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現有二級黨委47個、黨支部1400多個、黨員3萬余名,基層黨建工作點多線長面廣。近年來,該校以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創建為引擎,引領基層黨建全面進步、系統提升,起到了“激活一點、帶動一片”的輻射帶動效應,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 主要做法
(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從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戰略的高度來進行謀劃和布局,讓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在政治上靠得住、在發展上過得硬。一是堅持正確方向。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對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發揮充分、師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強、教書育人成果突出的基層黨組織,優先進行遴選和培育。例如,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在全國高校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組織多學科教師與思政課教師開展聯合備課、合作授課,探索形成了具有武大特色的思政“金課”模式,入選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二是融入中心工作。出臺《黨支部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指導方案》,推動基層黨組織找準雙向融合的方法和載體,把引領和保障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作為黨建品牌創建的重要依據。例如,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第二黨支部針對水稻學科特色,弘揚朱英國院士“為天下蒼生饑寒終身奮斗”的堅定信念,引導學生常年往返于海南、湖北的水稻育種基地,凝練出新時代“水稻候鳥”精神,把科研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三是決戰大戰大考。在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對口支援、下沉社區等急難險重任務中,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責任區、組建組織黨員先鋒隊等方式,推動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二)堅持先筑高原、再起高峰。按照“追高線、強基線、守底線”的理念,以系統思維推進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做到“抓兩頭帶中間”。一是追高線,持續擴大先進黨組織增量。在積極參與教育部、湖北省“標桿院系”“樣板支部”培育的基礎上,把“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校級‘樣板支部’”明確寫入《學校黨建與思政工作“十四五”規劃》的量化指標,并作為分黨委黨建工作考評的重點關注事項。2021年至2022年,學校已經遴選首批50個校級“樣板支部”并完成驗收,營造了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基線,提升中間黨組織水平。通過縱深推進教師“雙帶頭人”培育、學生黨建“活力創新”、機關“轉作風樹形象”等三大支部建設工程,引領教師、學生、機關等各類黨支部整體提升。全校170多名教師黨支部書記均按“雙帶頭人”標準配備,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已經超過20人;連續10批資助520個學生黨建項目,為黨建工作持續注入“源頭活水”;推進“管理服務走近院系、科研機構”等系列活動,狠抓機關作風建設。三是守底線,整頓轉化后進黨支部。結合巡視巡察、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隨機抽查督辦等多種方式,對工作不夠有力、黨員教育管理監督不嚴的后進黨支部,通過項目化推進、臺賬式銷號,一對一加強督促指導、最終實現整頓轉化。
(三)堅持分類推進、精準施策。針對教師、學生、機關等不同類型黨支部所承擔的重點任務,注重揚長補短、守正創新,致力于推出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師生認可的經驗和成果。一是推動教師黨支部提升育人水平、攻克“卡脖子”技術。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參與本單位重大問題決策、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等方式,把牢育人方向、提升育人水平;同時,發揮高水平大學的學科和專業優勢,增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使命感責任感,產出更多高水平原創性成果。二是推動學生黨支部引領青年成長成才。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例如,哲學學院本科生黨支部通過“黨建+學風建設”“1+1+N”傳幫帶活動等創新載體,影響、帶動身邊同學明確學習目的,完成學習任務;測繪學院本科生第二黨支部筑牢學生理想信念根基,將支部建設與專業特色相融合,著力打造“思政+科研”共同體,引導學生刻苦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三是推動機關黨支部提升管理服務效能。聚焦加強作風建設、深入聯系服務師生、組織黨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等方面,引導黨員干部積極擔當作為、提升治理能力,更好落實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例如,本科生院黨總支整合多個信息系統,形成學情分析報告,為學生自主化學習提供合理化建議;檔案館黨支部在服務窗口設立黨員先鋒崗,踐行“零距離、零推諉、零差錯、零投訴”的服務承諾。
◎ 取得的成效
(一)政治引領吸納更有力度。推動完善黨支部、分黨委、校黨委“三級聯動”,積極探索符合師生群體特點、適應教學科研實際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流程,依托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非黨員教師等制度,最大程度地把各方面先進分子凝聚在黨的旗幟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校共發展黨員3.7萬余人(含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8名),同期有17萬余人申請入黨、9萬余人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黨員隊伍建設始終保持“一池活水”。
(二)黨建引領育人更有溫度。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普遍與其他師生黨支部結對共建,廣泛開展師生黨支部“同上一堂黨課”、老中青三代黨員“共讀紅色經典”等特色活動,在強化思想政治引領的同時,從幫困資助、人際交往、專業學習、心理健康、就業創業等方面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使黨建工作更加貼近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培育出了全國“最美大學生”趙東、“大學生年度人物”付玉璋等一大批先進學生典型。
(三)黨建和業務融合更有效度。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著力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構建高水平學科體系、推進有組織的科研、解決師生急難愁盼等方面取得實效。
◎ 經驗啟示
(一)以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為著力點。推進黨建品牌創建工作要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進一步增強,更加有力地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宣傳凝聚服務師生,成為促進教學科研中心工作的堅強戰斗堡壘。
(二)以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為切入點。要通過黨建品牌創建工作,探索促進黨建與業務工作雙向融合的新舉措,破解“兩張皮”問題,推動建立和完善黨建與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完善雙向融合的工作機制,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以實現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落腳點。在推進黨建品牌創建的過程中,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針對青年大學生的特點,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強化黨史國情、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武漢大學黨委組織部黨建與黨校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