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常桐善 趙蕾


摘要: 美國高校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治理體系和在校生規模。但為了滿足社會的變化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幾乎所有美國高校每隔5~10年都會更新和編制新的戰略規劃。通過對15所樣本高校戰略規劃文本分析發現,目前美國的高校規劃普遍聚焦于豐富學生的就讀經歷、構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校園校風,加強實踐學習等領域的長遠規劃來改進本科教育質量;制定支持教師職業發展的策略;強化高校管理、教學、服務的數字技術現代化建設的規劃,提升大學治理效能。但不同類型的大學又展示了不同的規劃特點:研究型大學,特別是世界一流高校非常重視國際形象的塑造、科研合作的國際化發展、人才引進和創新研究;公立高校規劃的共同特點是重視與社區建立合作共同體,為地方發展提供教育、醫療健康、人文發展等眾多領域的高品質服務;教學型大學以及文理學院的規劃聚焦點的共同特點是改進決策績效、優化課程教學、多渠道籌措經費、確保高校的持續性發展力;社區學院規劃的共同聚焦點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社區發展參與能力。
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戰略規劃;歷史背景;現實聚焦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23)03-0084-12
一、理論背景與問題提出
《禮記·中庸》中強調“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高校戰略規劃的目的即以“豫”達“立”,為高校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所以戰略規劃是大學發展的思想“燈塔”,“燈塔”高則識見遠,“燈塔”矮則識見短。因此,戰略規劃也必須是大學的思想精髓,是展示高深學問的智慧成果。
美國高校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卓越成就,與其持續不斷地編制、更新及有序有效地實施戰略規劃是分不開的。盡管學者們普遍認為,美國高校戰略規劃萌芽于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1](P7),但事實上,與其他國家的高校一樣,美國高校在成立之前也必須制定相關發展目標、辦學規模計劃等。這些內容也許還不能上升到“戰略”發展之用途,但對大學發展來說,仍然起到了“燈塔”作用。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自1868年建校之前的1860年起就制定了大學校園發展規劃,截至2020年已開展30多次長短期規劃,大約每5年規劃一次[2]。這些規劃涉及校園空間設計、大學發展初具規模后的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等內容,聚焦于學術發展的戰略規劃以及人才建設戰略規劃等領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根據大學不同時期的發展需要以及社會經濟大環境因素來確定戰略聚焦,并以此分配資源,突破性和創新性地解決大學戰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州大學系統原教務長金(King)在介紹加州大學開創和保持其卓越發展的論述中,特別闡述了加州大學的專業審核、學術規劃及變革三個方面的內容[3]。由此亦見,發展戰略規劃在大學卓越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美國高校在戰略規劃編制過程中非常重視廣納各方賢才之經驗和思想。大學通常會成立由教師、行政人員以及學生代表組成的規劃委員會。有的大學也會邀請校友、規劃編制專家作為顧問參加。委員會主席通常由教師或行政領導擔任,或二者共同擔任。例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8年的戰略規劃編制委員會主席是由商學院院長和學術委員會主席共同擔任,成員由來自不同學科領域和管理部門的50多位教職工及學生組成。又如,俄亥俄州立大學2016年的規劃編制委員會主席由教務長擔任,成員包括150多位教職工和學生;委員會通過在線信息收集平臺獲得了大約1000項建議和想法。另外,院校研究部門承擔數據分析和預測等方面的工作,利用大學長期積累的校內外數據對大學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挑戰”(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進行綜合分析,確保戰略規劃目標的準確性和可行性[4]。
美國高校的戰略規劃通常由三部分組成,即大學使命和價值觀陳述、戰略發展目標及其實施計劃。辛頓認為,這三個重要組成元素構成了戰略規劃編制的線性進展路徑[1](P9)。也就是說,大學使命和價值觀是指導戰略規劃編制的綱領,好的戰略規劃必須遵循大學的辦學使命以及大學利益人共同認可的價值觀。戰略發展目標是戰略規劃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制定除了受大學辦學使命的影響外,大學的發展成熟程度、社會經濟大環境、國際國內教育發展動向都是關鍵性的影響因素。這也許是為什么高校的戰略規劃周期通常在5~10年,而且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行適度調整的原因。戰略規劃的第三部分通常是發展目標的實施步驟、措施和過程。部分高校的戰略規劃會非常詳細地闡述這部分內容,但也有高校會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把實施過程分解到各相關領域和部門,然后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對規劃實施結果進行綜合監測。本文主要分析戰略規劃的第二部分,即戰略發展目標所聚焦的領域,也就是目前美國高校戰略發展規劃突出解決的重點問題。
與美國高校相同,中國高校亦重視戰略發展規劃的編制。陳廷柱將中國戰略規劃的發展過程分為思想萌芽、初步探索和全面鋪開三個階段[5]。如果包括學科建設、隊伍建設以及校園規劃,中國高校規劃的萌芽階段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但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規劃的思想萌芽是20世紀80年代的事情。同樣的,按照陳廷柱的推測,依據國家的總體戰略發展計劃部署,中國高校戰略規劃的初步探索階段應該是從1955年開始。也就是說從那時起,為了響應國家的五年發展計劃部署,中國高校每隔五年會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但他查到的資料顯示,中國高校的這個探索時期實際上是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主要是在《“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指引下,高校開始編制綜合發展戰略規劃。