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歌劇《唐帕斯夸勒》是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創作的一部喜歌劇,其優美、浪漫、充滿激情,通過對調性、旋律、聲樂技巧和交響樂的運用,作曲家成功表現了人物情感,同時也展示了意大利抒情音樂的獨特魅力。多尼采蒂在序曲中增加了管弦樂的演奏,展示出其對于交響樂的深刻理解。文章介紹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的人物生平及其主要作品,進而介紹歌劇《唐帕斯夸勒》的主要人物馬拉特斯塔演唱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的前因后果,并重點分析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的演唱方法和音樂形態,其以優美、舒緩、平靜為主要特點,通過旋律和和聲的組合,展現出一種充滿柔情和情感的美麗,使人產生一種脫離塵世的感覺,同時也展示了作曲家高超的音樂技巧和對音樂情感的深刻理解,希望對廣大的聲樂演唱者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多尼采蒂;《像天使一樣美麗》;音樂形態;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7-00-03
0 緒論
多尼采蒂是19世紀意大利杰出的喜歌劇作曲家,而歌劇《唐帕斯夸勒》是他創作的最后一部喜歌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部歌劇作品具有鮮明的平民色彩,旋律自然流暢,戲劇結構嚴謹,充滿了詼諧幽默的情趣,充分體現了意大利戲劇藝術的優秀傳統。
歌劇《唐帕斯夸勒》在旋律線條、和聲織體以及人物情感的刻畫上都很好地體現了多尼采蒂的創作風格。其中,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其演唱效果也贏得了觀眾的認可,因此本文以此為例展開研究。
1 多尼采蒂生平與《像天使一樣美麗》簡介
1.1 多尼采蒂生平簡介
意大利偉大的作曲家蓋塔諾·多尼采蒂,出生于貝爾加莫,盡管自幼家庭貧困,生活艱難,但是他靠著自己的音樂才華和不懈的努力,于1806年成為貝爾加莫一所慈善學校的第一批學員,師從音樂家邁爾,并最終在博洛尼亞音樂學院畢業,師從馬太神父。從19世紀30年代中期起,他開始擔任那不勒斯音樂學院的對位法教授及那不勒斯音樂學院院長,后來又旅行歐洲各國,不斷進行創作和研究。多尼采蒂早期的歌劇創作深受羅西尼的影響,從19世紀30年代起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多尼采蒂在歌劇領域的成就較為突出,他的歌劇體裁比較豐富,且風格多樣,《夜鐘》就是典型的音樂滑稽劇。多尼采蒂還有很多其他體裁的歌劇代表作,例如1818年在威尼斯上演的歌劇《勃艮第的恩里科》(Enrico di Borgogna),1822年在羅馬上演的歌劇《格拉納達的佐蕾達》(Zoraida di Granata)。在此后的八年間,多尼采蒂共創作了將近30部歌劇,于意大利各地不斷上演[1]。
之后大獲成功的歌劇《軍中女郎》(La Fille du Regimente)、《愛的甘醇》(L’Elisird’Amore)、《拉美摩爾的露琪亞》(Lucia di Lammermoor)等都各具特色。《唐帕斯夸勒》(Don Pasquale)是他創作的最后一部喜歌劇。
1.2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簡介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是歌劇《唐帕斯夸勒》中的角色——馬拉特斯塔的經典唱段,對整部歌劇的劇情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像天使一樣美麗》出自歌劇《唐帕斯夸勒》的第一幕,這一經典唱段被各大抒情男中音歌唱家深情演繹,并被列為音樂會經典曲目之一。
整首詠嘆調旋律優美,感情細膩。演唱過程中,旋律在連續的級進中不乏小幅度的跳進,這不僅具有較強的抒情性,還在無形之中增添了一種幽默感,從而給聽眾一種意猶未盡之感,為之后的劇情發展埋下伏筆。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是醫生馬拉特斯塔向老頭兒唐帕斯夸勒介紹姑娘時演唱的經典詠嘆調。伴隨著英俊瀟灑的醫生馬拉特斯塔和一心想要再婚的老頭兒唐帕斯夸勒的表演,整部歌劇不斷升華,充分展示了歌劇的戲劇性。同時《像天使一樣美麗》的旋律帶有強烈的抒情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劇情的平庸和波瀾不驚,反而是全劇的畫龍點睛之筆。可以說,歌劇《唐帕斯夸勒》的抒情性和戲劇性集中體現在這首經典的男中音詠嘆調中。
2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的音樂形態
2.1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的曲式分析
這是一首3/4拍、降D大調的單二部曲式,由前奏、A段落、間奏、重復的A1段落和尾聲五部分構成。整首樂曲的伴奏織體采用柱式和弦結構,節奏均為四十六節奏型,短促而均勻的和弦推動了整首樂曲的戲劇性發展,并為后面的演唱奠定了詼諧幽默的感情基調。前奏僅有一個小節,伴奏為柱式和弦結構,四個音為一組,在這里巧妙采用一強三弱的演奏方式,帶有舞曲的風格,在無形之中給觀眾帶來一種悠閑自在的感覺。
