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勇擔重任,奮斗追夢
【命題預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圓滿完成這一歷史使命,時代青年必須勇擔當、勤奮斗,做青春追夢人。所以,“擔當、奮斗、追夢”已成為每位有志青年的人生主題。
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入選了大量展現各個時期中國青年“擔當、奮斗、追夢”的風采和雄姿的作品,如林覺民的《與妻書》、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等,這些作品充分展現了不同時期青年以身許國、以身報國的壯烈情懷和動人事跡。在近幾年高考作文中,“擔當、奮斗、追夢”也一直是熱門主題。如2022年全國乙卷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作文,全國新高考卷Ⅱ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作文,浙江卷以“各行各業、不同領域開拓創新”為主題作文;2021年全國甲卷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作文等,都與“擔當、奮斗、追夢”相關聯。
【備考角度】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一百多年來,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時代賦責青年,盛世成就青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廣大青年來說,就是最大的人生際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驗。這一主題的備考角度,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夢想才有方向,有擔當才有作為,有奮斗才能圓夢。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擁有夢想,才有前進的方向;勇于擔當,才能有所作為;奮力拼搏,才有圓夢的基礎。
第二,將個人融入國家,每個人各司其職,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夢和我們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和每個人的職責緊密關聯。我們只有把個人的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中,勇于擔責,勠力奮斗,才能在國家強盛的前提下收獲個人的成功。
第三,夢想非不切實際,擔責非單打獨斗,奮斗非不講科學。無論是一個人、一個集體,還是一個國家,都需要有夢想和擔當,但是夢想不是好高騖遠,擔當不是單打獨斗,奮斗亦非不講科學。夢想,須立足現實;擔當,是盡其所能;奮斗,應遵循規律,這樣方可夢想成真。
守正創新,突破發展
【命題預測】
“守正創新”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在近幾年的高考作文中,“守正創新”屬于高頻主題。如2022年全國甲卷、全國新高考卷Ⅰ、全國新高考卷Ⅱ以及2021年全國甲卷的作文題都涉及“繼承與創新”方面的內容,與“守正創新”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今天,“守正創新”更是我們實現夢想、達到目標的“利器”,是近幾年寫作備考的熱點與重點。
【備考角度】
“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守正”,主要是守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創新”,主要是在方法論上加以改進,做好“整合、融合、結合”這篇大文章,解放思想,推陳出新。備考“守正創新”這一主題的作文,重點在于能深刻把握“守正”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細化“守正”與“創新”的具體內涵,關聯現實生活,使作文主題更具體、內容更鮮活、更具時代感、更富感染力。這一主題的備考角度,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既要繼承傳統,又要勇于創新。我們要繼承傳統,傳統是我們的精神根基;但是又不能拘泥于傳統,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所以,我們的事業是傳統與創新的融合,是經典的中國化和傳統的時代化。這兩方面的完美交融,會讓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第二,善于學習借鑒,更須自力更生。我們要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理念,要在不少的領域“跟跑”;但更須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力量與強者“并跑”,甚至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領跑”,要有自己的原創成果和先進技術。
第三,不斷深化改革,開創嶄新局面。我們從事的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所以不能一味照搬舊模式、沿用舊方法,而要不斷深化改革,開創新的局面。社會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不是完美的,總有其短板。改革,就是要補好短板,凸顯優勢。
文明發展,繪新圖景
【命題預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這段話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高質量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文明發展。“文明發展”讓社會主義建設登上一個新臺階,讓建設者步入一個新時代。
近年來,“文明發展”也是高考作文的高頻主題,創新、和諧、求知、進取、生態、合作等話題時時進入高考作文。這些,其實都與青年發展密切相關。
【備考角度】
中國式現代化,讓人類社會發展的天地變得更加開闊。中國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不斷豐富和發展,鼓舞著更多的國家和民族在人類文明百花園中增添自己的色彩。這一主題的備考,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敢為人先,探索發展之路。回望歷史,所有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敢為人先,努力探索發展之路。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沒有成功的模式可循,我們需要有敢為人先、努力探索發展之路的開拓精神。
第二,科技創新,助力社會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已經被歷史證實了的真理。所以,大力發展科技,追求科技創新,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新時代十年中,我國各種尖端原創成果不斷涌現,許多科技領域與世界科技強國“并跑”甚至“領跑”世界。
第三,鄉村振興,追求共同富裕。由于歷史的諸多原因,中國的鄉村一直以來處于一種弱勢地位,城鄉之間形成了一種難以逾越的天塹。今天,作為新時代重要戰略決策之一的“鄉村振興”策略,便是要通過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來填平這一“天塹”:通過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第四,生態文明,筑牢發展根基。總結歷史,可以發現:只有注重生態文明,才能筑牢發展根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所揭示的正是這一真理。有了美好的生態環境,才有我們的立身之所,也才有持續發展的可能;否則,生存尚且困難,又何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