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伯為,陳建保,段曉潔,苑智華,段偉偉,康 俊,高文霞,劉海英,馮 光
(烏蘭察布職業學院,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目前,我國馬鈴薯主栽品種的淀粉含量普遍較低,高淀粉含量的品種相對較少。大部分加工企業所用原料薯的淀粉含量多低于15%,難以滿足加工需要[1]。高淀粉馬鈴薯品種的缺乏,已成為限制馬鈴薯淀粉產業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2]。馬鈴薯淀粉是食品工業及其他工業的重要原料,也是馬鈴薯加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我國北方一季作地區主要的馬鈴薯加工方式之一,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區節水種植馬鈴薯畝增值效益較高的一種致富方式。但是,目前生產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以鮮食商品薯為主,收獲時農民一般先將馬鈴薯分級收揀進行銷售。近年來,淀粉加工企業對原料薯品種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開始逐漸選擇適宜淀粉加工的原料馬鈴薯品種,隨著消費者對馬鈴薯及加工產品的需求越來越精細,故此,需要有適宜不同鮮食和加工的原料薯品種來補充,提高鮮食產品品質和加工產品的出成率。但是,目前大部分馬鈴薯加工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原料薯供應不足,且品質難以保障,已成為限制淀粉加工企業良性發展的瓶頸,導致大部分企業出成率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淀粉加工企業需要高質量的淀粉加工原料薯和優質的淀粉加工原料薯基地,通過進行優質優價方案,收購優質淀粉加工原料薯。種植者尤其是旱作馬鈴薯種植戶,不斷地尋求能夠增值的種植品種,旱作馬鈴薯的種植者需要找到提高種植效益的旱作馬鈴薯方案和品種。經研究同一品種旱作要比滴灌馬鈴薯干物質含量高、淀粉含量高,并且可生產出優質淀粉。通過生產和市場調研,急需選育和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旱作馬鈴薯淀粉原料薯品種,補充馬鈴薯淀粉加工原料薯的不足,為當地旱作馬鈴薯生產和提高農民收入尋找出一條致富方案。
試驗通過對烏蘭察布地區4 個常見旱作并作為淀粉原料薯品種種植的青薯9 號、后旗紅、大西洋、紫花白品種(CK) 和新引進的6 個高淀粉馬鈴薯品種新大坪、隴薯7 號、隴薯14 號、晉薯16 號、東農310、莊薯3 號為材料,對其作為旱作淀粉加工原料薯優缺點進行對比和評價,比較不同品種間對淀粉產量的影響,確定當地旱作馬鈴薯淀粉原料薯生產中的優良品種,為加工企業和種植者合理選擇旱作馬鈴薯淀粉加工原料品種提供參考。
供試馬鈴薯品種共10 個,種薯級為原種,分別為新大坪、隴薯7 號、隴薯14 號、晉薯16 號、莊薯3 號、青薯9 號、后旗紅、東農310、大西洋,紫花白(CK) 作為對照。
試驗地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烏蘭察布職業學院教學基地進行,試驗地土壤類型為暗栗鈣土,土壤質地為沙壤土。前茬2019 年、2020 年休閑地。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4 行區,行長6 m,行距0.9 m,株距0.18 m,667 m2為4 100 穴,小區面積21.6 m2,每小區種植130 株,底肥為有機肥40 kg /畝+復合肥20 kg /畝。2022 年5 月3 日播種,2022 年9 月24 日采收。田間管理相同,并與生產一致。
收獲期按小區測產,調查實際收獲穴數、結薯數量、產量,塊莖外觀形狀等。收獲以1 周內用水比重法測定淀粉含量,淀粉含量采用淀粉含量測定儀(HD-W10A 型,哈爾濱漢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產品) 進行測定。