全面鋪開階段主要是指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或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在教育部的指導和督促下,教育部直屬高校在“十五”末期開展的戰略規劃工作。這三個階段的戰略規劃的明顯特征之一是聚焦領域和發展目標在不斷變化。這一點與美國高校戰略規劃的發展路徑也是相似的。這也符合高等教育本身的發展過程和特征,即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建設、學科建設以及更加長遠的戰略發展愿景建設。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發展到大眾化階段,尤其是在2020年進入普及化發展階段,國家對直屬高校戰略規劃的指導思想也在發生變化,并提出與時俱進的高層次要求。例如,教育部對“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重點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統籌兼顧各項規劃,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而五年后頒發的“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則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深度融入社會發展進程,加快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顯然,“十四五”規劃更加體現了國家對高等教育回歸育人初心及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視和決心。高等教育普及化后五年的形勢和可能發生的變化或許仍然在可預測范圍之內,但在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后,究竟會發生什么,無人知曉,恐怕沒有什么規劃可以預測。美國于20世紀80年代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40年來也經歷了質量下滑、經費短缺的挑戰。分析和研究美國進入普及化階段40年之后的戰略規劃聚焦,對中國或許有重要借鑒價值。另外,劉獻君強調,在規劃幾年的周期內,大學不可能解決太多問題,所以必須要專注發展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形成戰略重點[6]。這也是美國高校戰略規劃的特點之一。鑒于此,分析美國高校當前的規劃聚焦,對中國高校根據其普及化發展的深入程度準確選擇戰略重點或許有幫助。當然,不同類型的大學由于辦學任務的差異,戰略規劃的聚焦必然不同。分析美國不同類型高校的戰略聚焦,對中國不同類型高校有效編制戰略規劃,確定發展目標或許有助益。
二、美國高校的發展歷史背景及其對? 戰略發展的影響
(一)國家政治與人口組成背景
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政府不直接管轄各級教育機構。就高等教育來說,美國公立大學的辦學行政管理權隸屬州政府,實際屬于所在州的納稅人;美國私立大學的辦學主權則屬于個人或董事會。因此,公立大學辦學的首要任務是為所在州服務,考慮大學所在州居民的需求,是名副其實的“為民辦大學”。鑒于此,為了提高州居民的文化素質,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公立大學必須以本科教育為辦學的首要任務,主要教育對象自然是高校所在州的居民。這也是為什么加州大學前任校長在其上任之際就重申“教學為加州,研究為世界”的加州大學辦學方向。也正因如此,州政府會倡導或要求大學根據州政府高等教育發展預算方案、整體發展指導思想規劃在校生規模、編制長遠發展戰略規劃。例如,20世紀60年代加州政府委任時任加州大學校長的克拉克·克爾領導制定的《加州高等教育總體規劃》就是非常典型的州政府出臺的高等教育戰略發展規劃[7]。這個規劃為加州高等教育發展,尤其是分級辦學指明了方向。在這個規劃框架之下,加州的三個公立大學系統也編制了相應的發展目標。也正是這項規劃的有效性促成了今天加州大學聞名遐邇的卓越成就。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這個規劃在加州高等教育發展中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也是加州三個公立大學系統近150所高校制定戰略發展規劃的藍本。
另外,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組成多元復雜,地區之間的教育、經濟差異大,所以公平和多元化問題是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因此,美國高校必須有長遠的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美國高校特別是研究型高校少數種族裔、低收入家庭、第一代大學生以及邊緣地區的大學生與相對應的人口比例嚴重失調。與此同時,基于這些因素的教師背景的多元化又嚴重滯后于學生的多元化,這使得本來就失衡的學生多元化所造成的美國校園多元文化發展、學生輔導等問題雪上加霜。
(二)高校發展歷史背景
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悠久,從第一所大學哈佛學院成立到現在已有380多年的歷史。考恩(Cohen)在其1998年的研究中將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636~1789年殖民地時期建立的學院;1790~1869年在美國國家成立過程中小型學院的擴散;1870~1944年美國工業化時期的大學轉型;1945~1975年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以及1976~1998年高等教育多元化體制的建立[8]。事實上,在1999~2020年,多元化發展仍然是美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但如果一定要將這個階段劃分為一個新階段,高等教育國際化和現代化也許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了這個時期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變化。國際化主要表現在學生、教師、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拓展和快速發展,而現代化則表現在教學、科研及管理的教育技術現代化。
