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林 任瑩瑩

電視劇《破曉東方》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慶祝黨的二十大——我們的新時代”展播重點項目,在CCTV-1黃金檔、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咪咕視頻、BesTV百視通同步播出后,社會反響強烈。該劇改編自劉統著作《戰上海》,由高希希執導,張嘉益、劉濤、李澤鋒、喬振宇領銜主演,全景式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解放上海,接管政權后的一年時間中,從“戰上海”到“建上海”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作為宏大敘事的歷史劇,立意高遠,內容豐贍,氣勢恢宏,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制作上精益求精。若能讓服化道接上大上海歷史的“煙火氣”,演員的選擇和表演上強調千人千面,則本劇會銜華佩實,更臻完美。
本劇選材慧眼獨具,
內容豐贍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鑒今。”作為當年“戰上海”并取得全面勝利的故事,在當下國際風云瞬息萬變,國內因疫情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的歷史關頭,當年共產黨人知難而上,在錯綜復雜的情勢下沉著應對,并化梟為鳩的智慧和經驗,對當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而言,無疑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
陳毅有言:“關關難過關關過。”該劇還原的這場“大考”困難重重,對劇中人而言,這是一個個需要跨越的難關;對觀眾來說,則是一個個觀劇的“看點”和“爽點”。
本劇故事先講“攻上海”,可謂前奏。從中央決策、西柏坡會議、丹陽整訓為解放上海制定紀律開始,爾后解放上海戰斗打響,敵人負隅頑抗,解放軍“瓷器店里打老鼠”,為保住上海建筑和保全老百姓,不用重型武器。但敵人不會考慮這些,怙恃重型武器構筑堡壘對解放軍狂掃亂炸,我軍面對重大傷亡卻不能使用大炮還以顏色,因此奇襲智取成了不二之選。遲浩田三人,通過下水道突襲,以少勝多,智取強敵,俘虜千名敵人,正是因為我軍大兵壓境,敵軍已成驚弓之鳥的形勢成就的。為了遵守“不入戶”原則,解放軍戰士露宿街頭,幕天席地,寧吃冷飯,絕不騷擾百姓,這一愛民舉措被傳為佳話,終于贏得了民心。
從第九集開始,講“建上海”。我黨接管上海后米珠薪桂,嚴峻的考驗接踵而來,以陳毅市長為核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秉要執本,承弊易變,邇安遠懷,以大智大勇化險為夷,使上海這艘瘡痍滿身的大船安全駛過了鯨波鼉浪和險流暗礁,為新中國的成立獻上了一份大禮。解放后銀元戰連著糧棉戰,閱兵儀式緊跟歐立夫事件,五大區財經會議上海召開,“全國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國”的戰略路線的提出和推行,臺風來襲,全城救災、清除敵特……本劇細針密縷,展示的歷史片段既涉及軍事戰、政治戰,又有金融戰、糧食戰、外交、抗災、反特等,各個事件和故事,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以人帶事,事中有史,敘事張弛有度,令人血脈僨張,讓觀眾在跌宕起伏的故事講述中重溫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全景式群體畫像
作為歷史大劇,《破曉東方》人物眾多,從國共兩黨的領導人的政治交鋒和戰略籌劃,到敵我雙方將領的斗智斗勇,視死如歸的地下黨、情報人員和心狠手辣的特務、蛇入鼠出的間諜相互博弈,敵我士兵在血與火的戰場上無情搏殺,以及名動一時的社會賢達、誠信愛國的工商巨子、商販老板店員工人市民們政治立場的轉化,譎而不正的狡獪奸商投機倒把,屢次興風作浪,掀起物資供應吃緊,造成市面動蕩等等,歷史名人和虛構角色相輔相成,共同書寫著時代傳奇。本劇為那個時代的人物做了全景式的群體畫像,具有極高的歷史認識價值。