試驗數據采用DPS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塊莖產量、淀粉含量和淀粉產量等形狀的差異顯著性測驗(LSD 法)。
收獲時每小區隨機取出3 株塊莖,按單株單獨采集分裝,并編號,其他單株按小區混裝編號,收獲后1 周內測定單株淀粉產量和小區淀粉產量。
淀粉提取方法:將洗凈的鮮薯先切成丁,再用組織搗碎機加水搗碎,用100,150 目篩分別過濾5~7 次后取其濾液。將濾液中加入甲苯(濾液與甲苯體積比為7∶1) 去掉淀粉中蛋白質后, 用蒸餾水沖洗濾液后沉淀,反復重復沖洗,沉淀5~7 次后將沉淀物離心。取出離心物在40 ℃的烘箱中烘干3~4 h,干燥后粉碎、稱量[3]。
不同品種塊莖外觀品質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品種塊莖外觀品質比較
由表1 可知,新大坪、隴薯7 號薯、隴薯14 號、紫花白薯形為橢圓形,青薯9 號、后旗紅薯形為長橢圓形,晉薯16 號為長扁圓形,東農310、大西洋為圓形;新大坪、東農310、紫花白皮色為白色,隴薯7 號、隴薯14 號皮色為為淡黃色,晉薯16 號、莊薯3 號、大西洋皮色為黃色,青薯9 號、后旗紅皮色為紅色;新大坪、晉薯16 號、東農310、紫花白薯肉色為白色,隴薯7 號、莊薯3 號、青薯9 號、后旗紅、大西洋薯肉色為黃色,隴薯14 號薯肉色為淡黃色。除晉薯16 號、紫花白芽眼為中等深度外,其他均為淺和極淺。
不同品種的產量性狀比較見表2。

表2 不同品種的產量性狀比較
對不同品種的單株產量、小區產量性狀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從不同品種的單株產量性狀來看,晉薯16 號與后旗紅、新大坪、紫花白(CK)、青薯9 號無顯著差異(p>0.05),與其余5 個品種存在差異顯著(p<0.05)。從不同品種的小區產量性狀看,晉薯16 號與其他品種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后旗紅和新大坪無顯著差異(p>0.05);紫花白(CK) 與青薯9 號無顯著差異(p>0.05);東農310 與莊薯3 號無顯著差異(p>0.05);隴薯7 號與隴薯14 號無顯著差異(p>0.05)。
由表2 可知,10 個參試品種的單株產量、小區產量、單位面積產量等與對照品種紫花白比較,得出單株產量(kg) 新大坪、晉薯16 號、后旗紅高于對照,其他品種單株產量(kg) 均低于對照;小區產量晉薯16 號最高48.6 kg,第二為后旗紅46.7 kg,第三為新大坪46.4 kg,第四為紫花白(CK) 42.9 kg,第五為青薯9 號42.0 kg,第六為莊薯3 號39.8 kg,第七為隴薯7 號37.5 kg,第八為隴薯14 號37.3 kg,第九為東農310 40.7 kg,第十為大西洋33.2 kg;從單位面積折合產量(kg/667 m)2比較來看,新大坪、晉薯16 號、后旗紅高于對照;從單位面積折合產量(kg/667 m)2增產幅度看,新大坪、晉薯16 號、后旗紅比對照紫花白增產9.1%,12.1%,6.1%,其他均比對照減產,分別減產幅度為青薯9 號3%,東農310 減產6.1%,莊薯3 號減產9.1%,隴薯7 號、隴薯14 號減產12.1%,大西洋減產24.2%。
不同品種的淀粉含量、單株淀粉產量、小區淀粉產量產量的多重比較見表3。

表3 不同品種的淀粉含量、單株淀粉產量、小區淀粉產量的多重比較
對不同品種淀粉含量、單株淀粉含量、小區淀粉產量等性狀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品種淀粉含量、單株淀粉含量、小區淀粉產量等性狀間均存在顯著差異。
由表3 可知,各品種淀粉含量高低不一致,從高到低依次為新大坪20.57%、隴薯14 號20.61%、東農310 19.72%、莊薯3 號19.28%、晉薯16 號17.23%、后旗紅16.32%、青薯9 號16.26%、大西洋15.80%、紫花白(CK) 13.40%,參試品種淀粉含量均比對照高。從單株淀粉產量來看,從高到底順序為新大坪>晉薯16 號>東農310>隴薯14 號>后旗紅>莊薯3 號>隴薯7 號>青薯9 號>紫花白(CK) >大西洋;從小區淀粉產量由高到低順序為新大坪>晉薯16 號>東農310>隴薯14 號>莊薯3 號>后旗紅>隴薯7 號>青薯9 號>紫花白>大西洋。大西洋盡管測定淀粉含量高于對照,但是單位面積產量相對較低,所以小區淀粉產量低于對照,其他均高于對照。