表1展示了這幾個不同階段末期(時期)美國人口及高校的基本數據。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美國的人口以及高校數量、教師人數和在校學生規模的變化都非常大。每一階段與前一階段末期相比,增長率都在百分之幾百,甚至百分之幾千,也就是幾十倍。這個特征實際上反映了高等教育從不成熟到相對成熟、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發展過程的特征。例如,中國高校在2000年精英教育階段末期的在校生規模是1 229萬,到2019年大眾化階段末期時的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4 002萬,增長率也超過了百分之三百[9]。但進入大眾化階段后,美國高校數、教師數及在校生規模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美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前20年,其高校數與學生規模的增長率分別是21%和28%,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僅略高于1%;教師人數的增長率略大,是52%,但年平均增長率也不到3%。后20年,也就是從1999年到2018年,高校數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教師數與在校生規模的增長率與前20年基本一致。顯然,美國高校的規模已經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況,而且這種狀況已經持續多年,所以大多數高校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不是這一時期大學戰略發展規劃的聚焦點。
(三)高校治理模式及經費來源
美國高校的治理體制基本一致,即由董事會、行政部門以及學術委員會構成的“共治”。簡單地說,董事會是高校的最高權力機構,學術委員會負責制定或向校長建議學術相關的政策,行政部門負責落實董事會頒發的政策。但在具體實踐中,三者的關系非常復雜,且不同學校的情況各異。但從高校發展戰略愿景和規劃制定的角度來說,較為有利的因素是高校享有相對較高的辦學自主權,三個不同的治理機構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影響高校發展方向的確立。這既有利于高校依據各自的辦學任務和社會需求制定可行的發展規劃,也有利于發展規劃的落實。當然,由于公立大學,尤其是教學型高校和社區學院的教育經費大多甚至全部來源于州政府撥款,所以大學所在州的經濟發展、立法機構的預算方案及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對高校發展規劃的編制有重大影響。另外,聯邦政府通過提供科研經費和家庭低收入學生助學金對高校的發展規劃也會產生影響。例如,在經濟蕭條時,聯邦政府會大幅度削減科研經費,這不僅影響科研發展,而且影響到大學從科研費用中收取的用于貼補基礎設施建設、教學等領域的高額管理費用。當然,私立大學的經費來源對私人捐款的依賴性很大。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籌措經費是高校發展規劃不可忽視的重大問題。
(四)辦學任務及教育理念
美國高校的建立及其發展與宗教有直接關系,尤其是美國殖民地時期建立的學院與宗教有隸屬關系,其初心就是為了培養宗教服務人員。正因如此,大學的辦學任務自建立起就與教學和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模式持續到19世紀中葉,在《莫雷爾法案》通過后建立“贈地大學”時達到高峰,即聯邦政府提供土地,州政府負責成立隸屬于州的、服務于州農業經濟發展的公立大學。在19世紀末期,美國高校開始學習德國高等教育模式,將科研融入高等教育辦學任務之中,使得辦學任務從教學、服務拓展到科學研究。但大學為社會提供服務的任務,尤其是公立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理念不僅沒有因此而削弱,反而在持續升溫。20世紀之交問世的“威斯康星理念”,以及在同一個時期加州踐行的聚焦于居民社會地位變遷的“加州理念”即為佐證。這樣的辦學任務、理念和實踐經驗仍然在當前美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大學制定戰略愿景和發展目標的重要指導性綱領。
教育理念和教育質量向來是爭論不休的話題,在美國高校亦是如此。近200年前“耶魯報告”提倡的“心靈熏陶和塑造”理念對美國高等教育始終有很深刻的影響。20世紀初開始探討和逐步實踐的通識教育理念,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構成美國本科教育的核心價值。哈佛大學于1945年出版的《自由社會的通識教育》一書所倡導的“全人”教育理念仍然是美國、乃至全球許多國家高等教育所追求的人才培養理念。另外,在大約100年前,自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一位諾獎獲得者提出跨學科研究以來,美國大學就致力于給學生提供交叉學科、跨學科、多學科的學習機會。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后,美國高等教育研究領域興起了對學生就讀經歷的調查研究,并通過實證研究解讀學生面臨的挑戰及就讀經歷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基于研究結果,美國高校試圖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參與機會。自此,豐富學生的就讀經歷成為美國高等教育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核心要素。當然,雖然這一切努力已經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如何滿足學生多元化、多領域的求學意愿仍然需要高校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投入來規劃和營造符合學生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教學模式和氛圍。
(五)人才選拔出現“賣方市場”,教職工流動性大
美國高校類型多樣、世界級頂尖大學多,且人才選拔制度靈活,所以無論是高校招生還是教職工招聘都更像一個“賣方市場”。學生可以申請多所大學,也可能被多所大學錄取,然后選擇心儀之校。同時,學生在選課、轉學、轉專業、確定畢業時間等方面都有足夠的靈活性和自主權。這樣的“賣方市場”無疑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權,但也給大學戰略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制造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美國高校教職工的流動性也很大。以加州大學為例,每年大約有500位終身制/終生軌制教師辭職,占比超過5%。行政人員的流動性更大,很少有人在一個部門工作到退休。這樣的特征對人員招聘、培訓、設施配置等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更重要的是,大學為此需要投入額外的人、財、力來建設和維持學校、學科、部門、團隊層面的文化,包括價值觀、歸屬感、凝聚力、包容性等。這些工作都可能影響大學戰略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六)高校分級辦學特色顯著,辦學使命不盡相同
