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我當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后,有媒體采訪我時問道:“什么是好企業?”我結合上市公司的情況,提出了好企業的一些標準:效益要好,治理規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等。
這不僅是一套企業的評價標準,更是一套企業的管理方法。每個標準都有相應的建設內容,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自查績效指標,指引企業通過逐項指標自查,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做企業一定要有標準,讓員工知道目標,再找到一些方法,持之以恒。
下面我就一些具體標準談談我的看法。
管理精細是好企業的重要標準。好企業的管理必須是精細化的。我做企業時間長了,只要到企業里轉一轉,大體上就知道這家企業的管理水平如何,倒也用不著聽匯報。企業員工的表情就是一面鏡子,管理得好的企業員工表情一般是幸福和友好的,而管理得差的企業員工表情往往比較木然。
其實,我的管理是從整理整頓開始的。我在農村插隊時當過生產隊隊長,每天出三次工,組織幾百個隊員種280畝地,那應該是我最早的管理實踐。我當時還是個18 歲的年輕小伙子,沒有什么種地經驗,就想成立個“諸葛亮小組”。于是,我找了五位老農,每天到地里看農活,晚上在隊里一起商量明天干什么活,我則拿著小本子記下來進行分配,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大學畢業后,我在北新建材先后做過技術員、銷售員,歷任主管銷售的副廠長、廠長。我在北新建材做廠長期間,幾千人的廠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叵肫饋?,除了安全工作抓得好,生產環境好也是重要因素,而這些都得益于現場管理。
所謂“現場連著市場”,企業的現場管理水平是和管理者、員工的狀態連在一起的。現場管理也可以投射出企業管理的好壞,現場干干凈凈,產品碼放整齊,這樣的企業管理一般都不會差。雖然整頓現場環境都是些細碎的事,卻是企業的大事,也是管理者和員工的基本功。
在管理學中,有一定實踐意義的是組織行為學,它研究的是人在組織中所表現的行為和態度。著名的霍桑實驗表明,人在不同的特定環境下有不同的表現。做企業既要讓員工有好的收入待遇,又要關心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要讓員工有好的精神世界。工廠環境美化了,員工熱愛企業,客戶也會對企業產生信賴。
環保一流也是好企業的重要標準,是企業的重要品格。所謂企業品格,是企業在經營活動和社會交往中體現的品質、格局和作風,反映了企業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組織態度。在企業品格中,有些品質和企業眼前利益無關,甚至會影響眼前利益,但實際上至關重要,那就是保護環境、熱心公益、關心員工和世界公民。
在企業品格中,保護環境應放在首位。大多數企業在運行中都會耗費能源和資源,從而讓環境承受一定的負荷,但隨著企業的增多,能源、資源和環境都會不堪重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也積累了一定的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如今,我國不少地區土壤、地表淺層水遭到污染,進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保護和恢復我們的綠水青山就成為企業的重要責任。當然,隨著綠色發展成為共識,綠色低碳經濟正在不斷壯大,只有積極行動、參與環境保護的企業,才會有長久的未來。
現在,大多數企業都能做到固體廢物和超標液體的零排放,對排放氣體也都進行了脫硫和脫硝,只是對二氧化碳還不能做到零排放,目前能做的只是盡力減排。中國建材在工廠環境管理上都比較嚴格,如果哪家工廠排放物不達標,寧可關掉這家工廠。
先進簡約是好企業共同的追求。那么,什么是先進簡約?這也是大家常問我的問題。先進簡約是指企業建工廠時在工藝、設備等經營性設施上要舍得花錢,不能湊合,而在非經營性設施投資上要少花錢,盡量做到簡單。
早些年,我曾去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參觀,它是制造飛機發動引擎的。引擎太復雜了,外面包著金屬層,里面實際上全由導線連著,一根帶一根,技術人員負責接線頭,接錯一根都不行,這樣的工作難度很大。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廠房雖然年代久遠,但很整潔,工廠里的辦公室也極其簡單,卻生產著全球一流的產品。我主張做企業就應該這么做,不要在那些非經營性項目上過多投入,這一點十分重要。
企業應該秉持為投資人省錢的節約原則,把錢真正投到技術和裝備上,而絕不應該在非經營性項目上多花一分錢。例如,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從一開始購買的設備就是德國制造的,但是直到上市,公司才開始配置公務用車,而且它的辦公樓也很簡樸。
中國建材旗下水泥廠、石膏板廠的裝備都很先進,但廠里的辦公樓、倒班宿舍和員工食堂都很簡樸。有一些基金投資人去工廠參觀時常常感嘆,一家《財富》世界500 強企業竟然如此簡樸。其實,工廠就應該回歸生產經營這些最基本的活動,不要去做那些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更不能多花股東的錢。
做企業僅有利潤還不夠,還要有責任擔當:對內管理有序、規范運作、善待員工;對外誠信經營、遵紀守法、保護環境、回饋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貢獻更多的稅收,創造更高的回報。
企業要把自身價值融入社會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之中,為社會謀福利,為人民謀幸福,賺陽光下的錢,賺增進福祉的錢,賺讓大家都滿意的錢,絕不能把企業的利益凌駕于社會利益之上。一個成功的企業,一定要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作為最崇高的使命;一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也必然會得到社會的贊賞和支持。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做企業要始終堅守道德底線,站在道德高地。所謂道德高地,就是在發展觀方面,把人類的福祉、國家的命運、行業的利益、員工的幸福結合起來;在利益分配方面,遵循共享、共富的原則;在管理方面,把環保、安全、責任放在速度、規模和效益之前。
道德是個很厚重的詞,厚德方能載物。做企業要堅持道德的至高追求,把責任擔當的意識、悲天憫人的情懷融于自身價值追求。企業應有仁者的素質、修養和胸懷,有感恩的心態和愛人的思想,有包容理念和利他精神,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境界,企業才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企業除了對股東和員工所負的法律責任之外,還應對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特別要重視履行社會責任。