不同品種間的小區淀粉產量增幅和生產1 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的多重比較見表4。

表4 不同品種間的小區淀粉產量增幅和生產1 t 淀粉原料薯用量的多重比較
由表4 可知,小區淀粉產量增幅由高到低為新大坪66.4%,晉薯16 號45.5%,東農310 39.7%,隴薯14 號33.6%,莊薯3 號33.4%,后旗紅32.9%,隴薯7 號22.4%,青薯9 號17.5%,紫花白(CK),大西洋-8.6%。從生產1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由低到高順序為新大坪、隴薯14 號為4.86 t < 東農3 105.07 t <莊薯3 號5.19 t <隴薯7 號5.34 t <晉薯16 號5.81 t<后旗紅6.13 t <青薯9 號6.15 t <大西洋6.33 t <紫花白(CK) 7.47 t。可見,在同等的淀粉產量下,馬鈴薯淀粉加工用原料薯品種選擇的順序是新大坪、隴薯14 號>東農310>莊薯3 號>隴薯7 號>晉薯16 號>后旗紅>青薯9 號>大西洋>紫花白(CK)。
2017 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印發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國家級)》,規定:高淀粉加工專用型馬鈴薯品種塊莖產量比同類型對照品種增產3%以上,淀粉含量≥17.0%。試驗通過對10 個旱作馬鈴薯淀粉品種的塊莖形狀、單株產量、塊莖淀粉含量、單株淀粉含量、小區淀粉含量和生產1 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折合) 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表明,“新大坪”薯形橢圓、皮色白色、肉色白色、芽眼淺,平均單株產量0.36 kg,淀粉含量20.57%,單株結薯薯數為3.6 個,折合產量(kg/667 m)2比對照增產9.1%,生產1 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為4.86 t,綜合性狀表現優良,且淀粉含量高,可作為當地旱作淀粉加工型馬鈴薯品種優先推廣種植。“晉薯16 號”薯形薯形、皮色黃色、肉色白色、芽眼中,平均單株產量0.37 kg,淀粉含量17.23%,單株結薯薯數為4.5 個,折合產量(kg/667 m)2比對照增產12.1%,生產1 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為5.81 t,綜合性狀表現優良,單位面積產量最高,且淀粉達到高淀粉品種要求,可作為旱作淀粉加工型馬鈴薯品種推廣種植。“后旗紅”薯形長橢圓、皮色紅色、肉色黃色、芽眼淺,平均單株產量0.36 kg,淀粉含量16.32%,單株結薯薯數為5.2 個,折合產量(kg/667 m2) 比對照增產6.1%,生產1 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為6.13 t,綜合性狀表現較優良,可作為旱作淀粉加工型馬鈴薯后備品種推廣種植。隴薯14 號、東農310、莊薯3 號、隴薯7 號淀粉含量分別為20.61%,19.72%,19.28%,18.73%;隴薯14 號、東農310、莊薯3 號、隴薯7 號生產1 t 淀粉的原料薯用量分別為4.86,5.07,5.19,5.34。隴薯14 號、東農310、莊薯3 號、隴薯7 號折合產量為性狀這些性狀都是高淀粉品種不可缺少的性狀,但是產量低于對照品種,需要進一步加強田間試驗,提高單位面積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