美國從殖民地末期到2018年的200多年中,高校數量從11所增加到4 000多所。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大學雖然經歷了規模拓展、辦學模式的變化,但每一個時期的發展并沒有完全拋棄傳統的高等教育辦學模式。比如,從高校小型學院到大學轉型的發展,并沒有完全摒棄小型學院的辦學模式,而是有保留地進行了改革。這也是美國文理學院在美國高等教育中占據一席之地的原因。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培養勞動力市場需要的各類人才,作為管轄州立高等教育的州政府開始制定本州的高等教育長遠發展規劃,逐漸形成了主要承擔職業教育使命的社區學院,承擔社會服務、中小學教師培養、政府公務員培養為主要使命的教學型大學,以及集教學、科研、服務為一體的研究型大學這種分級辦學體系。當然,美國政府在大力支持公立大學發展的同時,也為私立大學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比如聯邦政府提供的研究經費和貧困學生的資助費用等也是私立大學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資源。因此,美國的高校從屬性上來說,包括公立和非營利的私立大學;從辦學使命來說,又分為社區學院、教學型大學和研究型大學。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營利性私立大學發展很快。這種辦學隸屬關系和類型的差異也是影響高校戰略規劃聚焦點的重要因素。
(七)大學對學生和教職工的生活支持
美國大學的學費非常昂貴,私立大學每年的學費在5萬美元左右,研究型公立大學每年的州內學生學費都在1萬美元以上。但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大學只能提供大一學生的食宿,而且收取高昂的食宿費用,其他年級學生的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美國也很少有大學給教師提供住房,更沒有滿足所有教職工用餐的專用餐廳。所以與中國大學相比,美國大學在生活用房等后勤方面投入的精力和經費很少,因此在后勤發展方面的發展規劃任務也相對較輕。但部分歷史悠久的高校,隨著在校生規模的變化,也需要拓展校舍等基礎設施建設。更重要的是,許多高校用于教學的老舊設施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需求,需要有改造和更新的規劃。另外,由于學費是大學經費來源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如何平衡學費與學生家庭收入、生活學習開支之間的關系,以及給教職工提供工資等其他方面的具有競爭力的福利待遇,必然是大學長遠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通常也是大學戰略規劃必須考慮的問題。
三、美國高校戰略規劃的現實聚焦
本文這部分內容是基于對美國15所高校的戰略規劃文本的分析、綜合和比較(表2)。15所高校包括卡耐基大學分類中的綜合研究型大學、授予博士學位且具有密集性專職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大學、最高授予碩士學位的大學、文理學院及社區學院。本研究樣本的抽取過程分兩步:首先按照不同類型大學的比例選取100所大學,然后在網絡查看這100所大學過去10年內發布的戰略規劃,并選取具有比較完整規劃文本的15所高校作為研究對象。網絡搜索結果顯示,這100所大學中有80%的大學在過去10年制定了戰略規劃文本且在網絡公布。絕大部分大學公布了完整的戰略規劃文本,但也有的大學只提供了戰略規劃概要。在最終選取的15所高校中,9所高校是公立大學,6所是私立高校;9所高校建立于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其他建立于20世紀中期;各高校在校生規模變化較大,從幾千學生到6萬多學生不等;規劃覆蓋的時間段從2011年到2025年,規劃執行期限通常是5年,最長的是8年,6所沒有明確截止年限的高校規劃所覆蓋的時間應該更長。另外,有的高校在此期間也編制了不同領域的規劃,但本文選取的研究文本是大學層面的、綜合性的戰略規劃文本。這些特征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美國不同類型高校的入學規模、辦學使命等方面的情況。
(一)強化形象塑造、制度完善、效能提升、國際化及持續性發展建設
形象塑造是很多高校戰略規劃的重點之一,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對其國際形象的塑造更為重視。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立足其綜合性、大規模的辦學優勢,在其規劃中提出要塑造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涵蓋所有不同學科領域的國際卓越形象目標,為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變革性的發展機會,踐行社會平等的公共使命和職責,崇尚革新、質疑和尊重環境和自然的價值觀[10]。
雖然美國高校治理模式以及制度建設相對完善和穩定,但為了優化治理模式和制度并提升效能,很多高校尤其是建校歷史較短的高校在規劃中提出了詳細的改進目標。如大都市州立大學(Metropolitan-State University)在院校效能方面的目標是:建立合理的人、財、力均衡發展系統和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組織效率、辦學效能和可持續性[11]。紅石社區學院(Red Rocks Com-munity College)為了積極應對挑戰和機遇,提出通過“透明、協作和溝通”(Transparent, Collaboration,Communication)的流程優化決策進程,根據戰略發展優先級分配資源,確保院校治理效能[12]。
雖然美國高校的國際化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本研究的15所高校中,幾乎所有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制定了國際化發展戰略目標,綜合研究型大學尤其將國際化作為其戰略發展的重要舉措。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2017年制定的以《麻省理工學院全球戰略》為題的規劃更是展示了其國際化發展的長遠目標和現實聚焦[13]。這項規劃闡述了麻省理工學院參與全球活動和營造“全球MIT”(Global MIT)的現實狀況,并提出了“把MIT引向世界”(Bringing MIT to the World)、“把世界引向MIT”(Bringing the World to
MIT)、“強化治理和運行”(Strengthening Gover
-nance and Operation)全球戰略實踐路徑。與研究型大學相比,文理學院的國際化發展程度要遲緩很多,且目前的相關規劃主要從教學改革入手。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提出,通過加強外語教學、課程國際化、豐富學生的國外實習和研究機會,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思維和意識,強化“實踐學習”(Learning by Doing)[14]。
為了確保經費來源以及持續性發展,所有15所大學的規劃都包括經費使用效能提升、籌措以及持續性發展的規劃,私立高校尤其如此。卡爾頓學院(Carleton College)規劃從“開源節流、合理分配
