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不懈追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們黨時刻將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中,以造福人民為最大的政績和滿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新時代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堅守人民情懷,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觀點,科學回答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什么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理論問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體現了我們黨“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導向和“一切依靠群眾”的工作方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獲得收入、維持生計和進一步改善物質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徑。新時代十年,青海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就業工作會議精神,將保障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和穩定的就業保障,千方百計創造就業條件、增加就業機會,完善就業保障體系。堅持經濟發展需求導向,全力開展穩定就業、促進就業、保障就業的工作,積極創新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促就業政策文件,就業形勢不斷順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與產業發展需要有效銜接,保障了經濟與高質量就業協同發展。實施提升就業服務質量工程,“雙創”工作向縱深發展,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穩定就業,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新時代十年,青海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高度重視教育公平,扎實推進教育資源均等化。持續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補齊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短板,合理布局了一批義務教育資源,實施了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等戰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保障了教育事業穩定發展,有力推動了教育發展總體水平邁上新臺階。
醫療是民生之需,關乎億萬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新時代十年,青海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與健康重要論述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全面實施健康青海戰略,完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效提高醫療服務的公平性,醫療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調整優化,基本公衛均等化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基本公衛服務內容延伸,公共醫療衛生資源不斷擴大,服務能力持續提高,醫保異地結算系統全面啟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收入人群之間獲得醫療衛生保障的差距有效縮小,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社保是民生之依,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新時代十年,青海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工作系列重要論述,構建城鄉統一、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穩穩守護著人民群眾。推進全民參保計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重大工程不斷改進,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健全,困難群體幫扶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保障安全網織得更密更實。
文化是民生之魂,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新時代十年,青海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將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更加深入人心。用好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基層文化人才有效聚集,各類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有序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廣度和深度不斷延伸,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取得顯著成績。以人民需求為指引,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多元化、品質化。
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壓艙石。新時代十年,青海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將社會治理提升到更高水平。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整治社會治安領域的突出問題,建設服務型政府,鼓勵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著力構建合作共治,實現發展成果人民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健全立體的公共安全體系,以基層為中心,加強城鄉社會治理,扎實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治理規則體系,以體制機制創新為路徑,穩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成果不斷穩固,面對突發局部疫情,科學果斷處置,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牢牢守護住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國運。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新時代十年,全社會展現出一幅幅勞有厚得、學有優教、老有善養、病有良醫、住有宜居的和美畫卷。增進民生福祉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時代新征程,在增進民生福祉路上,我們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前進的道路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簡介:魏珍,工作單位: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職稱: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