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的和平年代,綜合國力的提升除了需要經濟支撐以外,還需要文化產業的支持。韓國文化不僅在世界各地流行,而且還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離不開韓國完善的文化產業立法。文章以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為基礎,分析我國文化產業立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立法;韓國
中圖分類號:D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1-0-03
0 前言
自韓國建國以來,歷任總統都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如今韓流的影響力不再局限于文化產業,甚至對政治、經濟產生了影響,例如,BTS男團田柾國獻唱卡塔爾世界杯開幕式、總統攜女子歌舞團隊訪問中國等。韓流的繁榮不僅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還得益于完善的法律體系。
1 韓國文化產業概述
1.1 韓國文化產業的概念
文化產業的概念較為寬泛,除了內容產業以外,還包括與文化遺產、大眾文化藝術、傳統工藝等文化形式相關的產業[1]。狹義的韓國文化產業是指以韓國音樂、韓國電視劇為主的韓國大眾文化產業,廣義的韓國文化產業是指以傳播韓國文化為主的產業,包括韓國影視、韓國飲食、韓國服飾等。
1.2 韓國文化產業的表現形式
1.2.1 韓國影視劇
韓國電視劇是韓流傳播的主要形式之一。過去韓劇常常因為灰姑娘式的愛情故事遭到詬病,但如今的韓劇不再只是講述灰姑娘式的愛情故事,而開始圍繞現實生活進行創作,督促民眾直視嚴峻的社會問題。《熔爐》主要講述了剛入職的老師為了保護弱勢學生而與權貴斗爭的故事,該片的上映不僅使男主角的扮演者孔劉得到了多個獎項的提名,還使原案件得以重新調查,最終相關人員被處罰,學校被關閉,韓國國會甚至針對該問題通過了新法案。《榮耀》則講述了女主角在高中時期慘遭霸凌而后向施暴者報復的故事,該劇開播后更是登上Netflix全球電視劇的榜首,觀眾也開始圍繞該劇在網絡上探討韓國社會存在的霸凌問題。
1.2.2 韓國流行音樂
韓國是亞洲重要的流行音樂市場,是世界范圍內少有的本土音樂產品占主要市場份額的國家[2]。1988年,首爾奧運會主題曲Hand In Hand使韓國流行音樂走上世界舞臺,20世紀90年代韓劇在東亞的興起更是為韓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鋪平了道路。韓國流行音樂是韓國傳統音樂與西方流行音樂融合形成的一種音樂。在韓國流行音樂中,K-POP風格最為知名。K-POP風格融入了嘻哈、舞蹈、電子音樂等元素,觀眾在欣賞新式音樂的同時也能欣賞其舞蹈。
1.2.3 韓國綜藝
韓國綜藝是韓流輸出的形式之一,韓國綜藝的知名度不輸韓劇。Running Man還有《非首腦會談》《爸爸去哪兒》等綜藝不僅在韓國爆火,還被中國、泰國等多個國家引進。這些綜藝各有特色,Running Man是戶外競技型綜藝,每一集均會邀請不同的嘉賓一起參加游戲,給觀眾帶來歡樂。《爸爸去哪兒》則是親子類節目,表現父親是怎樣照顧孩子的,這樣的節目不僅能夠通過父子間有趣的互動吸引觀眾,還能讓男性理解到家庭婦女的不易。上述綜藝各有特色,不存在同質化問題,因而不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2 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現狀與特征
2.1 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現狀
2.1.1 基本法
韓國文化產業基本法是指《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和《內容振興基本法》。在主體方面,兩部基本法明確了政府、市場主體、文化產業的自治組織都有促進韓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責任。在調整范圍內,基本法針對不同行業作出了規定,明確了哪些才是本法的調整范圍。在扶持方式上,設立基金為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對產業從業人員和特定地區進行稅收減免。
2.1.2 特別法
韓國文化產業的特別法主要包括《電影和錄像振興法》《游戲產業振興法》《電子競技振興法》《音樂產業振興法》《漫畫振興法》《新聞類振興法》《出版文化產業振興法》等。以《振興游戲產業相關法律》為例,該法律在人才培養、基金扶持上作出了回應。韓國受儒家文化影響,社會大眾對電子競技這一產業持保守意見,但韓國政府不僅沒有打壓這一產業,甚至還出臺法律保護這一產業的發展,為韓國電子競技游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該法律的支持下,韓國《英雄聯盟》等游戲團隊拿到了世界冠軍。
2.2 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特征
2.2.1 以市場主體創作為主
韓國文化產業的法律分為管理型法律和促進型法律。管理型法律強調政府對文化產業的主導作用,而促進型法律則強調市場主體在文化產業中的創作作用。當前韓國文化產業立法體系以促進型法律為主、管理型法律為輔,即以市場主體創作為主、政府管理為輔,以此刺激文化產業百花齊放。
2.2.2 以基本法為指導