和開發經費資源”三個方面進行突破[15]。達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Dallas)更是將開源節流、經費籌措工作落實到具體人、具體單位[16]。該校要求各院長,要探索新的學位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通過增加修讀這些課程的非傳統學生來收取費用,增加在線課程以降低成本;要在減少由業務預算提供的獎學金的同時,提升捐贈供資的獎學金來增加凈收入;要求教務長研究、制定和優先開發交叉專業或交叉課程,提升教學創收力度。太平洋大學(Pacific University)在資金籌措方面則是計劃增加捐贈收入來源的多樣化,開拓新的和發展現有的招生市場,增加學費收入的多樣性,開發市場投資新項目[17]。
(二)拓展和更新校園設施建設,強化前沿? 技術改進工作
教學空間拓展和改造是校園用房建設規劃的重點。達拉斯大學對設施和空間分配進行研究后,提出了改善現有教學用房,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或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學習合作提供場所和條件的規劃。在設施建設規劃中,大學非常重視教學空間的維護以及安全問題。另外,隨著學校規模擴大,校園周邊地區租房費用上漲,大學也會考慮擴大住宅用房,解決學生的食宿等基本需求問題。所以不難看出,住宅構造和建設也是部分高校的規劃聚焦。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2000年到2015年在校生規模增加了25%,但校舍建設落后,所以其2018年的戰略規劃重申了2016年制定的“住宅建設總體規劃”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學生的校園住房在2016年的基礎上增加一倍,以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在住宅建設的規劃中,更多的大學是聚焦于住宅文化和教育融合建設。阿默斯特學院的戰略規劃強調,要加強學生的“住宿體驗”(Residential Experience)和歸屬感,以促進社交互動和更有活力的校園生活。這也反映了文理學院“小而精”的教育特色。
數字化校園、信息化管理、教育技術等前沿技術建設是美國高校設施建設發展規劃方面的另一個重點。達拉斯大學在學校戰略規劃文本中詳細闡述了技術發展趨勢、學校設備設計的技術計劃和評估方案,具體包括教育技術的普及率、遠程教育技術、圖書館現代化技術更新、治理和行政信息現代化、課程與技術的整合、技術支持服務等內容。麻省理工學院的規劃提出,要通過其數字化學習辦公室(Office of Digital Learning)、全球教育實驗室(World Education Laboratory)以及其他領域的新技術項目為教師教學和科研提供高質量服務。
(三)聚焦于多元化、包容性、公平性和歸屬感的校風建設
本研究15所高校的戰略規劃都涵蓋多元化、包容性、公平性、歸屬感的規劃內容,包括學生和教職員工背景組成的多元化、校園氛圍和文化的包容性、教職工晉升機會的公平性、利益和資源分配的公平等。這與前面闡述美國多元化的人口組成背景有直接關系。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Los Angeles)制定新的、可操作的招聘和招生政策,以增加教師隊伍和學生群體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建立具有“包容性校園”(Inclusive Campus)氛圍,允許不同思想、不同聲音的存在,鼓勵和培養人們自由交流、平等參與[18]。美薩社區學院(Mesa Community College)當時計劃在2019年春季聘請一名校園多元化方面的專家,通過環境掃描、調查、重點小組和校園討論,幫助學校評估校風和未來的努力方向和舉措[19]。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戰略規劃中提出,將多樣性、包容性和創業精神為特征的加州精神作為學校校風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以確保所有背景的學生、教職工都能感到安全、受歡迎和有歸屬感。大都市州立大學通過構建和評估校園氛圍指標,旨在形成一種“尊重、公平、包容、合作”(Respect,Equity,Inclusion,and Partnerships)的文化氛圍,以減少偏見和不平等,促進學生和員工的學術和個人發展成功。紅石社區學院的目標是塑造一種在不同背景和觀點的學生、教職工之間共享的促進開放、信任、協作、問責和相互尊重的文化。為達成這一目標,紅石社區學院將確保學生成績的公平性,滿足學生的獨特需求,提供具有全球意識和文化智慧的課程教學,提供平等機會和支持服務等。波特蘭社區學院(Portland Community College)規劃的第一項內容就是聚焦于構建校園歸屬感文化的建設,提出了通過培訓教師和提升教師教學和交流技能來營造多元化和歸屬感的校園文化氛圍[20]。
(四)致力于為教職工提供發展機會,加強? 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成就認可與獎勵
教職員工發展也是美國所有大學戰略規劃聚焦的重點之一,涵蓋招聘、培訓、評價、發展和獎勵等多個領域。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Whitewater)在戰略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支持和改善教師和工作人員招聘和留任的方案,特別重視工作與個人生活的協調與平衡[21]。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增加100個額外的教師職位以解決由于學生規模增加造成的師資短缺問題的同時,規劃投入更多資金用于支持和促進教師的個人成長和科研發展。西喬治亞大學為了招聘、留住和發展教師,規劃提供足夠的資源來支持教師開設新的學士和碩士課程,支持教師進行研究和學術活動,并提供經費以支持教師參與有利于他們發展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活動。達拉斯大學提出了建立教學技能培訓儲備金、舉辦教學技能發展講習班、獎勵課程開發者和優秀科研人員等規劃。俄亥俄州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戰略規劃的其中一個目標,即表彰和獎勵教師中的優秀者,制定穩健和公平的衡量教學效果的指標和方法;以財政獎勵和榮譽獎勵的方式表彰優秀教學[22]。
(五)優化人才引進過程,加強創新研究
研究型大學非常重視人才招聘和創新研究的規劃。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明確提出,要吸引、留住和支持國家頂尖學者和學術新星。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該校在戰略規劃中制定了非常具體的措施:從全國各地挑選學術領導人和學術新星;設計和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科研啟動經費,并通過設置和投入科研項目吸引最有才華的研究人員;招聘更多有才華的博士后學者和研究生科研助理;舉辦每年一度的研發和創新挑戰活動等等。
