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何有效地利用教育心理學更好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是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要科研課題。教育心理學與許多學科之間都存在著密切聯系,它詮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高校教育長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學方法在高校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和心理輔導等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優勢。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學成為實施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教學管理中實踐運用教育心理學更是大學生理性認知自身心理狀況的需要。在高職院校普及教育心理學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認清自身心理活動的變化,可以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深化改革,及時疏導學生心理問題和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和改進教學方式,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問題疏導和規范學生正確價值觀。
由苗興國等人合著的《教育心理學的高校實踐應用研究》一書,有助于信息化時代教育心理學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運用研究。作者從教育心理學基本理論出發闡述了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問題,重點分析了教育心理學在高校大學生日常生活與教學管理、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應用,并深入探究了高校教學中教育心理學應用路徑和策略。該書作為高校教師教育規劃教材,比較注重基礎知識和突出教育心理學的應用,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教師教、學生學的心理規律的科學,與教育領域中教育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根據學科研究對象和性質,以及近年來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與發展,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學習與教學心理、教師與學生心理、教學評價與學校管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注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實踐活動中的實際應用。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實踐中應用,有助于建立師生之間的深層溝通橋梁,為此,需要突破傳統研究方法論的束縛,逐步開發多元的研究方法,將量化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以完整的論述邏輯和翔實的論述過程,為高校教育心理學的實踐應用提供有效借鑒和科學指導。
書中首先概述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闡述了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之間的關系、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等,為讀者全面了解教育心理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心理學是自然學科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交叉邊緣學科,而教育心理學又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但教育心理學不是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簡單應用,二者之間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的基礎,而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原理在教育領域中的具體體現。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應遵循客觀性、發展性、系統性、教育性和理論聯系實際等原則。其次,論述了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在概述了心理發展現狀基礎上,闡述了人類心理與行為的基本內容及特征,以及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認知發展、人格與社會性發展等問題。還闡述了教育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問題,重點闡述了學生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原則和內容。從教育效應的層面來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目標是防治心理疾病和增進心理健康,基本目標是優化心理素質和促進全面發展,終極目標是開發學生潛能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從心理素質結構層面來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包括認知目標、情感目標、意志目標和個性目標。面對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數有心理困擾與障礙的學生,需要開展補救性、矯治性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最后,論述了教學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問題。在闡述了教學管理、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教師的教學心理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教育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的具體實施策略,以及教育心理學在學生的擇業心理、就業管理與心理輔導方面的作用。
筆者認為在信息化時代探究教育心理學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運用路徑,首先,要了解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高職大學生因成績不佳才不得已進入職業院校的,他們在剛進校時往往比較自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精神動力,教師要積極主動了解每位學生的文化基礎、家庭經濟狀況、思想認知和未來職業規劃等情況,這樣才能在教學管理時靈活自如地把控好管理節奏,讓教學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有的學生喪失了學習自信心,有的因經濟困難而自卑,有的因缺失交際能力而自閉,有的因情感問題而情緒低落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心理健康。針對這些問題有意識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開展輔導工作。其次,給高職學生教授心理健康知識,以培養他們健康的身心。可以通過選修課、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為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利用各種心理問題案例揭示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使學生感同身受從而產生共鳴,幫助他們正確把握良好的心態和處理問題的最佳方法,幫助他們自主化解自身心理問題。第三,為高職大學生設立現代化的心理咨詢室,通過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咨詢,了解大學生的個性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態度接納學生和坦誠相待,讓他們能夠無憂慮地說出自己的內心淤積、壓抑和痛苦,為學生開放一個傾訴的通道以排解內心的矛盾。通過設置專門心理咨詢室排除學生的心理干擾,心理老師務必為他們保護好個人隱私,以避免隱私泄露造成的更大傷害。第四,還要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他們的思想意識和三觀教育,可以通過主題性活動或班會為學生播放一些激勵人心的影片,鼓勵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激發內心深處的奮斗拼搏意識。采取激勵機制激發大學生學習積極性。最后,充分發揮社團和學生會等群體組織的作用,讓學生在群體組織當中被認可,使得他們在集體當中找到自己的分工和定位,在付出和奉獻過程中得到認可,培養大學生的集體意識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充分重視群體組織作用可以化解大學生很多心理問題。
書評人簡介:
郎艷紅,女,講師,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學、心理學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