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唯一


摘要:文章將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作為主要目標,分析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現狀與優勢,并提出思維導圖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思維導圖;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道德意識與法治意識的關鍵階段,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產生重要的影響。但是大部分初中學生邏輯思維較弱,因此通過思維導圖開展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能幫助學生建立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存在的不足
(一)對思維導圖的認識程度不深
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的優勢,他們認可思維導圖的價值,卻沒有認識到思維導圖于學生而言的真正價值,以及真正適合學生的繪制方法,甚至很多教師片面地認為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而且不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與課堂教學效率,所以不愿意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
(二)思維導圖繪制偏向形式主義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完整的思維導圖繪制,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往往不會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導致思維導圖的繪制偏向于形式主義。比如,在思維導圖繪制教學時,一部分學生只是片面地注重思維導圖外在結構的美觀性,忽略了在思維導圖中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與分析。
二、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優勢
(一)明確課堂教學思路,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最關鍵的優勢在于文字與圖像的結合,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能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體系。學生不再只是機械化地跟隨教師的講授記錄繁雜的筆記,而是利用思維導圖連接知識點,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
比如,在教學“青春有格”這一主題內容時,教師以善與恥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然后將所學知識點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能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青春有格”這一主題的知識體系。在后續復習過程中,學生也能建立起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框架,使復習過程更具有邏輯性,更順暢。
(二)知識體系更生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談到,非常重要的是,要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初中學生邏輯思維并不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與實際生活相貼近的內容,在面對較為枯燥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時,往往會選擇退縮。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學習工具,能將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圖片、詞匯、線條的方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開展學習。學生在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時,能用新的思維模式代替舊的思維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獲得靈感和啟發。學生即使在建構過程中出現理解偏差,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和與同學的交流過程中得到改正。
三、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有效措施
(一)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前預習,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前,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課堂所學內容和完成思維導圖的必備要素。學生先要準備白紙、彩筆等繪圖工具,了解課堂所學知識點并找出知識點中的核心部分,并記錄自己的思考與見解,最后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完成思維導圖。在上課之前,學生將自己完成的思維導圖交給教師,教師要為學生規劃繪制思維導圖的思路,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會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產生深遠影響。
如在講授“青春有格”這一主題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供思維導圖的關鍵詞“止于至善”和“行己有恥”,學生在預習知識點時嘗試以關鍵詞為中心繪制知識體系。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完善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在掌握課堂知識點的同時,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如此,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掌握知識體系能培養邏輯思維和擴散思維,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課前的思維導圖,能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真正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法制意識與道德意識。
(二)利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堂導入,調動學生積極性
課堂導入的作用是在學生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連接新舊知識。在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常用到的導入方式有:溫故導入、直接導入等。溫故導入是從舊知識的角度入手,以已知知識為基礎,口頭描述或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以此引出新課,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導入則是開門見山地進入主題,以展示演示文稿為主。但是,這兩種導入模式的實際應用效果較為一般,而運用思維導圖開展課堂導入,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在講授“凝聚價值追求”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利用思維導圖,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到底是什么。教師可以用學生熟悉的名言警句和詞語,引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內涵,并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向學生呈現這一知識體系,如圖1所示。教師通過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向學生呈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使學生更加明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具體內涵,從根本上了解民族精神的本質,提高思想道德素養。
(三)利用思維導圖記錄課堂筆記,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初中階段,大部分學生面臨的學習問題就是不知如何學習。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知識并認知知識內容。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大部分學生只是機械地記錄教師的板書和講解,并沒有通過自己的理解對課堂筆記進行整理。需要復習時,學生面對繁雜的筆記內容會出現無法掌握知識點的問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記錄課堂筆記,實現知識點之間的連接,使學生在復習知識點時更有效率。
如講授“守護生命”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筆記中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按照教師講解的順序進行拓展,由“生命”這一詞語引出相關的內容,比如人際關系、生命的價值、個人責任、時代擔當等,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幫助學生合理延伸思維導圖內容,結合學生個人靈感對思維導圖進行加工。比如,一個知識點可以用一幅圖片的形式展示,也可以用多幅圖片的形式展示。思維導圖展示的是思考的過程與結果,而不僅只是對傳統筆記進行變形。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合理利用圖片能使整幅圖片更加美觀,也能使學生產生二次翻閱的念頭。
(四)利用思維導圖開展習題練習,提高解題能力
在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培養過程中,習題練習是重要手段,中學的道德與法治題型主要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中又包含選擇題和判斷題,主觀題大多是根據教材的知識點以及給定材料的內容回答問題,教師可以根據習題考察點適當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解答。比如,在講解客觀題時,教師不必逐一講解問題,而應根據問題中包含的知識點分類講解,將客觀題的講解與知識點相結合。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能力。
如在復習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答題能力,教師可以重點組織學生開展習題練習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習解題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道德與法治意識。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利用思維導圖列出解題所需要的知識點大綱,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與教材知識點相關的題目,如“闡釋我國修改法規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意義”,要求學生根據學習到的相關知識點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能針對這一問題深入回憶教材中的相關理論知識,并明確人民當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捋清思路。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教材知識與思維導圖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八年級下冊所學知識點的理解,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目的。
(五)利用思維導圖總結課堂教學,完善知識體系
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不僅需要良好的課堂導入與互動,課堂小結也直接關系到整節課的完整度。利用思維導圖對課堂進行總結能達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點的目的,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
如講授《家的意味》一課時,教師可以分別利用框架形式和思維導圖的形式完成課堂總結。由圖2可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開始課堂小結能將整節課所學知識點以線條和關鍵詞的形式串聯起來,這種圖片、文字、線條相結合的方式能使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一目了然,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更清晰。
此外,教師可以適當應用思維導圖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因為傳統教學反思大多是文字記錄,教師很少會重新回顧。以“家的意味”一課為例,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時,可以將關鍵詞分為不足、成功和改進措施。這種可視化的反思形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在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目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和思想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田興無.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下一代,2022(7).
[2]周張杰.網絡時代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的探究[J].生活教育,2022(2).
[3]劉春麗.“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新取向及路徑選擇[J].中外交流,2021(11).
[4]劉慶芝.思維導圖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3).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