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利
考點概述
古代詩歌是在文言文基礎上精煉提升創作出來的有節奏感、講究音律、規律押韻的文字。所以,考生要讀懂古代詩歌,就要理解“詩家語”在維護詩的音律性時,放棄的一部分邏輯嚴密的文理。這種打破普通文法,為了形式而重組文字、營造詩詞意境的文言文語言結構,需要考生在備考時加以總結歸納。要正確理解古代詩歌,考生不僅要掌握結構如何打亂和復原,還要了解古代詩歌中的大量用典、時代背景知識。綜合這些因素理解、鑒賞古代詩歌的“詩外意”,是高考考查的要點,考生要加以注意。
知識鏈接
1.互文見義,瞻前顧后,綜合理解詩意。如:
(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詩句前一部分省去了“壯士”,后一部分省去了“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錯補充。詩句的意思是: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死了,有的勝利歸來。
(2)“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這里運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所以,前一詩句的意思是:我和客人都下了馬,然后上船設宴。
(3)“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從字面上看,前后兩句對舉,但實際上兩句都話外有音,而且是正反結合,即“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君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不曾緣客開”。此種互文句用詞更為簡約,而含意更為豐富。
2.利用生僻義,合理揣度,正確理解詩意。如:
(1)“殷勤待與東風約。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卻。”(管鑒《醉落魄·正月二十日張園賞海棠作》)詩句中的“苦”,不是形容詞“痛苦”的意思,不是動詞“苦于”的意思,也不是意動用法“以……為痛苦”的意思,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副詞用法“盡力、極力”的意思,與“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中的“苦”類似,不過這里要意譯為“猛烈地”。詩句的意思是:待我殷勤地與東風約定好,不要再猛烈地吹打那海棠花了,不如去想想用什么辦法把我濃濃的“愁”吹跑吧!
(2)“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魏了翁《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詩句中的“苦”,也是較為生僻的副詞用法“盡力、極力”的意思。詩句的意思是:處處是春色,人們還要極力到南山去尋覓。這就表達出了人們尋覓春色的執著。
(3)“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朱熹《念奴嬌》)前一詩句中的“爭”,不是“爭奪”的意思,也不是“爭相”的意思,而是較為生僻的疑問副詞用法“怎、怎么”的意思。詩句的意思是:怎似我黃昏時分悠閑地擺弄身姿,在茫茫月色下,在清淺小溪邊。像“誠知老去風情少,見此爭無一句詩”(白居易《題峽中石上》)與“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柳永《八聲甘州》)兩句中的“爭”也都是這個意思。
(4)“聽君飛去飽時來,看頭上、風吹一縷。”(辛棄疾《鵲橋仙·贈鷺鷥》)詩句中的“聽”,可依據教材李密《陳情表》一文中的“聽臣微志”,推斷出這里是“聽任,允許”之意。
(5)“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王安石《讀史》)“行藏”有兩個意思,其一是“做官與隱退”:用舍行藏;其二是“形跡,底細”:看破行藏。“行藏終欲付何人”里應該是第二個意思,即:如實記載下他們的事跡要靠哪一個人?