創新研究是研究型大學科研規劃聚焦的核心內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強調,新發現是“伯克利經驗和校園形象的核心”,并指出創新研究旨在解決社會的重大挑戰,致力于基礎研究、技術革新、人工智能、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持續性、人類健康等領域。麻省理工學院的規劃強調,其作為知識和技術革新的高等教育機構,在進一步提升自身革新能力的同時,也要廣泛分享其經驗教訓,并致力于構建超越高校邊界的全球化“革新生態體系”(Innovation Ecosystems)。
(六)改進教學,加強實踐學習,提升學習成果
教學是美國高校戰略規劃的聚焦領域之一,但由于各高校的定位和發展歷史不同,不同類型的高校在教學方面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文理學院在戰略規劃中更加注重對于通識教育相關課程建設和發展規劃。阿默斯特學院的規劃是重新創造一種能夠包含21世紀挑戰的通識教育。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對所有學生承諾提供最好的通識教育學習體驗[23]。其他類型的高校對課程建設也十分重視。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強調,通過提供高質量的學術課程,使畢業生成為終身學習者,擁有成功的生活和高效的職業生涯,并為威斯康星州、美國和世界作出積極的貢獻。俄亥俄州州立大學計劃,優先考慮對學生成功至關重要的課程改革,由各個專業領域的最佳教師承擔這些課程的教學。
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各高校戰略規劃追求的另一個目標是有效教學和實踐教學。太平洋大學要求教師積極投入到開發和應用創新和有效教學的學術和實踐工作中。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將為教師“提供充足的機會來推進有效的教學實踐”,促進和獎勵教師采取包容性的教學方法,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接受不同的價值觀、信仰和文化差異特征。美薩社區學院為了滿足信息時代所需要的高素質職業人才,致力于通過設計新興技術和實踐體驗結合的教學方法,營造真實生活的教育環境,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術學習成果和實踐能力。其規劃包括進一步了解學生學習行為,努力創造能促進學生知識、價值觀和能力發展的環境和體驗機會。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成為最佳教學典范大學;為全校教師制定、完善和擴大高質量的專業發展計劃,并提供足夠的支持;優化教學資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專業的優勢資源,采用最佳教學方法開展交叉授課;運用先進的分析方法對學生成功的指標進行實證研究。阿默斯特學院的規劃明確提出,要為實踐學習和創業教育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學生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體驗和消化課堂所學知識。
(七)提供高品質的大學學習機會,關注學生的學業和個人發展
提供高品質的大學學習機會,關注學生的學業和個人發展是所有大學戰略規劃的聚焦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規劃中指出:在學業指導方面,雇用更多的教師顧問和學生同伴顧問,并利用先進技術整合學術和職業發展培訓;在課程建設方面,確保學生能夠獲得他們實現自己發展目標和畢業所需的課程及學術資源;在校外活動方面,尋求外部資金,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加出國留學和符合自己興趣的帶薪實習等項目;在研究方面,為每個學生提供參加研究和創新項目的機會。
所有高校的規劃都強調,學習與社會活動參與是學生獲得高品質就讀經歷的關鍵途徑。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明確提出,將提供加強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經驗,增加學生參與具有真實教育意義的課外實踐體驗。麻省理工學院的戰略規劃強調,在其現有的全球國際化基礎上,要更加致力于為每一位本科學生提供麻省理工學院所特有的高品質的國際教育經驗,要進一步打造麻省理工學院獨特的“全球教室”(Global Classroom),為學生提供實質性地參與國際活動的實踐項目、解決國際問題的機會以及與國際學生的合作項目。另外,麻省理工學院的規劃還詳細闡述了拓展與中國的合作。紅石社區學院的規劃強調,學院將為學生、教職員工創造一個注重卓越發展的環境,建立有效的組織體系以支持和促進全校范圍內教學和學習的卓越理念,并提升其實踐內涵價值;利用學術評估為課程、教學、學習和教育環境的決策、資源分配和改進提供信息;實施引導式教育方式,以幫助學生確定目標,確保課程和專業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督促學生高效率地完成學習目標;通過增加課程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擴大在線教育機會。
在學生學業和個人發展方面,美國高校的戰略規劃主要聚焦于學生順利畢業和高質量的學業表現。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提出,將改善教學環境,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更好的課程學習和課外活動參與機會;實施旨在提高學生成績的舉措和方案,以提高所有學生的保留率和畢業率,包括全日制學生、轉學生和研究生,并顯著縮小保留率和畢業公平之間的差距。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提出了一個總體目標:創造一個積極的、全面的學生體驗,使學生擁有清晰、及時的未來出路,提高保留率和畢業率等。
對學生個人的關注方面,美國高校主要聚焦在保證學生的支付能力和對弱勢群體和非傳統學生的學業和生活支持。卡爾頓學院在規劃中明確指出,為學生提供經濟援助,基于學校的辦學理念制定并落實財政援助政策,努力為學生爭取更多的獎學金資助名額。達拉斯大學指出,學生運動員和轉學學生在融入大學社區時會面臨特殊的挑戰,學校必須為他們提供與其他學生一樣的大學體驗。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明確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可負擔能力和減少學生債務,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學生制定新的財政援助政策。
(八)強化社會公共服務職責,深化社區合作力度
由于辦學任務和經費來源的公共性,公立大學的規劃中普遍重視公共服務規劃和發展。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規劃明確強調,伯克利將直接與當地社區、決策者、企業家和慈善社區接觸,利用大學自身廣泛的資源,為大學所在的社區和社會作出最大貢獻。伯克利的規劃也重申其“為加州服務”的目標,在招生中要充分考慮加州高中畢業生背景,縮小新錄取學生與高中畢業生特征之間的差距。伯克利也將充分利用其世界一流大學的資源,造福人類,為“社會面臨的挑戰提供革新的解決措施”(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Societys Great Challenges)。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的公共服務規劃則聚焦于公共衛生與健康服務方面。具體規劃包括建立健康的社區和合作伙伴關系,改善所在社區的健康狀況,發展成為俄亥俄州中部社區的醫療服務者,解決所在社區最緊迫的健康需求,如護理、慢性病、傳染病、肥胖、嬰兒死亡等健康問題。
