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就不會得脂肪肝”“O型血更招蚊子”“家附近有變電站很危險,需要搬家”……日前,2022年度十大科學辟謠榜發布,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和熱議。互聯網在給信息傳播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成為滋生謠言的“溫床”。各類謠言中,偽科學謠言最具“殺傷力”。這些謠言往往圍繞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領域,穿著諸如量子科技、干細胞治療這樣的“科學馬甲”,以“科普”的形式傳播,使其平添了幾分“可信度”。一些謠言甚至還會不定期地“改頭換面”,反復進入公眾視野,增加了辨識難度。對于這些謠言,如果不及時澄清,很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后果。
偽科學謠言時常出現,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權威聲音的缺位。公眾對醫療健康、食品安全等信息相對敏感,一旦遇到困惑,如果沒有及時、權威的信息對其進行解答,不少人會選擇“寧可信其有”,無意中成了謠言的“放大器”“偽科學”的“二傳手”。
素材解讀
1.普及科學知識。近年來,每次發布類似榜單都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說明社會公眾對提升科學素養的需求旺盛,對權威科普知識的需求迫切。我們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科普,通過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讓科學知識惠及大眾。
2.提升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公民必備的素養之一。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必須大力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我們每一個公民要不斷地加強學習,用科學武裝自己,這樣才能遠離愚昧,遠離謠言。
適用話題
科學素養、保持理性、學會思考、信息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