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珞欽 周琳 董麗梅 智元超 韓越
摘 要:近年來,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迪慶州)政府部門明確指出要以迪慶州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而文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不足是當前的嚴峻問題。本文通過對調研數據和訪談記錄的分析得出迪慶州文旅從業人員培養存在不足,根據實際情況為改善迪慶州文化旅游產業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全面提升迪慶州文化旅游行業人才綜合素質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建議。
關鍵詞:文旅行業;訪談調查法;人才培養;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2023年春節期間,云南全省接待游客4 514.61萬人次,同比增長244.7%,實現旅游收入384.35億元,同比增長249.4%。在文旅產業方面,云南擁有天然的生態稟賦,需找準立足點,打好組合拳,營造高質量的營商環境,改善“硬環境”,提升“軟環境”。迪慶州擁有世界級旅游資源,旅游業是迪慶最具優勢、最具特色、最具發展潛力的主引擎產業,2020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851.01萬人次,全年完成旅游業總收入807 979.76萬元;2021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933.73萬人次,同比增長9.7%,全年完成旅游業總收入948 242.06萬元,同比增長17.4%。 同年,全州共有文化、文物事業機構276個,包括藝術表演團體25個,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7個,文化館4個,鄉鎮文化站29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9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4個,
然而,迪慶州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問題,對此展開研究,提出迪慶州文旅人才培養建議,能夠推動文旅融合背景下新時代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國內關于文旅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中,梁梅朵提到大多高校課程設置較為局限,師資力量不平衡,難以保證教學質量,無法培養出既了解文化市場,又懂得旅游市場,還能設計出文化旅游項目的復合型人才[1]。白長虹提出文旅行業對人才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更加趨向于跨領域、跨專業、復合型和創新型等方向,要使人才適應行業變化,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2]。畢緒龍提出人才是推動文旅行業融合發展的第一要素,但如今行業人才已經不能滿足文化和旅游行業深度融合發展的需求,文旅人才培養任重而道遠,亟須升級轉型[3]。張晶、張維艷提出需要完善文旅人才教育體系,打通人才培養通道,并制定相關人才引進政策[4]。云南麗江市作為全國知名旅游城市,曾在2019年全國旅游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5,同時也是云南文旅人才建設的標桿。云南省麗江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健全優秀文旅人才信息庫,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5];又提出先后實施“八個一百”人才工程、“百名文旅人才”專項、“興麗英才支持計劃”“興麗文旅人才”專項,遴選市內文旅經營管理、文化創意、文旅服務等領域優秀人才,通過項目經費支持、組織進修培訓等方式進行重點培養[6]。以上關于文旅人才培養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文旅人才的供給側高職教育、現實困境、發展方向、在文旅行業中扮演的角色、選拔措施等方面進行多維度的探究,但目前較少有學者就區域性文旅人才進行實地訪談調查,本文結合區域特性,對調研數據和訪談記錄進行分析研究,根據迪慶州文旅人才培養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迪慶州文化行業從業人員隊伍現狀
如表1所示,迪慶州文化行業從業人員隊伍中,男女人數比例接近于1∶1,基本平衡;較多數從業人員的年齡集中在35~45歲,青年從業人員較少,中堅力量群體有待加強;文化程度方面,從業人員多為大專和本科學歷,研究生從業人員較少,說明文化行業缺乏高素質的研究型人才,現有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還有所欠缺;職稱多為中級和副高級,說明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較為豐富,履歷豐厚。
(二)迪慶州旅游行業從業人員隊伍現狀
經調查研究,迪慶州目前有450名導游,男女比例相對平衡,整體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學歷較低。旅行社除基本行政人員外,其余人員均來自導游,整體人員結構類似。景區景點講解員持有講解證者較少,講解人員原則上要求大專學歷,也存在解說能力較強但學歷較低的講解人員。
(三)迪慶州文旅從業人員培養存在的問題
根據訪談調研及對上述迪慶州文化行業從業人員與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資料整理與分析,得出幾點該州文旅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現存問題。
1.共性問題
(1)忽視文旅從業人員的培養。迪慶州部分文旅行業對于從業人員的培養認識不足,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未制定強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導致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缺乏責任感、團隊感和榮譽感。
(2)文旅從業人員對待培訓的態度消極。迪慶州有些文旅從業人員的學習意識不強,消極對待行業培訓,以至于其職業素養參差不齊,降低服務接待能力。

(3)對文旅從業人員的薪酬吸引力度較低。迪慶州文化行業從業人員的薪資水平偏低,導致高學歷、業務能力強的員工流失嚴重;旅游行業從業人員隊伍中導游人員無工資保障體系,工作抗風險能力差。
2.特性問題
(1)工作“人情化”特征明顯。迪慶州文化行業從業人員隊伍中人員流動比例低,生活圈子常年無變化,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影響行政工作制度施行,導致日常生活領域與公共工作領域沒有明顯的界線。
