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妍 李一楊 薛雅婷 倪涵琪 何瑞媛 陳秋樺
在社會快速發展和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中醫藥文化傳承面臨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寫入了“中華文化立場”,使得“中醫藥”成為熱門詞匯,中醫藥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和時代創新非常有意義。本文基于中醫藥典籍對中醫藥進行文創設計,并分析了優秀設計案例,以期為中醫藥文創的開發研究提供新視野。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文化創意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使得對中國特色文創產品的研究與日俱增[1]。同時,中醫藥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醫藥知識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需要不斷傳承。本文旨在通過對中醫藥典籍進行研讀,挖掘出典籍向文創產品轉化的方式,探索將流行元素、創意產品與中醫藥哲學思想、文化內涵、養生理念相結合的可能性。通過這種方式,開辟出一條新的傳承中醫藥文化的路徑。
1 中醫藥經典典籍的文化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因此我國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和中醫藥文化的發展[2]。“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發展,中醫藥文化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等中醫藥典籍,呈現出不同歷史時期中醫藥文化的特點,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形態、宗教、思潮等豐富的文化內容。《本草綱目》是16世紀為止中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學巨著,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3]。全書收錄的大量藥品和處方,在藥物學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是書中所蘊藏的美學價值和商業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發掘。
2 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理論基礎
2.1 文創產品的定義與現狀
文創產品指人類通過長久以來積累的經驗、智慧和技能,利用傳統技藝或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深挖、提煉與創造,形成具有藝術性、時代性和高附加值特質的產品[4]。我國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極大地刺激了我國文化產業。政府給予各項政策支持,使各種文化創意產品層出不窮,例如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5]。但是文創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愈加嚴重,加劇了市場泡沫,導致文化內涵不足,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探索新文創產品的開發道路勢在必行,而中醫藥文化在文創產業市場處于匱乏狀態,將中醫藥文化與現代文明要素相結合,不僅可以更好地推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文化和產品的碰撞,也深受當今社會的歡迎,以中醫藥為重要元素設計出的文創產品,將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2.2 文創產品設計的原則及方法
文創產品核心在于文化內涵,設計需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并巧妙融入,使產品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同時,需打破傳統思維,追求創新和獨特,注重環保、功能和外觀創新,滿足個性化需求并確保可持續性。此外,文創產品需與時代接軌,結合科技和設計理念,創造具有前瞻性和未來感的產品。最后,文創產品要注重實用性,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注重產品的功能性和使用體驗,確保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為觀眾提供良好的體驗感,用多樣化的形式與消費者溝通,使其產生共鳴。
3 基于中醫藥經典典籍的文創產品設計策略
3.1 中醫藥經典典籍中提取設計元素
本文的項目產品旨在突出中醫藥典籍元素的濃厚生活性,同時濃縮中醫藥文化的精髓。現如今,我國掀起了文創產業發展的熱潮,本文選取的文創產品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融入進日常使用的文創產品中,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使每一位消費者在使用這些文創產品時,能以一種更輕松的方式去解讀傳統文化內涵,使中醫藥文化潛移默化地滲透進生活中,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帶動消費的積極性,喚醒消費者內心對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情感。
(1)故事特征。故事特征是指在傳遞和表達獨特的文化內涵的同時,觸發人們對故事背后意義的思考,引發情感共鳴,賦予文創產品獨特的內涵。內蒙古文創產品“祥運福鞍”,就是以成吉思汗金馬鞍的背后故事為創作原型,以達到故事視覺化[6]。
(2)圖形符號。中醫藥典籍中充滿了各種圖形和符號,如草藥圖案、針灸穴位圖等。在設計文創的時候可以將中草藥的原型作為主要素材進行設計和融合,既體現了整體觀,又富有象征美感。
(3)色彩元素。中醫藥典籍中的色彩運用也極具特色,如常見的中草藥顏色、針灸器具的金屬色等。在設計中可以借鑒傳統的中草藥古樸素雅的顏色,使得中草藥更加立體形象,同時也可以加入鮮亮顏色作為點綴,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4)布局構圖。中醫藥典籍的排版和構圖也具有獨特的韻味和美感,如草藥的分類排列、醫案的敘述結構等。例如在書簽的排版設計中,可以借用典籍排版,采用豎排版,使外觀更加和諧美觀。
3.2 中醫藥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事業的根基和靈魂。某些項目基于中醫藥經典典籍,設計出以白果、人參等中草藥為主要素材的文創產品,品牌命名為“本草可愛”,利用中草藥內涵、文創藝術性、現代化設計手段等提升市場認知度和競爭力,開辟一條新的傳承道路。
(1)融合中國味。首先對中醫藥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挖掘,隨后通過研讀經典醫籍、了解歷史醫案,把握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靈感和素材。“祛寒姣耳圖”的設計靈感就是來源于張仲景的故事,外形是餃子狀,餃子周圍設計了驅寒中草藥作為裝飾,例如附子、肉桂等,將歷史情節引入創作當中,以融合中國味。
