法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以“專項檢查”開路,保障信息共享。聚焦偵查取證活動中的“堵點”“痛點”問題,依托雙主任會議和聯席會議,共同協商確定開展專項檢查行動,以專項檢查行動暢通信息共享渠道,開拓監督線索來源。以“協同檢視”強基,優化業務管理。建立業務研判機制,定期分析刑事立案、強制措施適用、類案辦理和偵查監督、批捕起訴工作情況,通過下發專項報告、年度白皮書等形式,為優化業務管理、提升辦案質效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參考,推動監督同向化、系統化。如針對涉案財產處置形成專項檢測報告,反向審視不規范問題,制定《關于加強刑事案件財產處置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