(2)旅游淡旺季工作量差別大。迪慶州著名景區云南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等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旅游淡旺季分明,相關工作人員存在旺季工作壓力大,淡季清閑的情況;相關旅行社淡季在導游管理上較為松散,導致導游無歸屬感。
(3)文旅從業人員配套服務設施不齊全。迪慶州缺少相關文創產業園,旅游產品研發人才嚴重不足,旅游文創能力滯后,數據分析人才缺失;較少組織文旅相關技能大賽,導致工作人員存在專業度不足、服務水平欠缺的問題。
(一)建設迪慶州文旅人才培養體系
迪慶州要建設一套完備的文旅從業人員培養體系,搭建涵蓋文旅部門、培訓機構、講師和學員的交叉聯動體制,由培訓機構負責搭建培訓平臺,聘請高校與旅游行業培訓專家作為講師,文旅部門則負責整體審核工作,面向文化與旅游行業從業人員進行長期持久培養工作。
首先,為提升文化行業從業人員的管理能力,當地宜采用“理論學習+實踐運用+績效考評”模式。理論方面由高校管理類專業教師開設和選擇培訓課程,引導該專業學生系統化交叉學習多學科管理技能;實踐方面運用課程知識,結合迪慶州文化行業痛點進行案例分析并研究改善人才培養方案,及時驗收學習成果。其次,為提升從業人員的旅游文創產品研發能力和互聯網運營技術能力,當地政府部門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文件,給予其扶持資金,鼓勵文創產品推陳出新[7]。再次,為提升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養與綜合能力,迪慶州要采用聯合培養模式,一方面由高校專家開展旅游方面的理論授課,強化其基礎知識儲備;另一方面由旅游行業內資深專家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使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在完善理論體系的同時,增強工作能力。
(二)完善迪慶州文旅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1.政府給予迪慶州文旅人才培養支持
迪慶州相關政府部門應從四方面支持文旅人才培養:一是重視對迪慶州地方專項計劃文旅相關專業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制訂專項計劃人才招收方案;二是聯合省高校培養迪慶州定向就業高素質人才;三是聯合省內州外文旅部門制訂現有文旅從業人員送外培訓方案;四是組織州內各村實施導游職業技能培訓,選拔地方優秀從業人員。
2.加強師資團隊保障
迪慶州文旅行業應將培訓學員細分為文化管理學員、旅游通用職業學員和旅游特有職業學員,其中旅游通用職業學員是指旅游市場中開展旅游相關活動的人員,旅游特有職業學員是指需要有較高的旅游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人員,之后根據不同類別學員的需求特征,確定不同的培訓方向,組建管理類、旅游類和服務技能類高校專家培訓團隊,開設相應課程[8]。
一方面,文旅行業要聘請云南文旅行業中從業多年對行業有杰出貢獻并適合作為培訓講師的資深專家,通過“經驗+案例”的模式傳授培訓內容;另一方面,文旅行業可以選拔培訓中的優秀學員輔助教學,優秀學員可結合自身崗位與培訓內容在培訓過程中分享心得體會,促進文旅行業信息交流,打破溝通壁壘。
3.完善培訓課程體系
迪慶州文旅行業要完善培訓課程內容,涵蓋理論知識課程、素質能力課程和相關輔助課程。理論知識課程由文旅行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內容構成,其涵蓋旅游學、經濟學、管理學、人力資源、交通運營、大數據與互聯網等知識點;素質能力課程從全面素質能力提升培養的角度考慮,涵蓋思政課、公文寫作課、業務能力課、禮儀課、文學歷史課等;相關輔助課程主要作為專業素質與文化素質培養中必要的補充性課程,包含統計學、會計學、旅游法等知識點。
4.建立培訓成果驗收標準
一是學習成績檢驗,構建每類課程考試題庫,合理分配考題類型,結合課程培訓進展情況進行綜合性評分;二是實踐能力檢驗,制定各類培訓學員培訓后的新工作績效表,對工作進行翔實記錄,由直屬領導考核匯總;三是結合實際培訓進展情況制定合適的檢驗周期;四是建立線上檢驗平臺,搭建網絡學習平臺用于發布課程、學習資料、課堂作業、匯報等,利用線上平臺進行信息收集,如周、日小匯報和學習數據統計。
(三)構建迪慶州文旅人才隊伍技能資質認證平臺
迪慶州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作用,支持和鼓勵迪慶州旅游行業協會辦好全州導游大賽、經典景區講解大賽、旅游專業大學生服務技能大賽、相關從業人員服務技能大賽等競賽。表彰一批優秀導游、講解員、大學生、文旅企業家和相關從業人員,加強對其宣傳推廣,樹立迪慶優秀文旅人才公信力[9]。
同時,政府部門也可以建立完善文旅服務品牌建設、培育和評價體系。搭建迪慶州官方認證的文旅“網紅”平臺,進一步細化分等定級考核標準,加大對導游、旅行社、旅游民宿等級評定和推廣力度[10]。引導旅游企業增強品牌意識,健全品牌運營管理體系,樹立行業標桿和服務典范,讓服務優質的旅游企業在文旅“網紅”平臺中脫穎而出。
文旅從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迪慶州現有文旅人才較多,但能力素質參差不齊,制約了所在行業的繁榮發展,為此,地方政府部門、文旅企業、高校三方應加強對迪慶州文旅人才的培養,合力建設迪慶州文旅人才培養體系,為文旅人才培養提供保障,確保文旅從業人員進行持續且穩定的學習,循序漸進地增強從業技能,給全州的文旅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1] 梁梅朵.產業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廣西教育,2021(31):134-136.
[2] 白長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業人才培養:實踐需求與理論議題[J].人民論壇 學術前沿,2019(11):36-42.
[3] 畢緒龍.從人才培養角度看文化和旅游的關系[J].旅游學刊,2019(4):9-10.
[4] 張晶,張維艷.黑龍江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J].西部旅游,2021(1):15-16.
[5] 云南省麗江市委組織部人才辦.云南麗江:因地制宜打好文旅人才品牌[J].中國人才,2021(3):72-73.
[6] 云南省麗江市委組織部人才辦.云南麗江:打造文旅人才集聚新高地[J].中國人才,2022(11):82.
[7] 李明.文旅融合背景下行業人才需求與培養體系構建[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0):159.
[8] 王瑩.文旅融合背景下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培養策略[J].決策探索(中),2021(8):80-81.
[9] 杜文靜,黃德橋.文旅融合下高職導游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21(3):52-56.
[10] 韓泳.以文興旅 以旅促文 推動云南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9(2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