在設計中運用傳統美學的思想體系,表達傳統的藝術靈魂,力求融合處理多種藝術手法,使文創產品融入傳統中草藥古樸素雅的色彩,也融合中國韻味。例如在書簽的設計中,在底紋材料選擇上,設計團隊選擇了偏中式的特種紙,這些特種紙中摻雜植物纖維,與主題相呼應。在字體選擇上,選擇比較厚重的字體,能夠較好地突出重點,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對藥材的介紹。
(2)突出中草藥內涵。在傳統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根據產品功能的不同分別賦予產品不同的寓意,進而形成獨特的表達。根據產品本身的功能性,進一步進行創意性構思,將產品功能和寓意結合,例如在設計科普小卡片和日歷時,不僅描繪了中草藥的外觀形態,還添加了中草藥功效的文字說明,讓受眾對中草藥有更多了解。
(3)體現文創藝術性。在中醫藥文創產品設計中,從設計準則切入,在元素、文化理念和產品設計方面體現藝術性。文創產品首先需要服務于功能,其次是滿足人們的需求。在產品設計時從傳統文化中提取元素,再結合和整合,彩繪了12種中草藥進行編排設計,運用到具體的文創設計中,例如托特包、手機殼、抱枕、日歷、筆記本等,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深入日常生活,真正讓中草藥“活起來”。以手機殼為例,采用圓形設計,周圍圍繞著多種中草藥,加以鮮亮顏色點綴,在原本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鮮艷化,將傳統的中草藥變得鮮明可愛且更年輕化。
(4)結合現代技術。現代科技手段為中醫藥文創產品的設計和推廣提供更多可能性,通過數字藝術手段對中醫藥圖案進行再創作,使其更具現代感和藝術價值。運用研磨、調和、揉制、成型等技術,制作出中草藥香丸。其中便攜式小風扇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增添了中草藥元素,在風扇中央設有可填裝驅蚊解暑中草藥混合物的凹槽,擴大功能性的同時也不影響美觀,同時配有不同種類中草藥固體混合物以便更換,增加受眾群體,在宣傳中草藥效用的同時又增加了銷售途徑。
4 案例分析與實踐經驗
4.1 上海榮慶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榮慶堂香囊制作技藝被列入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項非遺的傳承人經過數十年的不斷打磨,緊跟時代步伐,結合上海地域特色、融合中藥獨特屬性,并添加時尚元素,讓香囊傳承千年而芳香未泯,實現了民俗文化與中藥文化的有機融合。
(1)精雕細琢,典雅呈現。榮慶堂的“龍銜香”禮盒取金龍銜香之意,設計靈感來源于青龍鎮等龍文化繁榮之地。藍色與紅色旨在表達中醫藥的古樸和文化傳承的希望,外包裝的非遺文化項目展示了創新之路的成果,外包裝莊嚴的龍圖案與憨態可掬的龍繡紋,形成鮮明對比,與散發的柔和藥香結合,既彰顯個性又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以白玉蘭花為主題的“愛上海香囊禮盒”,選取上海市花并結合了較為柔和的色彩,彰顯了上海的地域文化特色,為家鄉代言的同時也傳承了中醫藥文化。
(2)時尚新篇,經典再續。中醫里有“衣冠療法”之說,故創造了紋銀香囊。香囊內含有芳香通竅的中草藥,寓意“香氣通天”,能夠守護佩戴者的健康,做到了美觀與實用并行。其外觀靈感來源于流金香囊,做到了經典再續。都市時尚成為香囊發展的新突破口,傳承人因此創作了翡翠香囊,還運用現代技術對香氣留存方式進行了改良,不僅不破壞翡翠結構,還提升了香囊的精致度,更加貼合時尚新潮流,譜寫了時尚新篇。
4.2? 借鑒與啟示
(1)文化元素與創新設計的融合。文創的魅力在于它能夠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創新設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榮慶堂的成功就是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將其轉化為具有現代審美價值的設計元素的典型。這種融合才能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
(2)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衡。在文創的設計中,應該找到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平衡點,既要深入挖掘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注重現代審美和實用性的結合。只有在這種平衡中,才能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讓文創成為連接傳統、現代、文化的橋梁。
5 結論
本文依托中醫藥文化優勢資源,結合現代技術與市場需求,挖掘提煉中醫藥典籍元素,設計文創產品,以輸出具有代表性的中醫藥元素的文創產品,通過運用不同設計方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藥文創產品,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在大審美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由于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不夠深入,對設計元素的運用還不夠熟練等問題,文創設計還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設計實踐中,應繼續深入研究中醫藥文化,運用多維度,探索多領域,以創作出更多具有文化內涵和市場潛力的產品。■
引用
[1] 楊純.文化自信視角下文創產品文化來源的探索研究[J].美與時代(上),2021(3):134-136.
[2] 李琴英.論中醫藥文化標識及其法律保護[J].湖南社會科學,2023(5):150-158.
[3] 葉一諾,金瑩,林劍,等.基于《本草綱目》傳統文化IP的新國潮服飾傳承與創新[J].設計,2024,37(3):24-27.
[4] 夏遠娟.科普文創產品的發展及創新路徑研究[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22,8(6):27-33.
[5] 疏淑進,邵雋.游客感知價值對故宮文創產品購買意向的影響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1,37(4):498-504.
[6] 王詩培.傳承中創新玩法更多樣[N].中國旅游報,2023-04-10(003).
本文系西安醫學院2022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文化自信浪潮下中醫藥經典典籍文創產品轉化設計的研究”(202211840012)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白妍(2000—),女,陜西寶雞人,本科,就職于西安市紅會醫院;薛雅婷(2001—),女,陜西榆林人,碩士研究生,就讀于青海大學;倪涵琪(2001—),女,陜西安康人,本科,就讀于西安醫學院;何瑞媛,女,陜西寶雞人,本科,就讀于西安醫學院;陳秋樺,女,陜西漢中人,本科,就讀于西安醫學院。
通訊作者:李一楊(1984—),女,陜西黃陵人,碩士,副教授,就職于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