韓國當前文化產業的法律體系分為兩個級別:基本法和特別法。基本法是指《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和《內容振興基本法》,特別法則指《音樂產業振興基本法》《游戲產業振興基本法》等。基本法為特別法提供指導,特別法的內容不得違背基本法。法律之間的聯系密切,法律內容具體,為韓國市場主體的創作提供了指引。
3 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歷程
3.1 起步階段
韓國建國初期一窮二白,韓國政府尚未意識到文化產業的重要性。這一時期的韓國政府重點關注經濟發展,尤其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尚未對文化產業制定相關法律或政策。直到20世紀70年代,韓國政府才開始制定與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如《文化藝術振興法》。雖然法律和政策的出臺推動了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但這一時期的政策和法律都是為了鞏固統治、弘揚忠孝傳統文化制定的。再者,這些政策和法律都是政府以管理者的角度進行設計的,更注重政府對文化產業的引導,缺乏促進市場主體創作的促進型立法,因而沒有激發市場主體的創作活力。
3.2 發展階段
1999年韓國政府又出臺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與前期法律文件不同的是,該法律不再強調政府在文化產業中的主導作用,政府退居輔助地位,而市場主體成為發展的主力。此后,韓國政府又以《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為指導,針對不同行業先后出臺了《電影振興法》《游戲產業振興法》《音樂產業振興法》《內容產業振興法》。在此階段,韓國逐步形成了以《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內容產業振興法》為指導,以行業振興法為補充的文化產業法律體系。
3.3 成熟階段
法律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它也需要與時俱進。面對爆火的網絡漫畫,韓國政府也迅速制定了《漫畫產業振興法》,以豐富文化產業。在完善各行各業法律的基礎上,韓國政府又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地域文化振興法》,為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提供法律保護。
4 韓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
4.1 “文化立國”政策
韓國地少人多,自然資源缺乏,這就意味著韓國政府的實業經濟會受到自然資源不足的約束。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韓國十分重視進出口貿易。金融危機爆發后,韓國經濟因為世界經濟不景氣而受到重創。韓國政府意識到不能過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也看到了第三產業對韓國經濟的重要作用。因此,金大中政府提出“文化立國”戰略,制定《新文化政策》。此后,歷任韓國總統都堅持該政策,例如,盧武鉉政府制定《創意韓國》規劃,李明博政府制定《文化藍圖2012》,等等。韓國總統與他國政府首腦會面時,也會讓韓國女團或男團演出,讓韓流成為韓國政府的名片。
4.2 設立文化產業機構
韓國政府亦針對韓國文化產業設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文化產業振興院主要負責培養文化產業專門人才,開發有關文化內容的技術,扶持地區文化產業,對文化產業有關項目進行投融資等。該機構也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在中國參加各種動漫節、中韓文化節等活動,推廣韓國文化。
4.3 韓國文化產業法律體系完善
首先,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體系不僅能讓政府和市場主體共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而且能協調法律與法律之間的關系。
其次,在這些法律文件的支持下,文化產業享受到政策優惠,也為文化產業從業者提供了稅收優惠和參與人才培養的機會。
最后,各法律內容具體,回答了振興什么樣的文化、誰來振興文化、文化如何振興等問題,能為市場主體提供完整的指引。
4.4 韓國文化產業創新
以韓劇為例,不管是在劇情上還是在人物刻畫方面,不同時代的韓劇都有所創新。在劇情方面,過去的韓劇常常因為絕癥劇情缺乏新意而被觀眾批評,但現在的韓劇煥然一新,2022年的《榮耀》不再是灰姑娘式的愛情劇,而是圍繞韓國社會存在的霸凌問題進行討論。《來自星星的你》《W-兩個世界》這兩部劇雖然也是愛情劇,但是融入了外星人、穿越、平行時空等科幻元素。在主角刻畫方面,《梨泰院CLASS》打破了韓劇的傳統,女主角無論是性格還是能力都比男主角強,男主角因女主角的幫助而事業有成。這些創新都離不開韓國文化產業基本法,因為基本法為韓國文化產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政策優惠,為文化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
