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蓓佳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實際上,這并非是第一次在政策上對統籌不同類型的教育作出指引。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三教統籌”。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統籌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發展”。招生考試制度在各級各類教育之間以及教育內外部之間起著樞紐作用,深刻影響著個體的教育選擇、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校的育人生態和社會的教育觀念。在統籌“三教”的戰略背景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既是實現統籌“三教”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教育改革徹底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從中等教育通向高等教育的主體通道主要是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即現行高考)、職教高考(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成人高考和自學考試四類。四類考試在教育類型上溝通了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在教育層次上連接了從基礎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到高等教育,在教育內容上涉及正式教育(正規和非正規教育)、正規教育(學校教育)、非正規教育(崗前培訓、校外教育、繼續教育等)等。這四類考試共同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未能形成縱向上反映教育類型的招生考試制度結構形態,以及未能夠在橫向上充分認證和轉換先前的學習成果,因而也就未能通過招生考試制度來形成基于選擇的分流制度和基于群體特征的回流制度,由此造成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長期分隔、各級各類教育的社會認同價值不平衡等一系列現實問題。
探索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其意蘊指向的是對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教育發展戰略做通盤考慮,避免各自為政和獨立發展帶來的弊端。招生考試制度除了最基本的測量、選拔功能外,還具備調控、預測、激勵等功能。通過進一步發揮考試招生制度“指揮棒”作用,共同推進學歷、能力和貢獻等值同效,讓具有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在通往不同層次教育的過程中多次選擇、多樣成才,不僅對于打破類型教育的內循環和學生身份固化的瓶頸難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達成教育多樣化選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以招生考試制度的科學供給推動形成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良好生態的重要基礎和必由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講,構建職教高考制度無疑是邁出了能夠達成這樣重要改革意義的第一步。
對此,需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內的政府部門在深刻認識職教高考意義的基礎上強化責任擔當,進一步完善職教高考的整體部署、明晰行動路徑,加強多部門協同,優化改革的基礎生態,增強職教高考與其他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之間的良性互動,通過統籌來更好地服務廣大考生。同時,需要學術界對職教高考作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職教高考需要哪些政策供給、需要哪些實施策略以及職教高考在技術層面如何實現等方面的研究,為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作者系管理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