劇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就是商人林秉良,本劇比較精準地表現了在那段動蕩的歲月中,一個世俗而真實的商人形象。他“楊柳隨風擺”,攀高謁貴,挨風緝縫,和投機奸商藕斷絲連,有正義感但也膽小,對家人熱情,雖油滑世故但用情專一,對共產黨既靠攏又擔心利益受損,稱碼頭工人陸仕琪為“小赤佬”,對自己優渥生活充滿著滿足感和優越感。他對生活樸素的陸修遠常加以揶揄,他對非常時期底層人的苦難有憐憫和仁慈之心,但和愛國企業家榮毅仁濟世之心又有差距,他在利益和女友要求的“境界”之間搖擺不定。遇到美國人歐立夫調戲表妹,第一反應是喝止,但又不敢正面沖突,轉而討好地說著“sorry”帶家人溜之大吉。他多次向紀南音打聽政策信息,試圖通過“內部消息”發財致富。林秉良是個普通人,不同于劇中主要角色和反面角色,在他身上能看到復雜的人性,他的形象飽滿立體,為本劇增添許多看點和趣味。
作為主旋律正劇,《破曉東方》在塑造角色時也有符號化和扁平化的問題。這種二元對立的角色形象定位思維,固化和加深了觀眾對革命史和歷史人物的慣性認知,若能從人性方面作進一步多側面的深入挖掘和刻畫,則他們的藝術形象會更豐滿,更感人。
表演及服化道問題
《破曉東方》作為歷史大劇,涉及的歷史人物眾多。由于本片在敘事方面追求大而全,希求立體全面地反映岸谷之變的時代,力求方方面面的大事件都要表現到,而且采用的是全知視角和因果式線性敘事,導致次要人物和虛構人物的設置過多,戲份過多,有喧賓奪主之嫌。其實,在藝術創作中,對于故事和人物的設置,若能采取“一人一事立主腦”“簡勝繁,少勝多”的原則,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故事講得峰回路轉、趣味橫生,才能把主要的人物塑造成性格飽滿的“圓形人物”,讓觀眾記住。而本劇在講述歷史故事時,在“取精用弘”方面還有改進空間。
《破曉東方》演員陣容強大,偶像派演員和實力派演員同臺飆戲,本應相得益彰,但是本劇在選角方面受到爭議。主角陳毅的扮演者未起用特型演員,而是選用了實力派演員張嘉益。作為一位多產當紅演員,正因為他之前飾演的眾多角色深入人心,容易造成刻板印象,加上由于身體有疾弓背,與陳毅身板剛直的軍人形象不太吻合,突破極難。特型演員在形似方面是有優勢的,加之之前幾位特型演員塑造的傲骨磷磷的陳毅形象,也給觀眾形成了一種卓犖不凡的心理認知定勢,給張嘉益塑造新的陳毅形象形成了很大的挑戰。
劉濤飾演的利析秋毫的經濟學家紀南音,是歷史上沒有的虛構角色。劇中給她安排過多的不屬于她該有的戲份,如和陸修遠假扮為夫妻,勸降劉昌義,審訊歐里夫時充當翻譯,經常以身犯險,調查和誘捕敵特等,形同“萬能人”。
另外,本劇因為是大投入,制作精良,布光、造型、攝影考究,許多畫面宛若油畫。但是在服裝和道具做舊方面不到位,在選角及化妝方面趨向年輕化和美妝化,影響了對五光十色的“福斯塔夫式”社會背景質感的展現。
結語
中國共產黨解放上海,為的是建設新上海。接管政權后面臨國民黨留下的一個經濟失衡、民生凋敝、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舊上海,還要面臨敵特和奸商的蓄意破壞。而以陳毅為代表的共產黨人面臨這一嚴峻的歷史考驗,宵衣旰食,忠於厥職,決癰潰疽,補苴罅漏,最終使得大上海弊絕風清,交上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作為重大革命題材劇,《破曉東方》讓觀眾了解和重溫這段歷史,明白解放上海不僅是軍事戰爭,更是建設經濟、保障民生。本劇使觀眾為那些解放上海、建設上海作出犧牲和貢獻的有名人物和無名英雄的事跡所感動,這對提振信心,搞好當下疫情過后的經濟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就此而言,本劇是一部及時而有特殊價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