A段落由a、b、c、a1四個樂句構成,采用較為方整的結構(4+4+4+5),其中a1樂句在a樂句的基礎上變化再現,使A段落的主旋律通過變化再現的方式再一次出現在觀眾面前,不僅使整首樂曲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得到增強,還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整首樂曲的印象,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2]。緊接著是持續六小節的間奏,節奏密集且演奏速度快,19~22小節音區較高,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氛圍,進而推動了樂曲的戲劇性發展,23~24小節為連續的下行音階級進,速度逐漸放慢,力度也逐漸削弱,為之后A1段落的演唱作了鋪墊。
A1段落的a樂句與A段落的a樂句的旋律部分雖然一致,但是采用與A段落不同的演唱力度(漸強、重音記號)、速度(略快)、情感處理方式等,與之前的A段落形成了對比,增強了樂曲的抒情性和表現力,同時強化了樂曲的主題,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b1樂句在b樂句的基礎上發生了細微的變化。c1樂句與A段落的c樂句節奏型基本一致,僅在音區上發生了變化(前二小節音區提高),后二小節的音區與A段落的c樂句一致。a1樂句與A段落的a1樂句在旋律上基本一致,僅在最后一個音有所區別(A1段落a1樂句的最后一個音提升了增一度,為之后的尾聲作鋪墊)。
尾聲共十個小節,將整首樂曲的情緒推向了頂峰,戲劇性較強。41~44小節改變了之前柱式和弦伴奏的織體,采用密集又緊湊的音程伴奏,速度極快,旋律部分脫離了之前的主題,采用一種類似宣敘調式的手法推動樂曲的發展,在第44小節處的第一拍戛然而止,給觀眾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3]。之后樂曲的演奏速度回歸正常,直至樂曲結束。
2.2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的演唱技巧分析
如譜例1所示,此處為A段落的a樂句。演唱者演唱之前僅有一小節的前奏,速度較快且節奏型較為緊湊,演唱者須在這一小節中迅速調整狀態,伴隨樂曲的節奏呼吸。a樂句為整首樂曲的第一句,演唱時應注意不要過于用力,為之后樂曲的戲劇性發展保留力度空間。整首樂曲的感情基調為詼諧幽默,集中體現在a樂句的附點節奏型與二八節奏型的變換之中(在旋律級進進行時采用力度性較強的附點節奏型,在旋律跳進進行時則采用均勻的二八節奏型),因此演唱時要著重把握這兩種節奏型之間的轉換[4]。
a樂句中,“Angelo(天使)”和“Terra(女神)”兩個詞分別加了重音記號,展現出馬拉特斯塔對這位女子的稱贊與喜愛。演唱時要著重關注這些標有重音記號的音符,將馬拉特斯塔的稱贊與喜愛通過歌聲展現出來,同時也要注意3/4拍的強弱規律,將這種充滿活力的節奏表現出來,歌聲中帶有歡快而幽默的情緒。
如譜例2所示,此處為A段落的c樂句,這一樂句的旋律線條與之前不同,改變了之前向上級進后跳進的手法,改變為向上跳進后向下級進進行,音區逐漸增高,演唱的力度也需不斷加大。第13小節處的延長音(小字一組的c)為c樂句的末尾,雖然此處歌詞已演唱完畢,但是這里需要演唱“Ah”直至樂句結束。
“Ah”雖然本身并無實際意義,但是在這里卻是歌詞意境的延續。此處延長音的處理有兩種方式:一種處理方式為延長小字一組的c之后演唱小字組的降b和降a;另一種處理方式為延長小字一組的c之后演唱小字一組的降d和c之后繼續演唱小字組的降b和降a。男中音演唱家可根據個人的演唱習慣自由選擇。
3 結語
歌劇《唐帕斯夸勒》是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創作的喜歌劇,故事圍繞老頭兒唐帕斯夸勒、年輕的寡婦諾麗娜、私人醫生馬拉特斯塔以及侄子艾爾內斯托展開,為觀眾呈現了一場騙婚的鬧劇。其中,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出現在歌劇的第一幕。該詠嘆調注重抒情,詼諧中不乏幽默,進一步展現了多尼采蒂喜歌劇的獨特魅力。
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一直被譽為男中音的經典曲目,多年來無數的男中音歌唱家在世界各地的舞臺上演唱過這首作品。想要演唱好這首作品并不容易,演唱者需要對歌劇《唐帕斯夸勒》有全面的理解,并在演唱時將自己代入歌劇的情節和背景中,其中每一個附點、每一處呼吸、每一處句與句的連貫以及每一句歌詞表達的含義都需要演唱者在臺下反復思考,并用心聆聽歌唱家們是如何詮釋主人公內心情感的,如第31小節連續向上的花腔如何處理以及第45小節的無伴奏旋律如何與之前形成對比等,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內心,為之后演唱西方的其他音樂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文分析了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的音樂形態和演唱技巧。詠嘆調《像天使一樣美麗》雖然篇幅不長,但蘊含著劇中人物極為豐富的情感。演唱時,需要演唱者嚴格遵守譜面的音樂術語,并在臺下反復練習,以求達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參考文獻:
[1] 屈海君.淺談聲樂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內在關系[J].時代教育,2012(13):111-112.
[2] 曾憲林.外國喜歌劇的“本土化”演繹模式引發的思考:評意大利喜歌劇《唐帕斯夸萊》廈門首演[J].歌劇,2012(4):14-17.
[3] 歐南.鄉鎮的風俗畫卷:多尼采蒂《唐帕斯夸萊》[J].歌劇,2011(3):30-33.
[4] 黃毅.淺談男中音詠嘆調《像天使般美麗》的背景與演唱[J].大眾文藝,2010(24):16.
作者簡介:岳賢碩(2000—),男,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