建立社區合作共同體也是公立大學、尤其是非綜合研究型大學和社區學院的規劃突破點。大都市州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白水分校在其戰略規劃中指出,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戰略性地發展和維持與城市及所在地區的社區、企業等的互利伙伴關系。紅石社區學院明確提出了在社區內發展和支持合作伙伴關系的目標,并制定了具體的促進社區參與的戰略,包括及時了解和滿足社區服務的需要;加強與社區內四年制大學的伙伴關系,確保學生可以從紅石社區學院平穩過渡到四年制大學;啟動和支持與學院服務領域有關的商業和行業伙伴關系,滿足學院教職工以及學生的生活和互動需求;探索社區整體教育發展計劃的可行性方案。波特蘭社區學院提出構建長久持續性的“學院企業”(College Enterprise)文化;實現這一文化的途徑之一是與波特蘭大都市社區合作,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確保學院教育質量以及產教融合、學服相輔相成的社區學院發展模式。
四、對中國高校戰略規劃的啟示
美國高校的戰略發展規劃由于受歷史和現實狀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其規劃聚焦的重點內容既具有共性,又具有類型化差異。所有高校共同聚焦的規劃重點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豐富學生的就讀經歷,構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校園校風,加強實踐學習等領域的長遠規劃,以此來改進本科教育質量;二是制定支持教師職業發展的策略,提升教師的歸屬感,增加教師的凝聚力和保留率;三是強化高校管理、教學、服務的數字技術現代化建設的規劃,提升大學治理效能;四是圍繞優質教學設定戰略發展目標。幾乎所有的規劃現實聚焦中,無論是基于住宅文化建設的住宅改造,還是提升互動學習的教學空間設計、增加學生多元化體驗的環境建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加強社區服務和實踐學習有效合作等,都包含于上述四個方面。這種普遍性的戰略聚焦與文章前面闡述的國家政治與人口多元化的組成背景、高校普及化發展的長遠歷史、重視本科教育的辦學模式,以及高校倡導和踐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不同類型的美國大學除了具備上述共同聚焦點外,又由于承擔的高等教育辦學使命、外部治理模式、經費來源等的不同,也顯示出不同的規劃關注點:研究型大學,特別是世界一流高校作為美國高等教育全球實力的象征,非常重視國際形象的塑造,科研合作的國際化發展,人才引進和創新研究;公立高校作為所在州社會、經濟、教育發展的動力源,格外重視與社區建立合作共同體,為地方發展提供教育、醫療健康、人文發展等眾多領域的高品質服務;教學型大學以及文理學院作為本科教學為主要辦學任務的高校,更加關注改進決策績效,優化課程教學,多渠道籌措經費,確保高校的持續性發展力;社區學院肩負地方職業人才培養的重任,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社區發展參與能力。
美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后三四十年的戰略發展規劃聚焦點,對剛剛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中國高等教育或許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一,在大學綜合治理和效能提升方面,中國高校仍然有很大的空間。這也是教育部“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的一部分,也可以肯定地說,是中國高校未來發展的重點。高校應該有長久的發展目標,為決策透明度、科學化等方面打好基礎。其二,中國高校應加強高等教育質量內涵式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戰略規劃。國家雖然早已號召高校應聚焦高等教育質量內涵式發展,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空間設計、高質量師資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執行中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高校必須在課程建設、豐富學生學習就讀經歷、實踐學習、交叉學科學習、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有更加長遠、具體的發展目標,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其三,校園設計、校舍建設和改造必須有前瞻性規劃,要將教育技術發展以及新時代的教學模式和學生互動性的學習行為有效地融入校園空間設計。這可能是中國高等教育變革面臨的資源挑戰之一。但高校必須制定長遠規劃,逐步改善這些情況,為互動性學習提供條件。其四,高校應加強教職工職業發展和技能培訓的戰略規劃,尤其是青年教師和新入職工作人員的發展規劃。“非升即走”“內卷化”等已經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師后備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如果大學沒有長遠的改進和發展戰略規劃,勢必會導致科學人才流失、拔尖創新人才更加短缺的嚴重結局。其五,應加強高校的社會服務效能、地方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的戰略規劃。由于中國高校都坐落在大城市或中等城市,所以在教師和學生心目中對“社區”這個概念比較淡薄。但服務社區、支持地方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對高校精神和影響力的傳播以及形象的塑造都非常有價值。服務社區也是高校“深度融入社會發展進程”的開始,地方職業技術學院更應該著力提升這方面的規劃力度。
參考文獻
[1] Karen.E.HINTON.A Practical Guide to Strategic Planning in Higher Education[S].The Society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lanning,2012.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Campus Planning Documents[EB/OL].[2023-03-10].https://capita-lstrategies.berkeley.edu/campus-planning/planning-documents.