3.利用通假,合理推測,正確理解詩意。如:
(1)“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王維《書事》)詩句中的“閣”,不是名詞“樓閣”的意思,句中有陰和雨兩種不同的天氣狀況,而缺少謂語,如果采用聯想法,猜測為輕陰阻隔了小雨,即天氣由雨轉陰,再接續下文,雨停了,可以打開院門出來透透氣了,詩意就順暢了。因而這里的“閣”,就是通假現象,通“擱”,即“阻止,延滯,停下來”的意思。詩句的意思是:細雨初停,天尚微陰。盡管在白天,還是懶得開院門。
(2)“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阮籍《詠懷》)詩句中的“被”,不是名詞“被子”的意思,其后“懷珠玉”是動賓結構,推測“被褐”也應該是動賓結構,“被”應該是通假字,通“披”,即“穿著”的意思。詩句的意思是:身披麻衣,心懷美德。我期望跟顏回、閔子騫比美齊名。
(3)“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李賀《老夫采玉歌》)詩句中的“厭”,不是動詞“厭惡、嫌棄”的意思,因為整首詩強調的是采玉人的艱辛與危險,其后“身死千年”是死亡的結果,從而推測此處的“厭”應該是通假字,通“饜”,即“飽食、吞噬”的意思。詩句的意思是:藍溪的水吞噬了采玉的活人,哪怕身死也會對溪水懷恨千年。
4.巧借對仗,大膽推測,避免陷入慣性思維。如:
(1)“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要理解“似衣帶”,一定要結合詩句對仗的特點。詩句中“湓浦”與“廬峰”一樣是地名,從偏旁來推斷,“湓浦”應該是“河流”或“湖泊”;“似衣帶”與“勝香爐”結合起來,可理解為“像衣帶一樣”。詩人將“湓浦”比作“衣帶”,這是對朋友所處之地景物的描繪,贊美美景的同時,以此寬慰朋友。
(2)“行李淹吾舅,誅茅問老翁。”(杜甫《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澧朗》)“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詩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義來與“茅”字形成對仗。這屬于對仗中的一種——借對。詩句的意思是:我的四舅滯留于行旅途中,我只能向老翁來請教如何結廬安居。
(3)“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所以詩人借來對數目字“七十”,也屬于借對。詩句的意思是: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自古很少見。
拓展延伸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小題。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
◎〔唐〕雍 陶
古縣蕭條秋景晚,
昔年陶令①亦如君。
頭巾漉酒臨黃菊,
手板支頤向白云。
百里豈能容驥足,
九霄終自別雞群。
相思不恨書來少,
佳句多從闕②下聞。
〔注〕①陶令:指陶淵明,做過彭澤縣令,嗜酒愛菊。②闕: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借指帝王的住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的“古縣”既呼應了詩題中的“永樂”(地名),又與頸聯中的“百里”相照應。
B.前兩聯用陶淵明的典故,塑造了殷堯藩率真灑脫和閑散自適的形象,含有贊慕之情。
C.頸聯以“驥”喻有才華的友人,以“雞”喻平庸之輩,用一“別”字,寓祝福之意。
D.詩人思念殷堯藩卻不遺憾他寫書少、著作少,這看似違反常情的一筆更具藝術張力。
2.“佳句多從闕下聞”一句是如何表達安慰和勸勉友人之意的?請結合語境簡要分析。
答: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小題。
謝公①宅
◎〔唐〕李 白
青山②日將暝,寂寞謝公宅。
竹里無人聲,池中虛月白。
荒庭衰草遍,廢井蒼苔積。
唯有清風閑,時時起泉石。
〔注〕①謝公:謝朓(464~499),南齊詩人,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梁武帝稱:“三日不讀謝詩,便覺口臭。”②青山:在安徽當涂縣城東南。據記載,謝朓曾在青山之巔建造別墅,李白死后亦葬在青山。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作從時間和空間起筆,寫出了天色將晚,青山上的謝朓宅院一片寂靜冷清。
B.李白眼前的謝朓宅院已經荒廢了,庭院里衰草遍地,井臺上長著厚厚的苔蘚。
C.清風緩緩地吹著,不時吹皺泉水,吹低衰草露出石頭,使謝朓宅院充滿閑趣。
D.詩作以對仗、襯托等手法,融濃情于寫景狀物之中,寫出李白對謝朓的思慕。
2.頷聯中的“虛”字歷來為人稱道,根據詩意理解此處“虛”字的多種含意。
答: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小題。
觀 雨①
◎〔宋〕陳與義
山客龍鐘②不解耕,
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后嶺通云氣,
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
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干處,
正要群龍洗甲兵③。
〔注〕①此詩寫于1130年夏,抗金形勢略有好轉。詩人在汴京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陽,此時正住在貞牟山上。②龍鐘:潦倒疲憊之態。③洗甲兵:“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第一句點明了詩人的處境,因國破家亡而顛沛流離,寄身異鄉,困居山中。
B.首聯中的“陰晴”表面上是指天時,其實也是指時局。詩歌起筆于蓄勢中暗藏深意。
C.詩歌對降臨在山海之間的一場暴雨和雨后天晴進行了生動描摹,下筆精細,感受深刻。
D.尾聯化用杜甫詩句,并運用典故,表達了詩人渴望抗金勝利,不顧個人利害的愛國情懷。
2.雨中的景物在詩人眼中形象鮮明,各具特點,請結合詩歌頷聯和頸聯的內容進行賞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