5 我國文化產業立法存在的問題
5.1 當前仍存立法空白
雖然當前我國頒布了《著作權法》《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但其不能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內容較為寬泛,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如《著作權法》不能回應短視頻重混作品的版權問題。即使當前司法實踐出現了對此問題的審判思路,但因為判例不是審判的依據,尚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統一的判決,而且法律空白也容易滋生腐敗。即使沒有腐敗,群眾也會因為同案不同判等,對司法機關失去信任。
5.2 缺乏促進型法律文件
我國法律文件側重于對文化的管理,而忽視了市場主體的創作活力,法律文件很多時候是不允許市場主體做什么,沒有為市場主體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市場主體的創作積極性。
5.3 缺乏基本法的指導
當前我國相關法律文件比較零散,未能像《民法典》那樣匯編成一部法律文件。缺乏像韓國基本法一樣的指導文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因而常常出現法律沖突。《文化產業促進法》作為基本法性質的文件未能出臺,因而不能指導其他法律文件的運行。
6 韓國文化產業立法對我國立法的借鑒意義
6.1 樹立文化強國戰略目標
文化軟實力戰略是當今國際主流文化戰略[3]。當前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軍事與經濟實力,文化軟實力同樣重要。韓國通過“文化立國”政策、日本通過“酷日本”政策、美國通過好萊塢影業,增強其在全球的文化影響力,實現文化強國目標。我國文化軟實力較弱,他國文化得以占據我國文化產業市場,并對我國輸出其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的核心價值體系,我國要將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進一步落到實處。
6.2 健全我國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
首先,要彌補我國現存的法律空白。立法機關要盡快對我國當前存在的問題作出回應,解決直播行業不規范、重混視頻版權等問題。
其次,要出臺促進型法律文件。當前與我國文化產業相關的法律大部分是政府管理型法律,難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作活力,而且本應出臺的《文化產業促進法》到目前為止還處于送審稿階段,未能公之于眾。因此,我國應當根據當前存在的文化產業發展問題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盡快出臺《文化產業促進法》,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指引。《文化產業促進法》也應當在稅收、人才培養上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最后,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出臺不同的法律文件。韓國不僅會針對不同行業出臺不同的產業振興法,還會為不同地域的文化提供相應的法律保護。在行業方面,我國可以針對當前如日中天的直播行業制定法律,規定什么是允許做的,什么是不允許做的。中國不少電子競技游戲團隊屢次拿下世界冠軍,中國政府也應當出臺振興游戲產業的相關法律。在地域文化方面,立法機關應當制定與地域文化相關的法律,以法律的形式鼓勵地方文化傳播。例如,佛山市政府為了保護本地的醒獅文化、武術文化,設立了相應的博物館。如果我們不對本國的傳統文化加以保護,那么我們的傳統文化便可能被他國竊取。
7 結語
韓流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國廣泛傳播,除了韓國文化產業的不斷創新以外,也與韓國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關。韓國政府無論是在法律版權保護上,還是在政策優惠、人才培養、基金扶持上,都體現出了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因此,我國應當參考韓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借鑒其成功經驗,解決當前存在的立法問題,發揚中華文化,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 鄧婷婷,曾安東.韓國文化產業的立法體系及其啟示[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2):42-52.
[2] 李皎.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3] 鄭重.“十三五”時期實施文化軟實力戰略的國際格局[J].商業文化,2019(5):43-51.
作者簡介:李文華(1998—),女,廣東云浮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法律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