[3] C.Judson KING.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rea-ting,Nurturing,and Maintaining Academic Quality in a Public University Setting[M].Berkeley CA:Center fo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18:443-481.
[4] 常桐善.院校研究與閉環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04):48-55.
[5] 陳廷柱.我國高校推進戰略規劃的歷程回顧[J].高等教育研究,2007(01):59-63.
[6] 劉獻君.大學戰略規劃中需要處理的若干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20(07):44-48.
[7] A Master Pla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alifornia[EB/OL].[2023-03-10].https://www.ucop.edu/acadinit/mastplan/MasterPlan1960.pdf.
[8] Arthur COHEN.The Shaping of American HigherEducation:Emergence and Growth of the Contem-porary System[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8:9-458.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3-10].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005/t20200520_456751.html.
[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Strategic Plan [EB/OL].[2023-03-10].https://chancellor.berkeley.edu/strategic-plan/publications.
[11] 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Strategic Plan 2020-2024(EB/OL).[2023-03-10].https://www.metrostate.edu/sites/default/files/2019-09/Strategic%20Plan%20Metro%202019%20FINAL.pdf.
[12] Red Rocks Community College.Shaping the Future:The 2019-2025 Red Rocks Community College Strategic Plan[EB/OL].[2023-03-10].https://www.rrcc.edu/sites/default/files/u198/RRCC%20Strategic%20Plan%20October%2011%202019%20Complete%20Final%20Draft.pdf.
[1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 Global Strategy for MIT[EB/OL].[2023-03-10].http://web.mit.edu/globalstrategy/A_Global_Strategy_For_MIT_May2017.pdf
[14] Amherst College.Strategic Plan for Amherst College[EB/OL].[2023-03-10].https://www.amherst.edu/system/files/media/Amherst-College-06-09-2015-strategic-plan.pdf.
[15] Carleton College.Carletons Future:A Strategic Plan for the College 2012[EB/OL].[2023-03-10].https://d31kydh6n6r5j5.cloudfront.net/uploads/sites/221/2019/10/FINAL___Strategic_Planning_Synthesis.pdf.
[16] University of Dallas Strategic.UD Strategic Plan:A Formula for Flourishing[EB/OL].[2023-03-10].https://udallas.edu/offices/cfo/_documents/2015-2020_strategicplan.pdf.
[17] Pacific University.Strategic Plan 2020[EB/OL].[2023-03-10].https://www.pacificu.ed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PacificUniversityStrategicPlanEndorsedMay172013.pdf.
[18]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Los Angeles.Strategic Plan.[2023-03-10].https://www.calstatela.edu/sites/default/files/groups/Cal%20State%20LA%27s%20Strategic%20Plan/homepage/calstatla-strategic-plan_11x17.pdf?
[19] Mesa Community College.Strategic Plan 2015-2020[EB/OL].[2023-03-10].https://www.mesacc.edu/sites/default/files/pages/about-mcc/strategic-plan/MCC-Strategic-Plan-2018-Update.pdf.
[20] Portland Community College.Strategic Planning 2020-2025:Discovering New Possibilities[EB/OL].[2023-03-10].https://www.pcc.edu/strategic-plan/#tab-delivery.
[22] 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2017-2022 Strategic Plan:Inspire,Engage,Transform[EB/OL].[2023-03-10]. https://www.uww.edu/documents/strategic-planning/Final%20Draft%20UWW%20Full%20Strategic%20Plan_6Feb2017.pdf.
[22] Ohio State University.Time and Change:Enable,Empower and Inspire[EB/OL].[2023-03-10].https://live-president-osu.pantheonsite.io/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2019/09/WEB_Ohio%20State_Strategic_Plan_Narrative_.pdf.
[23] Swarthmore College.Strategic Direction for Swarth-more College[EB/OL].[2023-03-10].https://www.swarthmore.edu/sites/default/files/assets/documents/strategic-directions/StratPlan_Booklet_12e3.pdf.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stabl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maintained a reasonable enrollment size over the years. However, to meet societys changing need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almost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pdate and compile new strategic plans every 5-10 years. The study analyzed the strategic planning texts of 15 universities and found that the current university planning generally focuses on enriching students study experience, building a diverse and inclusive campus school spirit, and strengthening long-term planning in areas such as practical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iversities formulate strategies to suppor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enhance the planning of digital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However, different types of universities show different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haping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The main feature of public university planning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community with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local development with high-quality services in many fields, such as education, medical health, and humanistic development.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ning focus of teaching universities and liberal arts colleges are to improve decision-making performance, optimize course teaching, and raise fund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mmon focus of community college plann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participation capabilities.
Key words: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n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current focuses
(責任編輯? 陳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